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8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81)

1. 易簡諸方

經驗方:,治重咳嗽或吐血,鮮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曬乾,刮去皮銼,糯米四兩焙乾,同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臨臥服。

《醫說》,治多年咳嗽,肺痿而傷,咯血紅痰。以白芨為面,每服二錢,糯米飲調,臨臥服。

一方:,治咳嗽。桃仁三升,去皮尖搗在器中,密封蒸一次,傾出曝乾,絹袋貯。酒二斗浸七日,臨臥時飲四五合,酒盡見效。

《本草》方:,治咳嗽。用飴糖六兩,乾薑六兩為末,豆豉二兩,先以水一升煮豆豉三沸,次入飴糖消,次入乾薑末,攪勻,不拘時,日五服。

一方:,治久嗽不已。用豬腎兩枚細切,乾薑三兩為末,水七升,同煮,臨臥徐徐服,取汗。

一方:,治久嗽。用川椒二百粒為末,杏仁二百粒炒去皮尖,北棗百枚去核,合杵極爛,徐徐捏如棗大。每服三五丸,臨臥嚼咽之。

一方:,治久嗽不已。以生薑三兩搗取汁,乾薑屑三兩,杏仁一升去皮尖,同搗為丸,芡實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後細嚼嚥下。

一方:,治久嗽一二十年不瘥,諸藥不效,用豬胰三具,棗子百枚,酒三升,浸數日,不拘時,日服二三合。

又方:,用豬𦚠一具薄切,以苦酒煮,食盡不過三服。(𦚠音移。)

一方:,治肺寒咳嗽,以生薑汁、百部汁各半盞,同煎七分,二次服。

一方:,治咳嗽用百部四兩,以酒二升漬一宿,食後每服三五杯。

《聖惠方》:,治傷中筋脈,上氣咳嗽,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火煎,入棗肉中為盡,常含一枚細嚼。

一方:,治咳嗽,以生天門冬搗取汁一斗,酒一斗,飴一斤,紫菀四兩,合於銅器內,火上熬成膏,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

《勝金方》:,治肺痿咳嗽,以罌粟子半斤,淘洗焙乾,於銚內炒黃熟為末。以砂糖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綿包含化。

一方:,治卒咳嗽不止,用白蜆殼煆,存性,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米飲調服,日三服。

《食醫心鏡》:,治咳嗽膈滿氣,用桃仁四兩去皮尖,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一方:,治肺氣,潤五臟,胡麻二升蒸曝為末,蜜一升煉和丸,常嚼服。

一方:,治痰嗽,用貝母為末,砂糖丸,噙化。

一方:,治冷氣膈脹咳嗽,用乾薑末,熱酒調五分服,兼治頭旋效。

一方:,治久患氣嗽,用陳皮、生薑焙乾,神麯等分為末,丸如梧桐子大。食後夜臥米飲下三十丸,亦治膀胱氣。

一方:,治一切咳嗽肺疾不愈或有膿血,用好酥五斤熔二遍,凝取當出醍醐,服一合即瘥。

一方:,治癆嗽久患不已,以蓖麻葉不拘多少,曬乾為末,用羯羊肝一具切片,以蓖麻葉末摻上,用炭火炙熟,不拘嚼吃。

一方:,治積年上氣咳嗽促喘或唾膿血,用薏苡仁三兩為末,水一升,煎三合,入酒一合,溫服無時,大效。

一方:,治熱嗽,以紫花梨搗汁服,亦止消渴。

一方:,治久氣嗽,生訶黎一枚噙咽,瘥後口無味,服檳榔湯一盞知味。

白話文:

經驗方: 治療嚴重咳嗽或咳血,用新鮮桑樹皮一斤,放在米泔水中浸泡三夜,然後曬乾,刮去外皮,切成小塊。再將糯米四兩烘乾,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睡前服用。

《醫說》: 治療多年咳嗽,肺部衰弱受損,咳出帶血的紅色痰液。用白芨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糯米湯調和,睡前服用。

一方: 治療咳嗽。將桃仁三升,去皮尖後搗碎,放在容器中密封蒸一次,取出曬乾,用絹袋裝好。用二斗酒浸泡七天,睡前飲用四五合,酒喝完後可見療效。

《本草》方: 治療咳嗽。用麥芽糖六兩,乾薑六兩磨成粉末,豆豉二兩。先用水一升煮豆豉,煮沸三次,然後加入麥芽糖使其融化,再加入乾薑粉末,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每日服用五次。

一方: 治療久咳不止。用豬腎兩枚切碎,乾薑三兩磨成粉末,用水七升一起煮,睡前慢慢服用,使其發汗。

一方: 治療久咳。用川椒二百粒磨成粉末,杏仁二百粒炒過後去皮尖,紅棗一百枚去核,一起搗成極爛的泥狀,慢慢捏成棗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睡前咀嚼吞嚥。

一方: 治療久咳不止。用生薑三兩搗爛取汁,乾薑屑三兩,杏仁一升去皮尖,一起搗成丸子,大小如芡實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飯後仔細咀嚼吞嚥。

一方: 治療久咳一二十年不癒,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用豬胰臟三具,紅棗一百枚,酒三升,浸泡數日,不拘時間,每日服用二三合。

又方: 用豬膀胱一具切薄片,用醋煮食,最多服用三次。(𦚠音同「移」)

一方: 治療肺寒咳嗽,用生薑汁和百部汁各半盞,一起煎煮至七分,分兩次服用。

一方: 治療咳嗽,用百部四兩,用二升酒浸泡一夜,飯後每次服用三到五杯。

《聖惠方》: 治療傷及筋脈,引起呼吸急促咳嗽,用紅棗二十枚去核,用酥油四兩加熱煎煮,將酥油全部滲入棗肉中,經常含著一枚慢慢咀嚼。

一方: 治療咳嗽,用生天門冬搗爛取汁一斗,酒一斗,麥芽糖一斤,紫菀四兩,放在銅器中,用火熬成膏狀,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勝金方》: 治療肺痿咳嗽,用罌粟子半斤,淘洗後烘乾,在鍋中炒至黃熟,磨成粉末。用砂糖製作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睡前用棉布包裹含在口中使其融化。

一方: 治療突然咳嗽不止,用白蜆殼煅燒後存性,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米湯調服,每日三次。

《食醫心鏡》: 治療咳嗽胸悶氣脹,用桃仁四兩去皮尖,用水一升研磨取汁,與粳米二合一起煮粥食用。

一方: 治療肺氣,滋潤五臟,將胡麻二升蒸曬後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一升調和成丸子,經常咀嚼服用。

一方: 治療痰嗽,用貝母磨成粉末,用砂糖製作成丸子,含在口中使其融化。

一方: 治療寒氣引起的胸膈脹滿咳嗽,用乾薑粉末,用熱酒調服五分,兼治頭暈有效。

一方: 治療久患氣喘咳嗽,用陳皮、生薑烘乾,與神麯等分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飯後睡前用米湯送服三十丸,也治療膀胱氣。

一方: 治療一切咳嗽肺病不癒或有膿血,用上好的酥油五斤,融化兩次,取凝結後像是醍醐的部分,服用一合就會痊癒。

一方: 治療癆病咳嗽久治不癒,用蓖麻葉不拘多少,曬乾磨成粉末,用綿羊肝一副切成片,將蓖麻葉粉末撒在上面,用炭火烤熟,不拘時候咀嚼食用。

一方: 治療多年呼吸急促咳嗽喘息或咳出膿血,用薏苡仁三兩磨成粉末,用水一升煎至三合,加入酒一合,溫服不拘時間,效果顯著。

一方: 治療熱咳,用紫花梨搗汁服用,也能止消渴。

一方: 治療久病氣喘咳嗽,將生訶子一枚含在口中慢慢嚥下,痊癒後口中無味,服用檳榔湯一盞可以恢復味覺。

2. 灸法

肺俞(在背脊第三椎下,兩傍各開寸半是穴,灸七壯。),俞府(在距骨下,去璇璣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七壯。),列缺(在腕側上半,以手交叉頭指末兩筋骨縫中是穴。),天突(穴在胸橫骨上端,近咽喉脘中,灸七壯愈。),風門(在背上第三椎骨下,各開一寸半是穴,灸七壯。),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灸三壯立止。)

白話文:

肺俞穴:在背部脊椎第三節下方,左右兩側各距離脊椎中心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可以灸七次。 俞府穴:在鎖骨下方,距離璇璣穴(胸骨上窩正中)左右兩側各二寸的凹陷處,需要仰臥取穴,這個穴位可以灸七次。 列缺穴:在手腕外側上方,將兩手交叉,食指末端在兩條筋與骨縫之間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 天突穴:在胸骨上端,靠近咽喉凹陷處,灸七次可以治療疾病。 風門穴:在背部第三節脊椎骨下方,左右兩側各距離脊椎中心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可以灸七次。 乳根穴:在乳房下方一寸六分的地方,灸三次可以立刻止住疼痛。

3. 導引法

先以鼻內氣,乃閉口咳,還復以鼻內氣,嗽則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十,盪滌五臟,津潤六腑。又云:還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寒滿熱。

白話文:

先用鼻子吸氣,然後閉上嘴巴咳嗽,再用鼻子吸氣,接著嗽一嗽就會好。早上起床,拿掉枕頭,平躺在床上,伸直手臂和腿,閉上眼睛和嘴巴,不要呼吸,盡量鼓起肚子,兩腳稍微伸直一下,然後吸氣,腹部向上頂起,兩腳彎曲成拳頭狀,等氣息稍稍平穩後,再重複這個動作。春天做三次、夏天做五次、秋天做七次、冬天做十次,這樣可以洗滌五臟、滋潤六腑。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眼睛反過來看,倒著看(或說看腳尖),憋氣七次,可以治療咳嗽、氣逆、胸口寒冷、脹滿發熱等症狀。

4. 喘證門

5. 病機

6. 敘論

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又曰: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又曰:諸嗽喘嘔,皆屬於上。又曰:諸氣膹郁,皆屬肺金。

痹論曰:肺痹者,煩滿喘而嘔。又曰:淫氣喘息,痹聚在肺。又曰: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

大奇篇曰:肺之壅喘而兩胠滿。

至真要大論篇曰:太陰司天,客勝則首面胕腫,呼吸氣喘。

陽明篇曰:邪入六腑則身熱,不得臥,上為喘呼。

《原病式》:火氣盛為夏熱,衰為冬寒。故寒病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甚而息粗。又寒為陰,主乎遲緩;熱火為陽,主乎急數。故寒則息遲氣微;熱則息數氣粗而為喘也。

白話文:

經文說:「各種氣逆上衝的狀況,都屬於火的病症。」又說:「各種喘氣、胸悶的病症,都屬於熱的病症。」還說:「各種咳嗽、氣喘、嘔吐的病症,都屬於向上衝的病症。」又說:「各種氣機鬱悶不暢的病症,都屬於肺金的病症。」

《痹論》說:「肺痹的病症,會煩躁、胸悶、氣喘而且嘔吐。」又說:「氣機過盛導致喘息,病邪聚集在肺。」還說:「腸痹的病症,會頻繁飲水但無法排出,中焦氣機紊亂導致喘氣爭促。」

《大奇篇》說:「肺氣壅塞導致氣喘,並且兩側脅肋脹滿。」

《至真要大論篇》說:「太陰主管天氣時,如果客氣過盛,就會導致頭面浮腫,呼吸氣喘。」

《陽明篇》說:「病邪侵入六腑,就會導致身體發熱,無法安睡,向上影響導致氣喘。」

《原病式》說:「火氣旺盛時為夏天炎熱,火氣衰退時為冬天寒冷。所以寒證病會導致氣息衰弱而微弱,熱證病會導致氣息旺盛而粗重。而且寒為陰,主導遲緩;熱火為陽,主導急促。所以寒證會導致呼吸遲緩、氣息微弱;熱證會導致呼吸急促、氣息粗重而產生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