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治癇證用汗吐下三法有效

子和云:夫癇病不至於目瞪如愚者,用三聖投之。更用火盆於暖室中,令汗吐下三法並行。次服通聖散,百日則愈矣。至於目瞪愚者不可治。經曰:神不得守,謂神亂也。

白話文:

癲癇病如果還沒到眼睛呆滯像傻瓜一樣的程度,就用「三聖散」這個藥方來治療。同時在溫暖的房間裡燒著火盆,讓患者透過發汗、嘔吐、腹瀉這三種方法一起進行。之後再服用「通聖散」,大約一百天就能痊癒了。至於眼睛呆滯像傻瓜一樣的重症,就無法醫治了。《黃帝內經》說:「神不能守住」,意思是神志錯亂了。

2. 癇證多是肝經風熱之過

大凡癇病,多是肝經風火之勝,痰鬱膈間,故先吐之、汗之,次服瀉青丸下之,再次服東垣安神丸、守真龍薈丸之類,不獨防風通聖散、瀉青丸而已。

白話文:

一般來說,癲癇這種病,多半是肝經的風熱太過旺盛,加上痰液堆積在胸膈之間所導致。所以治療時,首先要用催吐或發汗的方法,接下來服用瀉青丸來瀉火,之後再服用像東垣安神丸、守真龍薈丸這類的藥來安神。治療癲癇不只是用防風通聖散、瀉青丸這些藥而已。

3. 治癇分脈藥寒溫不同

《難知》云:治洪長伏三脈,風癇驚癇發狂,惡人與火,灸第三、第九椎,服《局方》妙香丸,以針投眼子透,冷水內浸少時服之,如本方法。治弦細緩三脈,諸癇似狂,服李和南五生丸。

癇證多本風熱,而謂有陰陽寒熱之殊,蓋由病之遠近,故有虛實寒熱之分。病之近者,可以涼劑,吐利之治也;病之久者,先是涼藥之過,不免有虛實寒者,當審之。而可以施溫平補胃之劑。而去病之根端,不外吐痰之大法耳。

白話文:

治療癲癇要根據脈象判斷用藥的寒熱性質有所不同。《難知》這本書說:治療脈象呈現洪大、長而沉伏的癲癇,這種癲癇會引起驚嚇、發狂,患者會討厭人或接近火,可以針灸第三和第九椎,並服用《局方》的妙香丸。用針刺眼眶周圍的穴位,讓針穿透進去,然後將針浸泡在冷水中片刻後,再按照原方法服用藥物。治療脈象呈現弦細、緩慢的癲癇,這種癲癇也類似發狂,可以服用李和南的五生丸。

癲癇這種病大多是因風熱引起的,但也有陰陽寒熱的區別,這主要是由於病程長短不同,所以會有虛實寒熱的差異。病程較短的,可以用寒涼的藥物,或者用催吐、通利的方法治療;病程較長的,可能是之前使用寒涼藥物過度,難免會出現虛證或寒證,應該仔細辨別。這時候就應該使用溫和、平和、補益脾胃的藥物,來去除病根,而治療的根本方法,不外乎是祛痰。

4. 丹溪治義

大率行痰為主,用芩、連、南星、半夏、栝蔞,尋火尋痰,分多分少治之,無不愈者。分痰與熱,有熱,以涼劑清其心;有痰必用吐法,吐後平肝,用青黛、柴胡、川芎之類,龍薈丸並宜治之。

白話文:

大體來說,治療的重點在於化痰,會使用黃芩、黃連、天南星、半夏、瓜蔞這些藥材。要仔細尋找病因是火氣還是痰,根據痰和火的多少來調整藥量進行治療,這樣沒有治不好的。要區分是痰還是熱,如果有熱,就用寒涼的藥物來清除心火;如果痰多,就必須使用催吐的方法,吐後要平息肝火,可以用青黛、柴胡、川芎之類的藥物,龍薈丸也很適合用來治療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