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破傷風證有四因
《病機》云:破傷風者,有因卒暴傷風,邪襲之,傳播經絡,致使寒熱更作,身體反張,口噤不開。甚者,邪氣入臟則死矣。有因諸瘡不瘥,榮衛虛,不生肌肉,瘡口不合,風邪亦能外入,為破傷風之候。二者皆外因也。有諸瘡不瘥,舉世皆言著灸為上,是謂熱瘡。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變病,不可勝言,微則發熱,甚則生風而搐。
或角弓反張,口噤目斜。此不內外因也。有破傷風不灸而病此者。因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鬱結,熱甚生風。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病,皆由內氣虛損,風熱鬱於內臟而得之者,此皆內因也。
白話文:
破傷風這種病症,有四種成因。《病機》這本書說:破傷風的原因,有的是因為突然遭到風邪侵襲,邪氣會沿著經絡傳播,導致忽冷忽熱,身體向後反張,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嚴重的話,邪氣會侵入內臟而導致死亡。有的則是因為各種瘡瘍無法痊癒,導致身體的氣血虛弱,肌肉無法生長,瘡口無法癒合,風邪也可能從外侵入,形成破傷風的症狀。這兩種都是外在的原因。還有一種情況,是瘡瘍無法痊癒,大家都認為用艾灸最好,這就叫做熱瘡。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火熱會使毒氣入侵,並沿著經絡導致各種病變,說也說不完。輕微的會發燒,嚴重的就會產生風而抽搐,甚至會出現身體反張如弓、嘴巴緊閉、眼睛歪斜的情況。這並不是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有些人沒有用艾灸治療破傷風卻得了這種病,那是因為瘡口結了白色痂皮,瘡口被堵塞,氣難以疏通發散,導致陽氣鬱結而產生熱,熱極生風。還有一種情況是,病已經快好了,卻突然得了這種病,這都是因為體內氣虛損,風熱鬱積在內臟而造成的,這些都是內在的原因。
2. 劉河間論破傷風合傷寒三法
古方以破傷風與中風混同論治,故不另立門戶也。惟河間分表裡中三法,與傷寒同治,用藥甚詳。其言病因,有外傷於風,有因灸火內熱所作,特與中風相似也。但中風之人,尚可淹延歲月,而破傷風犯之多致不救。蓋中風有在經、在腑、在臟之異。獨入臟者,最難治。破傷風或始而出血過多,瘡口早閉,瘀血停滯,俱是血受病。
血屬陰,五臟所主,故破傷風始雖在表,隨即傳臟,故多死也。
白話文:
古時候的醫方把破傷風和中風混為一談,一起治療,所以沒有特別把破傷風獨立出來。只有劉河間將破傷風分成表、裡、中三種情況,和傷寒一樣治療,用藥的說明非常詳細。他認為破傷風的病因,有的是因為外傷感染風邪,有的是因為艾灸後身體內熱所引起,這些症狀特別和中風相似。但是中風的人,通常還可以拖延一些時日,而破傷風一旦發作,多半會導致死亡。因為中風的病位可能在經絡、在腑、在臟,其中只有病位在臟的最難治療。破傷風有的是因為開始出血過多,有的是因為傷口太早癒合,或是瘀血停留在體內,這些都是屬於血液方面的疾病。
血液屬於陰,由五臟所主管,所以破傷風雖然一開始可能在體表,但很快就會傳到臟腑,因此大多會導致死亡。
3. 破傷風分表裡中三治
破傷風同傷寒法通治,分別表裡陰陽,有在表在裡、有在半表半裡者。在表者,宜汗之;在裡者,宜下之;在半表半裡者,宜和解之,不可過其治也。凡瘡愈或未愈,始因風邪襲入,或因閉塞鬱熱,生風下已,則表傳入里。氣尚平者,惟善伸欠,筋脈攣急,惡寒,或筋惕而搐,脈則浮數而弦。
宜以辛熱,開沖鬱結,如傷寒以麻黃湯發散是也。凡用辛熱發散,然是寒藥佐之。則凡風熱之勝,亦如傷寒麻黃桂枝加黃芩、石膏、知母之類,是則在表之治法然也。
風邪在表不已,漸於裡而未深入者,是謂半表半裡,亦猶傷寒小柴胡湯和解之也,此中治之法然也。
邪氣入里,病勢特深,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惕搐搦,涎唾稠黏,胸臆滿塞,而或便溺閉,或時汗出。脈則弦大而數。然汗出者,風熱鬱甚於里,而表熱少罷,則腠理疏泄,而心熱甚,故汗出也。宜以芎黃湯之屬下之,復以退風熱劑和之,此治里之法然也。
白話文:
破傷風的治療方法和傷寒的治療方法類似,都是要區分表、裡、陰、陽,有的病邪在表,有的在裡,有的在半表半裡。病邪在表的,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病邪在裡的,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病邪在半表半裡的,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不能過度治療。凡是瘡口癒合或未癒合的情況,最初都是因為風邪侵入,或者因為閉塞鬱熱,產生風邪向下而行,導致病邪從表傳入到裡。如果身體狀況還算平穩,只會出現伸懶腰、打哈欠,筋脈拘攣、怕冷,或者肌肉抽動、顫抖,脈象會呈現浮、數、弦的狀態。
這種情況應該用辛溫、發散的方法,來疏通被鬱結的氣血,就像治療傷寒用麻黃湯發散一樣。凡是用辛溫發散的藥,通常會搭配一些寒涼的藥物輔助。如果風熱的症狀比較嚴重,就像治療傷寒用麻黃桂枝湯,再加黃芩、石膏、知母等藥材一樣,這些都是治療表證的方法。
風邪停留在表沒有解除,逐漸向裡發展但還沒有深入的,這就是半表半裡的情況,就像治療傷寒用小柴胡湯和解一樣,這是治療半表半裡的方法。
病邪深入到裡,病情特別嚴重,會出現舌頭僵硬、牙關緊閉、脖子和背部僵硬反張、驚恐顫抖、抽搐、口水黏稠、胸部悶塞,可能會有便秘或小便不順暢,也可能會時常流汗,脈象會呈現弦、大、數的狀態。會流汗是因為風熱在體內鬱積太嚴重,而表面的熱稍微減退,導致皮膚的毛孔疏鬆開泄,同時內熱加劇,所以才會流汗。這種情況應該用芎黃湯之類的藥物來瀉下,再用退風熱的藥劑來調和,這就是治療裡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