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 (3)

1. 病機敘論

戴氏曰:盜汗者,睡中而汗出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湊湊然出焉,覺即止,而不復出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雜病盜汗,責其陽虛,與傷寒盜汗非比,是亦心虛所致。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2. 盜汗陰虛

丹溪曰:盜汗屬血虛陰虛,乃陽蒸陰分而液出者為盜汗,故陰虛陽必湊,發熱而盜汗,陰虛火炎者,法當補腎,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

3. 脈候

平人脈虛細微者,善盜汗也。尺脈虛浮或滑澀,為盜汗。脈濡者為有盜汗,陰陽俱虛也。

4. 治盜汗東垣有法有方

東垣云:盜汗者,寐中而通身出汗如浴,覺來方知,是屬陰虛,榮血之所主也,宜補陰降火,當歸六黃湯之類是也;若虛寒者,只以黃耆六一湯。盜汗發熱,因陰虛,用四物湯黃柏;兼氣虛,加人參黃耆白朮。小兒盜汗不用治,蓋血未足也。

5. 藥方

當歸六黃湯,治盜汗之聖藥。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黃耆(蜜炙,二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服。或加甘草、浮麥、麻黃根

黃耆六一湯,治陰陽俱虛而盜汗。

黃耆(蜜炙,六錢),甘草(炙,一錢),水二盞,煎一盞服。

黃耆湯,治虛盜汗。

黃耆(蜜炙),人參,甘草(炙),白扁豆(炒),白朮(炒),白茯苓陳皮半夏(制),山藥,乾葛(各等分)

每服八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神效麥麩湯,治心氣盜汗。

麥麩(炒黃色,一錢),防風,白朮(炒),牡蠣(制),黃耆(蜜炙。各錢半)

水二盞,棗二枚,煎八分,調辰砂妙香散,極效。

辰砂妙香散,治盜汗,補氣血,安心神。

大補陰丸,治盜汗。(方見虛損門)

玉屏風散,治自汗、盜汗俱效。(方見自汗門。)

白苓湯,治虛盜汗。

黃耆(炙),防風,白茯苓,白朮(各一錢),麻黃根,甘草,牡蠣(各五分),小麥(五粒)

上水盞半,煎八分,食遠服。

麥煎散,治營衛不調,夜多盜汗,四肢煩痛,肌肉消瘦。

知母石膏,甘草(炙),滑石地骨皮杏仁(去皮尖),赤芍藥,葶藶,人參,白茯苓,麻黃銀(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食遠調服。

石斛散,治陰虛盜汗。

柴胡,防風,五味子小草遠志(去心),黃耆(炙),官桂,石斛,白朮(炒),甘草(炙),茯苓(各等分)

上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溫服。

生地黃煎,治陰火盜汗。

生地黃,當歸,黃耆(炙),黃連,黃芩,甘草(炙),麻黃根,黃柏,浮小麥(各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術茯湯,治脾虛盜汗。

白朮(三錢),白茯苓(二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調妙香散,至夜溫服。

參苓散,治睡中汗出。

酸棗仁(炒去衣),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遠米飲調下。大人小兒皆可服。

龍膽散,治盜汗有熱。

龍膽草,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臨臥服。

防風散,治盜汗不止。

防風(一兩),人參(半兩),川芎(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臨臥米湯調下。

正氣散,治盜汗。

黃柏(炒),知母(炒。各二錢),甘草(炙,六分)

上水盞半,煎八分,熱服。

四白散,治男婦血虛發熱,夜多盜汗,羸瘦,腳痛不能行。

白朮,白扁豆,白茯苓,白豆蔻,厚朴(薑汁炒),黃耆(各七分),藿香益智仁,人參,半夏,陳皮,烏藥,甘草,芍藥(各五分),檀香沉香(各一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溫服。

椒目散,治盜汗日久不止。

椒目,麻黃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無灰酒調下。

白朮散,治盜汗極驗。

白朮(半斤,切成小塊,用浮麥一升,水一斗,煮乾,如白朮尚硬,又加水,者爛取起,切片焙乾,去麥)

上為末,每服三錢。別用浮麥煎湯,食遠調服。

治盜汗歌曰:睡中有汗醒時知,熟煮豬筒骨最宜。濃汁熱調平胃散,清晨一服夜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