《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一 (6)
卷之十一 (6)
1. 脾痹
溫中法曲丸,治脾痹,發咳嘔涎。
法曲(炒),麥芽(炒,各一兩),人參(五錢),白茯苓,陳皮(去白),厚朴(制),枳實(麩炒,一兩),吳茱萸(湯泡,三錢),細辛,甘草,當歸(酒洗,焙),附子(制),乾薑(炮),桔梗(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熱水送下。
白話文:
溫中法曲丸,用來治療脾臟痹阻的病症,症狀會出現咳嗽、嘔吐痰涎。
藥材組成:炒過的法曲和炒過的麥芽,各一兩;人參五錢;白茯苓、去除內層白膜的陳皮、製過的厚朴、用麩皮炒過的枳實,各一兩;用熱水浸泡過的吳茱萸三錢;細辛、甘草、用酒洗過後烘乾的當歸、製過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桔梗,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飯前用熱水送服。
2. 肺痹
紫蘇湯,治肺痹,心膈病塞,上氣不下。
紫蘇子(炒),半夏(制),陳皮(去白。各一錢),桂心,人參,白朮(各五分),甘草(二分)
上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紫蘇湯,治療肺部阻塞不通,以及胸膈部位感到閉塞,氣往上衝而無法下降的病症。
藥材組成:紫蘇子(炒過),半夏(炮製過),陳皮(去除白色的內層。以上各一錢),桂心,人參,白朮(以上各五分),甘草(二分)
用法:加入一碗半的水,以及五片生薑、兩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3. 腎痹
牛膝酒,治腎痹虛冷。復感寒濕為痹。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獨活(各二兩),五加皮(四兩),丹參,薏苡仁,火麻仁(炒),麥門冬,石斛,杜仲(炒。各一兩),附子(制),地骨皮,乾薑(炮、五錢)
上㕮咀,生絹袋盛之,好酒一斗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每服半盞,空心食前服,日二服。
白話文:
牛膝酒,用來治療腎臟虛弱寒冷引起的痹症。這種痹症是原本腎就虛弱寒冷,又再次感受寒濕之氣所造成的。
藥材組成: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獨活(各二兩)、五加皮(四兩)、丹參、薏苡仁、火麻仁(炒過)、麥門冬、石斛、杜仲(炒過,各一兩)、附子(炮製過)、地骨皮、乾薑(炮製過,五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生絹袋裝好,放入一斗好酒中浸泡。春、秋季浸泡五天,夏季浸泡三天,冬季浸泡十天。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半小杯,在空腹、飯前服用,一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