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3)

1. 治嗽要分虛實新久

凡咳嗽之人,體氣虛弱者,用瀉氣藥多不效,間有效者必復作,若此者,並宜補益而嗽自愈。體氣厚者,或系外感,俱宜發散邪氣,破滯氣而嗽自寧。新咳嗽者,亦是從實者之治也。久咳嗽者,從補法之治也。或用澀藥擊其惰歸,九仙散之屬是也。

2. 治嗽有早晏之殊

早晨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此時火氣流入肺中。

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知母石膏降之。

午後嗽多者,屬陰虛,四物湯黃柏、知母先降其火。

黃昏嗽多者,火氣浮於肺,不宜用涼藥,以五味子五倍子降斂之。

夜嗽並陰分嗽者,多屬陰虛。腎水不足者,六味地黃丸之類。

3. 治嗽不可先用澀藥

凡治咳嗽,當先各因其病根,伐去邪氣,而後以烏梅訶子五味子罌粟殼款冬花之類,其性燥澀,有收斂劫奪之功,亦在所必用,可一服而愈,慎毋越其先後之權衡也。

4. 治咳嗽條例

丹溪曰:咳嗽有風、有寒、有痰、有火、有虛、有勞、有郁、有肺脹。

風寒者,主發散行痰,二陳湯麻黃杏仁桔梗之類。

風寒鬱熱於肺,夜嗽者,三拗湯。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生薑

咳嗽過冬寒則發者,此寒包熱也,解表,熱自除,枳殼、桔梗、麻黃、防風陳皮、紫蘇、木通、黃芩,嚴寒去黃芩加杏仁。

感冷則嗽,膈上有痰,二陳湯加南星、枳殼、黃芩、桔梗、蒼朮、麻黃、木通、生薑。

聲啞為寒,宜細辛半夏、生薑,卒以散之。

嗽屬火者,(有聲痰少,面赤是也。)主降火,清金化痰,海石、栝蔞、青黛、桔梗、半夏、香附訶子青皮之類,蜜丸噙化。

凡嗽引脅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殼、香附,實者白芥子

陰虛火動而嗽,四物湯黃柏知母,合二陳順而下之。

陰虛咳嗽或吐血者,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五味、人參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

好色之人元氣虛弱,咳嗽不已,瓊玉膏最捷。勞者,主補陰清金,四物湯加竹瀝、薑汁。

肺虛甚者人參膏,以生薑、陳皮佐之,有痰加痰藥,此好色腎虛者有之。

久嗽勞嗽,用貝母、知母、白芨、阿膠、麥門冬、陳皮、人參、五味子之類,太平丸噙化俱妙。

久嗽有積痰留肺脘中如膠,氣不能升降,或挾濕與酒而作,用栝蔞、海粉、半夏、神麯、香附、陳皮之屬。

食積痰嗽,半夏、南星為君,栝蔞、蘿蔔子為臣,青黛、海石為使,薑汁蒸餅為丸服。

痰嗽氣急,二朮、香附、杏仁、茯苓、黃芩、川芎、蘿蔔子為丸服。

咳嗽聲嘶者,乃血虛受熱,用青黛、蛤粉蜜調服。

肺脹者,主收斂,五味子、烏梅罌粟殼、冬花、訶子、倍子、枯礬之類。

肺脹抑遏,不得眠者,難治。

凡咳嗽肺實,有火邪者,宜桑白皮、片黃芩、天花粉、杏仁、枳殼、桔梗之類以瀉之,有外感風寒者,用五拗湯以發散之。

凡久嗽肺虛,須用人參、冬花、紫菀馬兜鈴、五味子之類補之。

凡咳嗽,不論風寒痰火虛實,曾經發散過,並服麻黃、杏仁、防風、枳殼之藥,病雖已減,病根未除者,只以二陳加粟殼、烏梅、訶子、五味、阿膠之類,一服立愈。

二陳湯加減,咳嗽痰證多方用之,只除陰虛、血虛、火盛肺燥、乾咳嗽而痰咯嗌不出不可用,其餘悉可對證加味而用之。

傷寒咳嗽,二陳湯加杏仁、麻黃、桔梗、乾薑桂枝之類。

傷風咳嗽,二陳湯加枳殼、防風、荊芥前胡、細辛、旋覆花之類。

潤肺止嗽,須用阿膠、蜂蜜、栝蔞仁、胡桃仁、麻仁之類。

傷熱咳嗽,二陳湯去貝母、加黃芩、薄荷、知母、石膏、桔梗之類。

因傷風寒鬱熱,久嗽不已,欲成勞者,二陳加知母、貝母、冬花、紫菀、五味子、馬兜鈴、二門冬、當歸生地黃、阿膠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