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4)

1. 富貴貧賤治例

張子和云:夫富貴貧賤之人,不可一途而治。富貴之人,一切痰涎咳嗽,乃是厚味飲食,熱痰之致然也。先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人參散、通聖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參半夏丸以化痰也。忌酸鹹油膩生硬熱物也。

貧難之人咳嗽,內外感風寒濕之致然也。《內經》曰: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可服寧神散、寧肺散加白朮之類則愈矣。(忌法同前。)

白話文:

張子和說:富貴貧賤之人,不可用相同的醫治方法。富貴之人,各種痰涎咳嗽,都是因為過於厚重的飲食,導致熱痰所致。首先要使用「獨聖散」來吐出痰涎,吐完之後,可以服用「人參散」、「通聖散」加上「半夏」,用來止咳,再服用「大人參半夏丸」來化痰。忌食酸、鹹、油膩、生硬、熱性的食物。

貧困之人咳嗽,是因內外感風寒濕所致。《內經》說:秋季受濕氣之傷,冬季就會生咳嗽。可以服用「寧神散」、「寧肺散」加上「白朮」等藥物,就會痊癒。(忌食方法同前。)

2. 醫案

子和治一婦人病嗽,時已十月。戴人處方六味:陳皮、當歸、甘草、白朮、枳殼、桔梗。其夫疑其不類嗽藥。戴人笑曰:君怪無烏梅、罌粟乎?夫冬嗽乃秋之濕也,濕上逆而為嗽。此方皆散氣除濕,解急和經。三服帖然效矣。

一男子年四十,病勞嗽咯血,唾吐黏臭不可聞,秋冬稍緩,春夏則甚,寒熱往來,日晡發作,狀如㾬瘧,寢汗如水。累服麻黃根敗蒲扇而汗自若,又服寧神散、寧肺散而嗽自如。戴人先以獨聖散湧其痰,狀如雞黃汁,隨湧出,昏憒三日不省,時時飲以涼水,精神稍開,飲食加進。又與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不數服乃愈。

白話文:

子和治療一位婦人的咳嗽,當時已經是十月。戴人開了六味藥方:陳皮、當歸、甘草、白朮、枳殼、桔梗。她的丈夫懷疑這藥方不像治咳嗽的藥。戴人笑着說:「你奇怪為什麼沒有烏梅、罌粟嗎?冬季咳嗽是秋季濕氣所致,濕氣上逆就形成了咳嗽。這個方子都是散氣除濕、解急和經的。服藥三劑,咳嗽就完全好了。」

一個四十歲的男子,患勞咳咯血,吐出的痰黏稠惡臭,難以聞到,秋冬季節稍微緩解,春夏季節則加重,寒熱交替,下午發作,症狀如同傷寒瘧疾,睡眠時汗出如水。他服用過多次麻黃根,用蒲扇扇風,但出汗如常,又服用了寧神散、寧肺散,咳嗽依舊。戴人先用獨聖散把他的痰引出來,痰像雞蛋黃一樣的汁液,隨著藥力不斷湧出,患者昏迷了三天,神志不清,時不時給他喝涼水,精神才稍微恢復,飲食也開始增加。又給他服用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服藥沒幾次就痊癒了。

《衍義》有人患氣痰將塞,或教以陳皮生薑焙乾,神麯等分為末,丸梧桐子大,食後臨臥以米飲服五十丸,兼舊患膀胱氣,緣此皆愈。

一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為細末,蜜丸櫻桃大,食後夜臥各噙一丸,未終一劑而愈。

白話文:

有些人患有氣痰將要堵塞,有人教他們用陳皮、生薑焙乾,神麴等量研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後臨睡前用米湯送服五十丸,同時也治好了舊患膀胱氣,因此都痊癒了。

一位婦人患有肺熱久咳,身體像被火烤一樣,瘦得皮包骨頭,快要變成癆病。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量,大黃減半,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丸藥,飯後和睡前各含一丸,還沒吃完一劑藥就痊癒了。

3. 發散諸方

(《和劑》)華蓋散,治肺受風寒,頭痛發熱,咳嗽痰飲。

麻黃(去節),紫蘇子,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赤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參蘇飲,治一切風寒咳嗽,嘔吐痰沫,發熱惡寒頭痛。(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和劑》記載的華蓋散,主要用於治療肺部受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咳嗽、痰飲等症狀。方劑包括麻黃(去節)、紫蘇子、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赤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將以上藥材混合,用水二盞,加入薑五片、棗一枚,煎煮八分,飯後服用。此外,參蘇飲也可用於治療一切風寒咳嗽、嘔吐痰沫、發熱惡寒頭痛等症,詳細的方劑內容請參閱傷寒門。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憎寒發熱,無汗惡風,或熱壅膈間,唾濁痰甚。

旋覆花,麻黃,荊芥(各一錢),前胡,半夏,赤芍藥(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濟生》)橘蘇散,治傷寒咳嗽,身熱有汗,惡風脈浮。病人挾熱服杏仁湯不得者,此藥穩當。

白話文:

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用來治療肺部受寒邪侵襲,導致鼻塞、聲音嘶啞、咳嗽不止、怕冷發熱、沒有汗、怕風、或胸膈間有熱感、唾液粘稠、痰多等症狀。

藥方:

旋覆花、麻黃、荊芥各一錢,前胡、半夏、赤芍藥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二盞(約400毫升),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八分(約150毫升),飯後服用。

出處:

《濟生》

橘蘇散

橘蘇散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伴隨發熱、出汗、怕風、脈浮等症狀。對於服用杏仁湯無法退熱的患者,此藥方效果顯著。

橘紅,紫蘇葉,杏仁,五味子,半夏,桑白皮,貝母,白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和劑》)三拗湯,治感冒風寒,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喘急,胸滿多痰。

生甘草,麻黃(不去節),杏仁(留皮尖)

上各咀二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若憎寒惡風取汗解,加桔梗荊芥,名五拗湯,治咽痛。

白話文:

橘紅、紫蘇葉、杏仁、五味子、半夏、桑白皮、貝母、白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六分,共為一服,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飯後服用。此方名為三拗湯,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喘急,胸滿多痰。

另外,生甘草、麻黃(不去節)、杏仁(留皮尖)各二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飯後服用。若病人怕冷、惡風、需要發汗解表,可加入桔梗、荊芥,名為五拗湯,用於治療咽痛。

(《金匱》)杏仁湯,止咳嗽,散風寒,逐痰飲。

杏仁(去皮尖),人參,茯苓,細辛,半夏(制),桂枝,乾薑,芍藥,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和劑》)消風百解散,治咳嗽聲重,身熱頭痛。(方見傷寒門。)

(《濟生》)人參荊芥湯,治肺感風邪,上壅咳嗽,頭目不清,語言不出,咽乾項強,鼻流清涕。

白話文:

杏仁湯可以止咳,散風寒,驅除痰飲。

藥方:杏仁(去皮尖)、人參、茯苓、細辛、半夏(制)、桂枝、乾薑、芍藥、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用水二盞,薑五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消風百解散可以治療咳嗽聲重,身熱頭痛。(方劑在傷寒門)

人參荊芥湯可以治療肺部感受風寒,上焦壅塞咳嗽,頭目不清,語言不能發出,咽喉乾澀,頸項強直,鼻流清涕。

陳皮,荊芥穗,人參,半夏,通草,麻黃,桔梗(各一錢),杏仁,細辛,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仲景)小青龍湯,治表證水氣,身熱咳嗽,乾嘔怔忡。(方見傷寒門。)

(《和劑》)敗毒散,治痰嗽身熱鼻塞。

柴胡,前胡,羌活,獨活,人參,茯苓,枳殼,川芎,桔梗(各八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陳皮、荊芥穗、人參、半夏、通草、麻黃、桔梗各一錢,杏仁、細辛、甘草各五分,加水兩盞,薑三片、大棗一枚,煎服。這個方子叫做小青龍湯,出自仲景傷寒門,用來治療表證水氣,身體發熱咳嗽,乾嘔心慌的症狀。敗毒散則出自和劑,用柴胡、前胡、羌活、獨活、人參、茯苓、枳殼、川芎、桔梗各八分,甘草四分,用來治療痰嗽身熱鼻塞。

上水二盞,蔥一根、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金匱》)麻黃杏子湯,治咳嗽發熱,氣滿頭疼。

麻黃,杏仁,紫蘇,薄荷,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甘草,薄桂(各等分),

上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蔥一根,煎八分服。

(《醫林》)桑皮散,治上焦熱壅,咳嗽血腥,連聲並氣不得透。

桑皮(炒),前胡,柴胡,紫蘇,薄荷,枳殼,桔梗,赤茯苓,黃芩,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取水兩杯,加入蔥一根、棗一枚,煎煮至八分,不限時間服用,可治咳嗽發熱、氣悶頭疼。

將麻黃、杏仁、紫蘇、薄荷、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甘草、薄桂(各等分)混合,取五錢,加入水兩杯,姜三片、蔥一根,煎煮至八分服用,可治上焦熱壅,咳嗽痰血腥臭,連續咳嗽且呼吸不暢。

將桑皮(炒)、前胡、柴胡、紫蘇、薄荷、枳殼、桔梗、赤茯苓、黃芩、甘草(炙,各等分)混合,可治上焦熱壅,咳嗽痰血腥臭,連續咳嗽且呼吸不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七分,食遠溫服。

(仲景)小柴胡湯,治風寒咳嗽,發熱頭疼。(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上方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七錢,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半,飯後溫服。

張仲景的小柴胡湯,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以及發熱和頭痛。(方劑詳見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