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11)

1. 治喘有不宜下證

《綱目》云:凡喘而臥不得,其脈浮,按之虛而澀者,為陰虛,去死不遠,慎勿下之,下之必死,宜四物湯加童便、竹瀝、青黛、麥門冬、五味子、枳殼、蘇葉服之。

凡下痰定喘諸方,施之形實有痰者,神效。若陰虛而脈浮大,按之澀者,不可下,下之必反劇而死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說:凡是喘氣嚴重到無法躺臥,而且脈象浮在表面,按下去卻感覺虛弱且不順暢的,這是屬於陰虛的症狀,離死亡不遠了,千萬不要用瀉下的藥物治療,用了瀉下藥必定會加速死亡。應該用四物湯,再加入童便、竹瀝、青黛、麥門冬、五味子、枳殼、蘇葉來服用。

凡是針對痰而能止喘的各種方子,用在體格強壯且確實有痰的病人身上,效果非常好。但如果是陰虛體質,脈象浮大,按下去感覺澀滯的,就不能用瀉下藥,用了反而會使病情加重而死亡。

2. 治喘條例

大概氣喘急甚者,不可驟用苦寒藥,火氣盛故也。

諸喘曾用正治攻補之法不止者,卻用劫藥一二服則止。如椒目沉水者,研極細末,用一二錢,生薑湯調下止之,或青金丹用蘿蔔子、皂角尖等分,姜蜜為丸,每服七八十丸,噙下止之,亦效。劫止之後,因痰治痰,因火治火。

治哮喘專主於痰,宜先用吐法,不可驟用涼藥,必兼發散。

凡哮喘者必須薄滋味,未發以扶正氣為要,已發以攻邪氣為主。老弱人久病氣虛而發喘者,宜阿膠、人參、五味子補之。

少壯新病氣實而喘者,宜桑白皮、苦葶藶瀉之。

實人用黃耆過多而喘者,三拗湯以瀉之。

有喘急而痰色清冷者,屬風痰,用千緡湯之類。

有陰虛自小腹下火起炎上而喘者,當補陰降火。

凡喘,氣虛短氣而促,不能相續者,宜參、耆補之。

氣虛喘嘔未可服補中者,只用調中益氣湯,絕妙。

喘嗽傷肺者須用阿膠。

元氣虛,喘而氣短者,宜生脈散。

喘而不得臥,臥則喘,心下有水氣,上乘於肺,肺得水而浮,使氣不得通流,宜神秘湯。

食積壅滯氣喘,用半夏、栝蔞、山楂、神麯、栝蔞穰為丸,竹瀝、薑湯下。

白話文:

大約氣喘發作很急的時候,不可以馬上使用苦寒的藥物,因為這時候是火氣旺盛的緣故。

各種氣喘曾經使用常規治療、攻補的方法都無法止住的,反而可以使用一些急救的藥物一兩次就能止住。像是用椒目(花椒的種子)和沉香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用一到二錢,用生薑湯調服就可以止住;或是用青金丹(一種中成藥)搭配蘿蔔子、皂角尖等分量,用薑汁和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顆,含著慢慢吞下也能止住,效果也不錯。急救止住之後,再根據痰的狀況治療痰,根據火氣的狀況治療火氣。

治療哮喘主要針對痰,應該先使用催吐的方法,不可以馬上使用寒涼的藥物,必須同時使用發散的藥物。

凡是哮喘的患者必須飲食清淡,在還沒發作時以扶助正氣為要,已經發作時以攻逐邪氣為主。年老體弱的人,因為久病導致氣虛而發喘的,適合使用阿膠、人參、五味子來補益。

年輕力壯、剛發病且氣實而喘的,適合使用桑白皮、苦葶藶來瀉實。

體質強壯的人因為服用黃耆過多而喘的,可以用三拗湯來瀉實。

有喘急而痰的顏色清冷的,屬於風痰,可以用千緡湯之類的方子。

有陰虛體質,從小腹下火氣上炎而導致喘的,應該滋補陰液、降火。

凡是喘,如果是因為氣虛導致呼吸短促、不能連續的,適合用人參、黃耆來補益。

氣虛喘又想吐,還不能服用補中藥物的情況,只用調中益氣湯,效果非常好。

咳嗽導致肺部受損而喘,必須使用阿膠。

元氣虛弱,喘而且呼吸短促的,適合使用生脈散。

喘而無法躺下,一躺下就喘,是因為心下有水氣,向上侵犯到肺,肺部因為有水而浮腫,導致氣無法順暢流通,適合使用神秘湯。

因為食物積滯導致氣喘,可以用半夏、栝蔞、山楂、神麴、栝蔞穰製成藥丸,用竹瀝和薑湯服用。

3. 藥方

4. 發散風寒定喘諸劑

五拗湯、三拗湯、華蓋散、杏蘇飲、寧肺湯(上方並見咳嗽門,皆可選用。)

(和劑),五虎湯,治風寒所感喘急痰氣。

麻黃(七分),杏仁(去皮尖,一錢),甘草(四分),細茶(八分),石膏(錢半)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三因》)神秘湯,治上氣喘急不得臥者。

陳皮,桔梗,紫蘇(各錢半),人參(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上水盞半,煎七分,食遠服。

(《易簡》)蘇陳九寶湯,治老人小兒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臥。

桑白皮,陳皮,大腹皮,紫蘇,杏仁,薄荷,甘草,麻黃,官桂(各八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烏梅一個,煎七分服。

(《直指》)神秘湯,治水氣作喘。

陳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桑白皮,半夏,檳榔,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和劑》)人參定喘湯,治肺氣上喘,哮中有聲,坐臥不安,胸膈緊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

人參,麻黃,阿膠,半夏曲,五味子,罌粟殼,甘草(各八分),桑白皮(錢半)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發散風寒、平定喘息的各種方劑

  • 五拗湯、三拗湯、華蓋散、杏蘇飲、寧肺湯(這些方劑在咳嗽篇中都有提到,可以選擇使用。)

  • (和劑局方)五虎湯,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喘急、痰多氣喘。

藥材:麻黃(2.1克),杏仁(去皮尖,3克),甘草(1.2克),細茶(2.4克),石膏(4.5克)

用法: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後服用。

  • (《三因方》)神秘湯,治療因氣逆引起的喘急、無法平躺。

藥材:陳皮、桔梗、紫蘇(各4.5克),人參(3克),五味子(15粒)

用法:用水一杯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 (《易簡方》)蘇陳九寶湯,治療老年人或小孩原本就有喘急,遇到天氣變化就容易發作,咳嗽不停,呼吸時有哮鳴聲,晚上無法入睡。

藥材:桑白皮、陳皮、大腹皮、紫蘇、杏仁、薄荷、甘草、麻黃、官桂(各2.4克)

用法: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烏梅一顆,煎煮至七分服用。

  • (《直指方》)神秘湯,治療因水氣引起的喘息。

藥材:陳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桑白皮、半夏、檳榔、炙甘草(各1.5克)

用法:用水兩杯,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 (《和劑局方》)人參定喘湯,治療肺氣上逆引起的喘息,呼吸時有哮鳴聲,坐立不安,胸部及橫膈膜有緊痛感,也治療因肺部感受寒邪引起的咳嗽聲音沉重。

藥材:人參、麻黃、阿膠、半夏曲、五味子、罌粟殼、甘草(各2.4克),桑白皮(4.5克)

用法:用水兩杯,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5. 治諸氣逆喘急之劑

(《和劑》)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喘嗽不已。(方見嗽門。)

(《三因》)葶藶大棗瀉肺湯,治上氣喘急,身與面目俱浮,鼻塞聲重,不聞香臭,胸膈脹滿,將成肺癰。

葶藶(研細,彈大一丸),大棗(十枚去核)

水二盞,先煎大棗至一盞,去棗入葶藶,煎八分,食後服。法令先服小青龍二服,方進此。

(《直指》)調降湯,治喘嗽。

枳殼(一錢),半夏,桔梗,青皮,陳皮,檳榔,茯苓,紫蘇子,葶藶(隔紙炒。各五分),砂仁,白豆蔻,紫蘇葉,甘草(炙,三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服。

(《選要》)沉香散,定喘止嗽。

沉香,阿膠,人參,紫蘇,陳皮(各二錢),桑白皮(微炒,一兩,氣虛人減半),甘草(炙,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棗湯送下。

(《濟生》)四磨湯,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

沉香,檳榔,人參,天台烏藥

上各濃磨水,共取七分盞,煎三五沸,不拘時服。一方無人參有枳殼,亦妙。

(《集成》)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定喘止嗽。

人參,白朮(各五分),桑白皮,甘草(炙。各三分),麥門冬,陳皮,青皮,地骨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味子(二十粒)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醫鈔》),人參白朮湯

人參,白朮,天門冬,麥門冬(各一錢),五味子(二十粒),半夏,阿膠(炒。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白話文:

治療各種氣逆、呼吸急促的藥方

  • 蘇子降氣湯(出自《和劑局方》):治療因虛陽上衝引起的氣喘咳嗽不止。(藥方內容見咳嗽篇。)

  • 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療氣逆喘急,身體和面部都浮腫,鼻塞聲音沉重,聞不到香臭,胸口脹滿,將要形成肺癰的情況。

  • 藥材:葶藶子(磨成細粉,取能捏成一顆彈丸大小的量),大棗(十顆,去核)。

  • 做法:用水兩碗,先煎大棗至剩一碗,去除大棗,放入葶藶子,煎至剩八分,飯後服用。此方前需先服用兩帖小青龍湯。

  • 調降湯(出自《直指方》):治療氣喘咳嗽。

  • 藥材:枳殼(一錢)、半夏、桔梗、青皮、陳皮、檳榔、茯苓、紫蘇子、葶藶子(隔著紙炒,各五分)、砂仁、白豆蔻、紫蘇葉、甘草(炙,三分)。

  • 做法: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煎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 沉香散(出自《選要》):能平定喘氣,止住咳嗽。

  • 藥材:沉香、阿膠、人參、紫蘇、陳皮(各二錢),桑白皮(稍微炒過,一兩,氣虛的人減半),甘草(炙,二錢半)。

  •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棗湯送服。

  • 四磨湯(出自《濟生方》):治療因情緒鬱結引起的氣逆喘急。

  • 藥材:沉香、檳榔、人參、天台烏藥。

  • 做法:將以上藥材分別磨取汁液,混合共取七分碗,煮沸三五次,不拘時間服用。另有一方,將人參改為枳殼,效果也很好。

  • 參朮調中湯(出自《集成方》):能清瀉熱邪,補益氣血,平定喘氣,止住咳嗽。

  • 藥材:人參、白朮(各五分),桑白皮、甘草(炙,各三分),麥門冬、陳皮、青皮、地骨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味子(二十粒)。

  • 做法:用水兩碗,煎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 人參白朮湯(出自《醫鈔》):

  • 藥材:人參、白朮、天門冬、麥門冬(各一錢),五味子(二十粒),半夏、阿膠(炒,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 做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至剩八分,一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