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14)
卷之四十四 (14)
1. 利下治喘諸方
大利膈丸,治風痰壅實,喘滿咳嗽,風氣上攻。
牽牛末(二兩),青皮,檳榔,半夏(泡。各一兩),木香(二錢半),槐角(炒,五錢),皂角(炙去皮弦子,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八仙丸,治咳嗽神效。
天南星(一兩炒),半夏,款冬花,小皂角(炙去皮弦子),白礬(枯),甘草(炙。各半兩),巴豆(七粒,包棗內燒煙盡),杏仁(十五粒,泡去皮尖炒)
白話文:
「利膈丸」專治風痰阻塞,造成胸悶、呼吸困難、咳嗽,以及風氣上衝的症狀。
將牽牛末(兩錢)、青皮、檳榔、半夏(泡製)各一兩、木香(兩錢半)、槐角(炒製,五錢)、皂角(炙去皮及弦子,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八仙丸」專治咳嗽,效果神奇。
將天南星(一兩,炒製)、半夏、款冬花、小皂角(炙去皮及弦子)、白礬(枯燥)、甘草(炙製)各半兩、巴豆(七粒,用棗子包好燒至煙盡)、杏仁(十五粒,泡去皮尖後炒製)混合在一起。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溫齏湯送下,或嚼碎蘿蔔栗子湯下。
(《子和》)導水丸,治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則減,食已則喘。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另研取頭末),滑石(各四兩)
去濕熱腰痛,泄水濕腫滿,久則加甘遂一兩。
去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成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顆,飯後用溫熱的薑湯送服,或嚼碎蘿蔔栗子湯送服。
這方名為「導水丸」,專治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吃飯時症狀減輕,飯後卻喘不過氣的病症。
藥方組成: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另研取頭部末端),滑石各四兩。
主治濕熱導致的腰痛、水腫、腹脹,久病者可加甘遂一兩。
若全身疼痛難忍,可加白芥子一兩。
退熱散腫毒止痛,久則加朴硝一兩。
散結滯,通關節,潤腸胃,行滯氣,通血脈,加郁李仁一兩。
除腳腿沉重加樟柳根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溫水下。
黑錫丹,治喘逆尤妙。(方見眩運門。)
控涎丹,治水氣喘逆浮腫,喘嗽氣促。(方見痰飲門。)
千緡湯,治痰飲喘急不能臥,人扶而坐,一服即安。
白話文:
退熱散治腫毒止痛,若久病不愈則加朴硝一兩。散結滯,通關節,潤腸胃,行滯氣,通血脈,加郁李仁一兩。除腳腿沉重,加樟柳根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滴水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睡前溫水送服。黑錫丹治喘逆尤妙,方劑見眩運門。控涎丹治水氣喘逆浮腫,喘嗽氣促,方劑見痰飲門。千緡湯治痰飲喘急不能臥,患者需人扶著坐著,服用一劑即可安穩。
半夏(泡,七個),甘草(炙),皂角(炙。各一寸),生薑(一指大)
上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服。
(《萬氏》)定喘湯,治諸喘久不愈。
白果(三七枚,去殼切碎炒),款冬花,桑白皮(蜜炒),麻黃(各三錢),蘇子(二錢),杏仁,黃芩(微炒。各錢半),法制半夏(三錢)
上水三盞,煎二盞,作二次服,不拘時徐徐飲。
白話文:
取半夏(泡過,七份),甘草(炙過),皂角(炙過,各一寸),生薑(一指大小),加水半盞,煎煮至七分,不限時服用。此方名為定喘湯,可治各種久喘不愈。
另取白果(三十七枚,去殼切碎炒過),款冬花,桑白皮(蜜炒),麻黃,蘇子,杏仁,黃芩(微炒,各半錢),法制半夏(三錢),加水三盞,煎煮成兩盞,分二次服用,不限時徐徐飲用。
歌曰:
諸病原來有藥方,惟愁齁喘最難當。
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又良。
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須姜。
病人遇此仙丹藥,服後方知定喘湯。
白話文:
歌裡說:
各種疾病本來都有藥方可以治療,只是擔心哮喘這種病特別難對付。
可以用麻黃、桑葉、杏仁來找蘇子配伍,再加上白果和款冬花效果更好。
用甘草、黃芩和半夏一起,用水煎煮到充分沸騰就不用加薑。
病人遇到這仙丹般的藥物,服用之後才會知道這是定喘湯。
2. 易簡諸方
一方:,治痰嗽喘急,用桔梗一兩咀,童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溫服。
一方:,治腹脹喘滿,用山豆根為末一錢,滾湯調服。
一方:,治喘嗽,用殭蠶細茶為末等分,臨臥調服。
一方:,治積年上氣喘促,唾膿血不止,蘿蔔子一合研水煎,食後服,其效如神。
一方:,治上氣咳嗽喘急唾膿血,久而成勞。人參為末,每服三錢,以雞子清調,五更初服訖便睡,去枕臥。一服可愈,多年者再服,忌一切發物。
白話文:
一方:治痰嗽喘急,用桔梗一兩咀,童便半升,煎四合去渣溫服。
一方:治腹脹喘滿,用山豆根研磨成粉一錢,用滾水調勻服用。
一方:治喘嗽,用殭蠶研磨成細粉,分量服用,睡前服用。
一方:治多年上氣喘促,咳出膿血不止,用蘿蔔子一合研磨後用水煎煮,飯後服用,效果神奇。
一方:治上氣咳嗽喘急咳出膿血,久病成癆。用人參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雞蛋清調勻,凌晨五點服用完後立即睡覺,不要枕枕頭。一劑即可治癒,多年病患服用兩劑即可,忌食一切發物。
一方:,治熱嗽喘甚者,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為末。每服三錢,新水下或姜蜜湯調下。
《聖惠方》:,治肺氣喘急,用薤白搗汁飲之。
一方:,治遠年近日喘嗽,用粟殼蜜炙,人參、陳皮、甘草炙,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烏梅湯臨臥服。
《食醫心鑑》:,治氣喘浮腫,小便赤澀,杏仁二兩炒研,和米煮粥食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熱咳喘嚴重的人,用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新水送服,或用薑蜜湯調服。
《聖惠方》記載:治療肺氣喘急,可以用薤白搗汁飲用。
這個方子治療多年最近才出現的咳嗽喘息,用粟殼蜜炙,人參、陳皮、甘草炙,各等份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烏梅湯在睡前服用。
《食醫心鑑》記載:治療氣喘浮腫,小便赤澀,用杏仁二兩炒研,和米煮粥食用。
3. 灸法
璇璣(在天突下一寸。),氣海(在臍下寸半。),膻中(在兩乳折中。),期門(背中骨節第七椎下穴灸三壯,立已喘氣,神效。)
白話文: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方一寸的位置。 氣海穴位於肚脐下方一寸半的地方。 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的中點。 期門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下方的脊柱骨節處,施灸三次可以立即緩解喘息,非常有效。
4. 治案
丹溪治一人,六七月喘不得臥,主於肺,用麻黃、石膏各二錢,柴胡、桑白皮,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服之,一汗而愈。後以人參、五味子、桑白皮、黃芩、甘草,遂安。
一人痰多喘急,用白朮、半夏、蒼朮、香附子各一兩,黃芩、杏仁各半兩,薑汁麵糊丸服,愈。
白話文:
丹溪治療一位病人,六、七月的時候喘不過氣來,無法躺臥,症狀主要在肺部,便用麻黃、石膏各兩錢,柴胡、桑白皮、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服用後出了一身汗,病就好了。之後又用人參、五味子、桑白皮、黃芩、甘草,病人就恢復安穩了。
另外一位病人痰多喘急,用白朮、半夏、蒼朮、香附子各一兩,黃芩、杏仁各半兩,用薑汁麵糊做成丸藥服用,病也好了。
滑伯仁治一人,肺氣壅滿,病得之多飲,中積痰涎,外受風邪,發則喘竭不能自安,以清肺泄湧降火潤燥苦辛劑,遂安。
張子和治上喘中滿,醋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先用獨聖散吐之訖,次用導水丸、禹功散輕瀉三四行,不愈,更以利膈丸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滯。後服平胃散、五苓散、三和散分理陰陽,利水道之藥,遂愈。
白話文:
滑伯仁治療一位肺氣壅滿的病人,患者因過度飲酒,導致積聚痰涎,又受了風寒,發病時喘不過氣,非常難受。滑伯仁用清肺化痰、泄熱降火、潤燥的苦辛藥物治療,患者便安然無恙。
張子和治療一位上喘胸悶、胃腹脹痛、時時發出聲音、氣機不通暢的病人,先用獨聖散將痰吐出,接著用導水丸、禹功散輕瀉,瀉了三、四次,病情仍未好轉,又用利膈丸繼續瀉下,使氣機上下通暢,不再阻塞。之後服用平胃散、五苓散、三和散,調整陰陽,通利水道,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