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八 (2)

1. 虛損病多由貪酒嗜欲致之

虛損之證,多由色欲過度,喜怒不節,起居不時,飲食恣欲,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而胃氣散解,不能滋營百脈,灌注臟腑,衛護周身,故虛損之證生焉。病則百肺煩痛,腰腳疼軟,胸滿氣短,心煩不安,耳鳴目眩,咳嗽寒熱,夜作盜汗,遺精白濁,飧泄,食少無味,不為肌膚。或睡中驚悸,午後發熱,倦怠無力。

此皆虛損之候也。

白話文:

虛損的症狀

虛損的症狀,大多是因為過度縱慾、喜怒無常、作息不規律、飲食無度、過度勞累等,損傷了身體的元氣。

氣虛則導致陽火旺盛,火旺則侵犯脾胃;而胃氣散失,無法滋養全身經脈,灌注臟腑,守護周身,因此產生了虛損的症狀。

虛損的病症表現為全身乏力、胸悶氣短、心煩意亂、耳鳴眼花、咳嗽伴有寒熱、夜間盜汗、遺精白濁、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皮膚乾燥等。

也可能出現睡夢中驚悸不安、下午發熱、倦怠乏力等症狀。

這些都是虛損的表現。

2. 脈候

《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脈沉遲而小者脫氣。脈大如蔥管,血虛。(即陰虛而火鼓上是也。)又云:大而無力為陽虛。脈大而芤者脫血。平人脈大為虛。

脈微細者盜汗。數而無力陰虛。尺弱軟澀為下虛。寸弱而軟為上虛。尺軟滑疾為血虛。兩關沉細為虛。脈微弱,骨肉相失,聲嘶嘔血,陽事不舉,晝涼夜熱者,死。

白話文:

《脈經》說:脈搏摸起來柔軟的,是虛;脈搏緩慢的,是虛;脈搏微弱的,是虛;脈搏無力的,是虛;脈搏弦細的,是虛。脈搏細小微弱的,說明血氣都虛。脈搏小的,說明血氣都少。《要略》說:脈搏虛浮的,是血虛;脈搏沉遲而小的,是氣虛。脈搏大如蔥管,是血虛(也就是陰虛而火氣上浮)。又說:脈搏大而無力,是陽虛;脈搏大而虛浮,是血虛。普通人脈搏大的,是虛。

脈搏微細的,容易盜汗;脈搏數而無力,是陰虛。尺脈弱軟澀的,是下虛;寸脈弱而軟的,是上虛。尺脈軟滑而快的,是血虛。兩關脈沉細的,是虛。脈搏微弱,骨肉分離,聲音嘶啞,嘔血,陽痿,白天涼冷晚上發熱,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3. 治法

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虞氏謂:味,陰味也,補精以陰,求其本也。然味乃如谷粟菜果,出於天賦自然沖和之味,故有養人補陰之功,非醯醬烹飪之厚味,出於人為者。經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非天賦之味乎。曰: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非人為之味乎?善攝生者,不可以味為補精,而遂恣於口腹,以自速其禍也。謂溫之以氣,溫存以養,使氣自充,則形完矣。

曰補曰溫,各有其旨。《局方》悉以溫熱藥佐輔,名曰溫補,豈理也哉?又曰:人年老或虛損,精血俱耗,陰不足以配陽,孤陽幾於飛越,天生胃氣尚爾留連,又藉水穀之陰,故羈縻而定耳。《局方》用溫劑劫虛,蓋脾得溫而食進,故亦暫可。夫質有厚薄,病有淺深,設或失手,何以取救?吾寧稍遲,計出萬全,溫劑補虛,決不敢用。

白話文:

經書上說:身體虛弱的人,要用溫暖的氣來滋養;精氣不足的人,要用食物的味道來補充。

虞氏說:味道,屬於陰性,用陰性的食物來補充精氣,這是追求本源的方法。但味道指的是像穀物、蔬果等來自天然的、平和的味道,因此有滋養身體、補充陰氣的作用,而不是那些經過人工烹調的濃郁味道。經書上說:陰氣的來源,本就在五味中,這不是天然的味道嗎?有人說:陰氣的五個宮殿,會因為五味而受損,這不是人工的味道造成的嗎?懂得養生的人,不能因為追求補充精氣,而放縱口腹之慾,最終自取滅亡。所謂溫之以氣,就是溫存地滋養,讓氣自然充盈,這樣身體就會健壯。

所謂補和溫,各有其道理。《局方》中都用溫熱藥物來輔助,稱為溫補,這是否合理呢?又說:人年老或身體虛損,精血都耗損,陰氣不足以配陽氣,陽氣幾乎要飛散,先天之氣仍然依附著,還要依靠水穀的陰氣來約束。因此,脾胃得溫才能促進食物消化,暫時可以改善。但是,身體的體質有厚薄,疾病有輕重,如果用藥失誤,如何補救?我寧可稍微緩慢,謀求萬全之策,用溫補的方法來滋養虛損,絕對不敢使用溫劑。

4. 補腎滋陰要識養脾之助

甫見世人補腎者,悉以補陰丸、黃柏、知母、龜板、地黃;滋陰補血者,悉以四物湯、黃柏、知母之屬服之,經年屢歲,而陰愈虛,血愈弱,甚而致於羸劣、發熱、氣喘、胸滿而死者,何也?蓋徒知其養血滋陰之標,四物、補陰丸之類是也。殊不知養血滋陰之本,則非四物、補陰之藥也。

經云: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脾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流於四臟,氣歸於權衡。由此觀之,則血生化之本源,腎水溉灌之也,不有賴於脾氣乎?故服四物湯而血不盈者,脾氣之不化生也,服補陰丸而陰不濟者,亦脾氣之不輸升也。

白話文:

我常看到很多人補腎,就只知道用補陰丸、黃柏、知母、龜板、地黃;而補血,就只知道用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這樣吃藥好幾年,卻發現身體越來越虛弱,血氣越來越不足,甚至出現消瘦、發燒、氣喘、胸悶,最後甚至死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只知道補血滋陰的表面方法,像是四物湯、補陰丸,卻不知道補血滋陰的根本方法。

古籍中記載:「食物進入胃裡,化生精氣,上升到脾臟,脾臟將精氣散布,再上升到肺臟。肺臟統管全身脈絡,將精氣輸送給脾臟和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彙集精氣,將氣血運行到全身,全身氣血充足,精神就旺盛,然後氣血流向四臟六腑,氣血歸於平衡。」從這裡可以看出,血液的生成和變化,根本在於腎水滋養,但這也需要脾氣的運化。所以,吃四物湯卻血氣不足,是因為脾氣無法化生血液;吃補陰丸卻陰虛難補,是因為脾氣無法運送精氣。

此之謂不知本,其何以能養血滋陰矣乎!不但陰血之不能滋,若久服不已,必致損脾,陽亦因之而憊也。胃氣一衰,死期追矣,奚暇謂陰血哉?

白話文:

這就是不懂得根本,怎麼能夠滋養血液和增補陰氣呢!不僅不能滋補陰血,如果長時間不停服用,必然會損傷脾臟,陽氣也因此而疲倦。一旦胃氣衰弱,死亡的期限也就近了,還怎麼談論滋養陰血呢?

5. 虛損不治浸變成勞

虛損肉消,咳嗽有熱,遷延日久,六脈弦數,則成勞證。至若勞證一成,雖有智者,莫能為矣。易曰:履霜堅冰至,所謂君子當謹其微也。為醫流者,尤宜審之。

白話文:

身體虛弱肌肉消瘦,咳嗽且伴有發熱,病情拖延日久,六脈呈現出弦數的特徵,就形成了勞病。一旦形成勞病,即使有智慧的人也無法治癒。《易經》說:踩在霜上就知道堅固的冰層將要到來,這就是說君子應當在事情剛有苗頭時就小心防範。從事醫學的人,更應該仔細辨別這種情況。

6. 熱藥補虛之失

《局方》例用辛香燥熱之劑補虛,是以火濟火,不無實實虛虛之禍。若菟絲子丸之治腎虛,金釵石斛丸之治氣不足,茴香丸之治腎臟虛冷,玉霜丸之治氣虛,養正丹之治諸虛,姜附丸之治脾虛弱,接氣丹之治真元虛,四神丹之治五臟虛,蓯蓉大補丸之治元臟虛,鍾乳白澤丸之治諸虛,三建湯之治氣不足。

白話文:

《局方》中常以辛香燥熱的藥物來補虛,這是以火助火,容易造成虛虛實實的弊端。例如,菟絲子丸治腎虛、金釵石斛丸治氣不足、茴香丸治腎臟虛冷、玉霜丸治氣虛、養正丹治諸虛、姜附丸治脾虛弱、接氣丹治真元虛、四神丹治五臟虛、蓯蓉大補丸治元臟虛、鍾乳白澤丸治諸虛、三建湯治氣不足,這些藥方都是用辛香燥熱之劑來補虛,需要謹慎使用,以免造成身體的負擔。

甚者內聚丹劑,悉曰補脾胃、補腎、補五臟、補血氣,而方各條之下,曰口苦面黃,曰氣促喘急,曰口淡舌澀,曰噫酸,曰舌乾,曰溺數,曰水道澀痛,曰唇口乾燥,悉是明其熱證,如何類聚燥熱,而謂可以健脾溫胃,而滋腎補氣乎?骨碎補丸治肝腎風虛,乳香宣經丸治體虛,換腿丸治足三陰經虛。

或因感風而虛,或因虛而感寒,既曰體虛,肝腎虛,足三陰經虛,病非輕小,理宜補養,而自然銅、半夏、威靈仙、荊芥、地龍、川楝、烏藥、防風、牽牛、靈芝、草烏、羌活、石南、天麻、南星、檳榔等疏通燥疾之藥,俱補劑之大半,果可以補虛乎?地仙丹既曰補腎,而滋補之藥、僭燥走竄之藥相半用之,腎惡燥,而謂可以補腎乎?假曰足少陰經非附子輩不能自達,八味丸,仲景腎經藥也,八兩地黃以一兩附子佐之,觀此,則是非可得而定矣。

白話文:

許多補益丹藥都宣稱能補脾胃、補腎、補五臟、補血氣,但仔細看藥方,卻列出口苦面黃、氣促喘急、口淡舌澀、噫酸、舌乾、溺數、水道澀痛、唇口乾燥等症狀,這些都是明顯的熱證表現。怎麼能把這些燥熱症狀歸類在一起,卻說可以健脾溫胃、滋腎補氣呢?像是「骨碎補丸」治肝腎風虛、「乳香宣經丸」治體虛、「換腿丸」治足三陰經虛,這些藥方都屬於補益類,但裡面卻包含了許多疏通燥疾的藥物,例如自然銅、半夏、威靈仙、荊芥、地龍、川楝、烏藥、防風、牽牛、靈芝、草烏、羌活、石南、天麻、南星、檳榔等等,這些藥物真的能補虛嗎?「地仙丹」宣稱補腎,但裡面卻混雜了滋補和燥走竄的藥物,腎臟怕燥,怎麼能說可以補腎呢?假設說足少陰經需要附子等藥物才能暢通,那麼仲景的腎經藥方「八味丸」中,八兩地黃只用一兩附子佐之,由此可見,藥物使用是否有道理,是可辨別的。

用滋補藥,不過鹿角膠霜、乳酪、參、歸之類,詳見斑龍論中。或者妄施伏火金石附子燥熱等輩,以致血氣乾涸,心腎不交,故火炎上為痰咳,為咯血,為口乾,為五心煩熱;水走於下為腳軟,為遺精,為赤白濁,為小便滑數,誤矣哉!虛勞脈大抵多弦,或浮大,或數,皆虛損之候也。大者易治,血氣未定,可飲而止。

弦者難治,血氣已耗,未易補之。若帶雙弦,則為賊邪侵脾,為尤難治,加脈數則殆矣。

丹溪治老人虛損,但覺小水短少,即是病進,宜以人參、白朮為君,牛膝、芍藥為臣,陳皮、茯苓為佐。春加川芎,夏加黃芩、麥門冬,秋冬加當歸,倍生薑。一日一帖,小水長如舊乃止,此老人養生捷法也。少年人虛損,多是酒色無度,耗散太過。凡覺五心熱,夜出盜汗,略見咳嗽,便宜滋陰之藥,遠房室。

白話文:

使用滋補藥物,不要超過鹿角膠霜、乳酪、人參、當歸之類,詳細的用法可以參考斑龍論。或者胡亂使用伏火的金石、附子等燥熱的藥物,就會導致血氣乾涸,心腎不能交合,因此火氣上炎就造成痰咳、咯血、口乾、五心煩熱;水氣向下流動則造成腳軟、遺精、赤白濁、小便滑數,這是錯誤的做法!虛勞的脈象通常多弦,或浮大,或數,都是虛損的徵兆。脈象大的比較容易治療,血氣還未穩定,可以喝藥就止住。

弦脈比較難治,血氣已經耗損,不容易補充。如果帶有雙弦脈,就表示賊邪侵犯脾臟,更加難治,再加上脈數就危險了。

丹溪先生治療老人虛損,只要發現小便短少,就是病情進展,應該以人參、白朮為君藥,牛膝、芍藥為臣藥,陳皮、茯苓為佐藥。春天加入川芎,夏天加入黃芩、麥門冬,秋冬加入當歸,生薑加倍。每天一帖,小便恢復正常就停止,這是老人養生的捷徑。年輕人虛損,多是酒色無度,耗損過度。只要感覺到五心熱、夜間盜汗、略微咳嗽,就應該服用滋陰的藥物,並且遠離房事。

脾胃弱者,清補脾胃。心腎交養,決無後患,不可峻用寒涼,亦不可峻用辛熱鎖陽、鹿茸之類。

人年四十以後陰氣弱者,脈不洪大,庶可以用溫暖,如五精丸、八味丸之類。未登四十之人不可輕服,有誤用之,反耗真陰,變生他病,而不能救矣。知命者慎之。

白話文:

脾胃虛弱的人,要以清淡的方式補益脾胃。心腎要互相滋養,這樣就沒有後患,不可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也不可過度使用辛熱的鎖陽、鹿茸等藥物。

四十歲以後陰氣不足的人,脈象不洪大,可以適量服用溫補的藥物,例如五精丸、八味丸等。未滿四十歲的人不要輕易服用這些藥物,誤用會耗損真陰,導致其他疾病,難以治療。明智之人要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