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三 (9)

1. 風痰諸方

(《和劑》)千緡湯,治風痰壅盛,喘急日夜不得臥,人扶而坐者,一服立愈。

半夏(制,大者七枚),皂角(炙,去皮弦一寸),甘草(炙,一寸)

上作一服,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溫服。

(《直指》)星薑湯,治風痰。

南星(五錢一個,制),老生薑(三錢半),

上咀,水三盞,煎去半,逐漸溫服。

(《良方》)省風湯,治厥痰。

半夏(四錢),防風(二錢),炙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分二服。每服水一盞,姜十片,煎七分,去滓,無時服。

(《醫林》)辛芎散,治熱痰壅塞,頭目不清,語音不出,服藥不解,乃是熱兼風痰所致,服此即愈。

細辛川芎,防風,桔梗白朮羌活桑白皮(炒),薄荷葉(各一兩),甘草(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溪)搜風化痰丸,治一切風痰。

人參槐角子,殭蠶,白礬陳皮天麻荊芥(各一兩),半夏(制,四兩),辰砂(半兩,另研)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辰砂為衣。每服四十丸,薑湯下。

(《醫林》)辰砂化痰丸,治風化痰,安神定志,止嗽除堅。

辰砂(另研),明礬(另研。各半兩),南星(制),半夏曲(各一兩),

為細末,薑汁糊丸,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玉芝丸,治風痰咳嗽。

人參,白茯苓薄荷葉,明礬(枯),南星(制。各二兩),半夏曲(六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風盛薄荷湯下。

(《和劑》)玉壺丸,治風痰。

南星(制),半夏(制。各二兩),天麻,白礬(各半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丸,如胡椒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良方》)豁痰丸,治風痰壅盛。

南星(制),半夏(各二兩。制),白附子,直殭蠶(炒。各一兩),華陰細辛,白礬(枯),全蠍(炙。各三錢),

上為末,皂角煮汁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易老)水煮金花丸,治風痰咳嗽。

南星,半夏(生用。各一兩),寒水石(一兩煅,存性),天麻(五錢),白麵(三兩),雄黃(一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沸湯下藥丸,煮浮為度,撈出,淡漿浸。另用生薑湯下。

(《和劑》)青州白丸子,治風痰。(方見風門。)

(《良方》)天南星丸,治婦人風痰。

天南星(泡),半夏曲,白附子,皂魚子(炒。各一兩),晉礬(枯半兩),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薑湯送下。

(《澹寮》)靈砂白丸子,治元氣虛弱,風痰壅盛,嘔吐不已。

靈砂(另研),白丸子(各一兩),

上為末和勻,以生薑自然汁打黍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棗湯下。

2. 寒痰諸方

(楊氏)丁香茯苓湯,治脾胃虛寒,宿飲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以致嘔吐涎沫,或嘔酸水,不思飲食。

半夏(制),陳皮(去白。各兩半),丁香附子(制。各半兩),木香乾薑(炮。各一兩),肉桂砂仁(各半兩),茯苓(兩半),

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發明》)半夏溫脾湯,治中脘痰飲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多唾清水,脅脹不食,此脾胃虛冷所致,其脈沉細遲弦。

旋覆花細辛,桂心,人參,陳皮,桔梗,芍藥,甘草,半夏(制。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食遠服。

(《和劑》)五膈寬中丸,治脾胃虛寒,不行津液,氣鬱停痰,遂成嗝噎。(方見本門。)

新法半夏湯,治脾胃虛弱,痰飲停滯,嘔逆酸水,胸脅腹滿,頭運噁心,不思飲食。

砂仁,神麯(炒),陳皮,草果(各半兩),白豆蔻,丁香(各二錢),大半夏(二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湯點服。

(《良方》)御愛紫宸湯,解宿酒嘔噦,噁心痰唾,不進飲食。

木香(五分),砂仁,芍藥,檀香,茯苓,官桂,藿香(各一錢),陳皮,乾葛,良薑,丁香,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二服,每服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服。

(《和劑》)丁香五套丸,治胃氣虛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穀,故痰飲聚結,嘔吐噁心,脹滿不食。

丁香,木香,青皮,陳皮(去白。各半兩),乾薑(炮),白朮,良薑,茯苓(各一兩),南星(制),半夏(制。各二兩),

上為細末,神麯、大麥芽各二兩為末,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湯下。

半夏丁香丸,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嘔吐噁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滿,不思飲食。

肉豆蔻,丁香,木香,藿香,人參,陳皮(去白。各二錢),半夏(制三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溫中化痰丸,治停痰留飲,胸膈痞滿,頭目眩運噁心,咳嗽痰涎。

陳皮,青皮,良薑,乾薑(炮。各二兩),

上為細末,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倍術丸,治五痰飲證。

乾薑(炮),肉桂(去皮。各半斤),白朮(炒一斤)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澹寮》)順元散,治氣虛,中氣痰厥,虛寒厥冷,不得睡臥。

南星(制,一兩),川烏(制),附子(制。各半兩),木香(二錢半),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十片,煎七分,熱服。

黑錫丹,治痰氣壅塞,上盛下虛,心火炎熾,腎水枯涸,一應下虛之證,及婦人血海久冷無子,赤白帶,並宜服之。(方見頭痛門。)

靈砂丹,治上盛下虛,痰涎壅塞,此藥最能鎮墜,升降陰陽,安和五臟,扶助元氣。

水銀(一斤),硫黃(四兩),

上以硫黃新鐵杓化開,次入水銀炒成砂子,入固濟罐內,以鐵燈盞封口,鹽泥赤石脂,固定三釘在地上架住罐子,四圍磚攔,以文武火煉一日,罐子通紅為度,冷定取下,則成靈砂。研極細末,糯米糊丸,麻子大。

每服二十粒,空心米飲下。此靈砂即煉銀硃,市中罐口砂是也。

(《三因》)強中丸,治胃脘虛寒,痰飲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

高良薑,乾薑(炮),陳皮,青皮(各一兩),半夏(制,二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八味丸腎氣丸,並治虛寒痰飲。(方見虛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