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58)
卷之十二 (58)
1. 藥方
2. 通治虛煩劑
(《和劑》)五苓散,治煩熱而渴。(方見傷寒門。)
(《和劑》)辰砂妙香散,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少睡。(方見健忘門。)
(《三因》)淡竹茹湯,治心虛煩悶,頭痛氣短,內熱不解,心中擾擾,及婦人產後心虛,驚悸煩悶。
麥門年(去心),小麥(炒,二錢七分半),甘草(炙,一錢),人參,白茯苓(各二錢半),半夏(制,二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竹茹一塊,煎八分,食遠服。
(《濟生》)小草湯,治虛勞憂思過度,遺精白濁,虛煩不安。
小草,黃耆,當歸(酒浸),麥門冬(去心),酸棗仁,石斛(各一兩),人參,甘草(炙,五錢)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三因》)橘皮湯,治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之反無汗,心中煩,骨節疼痛,目眩惡寒,會反嘔逆,谷不得入,宜服此。
橘皮(一兩半),甘草,人參(二錢半),竹茹(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一枚,水鍾半,煎七分,空心服。
(《三因》)人參竹茹湯,治胃口有熱,嘔吐逆,虛煩不安。
人參,半夏,竹茹(各一兩)
上咀,作六劑,每劑水一盞半,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醫林》)酸棗仁湯,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或發寒熱,頭痛暈悶。
酸棗仁(一兩,炒),人參,桂心(各一錢),知母,茯苓(各三錢),石膏(煅,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人參竹葉湯,治汗下後表裡虛煩不可攻者。
竹葉,人參,甘草(各一兩),半夏(二兩),石膏,麥門冬(各五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粳米一撮,煎七分,空心服。
竹葉麥門冬湯,治大病後,表裡俱虛,內無津液,煩渴心躁,及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痛。不可汗宜此。
淡竹茹,麥門冬(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鍾,煎八分,不枸時服。
竹葉石膏湯,治前證。(方見傷寒門。)
溫膽湯(方見驚悸門),治大病後,虛煩不得臥,直心經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時悸,或復自汗,並服之。
竹葉湯,治大病後,及霍亂吐瀉後虛煩悶,內熱不解。
竹葉,人參,麥門冬(去心),半夏(制。各二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地仙散,治諸病後,煩熱不安,乃虛勞煩躁。
地骨皮(一兩),防風(五錢),甘草(二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清心蓮子飲,治心中蘊熱虛煩。(方見遺精門。)
黃連阿膠湯,治陰虛邪盛,熱煩於內,不得眠者。
扶陰散(方見傷寒門。)
乾薑附子甘草湯,治煩躁、脈沉微而不渴者。(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通治虛煩劑
(《和劑局方》的)五苓散,治療因煩熱而口渴的狀況。(藥方在傷寒門中記載。)
(《和劑局方》的)辰砂妙香散,治療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而難以入睡的情況。(藥方在健忘門中記載。)
(《三因方》的)淡竹茹湯,治療因心虛而引起的煩悶、頭痛、呼吸短促、體內燥熱無法消除、心中煩躁不安,以及婦女產後因心虛而引起的驚悸和煩悶。 藥材包含:麥門冬(去除中心)、炒過的小麥、炙甘草、人參、白茯苓,各二錢半;以及製半夏,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和一塊竹茹,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濟生方》的)小草湯,治療因過度憂思而導致的虛勞、遺精、白濁,以及虛煩不安的狀況。 藥材包含:小草、黃耆、酒浸過的當歸、去心的麥門冬、酸棗仁、石斛,各一兩;人參和炙甘草,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三因方》的)橘皮湯,治療因氣在下腹部亂竄,不能使用發汗方法,如果發汗反而不出汗,導致心中煩躁、關節疼痛、頭暈、怕冷,甚至會反胃嘔吐,無法進食的情況。 藥材包含:橘皮,一兩半;甘草、人參,各二錢半;以及竹茹,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和半鐘水,煎煮至剩七分,在空腹時服用。
(《三因方》的)人參竹茹湯,治療因胃部有熱而引起的嘔吐、反胃,以及虛煩不安的狀況。 藥材包含:人參、半夏和竹茹,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六劑。每次取一劑,加入一碗半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醫林改錯》的)酸棗仁湯,治療因霍亂吐瀉加劇、身體虛弱、煩躁不安、氣在胸中亂竄而難以入睡,或者出現發冷發熱、頭痛頭暈等症狀的情況。 藥材包含:炒過的酸棗仁,一兩;人參和桂心,各一錢;知母和茯苓,各三錢;煅石膏,半兩;以及炙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錢,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服用。
人參竹葉湯,治療因發汗或攻下後,身體虛弱,導致表裡都出現虛煩而不能再使用攻伐藥物的情況。 藥材包含:竹葉、人參和甘草,各一兩;半夏,二兩;以及石膏和麥門冬,各五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半水、五片生薑和一小撮粳米,煎煮至剩七分,在空腹時服用。
竹葉麥門冬湯,治療大病痊癒後,身體表裡都虛弱,體內缺乏津液,出現煩渴、心煩意亂等症狀,以及各種因虛弱引起的煩熱,這些症狀與傷寒相似,但不怕冷,身體也不會疼痛,此時不宜使用發汗的方法,應該服用此方。 藥材包含:淡竹茹和麥門冬,等量。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錢,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竹葉石膏湯,治療與前面所述證狀相同的病症。(藥方在傷寒門中記載。)
溫膽湯(藥方在驚悸門中記載),治療大病痊癒後,因虛弱而煩躁無法入睡,屬於心經虛弱,容易受到驚嚇,呼吸短促、時常心悸,或者會自發性出汗的情況。
竹葉湯,治療大病痊癒後,以及因霍亂吐瀉後引起的虛煩悶熱、體內燥熱無法消除的狀況。 藥材包含:竹葉、人參、去心的麥門冬和製半夏,各二錢半;以及炙甘草,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兩碗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地仙散,治療各種疾病痊癒後,出現煩熱不安,屬於虛勞煩躁的情況。 藥材包含:地骨皮,一兩;防風,五錢;以及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入兩碗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清心蓮子飲,治療因心中蘊積熱氣而引起的虛煩。(藥方在遺精門中記載。)
黃連阿膠湯,治療因陰虛邪熱旺盛,體內燥熱煩悶而難以入睡的情況。
扶陰散(藥方在傷寒門中記載。)
乾薑附子甘草湯,治療煩躁、脈象沉微且不口渴的情況。(藥方在傷寒門中記載。)
3. 易簡諸方
《聖惠方》:,治夜不得眠。酸棗仁(半兩),炒黃為末,酒三合浸汁,先以粳米二合煮作粥,臨熟下棗仁汁,更煮三五沸,空心食之效。
一方:,治膽虛,睡臥不安,心中驚悸。用棗仁(一兩)炒香熟,搗細為末,每服二錢,竹葉湯調下,不枸時服。
一方:,治發汗不得,心中大煩,骨節疼痛,嘔逆,谷不入,用人參(少許),陳皮(二錢半),甘草、竹茹(各一錢),加薑棗,水煎,空心服。
一方:,治男婦虛煩不眠。用竹瀝一升,水四升,茯苓三兩同煎,取二升,分三服。
一方:,治大病後,晝夜虛煩不睡,心中多驚,用酸棗仁、榆白皮等分為末,煎汁溫服。
一方:,治心煩,用白朮末,水調五分七服。
一方:,治煩不睡,用榆白皮陰乾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三錢煎如膏服。兼治齁、五淋。
《肘後方》:,從早夜連時不得眠,暮以新布火灸,以熨目,並蒸大豆更番囊盛枕,枕冷後,更易熱,終夜常枕熱立愈。
《食醫心鏡》:,治心中煩悶,此能益氣力,止渴。苦筍熟煮,任意食之。又苦竹筍煮食,治消渴利水道下氣,理風熱腳氣,取蒸熟食之。
白話文:
《聖惠方》:
治療夜晚失眠:將半兩酸棗仁炒黃磨成粉,用三合酒浸泡取汁,先用二合粳米煮粥,快熟時加入棗仁汁,再煮三五滾,空腹食用,效果很好。
另一種方法:治療膽虛引起的睡眠不安、心中驚悸:用一兩炒香熟的棗仁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竹葉湯調服,不拘時間服用。
另一種方法:治療發汗不出、心中煩躁、骨節疼痛、噁心嘔吐、吃不下飯:用少量人參、二錢半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竹茹,加上薑和棗,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另一種方法:治療男女因虛弱引起的煩躁失眠:用一升竹瀝,加入四升水,與三兩茯苓一同煎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
另一種方法:治療大病之後,白天晚上都感到虛弱煩躁而無法入睡,心中多驚:用酸棗仁和榆白皮磨成粉,等份混合,煎煮取汁溫服。
另一種方法:治療心煩:用白朮粉,用水調服五分或七分。
另一種方法:治療煩躁失眠:用陰乾的榆白皮磨成粉,每天早晚用五合水,煎煮三錢藥粉成膏狀服用。同時也能治療打呼和五淋(小便淋漓不盡)。
《肘後方》:
治療從早到晚都無法入睡:晚上用新布熱熨眼睛,並將蒸熟的大豆裝入布袋做成枕頭,枕頭冷了就換上熱的,整晚都枕著熱的枕頭,病症會立即好轉。
《食醫心鏡》:
治療心中煩悶:食用苦筍煮熟,可以增強力氣,止渴。另外,煮熟的苦竹筍食用,可以治療消渴、利尿、降氣,調理風熱腳氣,取蒸熟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