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2)

1. 咳嗽分三因

陳無擇云:傷風嗽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口乾煩躁;傷寒嗽者,憎寒發熱,無汗惡風,煩躁不渴;傷暑咳者,節骨煩痛,四肢重著灑淅,此屬外因。五臟咳而不已,則六腑受之者,此屬內因。如咳而發作寒熱,引腰背痛或喘滿,此因房勞傷腎。或中滿腹脹,搶心痛不欲食,此因飢飽傷脾。

或咳而左脅偏痛,引小腹並膝腕疼,此因疲極傷肝。或吐白涎,口燥聲嘶,此因呼叫傷肺。或咳而煩熱自汗,咽乾咯血,此因勞神傷心,並屬不內外因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因為感冒引起的咳嗽,會怕冷發熱,自己會流汗又怕風,口乾煩躁;因為傷寒引起的咳嗽,會怕冷發熱,沒有汗又怕風,煩躁但不口渴;因為中暑引起的咳嗽,會全身關節疼痛,四肢沉重,身體忽冷忽熱,這些都屬於外在原因引起的咳嗽。如果是五臟的咳嗽一直不好,就會影響到六腑,這屬於內在原因引起的咳嗽。

如果咳嗽發作時會忽冷忽熱,並且牽引到腰背疼痛,或是感到呼吸急促,這是因為性生活過度損傷腎臟。如果感到肚子脹滿,胸口悶痛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損傷脾胃。

如果咳嗽時左邊肋骨特別疼痛,並且牽引到小腹和膝蓋手腕疼痛,這是因為過度疲勞損傷肝臟。如果咳嗽時吐出白色黏液,口乾聲音沙啞,這是因為大聲喊叫損傷肺臟。如果咳嗽時感到煩熱、自己流汗,喉嚨乾、咳出血,這是因為過度勞心損傷心臟,這些都屬於非內非外的原因造成的咳嗽。

2. 咳嗽主於氣逆

巢氏曰:肺虛感微寒而成咳,咳而氣還聚於肺,肺則脹,是為咳逆也。邪氣與正氣相搏,正氣不得宣通,但逆上咽喉之間,邪伏則氣靜,邪動則氣奔上,煩悶欲絕,故謂咳逆上氣也。

白話文:

巢氏說:肺氣虛弱,稍微感受到寒邪就會引起咳嗽,咳嗽時氣會聚集在肺部,導致肺脹,這就是所謂的咳嗽氣逆。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正氣無法順利宣散運行,只能向上逆行到咽喉之間,邪氣潛伏時,氣息就平靜,邪氣發動時,氣息就奔湧向上,讓人煩躁悶悶,幾乎要斷氣,所以才說是咳嗽氣逆上衝。

3. 咳嗽主於濕痰

河間曰:咳(當作嗽也)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當作咳也)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二字似反說也,或傳寫之訛耳。)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且嗽也。故知嗽為秋傷於濕,積於脾。經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肅,反動之,氣必上衝而咳嗽,甚則動於濕而為痰也。

各隨五臟治之。假令濕在肝經,謂之風痰;濕在心經,謂之熱痰;濕在脾經,謂之濕痰;濕在腎經,謂之寒痰,宜隨證治之。無痰者,以辛甘潤肺。咳而嗽者,治痰為先。故謂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飲自下。

白話文:

張元素說:咳(應該是嗽)指的是沒有痰但有聲音,是肺氣受損而不清澈的表現。嗽(應該是咳)指的是沒有聲音但有痰,是脾濕引起的痰。 (咳和嗽這兩個字好像說反了,可能是抄寫時的錯誤。)咳嗽指的是既有痰又有聲音,是因為肺氣受損,又受到脾濕的影響,所以才會又咳又嗽。因此可以知道,嗽是因為秋天受到濕氣侵襲,積聚在脾臟。經典說:「秋天受到濕氣侵襲,冬天一定會咳嗽。」大體來說,秋天的氣應該清爽肅靜,如果反常地擾動,氣就會向上衝而咳嗽,嚴重的話還會因為濕氣而產生痰。

應該根據五臟的情況來治療。例如,濕氣在肝經,就叫做風痰;濕氣在心經,就叫做熱痰;濕氣在脾經,就叫做濕痰;濕氣在腎經,就叫做寒痰,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沒有痰的咳嗽,可以用辛味甘味來潤肺。既咳又嗽的情況,應該先治療痰。所以說,用南星、半夏可以去除痰,咳嗽自然會好;用枳殼、陳皮可以疏通氣,痰飲自然會向下排泄。

4. 呷嗽

巢氏曰:呷嗽者,猶咳嗽也。其胸膈痰飲多者,嗽則氣動於痰,上搏咽喉之間,痰氣相搏,隨嗽動息,呼呷有聲,謂之呷嗽。(仲景丹溪皆云:喉中作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之屬是也。)其與咳嗽,大抵雖同,至於投藥,則應加消痰破飲之物,以此為異耳。

白話文:

巢氏說:「呷嗽,其實就是咳嗽的一種。這種咳嗽是因為胸腔和膈膜間的痰液或水飲過多,當咳嗽時,氣會帶動痰液,往上衝到咽喉部位,痰氣互相衝擊,隨著咳嗽的動作一起震動,呼吸時就會發出像『呷』的聲音,這就叫做呷嗽。(張仲景和朱丹溪都說,喉嚨會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可以使用射干麻黃湯之類的藥方。)它和一般的咳嗽雖然大致相同,但在用藥方面,應該要多加一些消除痰液、化解水飲的藥物,這就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5. 乾咳嗽

乾咳嗽者,無痰有聲是也。此證本於氣澀。澀微者,連嗽十數聲,方有痰出;澀甚者,雖嗽十數聲,亦無痰也,是為乾咳嗽。乾咳嗽者,難治,系火鬱之甚,乃痰鬱火邪在腎中,用苦桔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不已則成勞,須用倒倉法。此證多是不得志者有之。

白話文:

乾咳指的是沒有痰但有咳嗽聲音的狀況。這種症狀的根本原因在於氣機不順暢。如果氣機阻滯輕微,可能會連續咳嗽十幾聲才咳出痰;如果氣機阻滯嚴重,就算咳嗽十幾聲也咳不出痰,這就是所謂的乾咳。乾咳是很難治療的,通常是體內火氣鬱積非常嚴重,導致痰液與火邪鬱結在腎臟。治療上,可以用苦桔梗來疏通氣機,並搭配滋陰降火的藥物。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虛勞,需要使用特殊的「倒倉法」來治療。這種症狀大多發生在情緒壓抑、懷才不遇的人身上。

6. 咳久成勞

戴氏曰:久咳嗽,午後作寒熱,盜汗出,或痰唾兼紅,則成勞怯,主補陰清金。(詳見癆瘵門。)

白話文:

戴氏說:長期咳嗽,如果出現午後發冷發熱、睡覺時盜汗、或是痰中帶血的情況,就會轉變成虛勞體弱的病症,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滋陰補虛、清肺降火。(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癆瘵的相關篇章。)

7. 咳久肺痿

《金匱》論云:熱在上焦,咳嗽既久而亡津液,或用燥藥過度,或用利藥汗藥太多,重亡津液,故寸口脈數。其人咳嗽,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為肺痿。若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腥臭者,皆為肺痿肺癰。(詳見本門。)

白話文:

《金匱要略》裡說:熱邪在上焦(指心肺部位),咳嗽時間久了,導致體內津液耗損,或者使用過多溫燥的藥物,又或者使用太多發汗或利尿的藥物,都加重了津液的損耗,所以寸口脈(手腕部的脈搏)會呈現數脈(脈搏跳動快速)。如果這個人咳嗽,口中反而有混濁的痰液或口水,這就是肺痿(肺部虛弱衰敗的疾病)。如果口中感覺乾燥,咳嗽時胸口隱隱作痛,脈象反而滑數(脈搏圓滑且跳動快速),這是肺癰(肺部膿瘍)。咳嗽吐出的痰液或膿血有腥臭味的,都是肺痿或肺癰的表現。(詳細內容請參閱本門相關章節。)

8. 脈候

脈浮為風嗽,脈緊為寒嗽,脈數為熱嗽,脈細為濕嗽。(以上為外邪之所感。)脈浮緊則虛寒,沉數則實熱,弦澀為少血,洪滑為多痰。(以上為內氣之所郁。)《脈經》曰:關上脈微為咳。肺脈微急為咳而唾血。咳而脈弦澀為少血。細澀而數為房勞。雙弦者為寒。偏弦者為飲。

脈沉為留飲咳,弦實者宜埕。右寸短澀,傷肺嗽。右關短澀傷脾嗽。左關短澀傷肝嗽。脈出魚際為逆氣喘嗽。咳脈浮直者生,浮濡者生。脈數有熱,氣逆而喘,不得臥者,難治。咳而脫形,發熱脈緊浮者,不治。咳而脈緊者,死。咳而嘔吐,腹脹且泄,脈弦急者,不治。

白話文:

脈象浮在表面,表示是風邪引起的咳嗽;脈象繃緊,表示是寒邪引起的咳嗽;脈象跳動快速,表示是熱邪引起的咳嗽;脈象細小,表示是濕邪引起的咳嗽。(以上是外來邪氣侵襲所導致的咳嗽。)

脈象浮而又緊,表示是虛寒;脈象沉在深處且跳動快速,表示是實熱;脈象像琴弦般繃緊又阻塞不流暢,表示是血氣不足;脈象寬大且滑利流暢,表示是痰液過多。(以上是體內氣機鬱結所導致的咳嗽。)

《脈經》說:寸關部位的脈象微弱,表示會咳嗽。肺脈微弱且急促,表示咳嗽且會咳出血。咳嗽且脈象像琴弦般繃緊阻塞,表示是血氣不足。脈象細小阻塞且跳動快速,表示是性生活過度。兩側脈象都像琴弦般繃緊,表示是寒邪所致;只有一側脈象像琴弦般繃緊,表示是有痰飲積聚。

脈象沉在深處,表示是痰飲停留引起的咳嗽;脈象像琴弦般繃緊且有力,適合用大黃來治療。右寸部位的脈象短小阻塞,表示是肺部受損引起的咳嗽;右關部位的脈象短小阻塞,表示是脾臟受損引起的咳嗽;左關部位的脈象短小阻塞,表示是肝臟受損引起的咳嗽。脈象從魚際部位顯現出來,表示是氣機逆行引起的喘嗽。咳嗽時脈象浮在表面且挺直,表示病情有希望好轉;脈象浮在表面且柔軟無力,表示病情有希望好轉。脈象跳動快速表示有熱,氣機逆行而喘,導致無法躺臥,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咳嗽且身體消瘦,發燒且脈象繃緊浮在表面,這種情況無法治療。咳嗽且脈象繃緊,表示病情危險。咳嗽且伴隨嘔吐、腹脹、腹瀉,脈象像琴弦般繃緊且急促,這種情況無法治療。

9. 治法

10. 治咳嗽以消痰順氣為先

河間曰:治咳嗽者,當以治痰為先;治痰者,必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飲自除。痰盛而能食者,小承氣湯微下之;痰盛而不能食者,厚朴湯疏導之;無痰而咳嗽者,當以辛甘潤其肺,如蜜煎生薑湯、蜜煎橘皮湯之類是也。

《本草》云:陳皮味辛,理上氣,行滯塞,青皮味苦,理下氣,二味俱用散三焦痰氣不可少也。

白話文:

治療咳嗽,應該先從化痰著手;而化痰的重點,則在於使氣順暢。因此,用南星、半夏等藥來化痰,咳嗽自然會好;用枳殼、陳皮等藥來理氣,痰飲也會自行消除。如果痰多且食慾正常,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瀉下;如果痰多且食慾不佳,可以用厚朴湯來疏導。如果是沒有痰的咳嗽,就應該用辛甘潤肺的藥,例如蜜煎生薑湯、蜜煎橘皮湯之類的。

《本草》說:陳皮味辛,可以理順上焦之氣,疏通行氣的阻滯;青皮味苦,可以理順下焦之氣。這兩味藥一起使用,可以疏散三焦的痰氣,是不可或缺的。

11. 治嗽須觀時令

夏月嗽而熱者,謂之熱嗽,以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之屬是也。冬月嗽而惡寒,謂之寒嗽,以小青龍湯加杏仁、冬花、細辛、乾薑之屬是也。

凡嗽,春是春升之氣。(《雜著》云:宜潤肺抑肝,二陳湯加杏仁、知母、五味子、川芎、白芍藥、麥門冬、炒黃芩。)

夏嗽火炎於上。(用二陳去半夏加五味、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麥門冬、黃芩、石膏、貝母之類。)

秋嗽濕熱傷肺。(用清熱瀉濕,二陳湯去半夏加杏仁、天門冬、防風、桔梗、蒼、白朮、桑白皮、梔子仁、黃芩之類。)

冬嗽風寒外束。(用解散,二陳湯加麻黃、桂枝、桔梗、杏仁。發熱頭痛,加川芎、藁本、前胡、柴胡之類。)

白話文:

治療咳嗽需要觀察時令:

夏天咳嗽發熱的,稱為熱咳,可以用小柴胡湯再加入石膏、知母等藥材來治療。冬天咳嗽怕冷的,稱為寒咳,可以用小青龍湯再加入杏仁、冬花、細辛、乾薑等藥材來治療。

一般來說,咳嗽在春天是屬於春季陽氣升發的現象。(有醫書說:應該潤肺抑制肝氣,可以用二陳湯再加入杏仁、知母、五味子、川芎、白芍藥、麥門冬、炒黃芩等藥材。)

夏天咳嗽是因為火氣向上燃燒。(可以用二陳湯去掉半夏,再加入五味子、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麥門冬、黃芩、石膏、貝母之類的藥材。)

秋天咳嗽是因為濕熱損傷肺部。(應該用清熱瀉濕的方法,可以用二陳湯去掉半夏,再加入杏仁、天門冬、防風、桔梗、蒼朮、白朮、桑白皮、梔子仁、黃芩之類的藥材。)

冬天咳嗽是因為風寒侵襲體表。(應該用疏散風寒的方法,可以用二陳湯再加入麻黃、桂枝、桔梗、杏仁等藥材。如果發熱頭痛,可以再加入川芎、藁本、前胡、柴胡之類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