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 (6)

1. 傳屍蟲論

《道藏經》云:傳屍蟲瘵,不可不知其詳也。九蟲之中,而六蟲傳代,三蟲不傳,胃蟲、蛔蟲、寸白蟲是也。或因五臟中毒而生,或親戚習染而傳。六蟲,大率約一旬之中,遍行四穴,周而復始。二日一食,五日一退。方其作,若百體有痛,蟲之食也。退則還穴醉睡,一醉五日,其病乍靜。

俟其退醉之時,乃可投符用藥。不然,蟲熟於符藥之後,不能治也。一蟲在身,佔一十二穴,六蟲共佔七十二穴。一月之中,上旬十日,從心至頭,遊四穴,蟲頭皆向上;中旬十日,從心至臍,遊四穴,蟲頭皆向內;下旬十日,從臍至足,遊四穴,蟲頭皆向下。若投符用藥可以審此。

如紫蠶之苗在肝中,蓋蟲性用通靈,切在精審。其或取蟲不補,即學淺妄行,徒費資財,終無去病之理,可不悲哉!師曰:治傳屍勞者,先須知正氣與毒並行,故臟腑有礙,即成蟲狀。遇陽日長雄,陰月長雌、其食臟腑脂膏,故其色白。五臟六腑一經食損,即皮聚毛脫,婦人即月信不調,血脈皆損,不能榮衛五臟六腑也。

七十日後,食人血肉盡,故其蟲黃赤,損於肌肉,故變瘦,飲食不為膚,筋緩不能收。

一百二十日外,血肉食盡,故其蟲紫,即食精髓。

傳於腎中,食精,故其蟲色黑,食髓,即骨痿不能起床。諸蟲之有三毛,毛色雜花,鍾孕五臟,五行之氣,傳之三人,即自能飛,其形如禽,亦多品類,傳入腎經,不可救治。法之所載者,能利後,其蟲色白,可三十日服藥補之。其蟲色黃赤,可六十日服藥補之。其蟲紫黑,其疾已極,可百二十日服藥補之。

故經曰:六十日內治者,十得八九;百八十日內治者,十得三四。過此已往,未知全生。今以六代所傳蟲狀具後。

白話文:

《道藏經》說,關於傳屍蟲這種疾病,不可不詳細了解。九種蟲中,有六種蟲會傳染,另外三種蟲不會傳染,這三種是不會傳染的胃蟲、蛔蟲和寸白蟲。傳屍蟲的產生,有時是因為五臟中毒而生,有時則是親戚間互相傳染。這六種傳染的蟲,大概會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輪流在身體的四個穴位活動,循環往復。牠們每兩天進食一次,每五天退回穴位休息。當牠們活動進食時,身體會感覺到各處疼痛,這就是蟲在吃食的緣故。退回穴位時,蟲會像喝醉一樣昏睡,一睡就是五天,這時病情會暫時平靜下來。

要等到蟲退回穴位昏睡的時候,才可以施符用藥。不然,蟲適應了符咒和藥物後,就無法治療了。一隻蟲會佔據身體的十二個穴位,六隻蟲總共會佔據七十二個穴位。在一個月中,上旬十天,蟲會從心臟到頭部活動,在四個穴位遊走,蟲的頭部都是朝上的;中旬十天,蟲會從心臟到肚臍活動,在四個穴位遊走,蟲的頭部都是朝內的;下旬十天,蟲會從肚臍到腳部活動,在四個穴位遊走,蟲的頭部都是朝下的。如果用符咒和藥物治療,可以觀察到這種規律。

蟲就像肝臟中的紫蠶幼蟲一樣,牠們的特性是能通靈,必須仔細觀察。如果捉蟲後沒有好好補養身體,只是學了一些皮毛就隨意行事,只會浪費錢財,終究無法去除病根,實在可悲啊!老師說:治療傳屍勞病,首先要了解正氣和毒素是同時存在的,所以當臟腑功能受阻時,就會形成蟲的樣子。遇到陽氣旺盛的日子,蟲會長成雄性,陰氣旺盛的月份,蟲會長成雌性。牠們吃食臟腑的脂肪,所以顏色是白色的。當五臟六腑受到損害時,皮膚會變得粗糙,毛髮會脫落,婦女則會月經不調,血液循環也會受損,無法滋養五臟六腑。

七十天後,蟲會開始吃人體的血肉,所以顏色會變成黃紅色,損害肌肉,導致人變瘦,吃東西也不會長肉,筋脈鬆弛無力。

一百二十天後,血肉被吃盡,蟲的顏色會變成紫色,開始吃食精髓。

當蟲傳到腎臟中,開始吃食精液,顏色會變成黑色,吃食骨髓,就會導致骨頭痿軟,無法起床。這些蟲都有三根毛,毛色是雜花的,牠們在五臟中孕育,吸收五行的氣,當傳染給三個人後,就會自己飛起來,形狀像鳥,也有很多種類。當蟲傳到腎經時,就無法救治了。書中所記載的治療方法,如果有效的話,蟲的顏色是白色的,可以在三十天內服藥補養身體。如果蟲的顏色是黃紅色的,可以在六十天內服藥補養身體。如果蟲的顏色是紫黑色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可以在一百二十天內服藥補養身體。

所以經典上說:在六十天內治療的,十個人中可以治好八九個;在一百八十天內治療的,十個人中可以治好三四個。超過這個時間,就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治好了。現在將六種不同階段的蟲的形狀記錄如下。

2. 六代屍蟲形狀治法

第一代蟲狀病證遊遊食日治法

此蟲形如嬰兄,長三才,背有毛。

此蟲形如鬼,動走臟腑。

此蟲形如蝦蟆,變動臟腑之中。

凡人受病之後,頓覺憔悴,令人夢寐顛倒,魂魄飛楊,精神離散,飲食減少,形容漸瘦,四肢百節疼痛,憎寒壯熱,背膊拘急,口苦舌乾,面無顏色,鼻流清涕,虛汗常多。其蟲遇丙丁日食起,醉歸心俞穴、中四穴,輪轉周而復始。俟蟲大醉,方可醫灸,取出蟲後,用藥補心,宜服守靈散。

第二代蟲狀病證遊食日治法

此蟲形如亂髮,長三寸許,在人臟腑之中。

此蟲形如蜈蚣,或似守宮,在人臟腑之中。

此蟲形如蝦蟹,在人臟腑之中。

凡癆瘵,苦患此蟲,令人神色如醉,夜夢不祥,夢與亡人為侶。心胸飽悶、四體不和,骨節枯稿,日漸瘦弱,醋心嘔酸,咽乾鼻塞,背脊痠疼,腰膝無力,唾吐膿血,頭目不利,胸膈多痰,盜汗發熱等證。其蟲遇庚辛日食起,醉歸肺俞穴中。俟蟲大醉,方可醫治,取出蟲後,補肺則瘥,宜服虛成散。

第三代蟲狀病證遊食日治法

此蟲形如蚊螘類,在人臟腑之中。

此蟲形如螳螂,或如血果,在人臟腑之中。

此蟲形如刺蝟,或如毛蟲,在人臟腑之中。

癆證,若有此蟲,令人三焦多昏,日常思睡,嘔吐苦汁,或吐清水黏涎,腹脹虛鳴,口鼻生瘡,唇黑麵青,日漸消瘦,精神恍惚,口燥咽乾,目多昏淚。其蟲庚寅日食起,醉歸厥陰穴、中四八。俟蟲大醉,方可治之,取蟲之後,補氣即愈。

第四代蟲狀病證遊食日治法

此蟲形如亂絲,或如蠐螬蟲者。

此蟲形如豬肺,或作蟬蟲。

此蟲形如蛇虺,往來五臟之中。

凡病此蟲,令人臟腑虛鳴,嘔逆,腸中痃癖氣塊,憎寒壯熱,肚大筋青,咳嗽氣促,口苦舌乾,要吃酸鹹之物。其蟲遇戊巳日食起,醉歸脾俞穴、中四穴。俟蟲大醉方可治,取蟲後,補脾即愈,服魂停散。

第五代蟲狀病證治法

此蟲形如鼠無毛。

此蟲有頭無足,有足無頭。

此蟲形如精血片。

凡患此蟲,入肝經、而歸腎,得血而變更也。令人多怒氣遂,四肢解散,日食減少,或面紅潤如平人,或時通靈而言未來事,或著床枕不起,有似中風肢體頑麻,腹內多痛,其蟲遇壬癸日食起,醉臟肝俞穴、中四穴。俟蟲大醉,方可治,取蟲後補肝,即愈,宜服金明散。

第六代(此代蟲有翅足全者,千里傳疰,所謂飛屍。)

此蟲形如馬尾,或有兩條,一雌一雄。

此蟲形如龜鱉,在人五臟之中。

此蟲形如爛面,或如飛禽,或長或短。

凡患此蟲,令人思食百物,身體尪羸,腰膝無力,眼暗耳鳴,喘嗽不定,心腹悶亂。其蟲遇醜亥日食起醉歸腎前穴、四穴。俟蟲大醉,乃可治之。取蟲出,補腎填髓愈,宜服育嬰散。

取六代癆蟲後服五補藥(方具後,以下俱《青囊方》)

虛成散,補肺臟癆極。

白茯苓,枳實(麩炒),秦艽,芍藥,麻黃,當歸(酒洗),茄香(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分),玄胡索(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銀環一對、蜜五點,煎八分,通口服。

金明散,補肝臟癆極。

人參,茯苓,秦艽,知母(酒炒),石膏(煅),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七片、蔥白二寸,煎八分,無時服。

守靈散,補心臟癆極。

白茯苓(一錢),丁香(五分),訶子(一錢),桔梗(一錢二分),芍藥(八分),羌活,甘草(炙。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銀耳環一隻,蔥白三寸,煎八分,通口服。

魂停散,補脾臟癆極。

白藥子,人參,桔梗,訶子,茯苓(各一錢),丁香,甘草(炙。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蜜一匙,煎八分,通口服。

育嬰散,補腎臟癆極。

香附子(炒黑,一錢),附子(裂,個),木香,白蒺藜(去刺。各五分),白茯苓(三錢),甘草(炙,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七片、蔥白三寸,煎七分,空心服。

茯神散,不問遠年近日取效。下蟲紅色,便可治,肚下黑又瘥。肚下白色是食髓也,萬無一瘥。下蟲之後,宜服此藥。

茯神,茯苓,人參,遠志,龍骨肉桂,甘草(各一兩),陳皮,當歸,五味子(各一兩半),黃耆(一兩),大棗(五十二枚)

上咀,分八服,每服水盞半,姜二錢,煎一盞,趁前藥後吃,亦空心服神效。此是神人所授靈秘方。

取癆蟲法灸穴

凡取癆蟲,可於三節骨上一穴,並膏肓二穴,每穴灸七壯。然後飲食調理,方下取蟲藥,其蟲或如亂髮,或如紅線線者是也。

四季取蟲宜用之藥

春宜用雄黃(另研),硫黃(另研。各二分),巴豆(一粒,去油),豆豉(七粒)

上同為細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童便一合,酒一盞,溫送下。

夏宜用蘿蔔子,鶴蝨,硫黃(另研。各二分),巴豆(一粒,去油),豆豉(七粒),如前制服。

秋宜用錫灰,雄黃(另研),綠豆粉(各二分),巴豆(一粒,去油),豆豉(七粒),雌黃(另研,二分),如前制服。

各宜用雌黃,雄黃(另研用),錫灰(各二分),巴豆(去油),豆豉(各七粒),如前制服。

治傳屍癆追屍蟲明目丹

白兔糞(中秋夜取,四十九粒,野中尋者佳),硇砂(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甘草半兩槌碎,以水一盞,揉取濃汁。若患人瘦弱,則用炙甘草,五更空心服。預戒患人不得心躁,冷服不妨。小瘥,兩日一服,下蟲為準,藥要上旬日服。

貫眾丸,去三尸五蟲。

貫眾(五分,殺伏蟲),白藋蘆(三分,殺大腸蟲),蜀漆(三分,殺白蟲),厚朴(三分,殺肺蟲),狼牙子(四錢,殺肺蟲),殭蠶(四分,殺膈蟲),雷丸(六分,殺赤蟲),雄黃(三分,殺屍蟲),蕪荑(五分,殺差蟲)

上各制淨,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川水下五丸,三服可漸加至十丸。服之二十日,百病皆愈,三尸九蟲自滅。服者,須齋戒恭敬。婦人絕孕,服之有子。

桂心丸,神仙去三尸九蟲捷效。

熟地黃(三兩),乾漆(五錢),桂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送下。

雄黃丸,去三尸九蟲。

雄黃,松脂(各一兩,研)

上溶脂為丸,如芡實大。平旦一丸,服之七日,三尸盡去。

通神散,治屍勞、屍蟲。

附子(一枚),大黃(一兩),牛黃(五分)

上為末,加桃柳枝、青蒿(各七握),銼,用童便半碗,浸一宿。來日五更煎多沸,濾渣,調散子一半,服了,以衣被蓋便睡。取下惡物,當自止。下時,用桶子盛之,看何物。其蟲類有四,一頭如馬尾,二如亂髮,三似蜈蚣,四如血果,或如亂綿破絮。忌食生冷哽物、茶蒜炙爆、雞鴨蝦蟹、油膩醃藏等物,後藥服之。

甘草,黃連,當歸,木香(各半兩)

上將酒二升,瓷器內煎取五合,傾出,煎此四味熬,看軟硬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晚後酒或鹽湯下三十粒,神效。

守庚申法

《道藏經》曰:夫人之生於世也,上至國王,次至大臣,下至僧遂庶人,多少不定,惟有女人,此疾尤甚。學道之士,若不去三尸九蟲,以求長生者,終不可得也。每值庚申日,其夜不睡,守之至曉,體倦方可投睡,令人數覺,屍蟲自不得去奏事也。

《大帝玄科》云:六月八日及庚申日,北帝開諸生門,聽諸法司訟事,過滿五日者,其人必死。宜守庚申振伏三尸。凡守庚申三尸長絕,令人精神爽快,五神恬靜。每日叩齒三十六通,以左手捧心,呼三尸之名:上屍彭琚出;中屍彭墳出;下屍彭䐐出,輒不得為害。

常以庚申去手甲,丑日去足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將所去手足甲燒灰,和水服之。三尸九蟲皆滅,名曰斬三尸。

遇仙灸癆瘵捷法

取癸亥旦二更時,六神皆聚,解去下衣,直身平立,用筆於腰上兩旁微陷處點定。針家謂之腰眼,然後上床合面而臥。每灼小艾七壯,兩腰眼共十四壯。癆蟲或吐出,或瀉出,即安。斷根,將蟲入火燒焚,後服將軍丸。

將軍丸,治傳屍癆瘵。前灸法並此藥,皆是異人傳授。

錦紋大黃(制),麝香(一錢,研),豬牙皂角(醋炙),桃枝(去皮尖),檳榔,雷丸(各一兩),蕪荑(半兩),鱉甲(醋炙黃)

上為末,先將蒿葉二兩,東向桃、李、柳、桑葉各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入蜜一大盞,再熬成膏,入前末藥及麝香、安息香末搗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棗湯送下。

三汁丸,灸後亦宜服此。

生地黃汁,青蒿汁,薄荷葉汁,童便,好酒(各二升,同煎成膏,入後項藥),柴胡,鱉甲(醋炙黃),秦艽(各一兩),硃砂,麝香(各半兩,研)

上為細末,調前膏內,搗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十丸。不拘時,溫酒送下,忌生冷毒物。

(《醫林》)五蒸湯,治骨蒸癆熱。

甘草(炙,七錢半),茯苓(二錢二分半),人參(一錢半),竹葉(一錢半),生地黃,葛根(各二錢二分半),知母,黃芩(各一錢半),石膏(三錢七分半)

上咀,每服八錢,水二鍾,白梗米錢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以小麥煮湯煎藥亦可。忌海藻、菘菜、蕪荑。

凡二十二蒸證狀治法本方中加藥開例於後。

肺蒸:喘嗽咯血,喉干聲嘎,鼻塞,加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桔梗、紫蘇、烏梅。

皮蒸:肌膚鱗起,毛折發焦,加石膏、桑白皮。

氣蒸:喘促鼻乾,遍身氣熱,不自安息,加人參、黃芩、梔子。

大腸蒸:右鼻乾疼,大腸隱痛加大黃、芒硝。

心蒸:少氣煩悶,舌乾口苦,或舌生瘡,加黃連、生地、當歸、赤芍。

脈蒸:心煩體熱,脈緩急不調,加生地、當歸。

血蒸:毛髮焦枯,有時鼻衄,或尿血,加生地、當歸(各酒洗)、童便。

小腸蒸:下唇焦,加赤茯苓、木通、生地黃。

脾蒸:唇焦折,或生口瘡,加芍藥、木瓜、苦參。

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食無味而嘔,或煩躁不安,加芍藥。

胃蒸:鼻口乾燥,肚腹膨脹,自汗,睡臥不安,舌生瘡,加石膏、梗米、大黃、芒硝、乾薑。

膽蒸:眼目失光,睛黃口苦耳聾,脅下堅硬而痛,加柴胡、枯蔞。

三焦蒸:乍寒乍熱,中脘膻中時覺煩悶,加石膏、竹葉。

肝蒸:或時眼前昏暗,或眩暈,躁怒無時,加川芎、當歸(酒洗)、前胡。

筋蒸:眼昏脅痛,爪甲焦枯,加川芎、當歸。

腎蒸:耳輪焦枯,腰腳痠疼,情意不定,泄精白濁,加生地黃、石膏、知母、寒水石。

腦蒸:頭眩熱悶,眼眵,口吐熱涎,加生地黃、防風、羌活。

髓蒸:髓沸,骨中熱,肩背痛,骨痠疼,倦行,加天門冬、生地黃、當歸。

骨蒸:版齒黑燥,大杼痠疼,倦行腰痛,足逆冷,疳蟲食藏,加鱉甲(炙黃),地骨皮、當歸、(酒洗),牡丹皮、生地黃。

玉房蒸:男子遺溺失精,婦人經閉白淫,加知母、黃柏、當歸、芍藥。

脬蒸:小便赤黃,加澤瀉、茯苓、生地黃、沉香、滑石。

膀胱蒸:右耳焦,小便凝濁如膏,加澤瀉、茯苓、滑石。

凡此諸蒸,亦有熱病後食肉油膩,飲酒房勞,犯之而復作。久蒸不除,變成疳疾,即死矣。亦有瘧久不愈,以致咳嗽,調治失宜漸成骨蒸癆瘵之證者多。當推標本而治之。

(《醫林》)經驗方,治男子婦人骨蒸癆瘵,憎寒壯熱。

青蒿(春夏用葉,秋冬用子,童便浸,曬乾二兩),白朮,地骨皮,鱉甲(醋炙),人參,白茯苓,粉甘草(炙),柴胡,栝蔞根,桑白皮(蜜炙。各五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醫林》)麥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

赤茯苓,當歸(酒洗),乾漆,鱉甲(醋炙),常山,白朮,柴胡,大黃(煨),生地黃,石膏(各錢半),甘草(炙,七錢半)

上咀,分二帖,每帖入小麥百粒,水二盞煎八分,去渣。食後,臨臥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錢)

(《醫林》)地骨皮枳殼散,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少力多困,夜盜汗。

地骨皮,枳殼(麩炒),秦艽,柴胡,知母,當歸(酒洗),鱉甲(醋炙黃)

上咀,各等分,每帖七錢,水二盞,用桃柳枝頭各七莖、姜二片、烏梅一個,煎八分,臨臥服。

團魚丸,治骨蒸潮熱,咳嗽累效。

貝母,知母,前胡,杏仁(去皮尖炒),柴胡(各等分),團魚(一個,去腸肚)

上用藥同魚煮熟,提起去頭,取肉連汁食之。將藥焙乾,就用魚甲及骨煮汁,和藥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黃耆湯食遠下。

續斷散,治骨蒸癆熱,潮熱,傳屍勞,喘嗽氣急,身痛煩躁,盜汗。

續斷,紫菀,桔梗,青竹茹,五味子(各一錢二分),生地黃,桑白皮(蜜炙。各二錢),甘草(炙,八分),赤小豆(四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用小麥五十粒,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兼治咳嗽吐膿血。小兒亦可服。

人參散,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有盜汗,四肢倦怠。婦人虛勞骨蒸尤宜服之。

人參,白朮,白茯苓,柴胡,當歸,半夏曲,葛根,甘草(炙),赤芍藥(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柴胡梅連散,治骨蒸癆熱,久而不瘥。

胡黃連,柴胡,前胡,烏梅(各三錢)

上咀,每服四錢,用童便一盞,豬膽一個,脊髓一條,韭白根半錢,同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亦治五勞七傷虛弱。

清肌十全散,治男婦骨蒸,肌肉消瘦宜服。

柴胡(三錢二分),生地黃,地骨皮,桔梗(各一錢二分),防風,茯苓,人參(各一錢六分),甘草(炙),當歸,秦艽(各六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溫服。

清神甘露丸,治男婦虛勞,大骨枯陷並皆治之。

生地黃汁,白藕汁,牛乳汁

上三味,各等分,用砂石器內,文武火熬成膏,用後藥。

人參,白朮,黃耆(蜜炙),黃連,五味子,胡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用前膏子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人參湯下。

太上混元丹,治虛勞怯弱,延年補損,久服輕身健體,不可盡述。紫河車者,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籥,鉛汞之匡廓,胚胎符兆,九九數足,我則載而乘之,故謂河車。《歷驗篇》中名之曰混沌皮,非金石草木、夜露曉霜之所比倫。服之不輟,誠以返本還元。補益之遂,誠得其要。

紫河車(一具,米泔水洗淨,去筋膜,入麝香一錢在內,縫定。放砂鍋內,入無灰酒五升,慢火熬成膏子,入藥),沉香(另研),硃砂(另研,水飛,各一兩),人參肉蓯蓉(酒浸),白茯苓(三兩),乳香(另研),安息香(酒熬,去砂石,各二兩)

上為細末,入河車膏和藥末,杵千百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沉香湯,或溫酒送下。若有病之人,詳證增加之法具於後。

男子真陽氣耗,榮衛兩虛,腰背疼痛,白汗怔忡,痰多喘咳,夢遺白濁,潮熱心煩,腳膝無力,宜加後藥:

鹿茸(酒蒸),川巴戟(去心),鍾乳粉(煅),陽起石(煅),附子(制),黃耆(蜜炒。各二兩)、桑寄生(如無,以續斷代,)生鹿角(鎊),龍骨、紫菀(各一兩。)

婦人血氣虛損,榮衛不足,多致潮熱心煩,口乾喜冷,腹脅刺痛,腰腿痠疼,痰多咳嗽,驚惕怔忡,經候不調或閉不通,宜加當歸(酒浸),石斛(去根),紫石英(煅,醋淬七次水飛),柏子仁(微炒,另研),鹿茸(酒蒸,)鱉甲(醋炙。各二兩),卷柏葉(一兩),川牛膝(酒浸,一兩)。嗽多加紫菀(二兩)。

犀角紫河車丸,治傳屍三月必平復,其餘癆證只數服愈。

紫河車(一具,用米泔水淨洗過,烙干,同眾藥磨為細末),鱉甲(醋炙),桔梗,胡黃連,芍藥,大黃,敗鼓皮心(醋炙),貝母,龍膽草,黃藥子,知母(各二錢半),廣朮,犀角末,芒硝(各錢半),硃砂(二錢,另研)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

無比丸,治傳屍勞,服至一月愈。其餘勞瘦之疾,數服取效。

紫河車(二兩,煮,醋浸一宿,焙乾用),芍藥鱉甲(醋炙。各半兩),桔梗,胡黃連,大黃(煨),甘草(炙),甘龍膽,苦參,黃藥子秋石,知母(各二錢半),貝母,豆豉(炒),蓬朮,芒硝,犀角屑(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如腸中熱,食前服;膈上熱,食後服。

奪命散,治前證。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麩炒),甘草,人參(各半兩),鱉甲,知母,天靈蓋(醋浸宿,酥炙。各一兩),青蒿,柴胡,阿魏(四棗子大),蔥白(一握)

上以天靈蓋、鱉甲為末,次下人參、知母、柴胡、甘草同搗,次下蔥白、青蒿、桃仁、阿魏,杵成餅子,慢火焙乾為末,稱二錢,用童便二盞,煎一盞,露一宿,至五更三點暖服半盞。服了,衣被蓋臥。天明又暖半盞服之。扶病人強行五七步,三日勿洗手、面、指頭。候生毛為驗,每日早晨先飲,白湯投之。

龍膽丸,治積熱勞瘦不食,熱壅瘡腫。此藥解肌骨之熱,散滯毒。

龍膽草,柴胡,黃芩,鱉甲(醋炙。各一兩),桃仁(去皮尖),山梔子,陳皮,當歸(酒洗),大黃,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如小兒,減丸數服之。

天竺黃飲子,治癆瘵。

天竺黃,人參,茯苓,茯神(各半兩),生地黃,遠志(去心),龍骨,防風,玄胡索(各五錢),麥門冬(去心,二兩),大腹子(七枚),犀角屑(二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服。忌一切毒物,如治久病服此藥,先看十指毛色,如藕白者可治,紫黑色者難治。

麝香散,治婦人室女一切蓄熱骨蒸,及室女月經不行,肌瘦熱。

威靈仙(四兩),乾漆(一兩,炒令煙盡),雄黃,麝香(各三錢,另研)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半盞,煎四分,空心和渣溫服。當有惡穢毒物下,並是病根。此藥難服,或以蒸餅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茶湯任下。次服桃仁散。

桃仁散

桃仁(一兩,泡去皮尖,麩炒黃色),赤茯苓(一兩),芍藥,人參(各一錢),陳皮(去白,七錢半),檳榔(七個),安息香,犀角屑(各一錢半),麝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鍾,姜三片,煎六分,早晚食前服。若取下蟲頭赤,服天竺黃飲子,補護心臟。

未取蟲,須先服護心。

輕骨散,治骨蒸勞熱。

龍膽草,黃連,貝母,知母,鱉甲(醋炙),烏梅,桔梗,秦艽,柴胡,人參,甘草(炙),山梔子仁,青蒿(酒煮),阿膠(炒),杏仁(去皮尖,麩炒。各等分)

上為末,用好清煙墨一寸,以井花水磨調前藥末,作餅子,如大指頭大,透風處陰乾。二七日方用,每服一餅,井花水磨化。又用沒藥五錢,磨成一盞。於五更又用黃柏末二錢同煎數沸,卻入盞內,頻頻打轉。於五更時輕輕起,服了便睡,令病人仰臥。甚者不過三服。

蛤蚧散,治勞瘦。

白茯苓(炒),桑白皮(酥炙),知母(二兩,醋酥炒),貝母(同上制),杏仁(六兩,泡去皮尖並雙仁者,以單紙入鐺內炒乾,入石臼搗為粉。用皮紙包,捶去油),甘草(二兩,捶碎醋酥炒),雌雄蛤蚧(一對,入醋酥,內浸透,慢火炙乾。又浸五次,炙令黃色,勿焦黑為妙),人參(一兩,酥,醋炒黃色)

乳酥(真者四十文,切作骰子塊,入銚內成汁。再入米醋半斤和勻,同炒前藥,以干為度)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食遠服。忌油膩生冷毒物。如久患嗽者,初服此藥,聞嗽加甚,服久則安。

又方,治勞熱,補肺損止嗽。

蛤蚧(一對,醋酒浸炙),黃芩,秦艽,胡黃連,人參,青蒿,生地黃,熟地黃,甘草,柴胡,知母,貝母,麻黃,杏仁(去皮尖,炒。各半兩),鱉甲,桔梗,龍膽草,木香(各半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烏梅一個、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鱉甲散,補虛勞。

鱉甲(醋炙),當歸,赤芍藥,柴胡,桔梗,甘草(炙),人參(各一兩),麝香(五分),杏仁(去皮尖,炒),胡黃連(二錢),官桂(半兩,去粗皮,不見火),地骨皮(一錢),木香(半兩),宣連(一錢),真酥(三兩),白砂蜜(三兩)

上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童便五升,熬青蒿汁約二升,濾去渣,入酥蜜,再熬成膏。候冷入藥末,搜和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或米飲亦可。日進三服。如秋冬時,更入桃柳心七個,與後柴胡散煎服。

柴胡散,補虛勞。

柴胡,人參,茯苓,桔梗,芍藥,當歸(酒浸),麥門冬,青皮,桑白皮,川芎,白朮,升麻,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連渣服。

又柴胡散,治童稚骨蒸熱,及解傷寒後熱。

柴胡,川大黃,乾漆(炒煙盡),秦艽,甘草,常山(各一兩),鱉甲(三兩,醋炙)

上咀,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煎七分,不拘時冷服。

百勞散,治骨蒸勞熱等證。

天仙藤,當歸,川芎,芍藥,茯苓,人參,黃耆,知母,貝母,黃芩,五味子,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各等分)

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服。一方加秦艽、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