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 (9)

1. 痰鬱失音諸劑

(《局方》)二陳湯(見痰門),加石菖蒲,入竹瀝,竹茹服,或吞白丸子。

(《直指》)姜橘飲,治風痰,風毒纏喉不語。

南星(略炮,半兩),生薑(四兩),橘皮(三錢)

上咀,每服三錢,紫蘇五葉煎服。

(《醫林》)玉粉丸,治冬月寒痰結於咽喉不利,語音不出。《針經》云:寒氣客於會厭,卒如啞。宜服此藥。

白話文:

《局方》中記載,二陳湯(見痰門),加入石菖蒲,再加入竹瀝、竹茹,服用,或吞服白丸子。

《直指》中記載,姜橘飲可以治療風痰,風毒纏繞喉嚨導致無法說話。

南星(略微炮製,半兩),生薑(四兩),橘皮(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紫蘇五葉煎服。

《醫林》中記載,玉粉丸可以治療冬月寒痰積聚於咽喉,導致聲音嘶啞無法說話。《針經》中說:寒氣侵入會厭,突然就會變成啞巴。服用此藥可以治療。

桂心,草烏(各一字),半夏(泡,五錢),上為細未,薑汁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竹瀝導痰湯(方見痰門),治痰盛聲啞,用導痰湯煎熟,加竹瀝一盞,薑汁一匙和勾,溫服細呷。

(隱君)滾痰丸(治證同前),臨臥用訶子甘桔湯吞下五六十丸。

白話文:

桂心、草烏各取一字,半夏泡水,取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浸泡,再用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睡前含化。多年未癒的患者也會有效果。

竹瀝導痰湯(方子見痰門),用於治療痰多聲啞,將導痰湯煎煮熟後,加入一盞竹瀝和一匙薑汁攪拌均勻,溫熱服用,慢慢細啜。

滾痰丸(治療症狀與上述相同),臨睡前用訶子甘桔湯吞下五六十丸。

2. 火勝金虧失聲諸劑

(《醫林》)訶子甘桔湯,治火盛失音。

訶子(四個,半生半煨),桔梗(一兩五錢,半生半炒),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上咀,分兩服,每服水一盞,童便一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醫林》)響勝破笛丸,治謳歌動火,失音不語者,服之神效。

連翹,桔梗,甘草(各二兩半),薄荷葉(四兩),訶子(煨),砂仁,大黃(酒蒸。各一兩),川芎(兩半),百藥煎(二兩),上為細末,雞子清和丸,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白話文:

《醫林》記載,訶子甘桔湯用於治療火氣旺盛導致失聲,將訶子四個(半生半煨)、桔梗一兩五錢(半生半炒)、甘草二寸(半生半炙)研磨後分兩服,每服用清水一盞和童尿一盞煎煮八分,飯後溫服。

另外,《醫林》中記載的響勝破笛丸則用於治療因唱歌或說話過度導致火氣上炎、失聲不語,效果顯著。將連翹、桔梗、甘草(各二兩半)、薄荷葉(四兩)、煨過的訶子、砂仁、酒蒸的大黃(各一兩)、川芎(兩半)、百藥煎(二兩)研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臨睡前含服一丸。

(《局方》)犀角地黃湯,治熱入血室,心忪不語,眩冒迷忘。

生地黃(四兩),犀角,牡丹皮,芍藥(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入桃仁去皮尖七粒煎服。

硃砂丸(方見血門),治跌打驚忤,血入心竅不語。

(秘方)竹衣麥冬湯,治一切痰嗽癆瘵,聲啞不可救者,服之神效。

竹衣(一錢,用金竹鮮者劈開,揭取竹內衣膜,竹取瀝),竹茹(一丸,彈子大,即將取衣竹割取青皮是也),竹瀝(即將取衣茹金竹,依製法取之),麥門冬(去心,二錢),甘草(五分),陳皮(去白,五分),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杏仁(去皮尖,七粒,研)

白話文:

《局方》記載的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熱邪侵入血室,導致心神不安、不語、頭昏眼花、神志不清的症狀。方劑包含生地黃四兩、犀角、牡丹皮、芍藥各半兩,煎服時加入去皮尖的桃仁七粒。

另外,《局方》也記載了一種用硃砂製成的丸藥,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驚嚇、血氣逆亂導致不語的症狀。

民間流傳的竹衣麥冬湯,則被認為能有效治療各種痰嗽、癆瘵、聲音嘶啞等病症,即使病情嚴重難治也能收到奇效。此方使用鮮金竹的內層薄膜(竹衣)、竹茹、竹瀝、麥門冬、甘草、陳皮、白茯苓、桔梗和杏仁等藥材。

上咀,水盞半,竹葉七個,煎七分,入竹瀝一杯,和勻溫服。

竹瀝,竹茹(彈丸大)

(《醫林》)杏仁煎,治咳嗽暴重,聲音不出。

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冬蜜,薑汁,砂糖(各一盞),桑白皮(去赤衣,炒),木通,貝母,北五味子,紫菀茸(各一兩),石菖蒲(半兩),款冬花蕊

白話文:

上口服藥,用半盞水煎煮七片竹葉,煎至七分,加入一杯竹瀝,混合均勻,溫服。

竹瀝,取竹茹(大小如彈丸)。

此方出自《醫林》,名為杏仁煎,用於治療咳嗽劇烈,發不出聲音的病症。

取杏仁(泡去皮尖,研磨成泥狀),冬蜜、薑汁、砂糖各一盞,桑白皮(去赤衣,炒制),木通、貝母、北五味子、紫菀茸各一兩,石菖蒲半兩,款冬花蕊適量。

上咀,水五升,煎半去渣。入杏薑糖蜜合和,微火煎取一升半,每服三合,兩日夜服之。

百合丸,治失聲不語。

百合,百藥煎,杏仁(去皮尖),訶子,薏苡仁(各等分),上為末,雞子清和丸,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金花散,治失聲,亦治喉痹。

槐花(新瓦上炒,令香熟,三重後床上要仰臥,隨意食之。熱證通用,聲即開)

人參平補湯,治腎虛聲不出。

白話文:

用五升水煮藥材,煎到剩下半升,去渣。加入杏仁、薑、糖蜜一起攪拌,用微火煎到剩下半升半,每次服用三合,兩日夜服用。百合丸治失聲不語;將百合、杏仁(去皮尖)、訶子、薏苡仁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和成丸,彈子大小。睡前含化一丸。金花散治失聲,也治喉痹;將槐花在瓦片上炒至香熟,連續炒三次,然後仰臥床上,隨意食用。熱症通用,聲音立即恢復。人參平補湯治腎虛失聲。

人參,川芎,當歸,熟地黃(酒洗),白芍藥,白茯苓,菟絲子(制),北五味子,杜仲(制),白朮,巴戟(去心),橘紅,半夏曲(各半兩),牛膝(酒浸,焙),破故紙(炒),益智仁,葫蘆巴(炒),甘草(炙。各二錢半),石菖蒲(錢半)

白話文:

人參、川芎、當歸、熟地黃(酒洗)、白芍、白茯苓、菟絲子(制)、北五味子、杜仲(制)、白朮、巴戟(去心)、橘紅、半夏曲(各半兩)、牛膝(酒浸,焙)、破故紙(炒)、益智仁、葫蘆巴(炒)、甘草(炙,各二錢半)、石菖蒲(錢半)。

上咀,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煎。吞山藥丸七十粒(方見濁門)。五更頭腎氣開,不得咳唾,吉語默然,再進土藥,功效勝常。

治䘌桃仁湯,治狐惑,蟲食其臟,上唇瘡,其聲啞。

桃仁(炮,去皮炒),槐花子,艾葉(各一兩),大棗(十五枚)

上水三盞,煎一盞半,分三次服。

密陀僧散(方見驚悸門),治大驚入心,痰血窒塞,喑不能言,亦治喑風。

白話文:

服用藥物,每次三錢,加入薑五片、紅棗兩枚煎煮。吞服山藥丸七十粒(藥方見濁門)。凌晨五點,腎氣開始運作,不可咳嗽吐痰,要保持安靜,之後再服用土藥,效果比平常更佳。

此方用於治療䘌病(桃仁湯,藥方見濁門),以及狐惑病、蟲食臟腑、上唇生瘡、聲音嘶啞等症狀。

取桃仁(炮製去皮炒製)、槐花子、艾葉(各一兩)、大棗(十五枚)。

用三碗水煎煮至一碗半,分三次服用。

密陀僧散(藥方見驚悸門),用於治療驚嚇過度導致心神不寧,痰血阻塞,無法言語,也可用於治療喑風。

(《三因》)七氣湯(方見氣門)加枳殼甘草治氣膈聲沉。

(《良方》)通聲煎,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音不出。

杏仁(一升,去皮尖,炒,另研),人參,五味子,款冬花,桂心,木通,菖蒲,竹茹(各二升),細辛(各二兩),白蜜,生薑汁(各二升),棗肉,酥(各二兩),上咀,水五升,煎五七沸,內酥蜜薑棗再煎,令稀稠得所。每服一匙,溫酒小盞化下。一方不用酒噙化。

白話文:

《三因》中提到,七氣湯加枳殼和甘草,可以治療氣膈聲沉。《良方》中記載的通聲煎,則是用於治療咳嗽氣促、胸悶氣塞、言語不清的症状。其組成包括杏仁、人參、五味子、款冬花、桂心、木通、菖蒲、竹茹、細辛、白蜜、生薑汁、棗肉、酥,以水煎煮,加入酥蜜薑棗再煎,直到稀稠適度。每次服用一匙,溫酒少許送服。也有一種方法是不用酒,直接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