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3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34)

1. 易簡方

一方:,治健忘,以遠志、菖蒲煎湯,常當茶吃。

《千金方》:,用益智、遠志等分為末,食後酒調服。

《聖惠方》:,用戊子日取東引桃枝二寸置枕中,令人聰明不忘。

一方:,五月五日寅時取東向桃枝三寸,著衣帶上,令人不忘。

一方:,益精神,強志意,聰明耳目。以雞頭實為粉,同粳米煮粥,空心食之良。

一方:,治健忘,補中,益心志,聰明耳目。以蓮子泡去心、皮為粉,先以粳米二合煮粥,候冷入蓮子粉攪勻,再煮二三沸食之。

一方:,治健忘,久服聰明。益智、龍骨、遠志等分為末,食後酒調方寸匕,日三服。兼治白濁。

一方:,七月七日取蜘蛛網著衣領中,勿令人知,永則不忘。

一方:,以甲子日或七月七日取石菖蒲為末,酒調方寸匕,日三服。能聰明益志。

一方:,用吉祥草為末,調服方寸匕。補心不忘。書房中栽養,使人明目強記。人家堂屋中有之,闢忘。

白話文:

[易簡方]

一個藥方: 治療健忘,用遠志、菖蒲煎煮成湯,當作茶飲用。

《千金方》: 用益智、遠志磨成粉末,飯後用酒調服。

《聖惠方》: 在戊子日那天,取向東延伸的桃枝二寸長,放在枕頭中,可以使人聰明不健忘。

一個藥方: 在五月五日寅時,取向東延伸的桃枝三寸長,佩戴在衣帶上,可以使人不會忘事。

一個藥方: 可以增強精神,堅定意志,使耳目聰明。用雞頭實磨成粉,和粳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效果很好。

一個藥方: 治療健忘,補益中氣,增強心志,使耳目聰明。將蓮子泡水後去掉蓮心和外皮,磨成粉末,先用粳米二合煮粥,待粥冷卻後加入蓮子粉攪拌均勻,再煮沸二三次後食用。

一個藥方: 治療健忘,長期服用能使人聰明。將益智、龍骨、遠志磨成等量的粉末,飯後用酒調服一勺,每天三次。兼治白濁。

一個藥方: 在七月七日那天,取蜘蛛網放在衣領中,不要讓人知道,就能永遠不忘事。

一個藥方: 在甲子日或七月七日,取石菖蒲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一勺,每天三次。能夠使人聰明並增強意志。

一個藥方: 用吉祥草磨成粉末,調服一勺。能補益心氣,使人不健忘。在書房中栽種吉祥草,能使人明目並增強記憶力。如果家裡的廳堂有吉祥草,可以避免忘事。

2. 恐候

3. 病機

4. 恐分臟腑有四

經曰:腎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又曰:精氣並於腎則恐。(此屬腎也。)又曰:肝藏血,血不足則恐。蓋肝膽實則怒而勇敢,肝膽虛則善恐而不敢也。子和曰:膽者敢也,驚怕甚則膽傷矣。(此恐之屬肝膽也。)又曰:胃為恐。又曰:心怵惕思慮則傷脾,脾傷則恐懼自失也。(此恐之屬心脾胃也。)

白話文:

《內經》說:「腎在情志上對應的是恐懼,恐懼會傷害腎,而思慮可以克服恐懼。」又說:「精氣匯聚在腎的時候,人就會感到恐懼。(這屬於腎臟的影響)」又說:「肝臟儲藏血液,血液不足的時候,人就會感到恐懼。一般來說,肝膽的功能強盛,人就會憤怒而勇敢;肝膽的功能虛弱,人就會容易感到恐懼而不敢為。」朱丹溪說:「膽的特性是果敢,如果受到驚嚇和害怕過度,就會傷害膽。(這類恐懼屬於肝膽的影響)」又說:「胃也會引起恐懼。」又說:「心神不安、思慮過多就會傷害脾,脾受到傷害,人就會感到恐懼而失魂落魄。(這類恐懼屬於心、脾、胃的影響)」

5. 恐屬肝木之虛

運氣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紀,其病搖動,主恐是也。

白話文:

運氣學說提到,木氣不足的情況稱為「委和」,在委和的時節,人容易出現身體搖動不穩的狀況,而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恐懼不安。

6. 恐與驚不同

子和曰:,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為自知也。蓋驚者聞響則驚,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及不能獨自坐臥,須得同伴,方不恐懼。或夜必用燈燭,苦無燈燭則恐者是也。

白話文:

驚和恐是不一樣的。驚是因為自己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害怕,恐是因為自己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而害怕。簡單來說,驚是聽到聲響就嚇到,恐是自己感覺像有人要抓自己一樣,或是沒辦法自己坐或躺,一定要有同伴才不會害怕。有些人晚上一定要點燈,如果沒燈就會感到害怕,這就是恐。

7. 治案

丹溪治一人形氣俱實,因大恐,心不安,如有將捕捉之狀,夜臥不安,兩耳後兼見火光炎上,飲食能進而不知味,口乾而不欲食。以人參、白朮、當歸身為君,陳皮為佐,加鹽炒黃柏、炙玄參,各以少許煎服,月餘而安。(所謂恐傷腎,此補腎經之藥也。)

白話文:

有個病人,體格和氣色都很壯實,因為受到極大的驚嚇,導致心神不安,感覺好像隨時會被抓走一樣,晚上睡不好,兩邊耳朵後面還出現像火焰燃燒的光影。他雖然吃得下飯,卻感覺不到食物的滋味,嘴巴乾燥卻不想吃東西。我開的藥方以人參、白朮、當歸為主藥,陳皮為輔藥,再加入用鹽炒過的黃柏和炙過的玄參,每樣都用少量煎服,一個多月後就康復了。(所謂的驚恐會傷腎,這裡用的藥其實是補腎經的藥。)

8. 藥方

(《本事》)人參散,治膽虛,常多畏恐,不能獨居,如人將捕,頭目不利。

人參,枳殼,五味子,桂心(各三錢),柏子仁,熟地黃(各一兩),甘菊花,枸杞子(各二錢),茯神,山茱萸肉(各半兩)

上為細末,溫酒調服二錢。

茯神散,治膽虛,目眩頭痛,心神恐懼,不敢自臥。

茯神(二兩),遠志,防風,細辛,白朮,前胡,人參,桂心,甘菊花,熟地黃,枳殼(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白話文:

藥方

人參散,治療膽虛,常常感到害怕恐懼,不能獨自居住,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頭暈眼花。

藥材:人參、枳殼、五味子、桂心(各三錢),柏子仁、熟地黃(各一兩),甘菊花、枸杞子(各二錢),茯神、山茱萸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溫酒調服二錢。

茯神散,治療膽虛,眼睛昏花頭痛,心神恐懼,不敢自己睡覺。

藥材:茯神(二兩),遠志、防風、細辛、白朮、前胡、人參、桂心、甘菊花、熟地黃、枳殼(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半杯,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六分,溫熱服用。

9. 怒候

10. 病機

陰陽應象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臟為肝,在聲為呼,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

又曰:陰出之陽則怒。又云: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

怒在陰之陽,則陰閉遏其陽,而陽不得伸,故怒也。

白話文:

《陰陽應象論》說:東方產生風,風使樹木生長,樹木產生酸味,酸味滋養肝臟。在臟器來說是肝,在聲音來說是呼喊,在情緒來說是發怒。發怒會傷害肝臟,悲傷可以克制發怒。

又說:陰氣從陽氣中發散出來就會產生怒氣。又說:血液集中在上方,氣集中在下方,就會心煩意亂、容易發怒。

怒氣屬於陰氣中的陽氣,當怒氣產生時,陰氣會阻礙陽氣的伸展,使得陽氣無法正常運行,因此就會產生怒氣。

11. 怒為肝木太過

運氣篇曰:木太過曰發生,發生之紀其病怒。又云:木氣太過,風氣流行,甚則忽忽善怒。又云: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善怒是也。

岐伯曰: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宛於上,使人暴厥。又曰:暴怒傷陽。又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陰泄是也。

白話文:

《運氣篇》說:木氣太過會導致「發生」的現象,而「發生」的時節,人容易生氣發怒。又說:木氣太過,風邪就會盛行,嚴重的話會讓人心神恍惚,動不動就發怒。還說:如果遇到土氣不足的年份,風邪就會大肆流行,人們也容易動怒,這都是同樣的道理。

岐伯說:陽氣過盛的人,如果大怒,就會導致形體和氣機脫離,血氣也會向上湧,使人突然昏厥。又說:暴怒會損傷陽氣。還說:發怒會導致氣機逆亂,嚴重的話會嘔血,甚至會導致下體失禁,這些都是發怒造成的危害。

12. 藥方

(丹溪)香附甘草散,治怒氣。

香附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立消。

白話文:

藥方

這是朱丹溪的「香附甘草散」,用來治療因為生氣而引起的症狀。

藥材組成是:香附子(六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症狀很快就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