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六經分治例

(仲景)桂枝湯,治太陽經傷風自汗。

桂枝,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桂枝芍藥湯、柴胡加桂湯、杏子湯、桂附湯(以上四方見傷寒門)

八物湯(見虛損門)

白話文:

(張仲景的)桂枝湯,用來治療太陽經受風寒引起的自汗。

桂枝、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以上藥材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桂枝芍藥湯、柴胡加桂湯、杏子湯、桂附湯(以上四個方子在傷寒篇中可找到)

八物湯(在虛損篇中可找到)

2. 辛溫解表劑

《局方》,神朮散,治傷風頭痛,鼻塞聲重。

蒼朮,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

川芎茶調散,治傷風上攻,頭目昏痛,鼻塞聲重。

薄荷葉(四兩),川芎(二兩),羌活,甘草(一兩),荊芥(二兩),白芷(一兩),防風(七錢),細辛(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白話文:

[辛溫解表劑]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神朮散,可以用來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和聲音沙啞。

藥材組成有:蒼朮、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炙甘草,每味藥各取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一杯半,放入三片生薑、三寸蔥白,一起煎煮後服用。

另一方為川芎茶調散,可以用來治療感冒向上侵襲所導致的頭部昏沉疼痛、鼻塞和聲音沙啞。

藥材組成有:薄荷葉四兩、川芎二兩、羌活一兩、甘草一兩、荊芥二兩、白芷一兩、防風七錢、細辛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清茶送服。

3. 辛平解表劑

(《和劑》)參蘇飲,治傷風感冒,發熱頭痛,咳嗽,涕唾稠黏。此藥大解肌熱,寬中快膈,虛實疑似,往來潮熱,並皆治之。

人參,紫蘇葉,乾葛,半夏(制),前胡,桔梗,枳殼,陳皮,茯苓,甘草(炙,等分),木香(磨,一分)

上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消風百解散,治四時感冒、傷風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聲重。

蒼朮,麻黃,荊芥,白芷,陳皮(各一錢),甘草(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蔥一根。煎七分,不拘時服。

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塞聲重,皮膚搔癢,癮疹頑麻。婦人血風頭痛,腫癢皆治。

人參,茯苓,防風,荊芥穗,甘草,芎藭,羌活,白殭蠶,薄荷葉,蟬蛻(各一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調下。遍身癢者,酒調下。

(《簡易》)沖和散,治感冒風濕,頭目不清,鼻塞聲重,倦怠欠伸,出淚。

蒼朮(四兩),荊芥(兩半),甘草(八錢)

薑湯調服二錢。

金沸草散,治秋令肺經受風。頭目昏痛,咳嗽聲重,唾涕稠黏。及治時行疫氣,壯熱惡風。

旋覆花(去梗),麻黃,前胡(各七分),荊芥穗(一錢),半夏(制),赤芍藥,甘草(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如心經蘊熱,口舌乾燥,加黃芩。

人參,羌活,桔梗,柴胡,前胡,獨活,枳殼,川芎,茯苓,甘草(等分)

水盞半,姜三片、薄荷少許煎。

白話文:

參蘇飲,治療因傷風感冒引起的發燒頭痛、咳嗽、以及濃稠的鼻涕。此藥能有效解除肌肉發熱,使胸膈舒暢。對於體虛或體實,以及忽冷忽熱的發燒症狀,皆有療效。

藥材包含:人參、紫蘇葉、乾葛、製半夏、前胡、桔梗、枳殼、陳皮、茯苓、炙甘草(等量),以及木香(磨成粉,少量)。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消風百解散,治療四季感冒、傷風發熱、怕冷頭痛、鼻塞、咳嗽聲音沉重。

藥材包含:蒼朮、麻黃、荊芥、白芷、陳皮(各一份),甘草(各少量)。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蔥一根,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消風散,治療各種風邪侵襲導致的頭暈目眩、頸背僵硬、鼻塞聲音沉重、皮膚搔癢、起疹子麻木。婦女因血風引起的頭痛、腫脹搔癢也適用。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防風、荊芥穗、甘草、芎藭、羌活、白殭蠶、薄荷葉、蟬蛻(各一份),厚朴、陳皮(各少量)。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少量,用茶水送服。若是全身搔癢,可用酒送服。

沖和散,治療感冒風濕,頭昏眼花、鼻塞聲音沉重、疲倦想打哈欠、流眼淚。

藥材包含:蒼朮(四份)、荊芥(二份半)、甘草(八錢)。

用薑湯調服少量。

金沸草散,治療秋季因肺經受風引起的頭昏頭痛、咳嗽聲音沉重、濃稠鼻涕。也治療流行性疾病,發高燒怕風。

藥材包含:旋覆花(去梗)、麻黃、前胡(各少量),荊芥穗(一份),製半夏、赤芍藥、甘草(各少量)。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八分,趁熱服用。

人參敗毒散,治療因傷風引起的頭痛、發高燒怕冷以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音沉重。若有心經蘊熱、口乾舌燥的情況,可加入黃芩。

藥材包含:人參、羌活、桔梗、柴胡、前胡、獨活、枳殼、川芎、茯苓、甘草(等量)。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少量薄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