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三 (5)

1. 治痰藥味各有所能

痰在四肢,非竹瀝不能達。痰在脅下,非芥子不能除。痰在皮裡膜外,非薑汁、竹瀝不能導達。熱痰火痰用青黛、黃芩、黃連、天花粉,實者滾痰丸最效。老痰用海石、栝蔞、貝母、老痰丸之類。風痰用南星、白附子。濕痰用白朮、蒼朮、半夏。食積痰用神麯、山楂、麥芽。

白話文:

痰積在四肢,只有竹瀝才能有效地把它引導出來。痰積在脅肋下,只有芥子才能把它消除。痰積在皮膚與肌肉之間,只有薑汁和竹瀝才能把它引導出來。

熱痰、火痰要用青黛、黃芩、黃連、天花粉來治療,實證者以滾痰丸最為有效。

老痰則可用海石、栝蔞、貝母、老痰丸等藥物治療。

風痰可用南星、白附子治療。

濕痰可用白朮、蒼朮、半夏治療。

食積痰可用神麴、山楂、麥芽治療。

酒痰用天花粉、黃連、白朮、神麯。痰因火盛逆上者,治火為先,白朮、黃芩、石膏之類,中氣不足加參、術。痰結核在咽喉咯唾不出,化痰藥加咸能軟堅之味,栝蔞仁、杏仁、海石、連翹,佐以朴硝、薑汁。二陳湯丹溪謂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藥,要上行加引上行藥,噫!斯言過矣。

按:二陳不過治輕小飲食之濕痰耳。痰勢甚者,宜各從其門戶,如火炎上者用流金膏、滾痰丸,膠固者老痰丸,飲積者小胃丹之類是也。如此對證,尚有不去,況二陳乎?潤下丸降痰最妙,可以常服。小胃丹治痰飲必用之藥,實者用之亦二三服而已,虛者便不宜多用。滾痰丸治火痰必用之藥,亦不宜多用。

白話文:

酒痰可以使用天花粉、黃連、白朮、神麴。如果痰是因為火氣旺盛逆流上來,就要先治火,可以使用白朮、黃芩、石膏等藥物,如果氣虛不足,可以加參、術。如果痰結核在咽喉,咳不出,可以加一些能軟堅的藥,比如栝蔞仁、杏仁、海石、連翹,輔以朴硝、薑汁。二陳湯,丹溪認為可以治全身的痰,如果要讓痰往下走,就加引下藥,如果要讓痰往上走,就加引上行藥,這話說得有點過分了。

其實二陳湯只適合治療輕微的飲食濕痰,痰勢嚴重的,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對症下藥。例如,火氣上炎的,可以使用流金膏、滾痰丸;痰粘稠的,可以使用老痰丸;飲食積滯的,可以使用小胃丹等等。這樣對症治療,還有效果不好,更何況是二陳湯呢?潤下丸降痰效果最好,可以經常服用。小胃丹治療痰飲是必用藥,實證可以用,但只服用兩三劑即可,虛證就不適合多用。滾痰丸治療火痰是必用藥,也不宜多用。

竹瀝導痰,非薑汁不能行經絡。荊瀝治痰速效,能食者用之。二瀝佐以薑汁,治經絡中痰最效。痰中帶血者,加齏汁效。海粉熱痰能清,濕痰能燥,堅痰能軟,頑痰能消,可入丸藥,亦可入煎藥。南星治風痰濕痰,半夏油炒大治濕痰喘氣心痰。石膏墜痰火極效,黃芩治熱痰,假其下火也。

枳實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五倍子能治老痰,人鮮知之。天花粉治熱痰酒痰最效,又云大治膈上熱痰。玄明粉治熱痰老痰速效,能降火軟堅故也。硝石礞石大能消痰結,降痰火,研細末和白糖置手心,舌舐服甚效。蒼朮治痰飲成窠囊,行痰極效,(即神術丸。)又治痰挾瘀血成窠囊。

白話文:

竹瀝能引導痰液排出,但需要薑汁幫助它運行經絡。荊瀝治痰效果迅速,能吃的人可以服用。兩種瀝汁加上薑汁,治療經絡中的痰最有效。痰中帶血的,加齏汁效果更好。海粉能清熱痰、燥濕痰、軟堅痰、消頑痰,可以製成丸藥,也可以煎藥服用。南星能治療風痰濕痰,半夏油炒後效果更好,能治療濕痰喘氣、心痰。石膏能降痰火,效果顯著,黃芩治熱痰,是因為它能降火。

枳實能去痰,有沖破阻礙、清除痰結的功效。五倍子能治老痰,很多人不知道。天花粉治療熱痰酒痰最有效,也說它能治療膈上熱痰。玄明粉治熱痰老痰效果迅速,因為它能降火軟堅。硝石能消痰結、降痰火,研磨成細末和白糖放在手心,用舌頭舔服效果很好。蒼朮能治療痰飲形成的囊腫,能有效化痰,也治痰挾瘀血形成的囊腫。

2. 醫案

虞摶治一婦人,因多食青梅得痰飲病,日間胸膈中痛如刀割,至晚,胸中痛止而膝䯊大痛,蓋痰飲隨氣升降故也。醫作胃寒,治用乾薑、良薑、官桂、烏、附、丁、沉輩,病日劇,加之口渴,小水淋瀝。虞診六脈洪數而滑,作痰治與竹瀝,服三日,口不湯小水利,但胸中與膝立痛如舊,用蘿蔔子汁研與半碗,吐痰升許,至夜痛尤甚,丹溪所謂引動其猖狂之勢耳。次日用參蘆一兩,逆流水煎服,不吐,又次日以苦參湯服,又不吐。

白話文:

虞摶治療一位婦女,她因為吃太多青梅而患了痰飲病。白天胸膈中疼痛如同刀割,到了晚上,胸中疼痛停止,但膝蓋卻疼痛加劇。這是因為痰飲隨著氣機升降而移動的緣故。

醫生誤認為是胃寒,用乾薑、良薑、官桂、烏藥、附子、丁香、沉香等藥物治療,病情卻日益嚴重,還出現口渴、小便淋漓不盡的症狀。

虞摶診脈發現六脈洪數而滑,判斷是痰飲病,於是給予竹瀝治療。服用三天後,口渴和小便淋漓不盡的症狀改善,但胸中和膝蓋的疼痛仍然如舊。

他用蘿蔔子汁研磨成半碗,讓病人服用,吐出了一些痰,但到了晚上疼痛更加劇烈,這正如丹溪所說,引動了痰飲的猖狂之勢。

第二天,虞摶用參蘆一兩,逆流水煎服,病人沒有吐痰。隔天再用苦參湯治療,依然沒有吐痰。

又與附子尖桔梗蘆,皆不吐。一日清晨用藜蘆末一錢,麝少許,酸漿水調服,始得大吐,半日得頑痰及飲約一小桶,其痛如脫,後以薄粥將理而安。

摶治一人遍身作塊子如腫毒,即痰也,以二陳湯加白芥子、姜炒黃連,服數劑遂消。

春甫治一婦人,年二十,身頗肥,性急,因氣惱後得痰咳嘔逆,用二陳加順氣降火開鬱利痰之劑,如水投石,漸次咳逆,怪聲哈哈,日夜不絕如縷。昔人所謂咳逆,連連五七十聲方已,或三五十聲而已者,此之謂咳逆也。茲日夜連聲不息,無乃死證歟?脈浮而微洪,沉按小滑,復以滾痰丸下之,亦如故。

白話文:

病人原本服用附子、桔梗、蘆根,卻都不會吐。直到一日清晨服用了一錢藜蘆末,加入少許麝香,用酸漿水調服,才終於吐出很多,半日吐出頑痰和水約一小桶,疼痛感也消失。之後再吃些稀粥調養,就恢復正常了。

另一個病人全身長了很多塊狀腫塊,像腫毒一樣,其實都是痰引起的。醫生用二陳湯加入白芥子、姜炒黃連,服用了幾劑後腫塊就消了。

春天時,醫生治療一位二十歲的婦人,體型偏胖,性格急躁。她因為生氣後得了痰咳、嘔逆,醫生用二陳湯加上順氣降火、開鬱利痰的藥物治療,結果卻像水滴石頭一樣,一點用也沒有,反而咳嗽、嘔逆越來越嚴重,怪聲哈哈,日夜不停,就像細線一樣斷不了。古人所謂的咳逆,就是指連續咳嗽五七十聲才停止,或三五十聲才停止,這就是咳逆。這位婦人日夜連續咳嗽,不斷歇止,難道是死症嗎?脈象浮而微洪,沉按則小滑,醫生又用滾痰丸治療,依然沒有效果。

予意痰鬱滯胃脘胸膈之間,而氣不得宣通,咳逆而後能出,非吐之不可。遂以瓜蒂散酸漿水調鵝翎探吐,得痰碗許而咳逆遂止,寂然無聲,而其效苦神也。逾二日,因食麵及肉汁,又復咳逆。與清痰順氣藥,不效。予意前日吐痰不多,尚有未盡。再吐之,又得痰半碗許,即愈。

治一丈夫年四十餘,身肥,素耽勞神,有痰火。一日先惡寒後發熱,頭微痛,眩多,如不勝其重,躁熱不退。自用參蘇飲發汗,不愈,請予治。診其脈沉洪而滑。予謂:痰火鬱積無疑矣,以二陳加芩、連、天麻、神麯之類,復以滾痰丸下之,三逾日反躁熱不退,咳唾痰涎不止。此正丹溪云:痰在膈上,非吐不可,瀉之亦不去。

白話文:

我認為病人是痰氣積聚在胃脘和胸膈之間,導致氣機不通暢,咳嗽逆氣才得以排出,必須要吐出來才行。於是用瓜蒂散和酸漿用水調和,用鵝翎探吐,吐出碗許痰液,咳嗽逆氣就止住了,安靜無聲,藥效十分神奇。過了兩天,因為吃了麵條和肉汁,又開始咳嗽逆氣。給他服用清痰順氣的藥物,卻沒有效果。我認為之前吐出的痰量不夠,還有一些殘留。於是再次用鵝翎探吐,又吐出半碗許痰液,病就好了。

治療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體型肥胖,平時經常勞神,有痰火。有一天先感到惡寒,後來發熱,頭部微微疼痛,頭昏眼花,好像承受不住頭部的重量,躁熱不退。他自行服用參蘇飲發汗,沒有好轉,便來求我治療。診脈發現他的脈象沉洪而滑。我說:痰火鬱積沒有錯,就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天麻、神麴等藥,再用滾痰丸送服下去。過了三天,他反而躁熱不退,咳嗽吐痰不止。這正應了丹溪先生的話:痰滯在膈上,必須要吐出來,瀉藥也不能去除。

復用瓜蒂散探吐之,得痰半碗許,彼畏苦而止。予意痰少不能效,躁熱如舊,但以人參白虎湯、五苓散合服,亦不愈。予謂:鬱滯重,吐難得出,分利亦不去,宜以散郁之劑。仍用二陳加前胡、柴胡、葛根、桔梗、蒼朮、川芎、薑汁炒芩、梔,三劑遂愈。

白話文:

病人服用瓜蒂散後,催吐出約半碗痰,因為藥苦便停止了。我認為痰量很少,藥效不足以奏效,燥熱症狀依然存在,於是給他服用人參白虎湯與五苓散合劑,但病情仍不見好轉。我判斷病因是鬱滯嚴重,難以吐出,瀉利也無法排出,應該使用散郁的藥方。於是重新用二陳湯加前胡、柴胡、葛根、桔梗、蒼朮、川芎、薑汁炒黃芩、梔子,服藥三劑後病症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