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回本書目錄

1. 盜汗門

2. 病機敘論

戴氏曰:盜汗者,睡中而汗出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湊湊然出焉,覺即止,而不復出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雜病盜汗,責其陽虛,與傷寒盜汗非比,是亦心虛所致。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白話文:

戴氏說:所謂盜汗,就是在睡覺時出汗,醒來後就不會出汗。在熟睡的時候,汗水會不斷地滲出來,一旦醒來,出汗就停止了,不會再流汗,這跟不論清醒或睡著都會流汗的自汗不同。一般疾病引起的盜汗,是因為陽氣虛弱,和傷寒引起的盜汗不一樣,這也是心氣虛弱所造成的。應該要收斂心氣,補益腎水,讓陰陽調和,水火能夠互相升降,這樣汗水自然就會停止了。

3. 盜汗陰虛

丹溪曰:盜汗屬血虛陰虛,乃陽蒸陰分而液出者為盜汗,故陰虛陽必湊,發熱而盜汗,陰虛火炎者,法當補腎,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

白話文:

丹溪說:盜汗屬於血虛、陰虛,是因為陽氣蒸騰陰液而流出的汗液,叫做盜汗。所以陰虛時,陽氣必定會侵入,發熱而盜汗。陰虛火旺的人,治療方法應該補腎,這就是所謂的「滋養陰液來抑制過於亢盛的陽氣」。

4. 脈候

平人脈虛細微者,善盜汗也。尺脈虛浮或滑澀,為盜汗。脈濡者為有盜汗,陰陽俱虛也。

白話文:

正常人脈象虛弱、細小而微弱的,容易發生自汗。尺脈虛浮或者滑澀,是盜汗的表現。脈象濡軟,表示有盜汗,是陰陽兩虛的表現。

5. 治法

6. 治盜汗東垣有法有方

東垣云:盜汗者,寐中而通身出汗如浴,覺來方知,是屬陰虛,榮血之所主也,宜補陰降火,當歸六黃湯之類是也;若虛寒者,只以黃耆六一湯。盜汗發熱,因陰虛,用四物湯加黃柏;兼氣虛,加人參、黃耆、白朮。小兒盜汗不用治,蓋血未足也。

白話文:

盜汗的症狀是:入睡時全身出汗,像洗澡一樣,醒來後才知道,這是屬於陰虛,與營血有關,應該使用補陰降火的藥物,例如當歸六黃湯之類的藥方;如果是因為虛寒引起的盜汗,則只需使用黃耆六一湯。盜汗伴隨發熱,是因為陰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如果同時有氣虛的症狀,再加上人參、黃耆、白朮。小兒盜汗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他們的血氣還未充足。

7. 藥方

當歸六黃湯,治盜汗之聖藥。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黃耆(蜜炙,二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服。或加甘草、浮麥、麻黃根。

黃耆六一湯,治陰陽俱虛而盜汗。

黃耆(蜜炙,六錢),甘草(炙,一錢),水二盞,煎一盞服。

黃耆湯,治虛盜汗。

黃耆(蜜炙),人參,甘草(炙),白扁豆(炒),白朮(炒),白茯苓,陳皮,半夏(制),山藥,乾葛(各等分)

每服八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神效麥麩湯,治心氣盜汗。

麥麩(炒黃色,一錢),防風,白朮(炒),牡蠣(制),黃耆(蜜炙。各錢半)

水二盞,棗二枚,煎八分,調辰砂妙香散,極效。

辰砂妙香散,治盜汗,補氣血,安心神。

大補陰丸,治盜汗。(方見虛損門)

玉屏風散,治自汗、盜汗俱效。(方見自汗門。)

白苓湯,治虛盜汗。

黃耆(炙),防風,白茯苓,白朮(各一錢),麻黃根,甘草,牡蠣(各五分),小麥(五粒)

上水盞半,煎八分,食遠服。

麥煎散,治營衛不調,夜多盜汗,四肢煩痛,肌肉消瘦。

知母,石膏,甘草(炙),滑石,地骨皮,杏仁(去皮尖),赤芍藥,葶藶,人參,白茯苓,麻黃銀(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食遠調服。

石斛散,治陰虛盜汗。

柴胡,防風,五味子,小草,遠志(去心),黃耆(炙),官桂,石斛,白朮(炒),甘草(炙),茯苓(各等分)

上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溫服。

生地黃煎,治陰火盜汗。

生地黃,當歸,黃耆(炙),黃連,黃芩,甘草(炙),麻黃根,黃柏,浮小麥(各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術茯湯,治脾虛盜汗。

白朮(三錢),白茯苓(二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調妙香散,至夜溫服。

參苓散,治睡中汗出。

酸棗仁(炒去衣),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遠米飲調下。大人小兒皆可服。

龍膽散,治盜汗有熱。

龍膽草,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臨臥服。

防風散,治盜汗不止。

防風(一兩),人參(半兩),川芎(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臨臥米湯調下。

正氣散,治盜汗。

黃柏(炒),知母(炒。各二錢),甘草(炙,六分)

上水盞半,煎八分,熱服。

四白散,治男婦血虛發熱,夜多盜汗,羸瘦,腳痛不能行。

白朮,白扁豆,白茯苓,白豆蔻,厚朴(薑汁炒),黃耆(各七分),藿香,益智仁,人參,半夏,陳皮,烏藥,甘草,芍藥(各五分),檀香,沉香(各一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溫服。

椒目散,治盜汗日久不止。

椒目,麻黃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無灰酒調下。

白朮散,治盜汗極驗。

白朮(半斤,切成小塊,用浮麥一升,水一斗,煮乾,如白朮尚硬,又加水,者爛取起,切片焙乾,去麥)

上為末,每服三錢。別用浮麥煎湯,食遠調服。

治盜汗歌曰:睡中有汗醒時知,熟煮豬筒骨最宜。濃汁熱調平胃散,清晨一服夜應稀。

白話文:

藥方

  • 當歸六黃湯:是治療盜汗的特效藥。

  •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各 3 克),黃耆(蜜炙,6 克)

  • 以上藥材加水 500 毫升,煎煮至 200 毫升後服用。可依情況加入甘草、浮小麥、麻黃根。

  • 黃耆六一湯:治療陰陽兩虛引起的盜汗。

  • 黃耆(蜜炙,18 克),甘草(炙,3 克),加水 500 毫升,煎煮至 250 毫升後服用。

  • 黃耆湯:治療虛證盜汗。

  • 黃耆(蜜炙)、人參、甘草(炙)、白扁豆(炒)、白朮(炒)、白茯苓、陳皮、半夏(制)、山藥、乾葛(各等分)

  • 每次服用 24 克,加水 500 毫升,煎煮至 250 毫升,溫服。

  • 神效麥麩湯:治療心氣不足引起的盜汗。

  • 麥麩(炒黃色,3 克),防風、白朮(炒)、牡蠣(制)、黃耆(蜜炙,各 4.5 克)

  • 加水 500 毫升,紅棗 2 枚,煎煮至 200 毫升,調入辰砂妙香散,效果極佳。

  • 辰砂妙香散:治療盜汗,補氣血,安心神。

  • 大補陰丸:治療盜汗。(藥方見虛損門)

  • 玉屏風散:治療自汗、盜汗都有效。(藥方見自汗門)

  • 白苓湯:治療虛證盜汗。

  • 黃耆(炙)、防風、白茯苓、白朮(各 3 克),麻黃根、甘草、牡蠣(各 1.5 克),小麥(5 粒)

  • 以上藥材加水 375 毫升,煎煮至 200 毫升,飯前服用。

  • 麥煎散:治療營衛不調,夜間多汗,四肢煩躁疼痛,肌肉消瘦。

  • 知母、石膏、甘草(炙)、滑石、地骨皮、杏仁(去皮尖)、赤芍藥、葶藶、人參、白茯苓、麻黃根(各等分)

  • 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 6 克,用浮小麥煎湯,飯前調服。

  • 石斛散:治療陰虛盜汗。

  • 柴胡、防風、五味子、小草、遠志(去心)、黃耆(炙)、官桂、石斛、白朮(炒)、甘草(炙)、茯苓(各等分)

  • 每次服用 21 克,加水 500 毫升,煎煮至 200 毫升,飯前溫服。

  • 生地黃煎:治療陰火引起的盜汗。

  • 生地黃、當歸、黃耆(炙)、黃連、黃芩、甘草(炙)、麻黃根、黃柏、浮小麥(各 3 克)

  • 加水 500 毫升,煎煮至 200 毫升,溫服。

  • 術茯湯:治療脾虛盜汗。

  • 白朮(9 克),白茯苓(6 克)

  • 加水 375 毫升,生薑 3 片、紅棗 2 枚,煎煮至 200 毫升,調入妙香散,夜晚溫服。

  • 參苓散:治療睡中出汗。

  • 酸棗仁(炒去衣)、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 9 克,飯前用米湯調服。大人小孩都可以服用。

  • 龍膽散:治療盜汗有熱。

  • 龍膽草、防風(各等分)

  •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 3 克,用溫米湯調服,睡前服用。

  • 防風散:治療盜汗不止。

  • 防風(30 克),人參(15 克),川芎(12 克)

  •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 9 克,睡前用米湯調服。

  • 正氣散:治療盜汗。

  • 黃柏(炒)、知母(炒,各 6 克),甘草(炙,1.8 克)

  • 加水 375 毫升,煎煮至 200 毫升,熱服。

  • 四白散:治療男女血虛發熱,夜間多汗,身體消瘦,腳痛不能行走。

  • 白朮、白扁豆、白茯苓、白豆蔻、厚朴(薑汁炒)、黃耆(各 2.1 克),藿香、益智仁、人參、半夏、陳皮、烏藥、甘草、芍藥(各 1.5 克),檀香、沉香(各 0.3 克)

  • 加水 500 毫升,生薑 3 片、紅棗 2 枚,煎煮至 200 毫升,飯前溫服。

  • 椒目散:治療盜汗日久不止。

  • 椒目、麻黃根(各等分)

  •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 3 克,飯後用無灰酒調服。

  • 白朮散:治療盜汗非常有效。

  • 白朮(250 克,切成小塊,用浮小麥 500 克,加水 5000 毫升,煮乾,如果白朮還硬,再加水煮爛,取出切片烘乾,去掉麥)

  • 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 9 克。另外用浮小麥煎湯,飯前調服。

  • 治盜汗歌:睡中有汗醒來後才知道,用煮熟的豬筒骨最合適。用濃汁熱調平胃散,清晨服用一次,夜間盜汗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