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 (2)

1. 下劑

硃砂滾痰丸,治膈間痰飲及肥盛人宜此,則滾痰丸以硃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方見痰飲門。)

2. 吐劑

瓜蒂散三聖散,俱治痰盛驚悸。(二方見中風門。)

3. 易簡方

一方:,治驚悸九竅溢血。用新屠羊血,熱飲二升,愈。

一方:,治卒驚九竅出血。以井花水噀面即止。

4. 病機論

大惑論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氣虛,則榮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5. 健忘病主於心脾

《病源》云:健忘者,謂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又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此證皆由憂思過度,損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然過思傷脾,亦能令人健忘。治之須兼理心脾,神凝意定,其證能自除矣。

6. 脈候

脈澀為血少。滑主有痰在膈間。心脈洪大而散主有火,宜清之。脾胃脈或微而澀,或弦細,皆不足也。

7. 治健忘以養血安神理脾舒滯為主

健忘由勞心血耗,神不內守,故卒然而遂忘。宜養血,則心氣自足而神自安,何健忘之有?過思傷脾,痰涎鬱滯,慮愈深而忘愈健,宜理脾寡欲,則痰涎既豁而神斯清,何健忘之有?

8. 通治健忘諸劑

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人參黃耆(蜜炙),茯神白朮(各一錢),酸棗仁(泡,去皮,八分),木香(三分),甘草(三分)

上水盞半、龍眼肉七枚、燈心二十根,煎七分。食後服。

定志丸,治心氣不足,脾思過度,恍惚健忘,驚悸怔忡。無時服此,益心強志,令人不忘。

人參,白茯苓(各二兩),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臨臥米飯下。

加味茯苓湯,治傷脾涎滯,痰迷心竅,失事健忘。

半夏曲陳皮(各八分),甘草(五分),白茯苓,人參(各一錢),益智仁香附子(炒。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烏梅一個,煎八分,食遠溫服。

二丹丸,治健忘。安神,定志,和血。

丹砂,丹參,茯苓,遠志,人參(各半兩),甘草,天門冬麥門冬熟地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湯下。

賽心湯寧志膏朱雀丸,並治健忘。(三方俱見驚悸門。)

(《聖惠》)人參遠志丸,治神思不定,健忘驚悸。

人參,遠志,白茯苓,天門冬,黃耆,酸棗仁,石菖蒲,桔梗(各一兩),丹砂(半兩),官桂(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湯下。

歸神丹,治健忘。鎮心安神。

人參,當歸,酸棗仁,白茯苓,遠志(薑汁炒。各一兩),龍齒(半兩),琥珀(半兩),金銀箔(各二十片)

上為細末,酒煮稀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日用麥門冬湯下,夜以酸棗仁湯下。

壽星丸,治痰迷心竅,健忘驚悸。

天南星(一斤,每個打作三、四塊,先以炭火二十斤燒地坑通紅,取出火,以酒五升傾坑內,候酒盡,下南星於內,以盆覆之,勿令走氣,次日取出南星,研末),硃砂(三兩,另研),琥珀(一兩,另研)

上末和勻,薑汁打糊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人參湯下。

讀書丸,治健忘,能除百病,日記萬言。

人參,遠志,石菖蒲,菟絲子,生地黃地骨皮五味子,酸棗仁,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棗湯下。

三神散,治健忘不記事者,

白茯神,遠志(制),石菖蒲(去毛。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食後空心各一服,水一盞,煎八分,和渣服。十日後則不忘,久久服之,能日記千言。

巴戟天丸,治健忘。服此令人聰明善記。

巴戟天(去心,半兩),石菖蒲,地骨皮,白茯苓(為末,作糊),遠志(制),白茯神(各一兩),人參(三錢)

上為末,黏米粉同茯苓末作糊,以菖蒲湯調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白湯任下,日三服。

丹參飲子,治健忘。辛苦勤讀之士宜服此。

丹參,當歸(酒洗),白朮(炒),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貝母,陳皮,知母,甘草(各七分),石菖蒲(一錢),黃連(薑汁炒,五分),五味子(九粒)

上水盞半、姜一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