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 (4)

1. 陰汗

(下焦濕熱不行,以致陰間及囊俱有汗出,常常不幹是也。治法宜去下焦濕熱,利小水,滋陰而自止。)

青娥丸,治陰汗不幹。(方見腰痛門。)

大蒜丸,治陰汗濕癢。用大蒜煨熟,剝去皮爛碾,同豆豉末搜和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燈草湯下。

珍珠散,治陰汗。

蛤粉,牡蠣粉(等分)

為細末,絹袋盛撲。

白話文:

陰汗指的是外陰部位出汗,連同陰囊部位也有汗,經常濕濕的,這是因為下焦濕熱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去除下焦的濕熱,促進排尿,並滋養陰液,汗就會自然停止。

可以用青娥丸治療陰汗不乾,詳細的藥方可以在「腰痛門」中找到。

也可以用大蒜丸來治療陰汗濕癢。將大蒜煨熟後去皮搗爛,與豆豉末混合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並裹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燈心草煮的湯送服。

另外,珍珠散也可以治療陰汗。將蛤粉和牡蠣粉等比例混合成細末,用絹袋裝好後輕拍患處。

2. 腳汗

(腳汗為脾經濕熱內淫於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陽氣內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濕熱內淫也。)

清脾散,治手足心出汗。

白朮(炒),蒼朮,茯苓,半夏,黃連(各一錢),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五分)

水二盞,加燈心煎八分,空心服。

牡蠣散,治腳汗,除穢氣。

牡蠣(煆),白礬(枯),密陀僧,黃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腳指縫中,即收。

白話文:

腳汗的成因是因為脾經有濕熱,影響到四肢,所以手心和腳心經常出汗。到了冬天,陽氣內藏,汗反而更多,由此可知是濕熱在體內作祟。

可以用「清脾散」來治療手心和腳心出汗。

藥方組成:炒白朮、蒼朮、茯苓、半夏、黃連(各三克),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一點五克)。

用法:加水六百毫升和燈心草一起煎煮,剩下約二百四十毫升的藥汁時,空腹服用。

另外,「牡蠣散」可以用來治療腳汗,去除腳臭味。

藥方組成:煅牡蠣、枯白礬、密陀僧、黃丹(各等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少量,直接乾撒在腳趾縫中,就能立即見效。

3. 易簡諸方

《本草衍義》:,椒目治盜汗切效。將椒目微炒,研為細末。每服五分,以豬上唇煎湯調,臨臥服。蓋椒目行水,又治水腫。

《本草藥性論》:,治盜汗。牡蠣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一方:,治盜汗。浮小麥一撮煎湯,調防風、牡蠣末二錢,空心服。

《道藏經》:,治陰汗。綿黃耆淨洗,橫切細,入銚內,滴酒炒乾脆,為末。以豬心煮熟蘸食之效。

《肘後方》:,治腳汗。用白礬一兩,水二升煎,洗腳瘥。

一方:,治腳汗。用白礬、乾葛,等分為咀,每二兩水三升,煎十餘沸,乘熱洗腳,一日二次,經三五日自然無汗。

一方:,治腳汗。用楊花不拘多水,水煎洗腳,鋪於鞋底中蹉之。

一方:,治腳汗不幹。用燒人場內死屍土灰,鋪於鞋底蹉之效。

白話文:

《本草衍義》:椒目治療盜汗非常有效。將椒目稍微炒一下,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豬上唇煎湯調和,睡前服用。因為椒目能行水,也能治療水腫。

《本草藥性論》:治療盜汗。將牡蠣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一個藥方:治療盜汗。取一把浮小麥煎湯,調和防風、牡蠣粉末各二錢,空腹服用。

《道藏經》:治療陰部出汗。將綿黃耆洗淨,橫切成細片,放入銚內,滴入酒炒至乾脆,研成粉末。用煮熟的豬心蘸著食用,效果很好。

《肘後方》:治療腳汗。用一兩白礬,加水二升煎煮,用來洗腳,可痊癒。

一個藥方:治療腳汗。將白礬、乾葛等份切碎,每次取二兩加水三升,煎煮十幾次至沸騰,趁熱洗腳,每天兩次,三五天後自然不再出汗。

一個藥方:治療腳汗。用楊花不限數量,加水煎煮後洗腳,也可以鋪在鞋底踩踏。

一個藥方:治療腳汗不止。用火葬場內燒過屍體的土灰,鋪在鞋底踩踏,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