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通治五癇諸劑
神應丹,治諸癇證。
辰砂(不拘多少,研末,以豬心血和之,外以蒸餅裹之,再蒸熟,取出就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時人參湯送下一丸),
(季氏)五生丸,治風癇,脈弦細而緩者。
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去皮。各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每服三、五丸至七丸,薑湯下。
硃砂滾涎丸,治五癇。
硃砂,明礬,赤石脂,硝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研蒜汁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祛痰丸,治諸癇風證。
防風,天麻,白殭蠶,白附子(炮。各一兩),全蠍(炒,去足),木香(五錢),硃砂,豬牙皂角(一兩,炒),白礬(五錢),半夏(湯泡七次,研為末,稱六兩作二份,一份生薑汁作面、一份皂角洗漿作面),南星(三兩,一半水泡,白礬浸一半,皂角漿浸一宿)
上為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遠薑湯下。
(東垣),安神丸
黃連(一錢五分,酒洗),硃砂(飛),生地黃(酒浸),當歸身(酒洗),甘草(炙,五分)
上除硃砂水飛外,四味為末,湯化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下,食後或臨臥各一服。
寧神丹,治癇證,清熱養血,不時潮作者,可服之。
天麻,人參,陳皮,白朮,茯神,荊芥穗,殭蠶(炒),當歸身,獨活,遠志(去心),犀角(鎊),麥門冬(去心),辰砂(各五錢,另研),南星,半夏(炮七次),石膏(各一兩),甘草(炙),川芎,鬱金,白附子,生地黃,黃連(各五錢),牛黃,珍珠(各三錢),酸棗仁(炒,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金箔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白話文:
神應丹,治療各種癲癇症。
將辰砂磨成粉末,用豬心血調和,再用蒸熟的麵餅包起來,再次蒸熟,取出後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臨睡前用人參湯送服一丸。
五生丸(季氏),治療風癇,症狀為脈象細而緩。
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去皮大豆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滴水搓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七丸,用薑湯送服。
硃砂滾涎丸,治療五癇。
硃砂、明礬、赤石脂、硝石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蒜汁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
祛痰丸,治療各種癲癇風證。
防風、天麻、白殭蠶、炮製過的白附子各一兩,炒過的全蠍(去除腳),木香五錢,硃砂,炒過的豬牙皂角一兩,白礬五錢,用湯泡過七次的半夏(磨成粉,稱六兩分成兩份,一份用生薑汁和麵,一份用皂角洗漿和麵),南星三兩(一半用水泡,一半用白礬浸泡,一半用皂角漿浸泡一夜)。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安神丸(東垣)
黃連一錢五分(用酒洗過),水飛過的硃砂,用酒浸泡過的生地黃,用酒洗過的當歸身,炙甘草五分。
將除了硃砂之外的四味藥磨成粉末,用湯和蒸餅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唾液送服,飯後或臨睡前各服一次。
寧神丹,治療癲癇,有清熱養血的功效,適合間歇性發作的患者服用。
天麻、人參、陳皮、白朮、茯神、荊芥穗、炒過的殭蠶、當歸身、獨活、遠志(去除心)、犀角(磨成粉)、麥門冬(去除心)、另研的辰砂各五錢,南星、炮製過七次的半夏、石膏各一兩,炙甘草、川芎、鬱金、白附子、生地黃、黃連各五錢,牛黃、珍珠各三錢,炒過的酸棗仁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糊搓成藥丸,並裹上金箔。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