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一 (4)
卷之五十一 (4)
1. 陰汗
(下焦濕熱不行,以致陰間及囊俱有汗出,常常不幹是也。治法宜去下焦濕熱,利小水,滋陰而自止。)
青娥丸,治陰汗不幹。(方見腰痛門。)
大蒜丸,治陰汗濕癢。用大蒜煨熟,剝去皮爛碾,同豆豉末搜和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燈草湯下。
珍珠散,治陰汗。
蛤粉,牡蠣粉(等分)
為細末,絹袋盛撲。
白話文:
(因為下焦濕熱無法排出,導致生殖器及其周圍出汗,經常保持濕潤。治療方法應該是去除下焦的濕熱,促進小便,滋養陰液,這樣汗水自然會停止。)
青娥丸,用於治療生殖器出汗不止。
大蒜丸,用於治療生殖器出汗且瘙癢。使用大蒜煨熟後去掉皮,然後碾碎,與豆豉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以硃砂為外套,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燈芯草煎湯送服。
珍珠散,用於治療生殖器出汗。
蛤粉與牡蠣粉等量,研磨成細粉,裝入絹布袋中用來扑撒。
2. 腳汗
(腳汗為脾經濕熱內淫於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陽氣內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濕熱內淫也。)
清脾散,治手足心出汗。
白朮(炒),蒼朮,茯苓,半夏,黃連(各一錢),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五分)
白話文:
腳汗是因為脾經濕熱內積,導致熱氣侵入四肢,所以手心腳心常常出汗。到了冬天,陽氣內藏,汗反而更多,由此可以判斷是濕熱內積所致。_清脾散_可以治療手心腳心出汗,方劑包含白朮(炒)、蒼朮、茯苓、半夏、黃連(各一錢)、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五分)。
水二盞,加燈心煎八分,空心服。
牡蠣散,治腳汗,除穢氣。
牡蠣(煆),白礬(枯),密陀僧,黃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腳指縫中,即收。
白話文:
將兩盞水加入燈芯,煎煮八分滿,空腹服用。這方子叫做牡蠣散,可以治療腳汗,去除穢氣。將牡蠣(煅燒)、白礬(乾燥)、密陀僧和黃丹(各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許,直接塗抹在腳趾縫中,即可止汗收斂。
3. 易簡諸方
《本草衍義》:,椒目治盜汗切效。將椒目微炒,研為細末。每服五分,以豬上唇煎湯調,臨臥服。蓋椒目行水,又治水腫。
《本草藥性論》:,治盜汗。牡蠣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一方:,治盜汗。浮小麥一撮煎湯,調防風、牡蠣末二錢,空心服。
《道藏經》:,治陰汗。綿黃耆淨洗,橫切細,入銚內,滴酒炒乾脆,為末。以豬心煮熟蘸食之效。
白話文:
中醫古籍關於盜汗的治療方法:
《本草衍義》: 川椒目治療盜汗非常有效。將川椒目略微炒一下,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用豬上唇煎湯調服,臨睡前服用。因為川椒目具有利水的作用,也可用於治療水腫。
《本草藥性論》: 治療盜汗。將牡蠣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白湯送服。
一方: 治療盜汗。取浮小麥一撮煎湯,加入防風、牡蠣粉各二錢,空腹服用。
《道藏經》: 治療陰汗。將綿黃芪洗淨,橫切成細條,放入鍋中,滴入酒炒至乾燥脆硬,研磨成粉。用豬心煮熟後蘸取黃芪粉食用,效果顯著。
《肘後方》:,治腳汗。用白礬一兩,水二升煎,洗腳瘥。
一方:,治腳汗。用白礬、乾葛,等分為咀,每二兩水三升,煎十餘沸,乘熱洗腳,一日二次,經三五日自然無汗。
一方:,治腳汗。用楊花不拘多水,水煎洗腳,鋪於鞋底中蹉之。
一方:,治腳汗不幹。用燒人場內死屍土灰,鋪於鞋底蹉之效。
白話文:
《肘後方》記載治療腳汗的方法:用白礬一兩,水二升煎煮,用藥液洗腳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將白礬和乾葛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兩粉末,用三升水煎煮十餘沸,趁熱洗腳,每日兩次,連續使用三五天,腳汗自然消失。
還可以用楊花不限量,用清水煎煮後洗腳,並將楊花鋪在鞋底,用腳摩擦。
最後一種方法是將燒人場內死屍土灰鋪在鞋底,用腳摩擦,可以治療腳汗不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