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77)
卷之八 (77)
1. 易簡諸方
一方:,治腸風下血。用茄科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一方:,用桑耳一兩,炒黑,水盞半,煎六分,空心分三服。
一方:,苦楝子炒黃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
一方:,烏梅燒存性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七十丸。
一方:,百葉煎半炒半生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梅師方:,用山梔子三十枚,以手擘破,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
一方:,百草霜米飲調下二錢。
一方:,五倍子炒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二錢。
一方:,椿根白皮銼,酒浸曬乾為末,棗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一方:,木槿煎服。
《斗門方》:,代赭石一兩,火煆紅,醋淬數次,以碎為度,研為細末極細,空心米飲調下一錢,一服即瘥。
一方:,山裡紅果(即山楂)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白話文:
第一方: 用茄子的蒂頭燒成炭,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可以治療腸道出血。
第二方: 用桑耳一兩,炒黑後,加半碗水煎煮至六分,空腹分三次服用。
第三方: 將苦楝子炒黃後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用米湯送服二十丸。
第四方: 將烏梅燒成炭,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用米湯送服七十丸。
第五方: 將百葉(牛或羊的胃)一半煎過,一半炒過,一起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梅師方: 用山梔子三十枚,用手掰開,加入兩碗水煎煮成一碗,飯前溫服。
第六方: 用百草霜(灶底的黑灰)用米湯調服二錢。
第七方: 將五倍子炒過磨成粉末,空腹用米湯調服二錢。
第八方: 將椿樹的根白皮切碎,用酒浸泡後曬乾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酒送服。
第九方: 用木槿花煎煮後服用。
《斗門方》: 用代赭石一兩,用火燒紅後,用醋淬過幾次,直到燒碎,再磨成非常細的粉末,空腹用米湯調服一錢,一服就好。
第十方: 用山裡紅果(也就是山楂)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米湯調服。
2. 灸法
命門(穴在脊骨中與臍對,灸七壯即止。),脊中(第二十椎下,隨年壯灸之。),中脘(一穴),氣海(一穴。上二穴灸脫血而色白,脈濡,手足冷,飲食少思,強食即嘔,宜灸之,效如神。)
白話文:
命門穴(位置在脊椎骨中間,與肚臍相對應的地方,艾灸七個艾炷就可以了。),脊中穴(位置在第二十節椎骨的下方,可以隨著年紀增長增加艾灸的艾炷數量。),中脘穴(一個穴位),氣海穴(一個穴位。上面這兩個穴位,如果艾灸後出現臉色蒼白、脈搏微弱、手腳冰冷、食慾不振,勉強進食就會嘔吐的情況,就應該艾灸,效果神奇。)。
3. 醫案
《寶鑑》:一人,年四十二歲,形瘦。因強飲酸酒,少時腹痛,次傳下痢無度十餘日,便後見血,或紅或黑,腹鳴時痛。諸醫以為血熱,用芍藥柏皮丸未效。仍不欲飲,食則嘔酸,形愈瘦。面色青黃不澤,心下痞,惡冷物。口乾,有時煩躁不安,脈弦細而微遲,手足稍冷。經曰: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又邪在五臟,陰脈不和,則血留之。陰氣內結,不得外行,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其脈虛澀,非腸風臟毒也。外灸中脘、三里,氣海等穴,內服平胃地榆湯而愈。
丹溪治一人,嗜酒,因逃難下血而痔痛。脈沉澀似數,此陽滯於陰者也。以鬱金、芎芷、蒼朮、香附、白芍、乾葛、炒麵、生薑半夏湯調服。
一人虛損,大便下血,每日三四碗,身黃瘦。以四物湯加藕節汁一臺,紅花、蒲黃一錢、白芷、升麻、槐花各五分,服之愈。
一老婦多怒,大便下血十餘年。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燻,早起面微浮。血或暫止則神思清,若忤意則復作,百法不治。脈左浮大虛甚,久取帶澀而不勻;右沉澀細弱,寸沉欲絕。此氣鬱生涎,涎郁胸中,清氣不升,經脈壅遏不降,心血絕少,不能自養故也。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歸隧道。
以壯脾之藥為君,佐之二陳加酒紅花、升麻、歸身、酒連、青皮、貝母、澤瀉、參耆、白朮、酒芍。每帖用附子一片,煎服四帖。血止後去附子加乾葛、牡丹皮、梔子,而煙燻除乃止。所加之藥再加神麯、砂仁、地黃、木香,倍參、耆、白朮,月半愈。
白話文:
醫案
有一人,四十二歲,身材消瘦。因為勉強喝了酸酒,不久後開始肚子痛,接著拉肚子拉個不停十幾天,大便後看到血,有時是紅色,有時是黑色,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時候會痛。醫生們都認為是血熱,用了芍藥柏皮丸卻沒效。病人還是不想喝水,吃了東西就吐酸水,身體越來越瘦。臉色青黃沒有光澤,胃部覺得堵塞,討厭吃冷的食物。口渴,有時候會煩躁不安,脈象是弦細又稍微慢,手腳有點冰冷。醫書上說:「陰氣結滯的人,大便出血一升,再次結滯會出血兩升,三次結滯就會出血三升。」
而且邪氣如果侵入五臟,導致陰脈不調和,血就會停留在體內。陰氣在體內結滯,無法向外運行,沒有地方可以歸屬,就滲入腸道之間,所以會大便出血。他的脈象虛弱且不順暢,不是腸風或是臟毒引起的。用艾灸的方法灸了中脘、足三里、氣海等穴位,再服用平胃地榆湯,就治好了。
朱丹溪醫生治療一個人,因為嗜酒,在逃難的時候大便出血而且長痔瘡疼痛。他的脈象沉澀又有點快,這是陽氣被陰氣阻滯的緣故。用鬱金、川芎、白芷、蒼朮、香附、白芍、葛根、炒過的麵粉,加生薑半夏湯來調服。
另一個人體虛,大便出血,每天拉出三四碗的血,身體又黃又瘦。用四物湯加入藕節汁一碗,再加上紅花、蒲黃各一錢、白芷、升麻、槐花各五分,服用後就痊癒了。
有一位老婦人容易發怒,大便出血十幾年。食慾減少、身體疲勞、心悸,有時感覺像被煙燻一樣,早上起床臉會稍微浮腫。血有時會暫時停止,精神就會比較清醒,如果心情不愉快就會復發,各種方法都治不好。脈象左邊浮大而且非常虛弱,按久了帶點澀而且不均勻;右邊沉澀細弱,寸脈沉到幾乎感覺不到。這是因為氣鬱產生痰,痰堵塞在胸中,清氣無法上升,經脈阻塞不順暢,心血嚴重不足,無法滋養自己造成的。如果不是化解痰,就不能使氣運行,如果氣無法上升,血就無法回歸正常的脈道。
用健脾的藥作為主要的藥,輔助以二陳湯,再加酒紅花、升麻、當歸、黃連(用酒炒過)、青皮、貝母、澤瀉、人參、黃耆、白朮、白芍(用酒炒過)。每一帖藥用一片附子,煎服四帖。血止後去掉附子,加上葛根、牡丹皮、梔子,煙燻的感覺就消除了。後來又加了神麯、砂仁、地黃、木香,加倍人參、黃耆、白朮,一個半月就痊癒了。
4. 牙宣血
(有三因:一因陽明胃熱,一因少陰腎虛,一因厥陰風壅。非此三者,牙不出血也。)
戴氏曰:風壅牙宣,消風散搽之。腎虛者,為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用黑錫丹,仍用姜鹽炒附米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陽明熱詳見齒門。
_消風散_治厥陰風勝,牙宣出血,(方見傷寒門。)
_安腎丸_治腎虛齒動有血,(方見水飲門。)
黑錫丹(方見痼冷門。)
白話文:
牙齦出血有三種原因:一是因為陽明胃經有熱,二是因少陰腎經虛弱,三是因厥陰肝經風邪壅滯。如果不是這三種原因,牙齦是不會出血的。
戴氏說:如果是風邪壅滯引起的牙齦出血,可以用消風散塗抹。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屬於下虛上盛的情況,應該用鹽湯送服安腎丸。還可以用黑錫丹,同時將薑鹽炒過的附子米炒至黑色磨成粉末,用來擦拭牙齦,效果非常神奇。
陽明胃熱引起的牙齦出血,詳細情況可以參考齒門的相關描述。
消風散可以用來治療因厥陰肝經風邪旺盛引起的牙齦出血。(藥方在傷寒門中可以找到)
安腎丸可以治療因腎虛引起的牙齒鬆動和出血。(藥方在水飲門中可以找到)
黑錫丹(藥方在痼冷門中可以找到)
5. 膕中血
呂滄州治一人偶搔膕中瘡出血,汨汨如湧泉,竟日不止,困甚。二尺脈如蛛絲,他部皆無。予曰:夫脈氣,血之先也。今血妄行,故榮氣暴衰,二尺尚可按。當益榮以瀉陰火。以四神湯加防風、荊芥連進,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湯遂愈。
白話文:
呂滄州治療一位病人,他無意間抓撓腿彎處的瘡,結果血像湧泉一樣汩汩流出,整天都止不住,非常困乏。把脈時,發現他的寸關尺中的尺脈細如蛛絲,其他部位的脈象都摸不到。我說:「脈氣是血液的先導,現在血不正常地亂流,所以榮養之氣突然衰竭,尺脈還勉強可以按到。應該用補養的方法來清除陰火。」於是開立四神湯,再加入防風、荊芥讓他連續服用,脈象漸漸顯現出來。之後再服用十全大補湯,病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