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三 (1)
卷之四十三 (1)
1. 痰飲門
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一為火燥,一為寒濕。今醫不分,混同出治,所以鮮能取效。
白話文:
黏稠濃厚的是痰,清澈稀薄的是水飲,前者是因為火熱燥結,后者是因為寒涼濕潤。現在的醫生不加區分,混為一談進行治療,因此很少能夠見到療效。
2. 痰飲敘論
經曰:諸痙強直,積飲,痞膈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此是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為病也。)
張子和論痰有五:曰風痰,曰濕痰,曰食痰、火痰、酒痰是也。風痰多帶涎沫,因形寒飲冷,或因感風而發,或因風熱拂鬱而致,則痰清白。濕痰因停飲不散而成。熱痰為火盛制金,飲食辛辣,重裀厚褥所致。酒痰因浩飲所得。食痰因厚味炙爆過多。
白話文:
經書上說,各種痙攣僵直、積聚的飲水、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身體沉重浮腫、肉像泥一樣,按壓後沒有彈性,這些都是屬於濕邪造成的。這是脾胃之氣受病的表現。
張子和認為痰有五種:風痰、濕痰、食痰、火痰、酒痰。風痰多伴隨唾液,因為受寒飲冷,或感受風寒,或因風熱鬱結而引起,則痰色清白。濕痰因停滯的飲水不散而形成。熱痰因火盛傷金,飲食辛辣、睡覺時鋪蓋過厚所致。酒痰因大量飲酒而得。食痰因過多食用厚味炙烤的食物而得。
3. 痰證因於熱
《玉機微義》云:痰之為病,誠多也。何則?人之血氣流行,無一息之間斷,才有壅滯,津液凝積,鬱而成熱,痰遂生焉。因證而觀痰,則火之變出也,未有痰病而不因火而成者也。間有寒痰為病者,亦千百中之一二也。(甫謂寒痰之說非也。飲則有寒有熱不同,痰則一因於熱而已。
加之寒字,不得所以。痰脈多滑大,明知停冷成痰,亦遂鬱而為熱。藥惟以橘皮、半夏、神麯之辛以散之行之,亦不敢用熱藥也。陳無擇云:飲脈多沉弦微細,始可以言寒,治以理中、二陳之屬是也,性理所謂有溫泉而無寒火,不其然歟?)
白話文:
《玉機微義》中說:痰病的種類很多,為什麼呢?因為人體的血氣始終在流動,沒有片刻停息,一旦氣血運行不暢,就會造成津液停滯,積聚成熱,進而產生痰。從病症觀察痰,痰是火變出來的,沒有痰病不是由火引起的。
偶爾有寒痰為病的,也是千百例中的一兩例而已。(我認為寒痰的說法不對。飲品有寒有熱,這兩種性質不同,而痰只因熱而生。
加個「寒」字,沒有道理。痰脈大多滑大,顯然是停滯凝結而形成痰,最終還是會鬱積成熱。用藥時只能用橘皮、半夏、神麴等辛味藥物來散之行之,也不敢用熱藥。陳無擇說:飲脈大多沉弦微細,這才算是寒證,可以用理中、二陳等藥物來治療,這符合「有溫泉而無寒火」的道理,不是嗎?)
4. 飲專主於濕
《原病式》曰:積飲,留飲積蓄而不散也。水得於燥則消散,得濕則不消以為積飲,土濕主病故也。大略要分濕熱寒濕之因。
白話文:
積飲是指水分在體內停留聚集而不散開。水分在乾燥的情況下會消散,在濕潤的情況下則不會消散而形成積飲,這是因為濕氣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大致上需要區分是由濕熱還是寒濕所引起的。
5. 運氣濕土太過痰飲為病
經曰: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飲積。又云:歲土太過,雨濕流行,甚則飲發中滿。又云:土鬱之發,飲發。又:太陰之復,皆病飲發於中,治水諸熱劑是也。
白話文:
當太陰氣候主導時,過多的濕氣會導致人們患有水飲停滯的症狀。又說,如果一年中土氣過盛,雨水濕氣會廣泛流動,嚴重時會引起水飲內停,造成腹部脹滿。還說,當土氣鬱結時,也會引發水飲的問題。再者,當太陰氣候反擊時,都會出現水飲從內部產生的情況,治療上應使用利水及清熱的藥物。
6. 痰飲病有三因
陳無擇云:人之有痰飲者,由榮衛不清,氣血濁敗,凝結而成也。內則七情汨亂,臟氣不行,鬱而生涎,涎結為飲,為內所因。外則六淫侵冒,玄府不通,當汗不泄,蓄而為飲,為外所因。或飲食過傷,色欲無度,運動失宜,津液不行,聚而為飲,為不內外因。其為病也,為喘,為咳,為嘔,為泄,為眩運嘈雜,煩心忪悸,愪祐寒熱,疼痛腫滿,攣癖癃閉,如風如癲,未有不由痰飲所致。
白話文:
陳無擇說:人之所以會有痰飲,是因為營衛不調,氣血濁穢,凝聚而成的。內因是七情失調,臟腑氣機不通,鬱積而生痰涎,痰涎凝聚成飲,這是內在因素。外因是六淫侵襲,導致毛孔閉塞,應該排汗卻無法排出,積聚成飲,這是外在因素。也可能是飲食過度,縱慾無度,運動不當,導致津液無法正常運化,積聚成飲,這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痰飲為患,會出現喘息、咳嗽、嘔吐、泄瀉、頭昏眼花、心慌意亂、胸悶心悸、忽冷忽熱、疼痛腫脹、筋攣肢體僵硬、小便不利等症狀,甚至會像中風一樣突然發作,像癲狂一樣神志不清,幾乎所有的病症都可能與痰飲有關。
7. 仲景舉痰飲證有四目
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又云:痰飲者,心下冷極,以溫藥和之,大甘草湯是也。)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又云:懸飲者。法當下之,十棗湯是也。)飲水流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重痛,謂之溢飲。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是也。)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又云:病支飲者,多屬濕,故其形如腫。眼下如臥蠶者,宜分利之,仲景五苓散、澤瀉湯是也。)古方有五飲六證之說,即四飲加以伏飲、留飲二證是也。留飲者,背寒如掌大,其人短氣而渴,四肢無力,歷節痛,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轉甚。
伏飲者,膈滿嘔吐喘咳,發則寒熱,腰背痛,目淚出,其人振振惡寒身瞤惕者,為伏飲。
白話文:
中醫學上,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種病症。患病者原本體格健壯,如今卻消瘦,水流經腸道發出滴答聲,這就是痰飲。痰飲患者心下冰冷,宜用溫藥調理,如大甘草湯。飲水後水流至脅下,咳嗽或吐口水會引發疼痛,這就是懸飲。懸飲當用藥下泄,如十棗湯。飲水流至四肢,應該出汗卻無法出汗,身體沉重疼痛,這就是溢飲。溢飲患者應該發汗,如大青龍湯。咳嗽逆氣,呼吸短促無法平躺,身形腫脹,這就是支飲。支飲多屬濕邪,因此身形腫脹,眼下方如臥蠶者,宜用利水藥物,如仲景的五苓散、澤瀉湯。古方有五飲六證之說,即四飲加上伏飲、留飲兩種症狀。留飲患者背部冰冷如手掌大小,呼吸短促口渴,四肢無力,關節疼痛,脅下疼痛牽連至鎖骨,咳嗽時症狀加重。伏飲患者膈肌脹滿,嘔吐喘咳,發熱時寒熱交替,腰背疼痛,眼淚流出,身體發抖畏寒,時而驚悸,這就是伏飲。
8. 百病皆生於痰
王隱君曰:痰證古今未詳。《素問》雖載鼻鼽辛頞喘滿為熱,而無治法:方書雖有五飲諸痰之異,而莫知其致病之源。或頭風目運,如坐車舟,精神恍惚,口眼瞤動,眉稜耳輪俱癢。或腮頰四肢遊風腫硬,似痛非痛。或渾身燥癢,搔之則癮疹隨生,皮毛烘熱,色如錦斑,用盡風藥而無效。
或齒頰似痛而痛無定所,累謁齒科,未能奏功。或噫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豆腥,心煩鼻塞,咽喉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噴嚏而出,或因舉動而唾,其痰似墨,有如破絮,或似桃膠,或如蜆肉,服四七湯,如水投石。其聚也,心下如停冰鐵,閉滯妨悶,噯逆連聲,狀如嗝氣,降氣湯、丁香五套丸之屬,其病自若。至若寢寐,常夢刑戮劍戟,或夢入人家,四壁圍繞,暫得一竇,百計透出,則失記何所。
白話文:
王隱君說:痰證古今以來一直沒有明確的解釋。《素問》雖然記載了鼻塞、氣喘、胸悶為熱證,但沒有治療方法;方書雖然有五飲、諸痰的區分,但卻不知道其致病的根源。
有些人會出現頭風目眩,感覺像坐車乘船一樣,精神恍惚,口眼抽動,眉毛、耳輪都癢;有些人則會臉頰和四肢出現遊走性的腫脹,感覺像痛又不像痛;有些人則全身燥癢,抓撓之後就會出現疹子,皮膚毛髮發熱,顏色像錦緞上的斑點,用盡各種祛風藥物也無效。
有些人會感覺牙齒和臉頰好像疼痛,但疼痛沒有固定位置,看過很多牙科醫生,卻沒有治癒;有些人會打嗝、反酸,鼻子聞到焦臭味,喉嚨感覺像豆腥味,心煩、鼻塞,咽喉不適,想吐卻吐不出來,想咽卻咽不下去;有些人會因為打噴嚏而吐痰,或者因為動作而吐口水,痰液顏色像墨汁,有的像破棉絮,有的像桃膠,有的像蜆肉,服用四七湯就像把水潑到石頭上一樣,毫無效果。
痰積聚在心下,感覺像冰塊和鐵塊一樣,阻塞胸悶,不停地打嗝,像要嘔吐一樣,服用降氣湯、丁香五套丸等藥物,病情依然如故。睡眠時經常夢到刑罰、刀劍,或者夢到進入人家,四周被牆壁圍住,只有一條縫隙,費盡心思才逃脫出來,醒來之後卻記不得夢境內容。
或夢燒人地上,四面枯骨,煙焦撲鼻,不得其路。或觸憤而怒,號哭悲啼。或騎馬郊行,急急回顧,原無所自。往往問醫師之達者,皆知為肺病,驗方處藥,罕投其機。或足膝痠軟,或腰腿卒痛,或四肢肌骨之間痛如擊截,即痛即止,並無常所。乃至不時手麻臂痛,狀若風濕,百藥不效。
夏臥光滑竹簟,如臥芒刺不安。或逢陰暗交變,則胸痞背脹,不時齒癢咽疼,口糜舌爛。及其奮然而發,則噴嚏連聲。始則唾涕稠黏,次則清水如注,眼前黑暗,腦後風聲,耳內蟬鳴,眼瞤肉惕,每於靜室默然。熟察病勢之來,則於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遂噎塞煩郁,有如煙火上衝,頭面烘熱,眼花耳鳴。痰涎涕淚沸然湧起,凜然毛豎,噴嚏千百連聲。
白話文:
有些人會夢到自己被火燒,地上全是枯骨,濃煙嗆鼻,找不到逃生路。有些人會因為憤怒而哭喊悲鳴。有些人會夢到騎馬到郊外,急急忙忙回頭看,卻發現什麼都沒有。很多人都會去詢問經驗豐富的醫生,醫生們都知道這是肺病,開藥方,但很少能找到病根。有些人會覺得腳膝酸軟,有些人會突然腰腿疼痛,有些人會感到四肢肌肉骨骼之間像被刀砍一樣疼痛,痛了就停,沒有固定部位。甚至還會不時手麻臂痛,像得了風濕病一樣,各種藥物都無效。
夏天睡在光滑的竹蓆上,就像躺在滿是芒刺的床上一樣不舒服。遇到陰暗天氣變化,就會胸口悶痛,背部發脹,不時牙癢咽喉疼痛,口腔潰爛,舌頭也潰爛。當病情加重時,就會連連打噴嚏。一開始是濃痰,然後就變成清水一樣的鼻涕,眼前發黑,腦後有風聲,耳朵裡有蟬鳴,眼皮跳動,肌肉抽搐,經常在靜室裡默默地忍受著。仔細觀察病情發展,會發現胸腹之間好像有兩股氣體互相糾纏,導致呼吸不暢,胸口鬱悶,就像煙火向上衝一樣,頭面發熱,眼花耳鳴。痰液、口水、鼻涕、眼淚不斷湧出,渾身發冷,毛髮豎立,連連打噴嚏,數不勝數。
然後遍身煩躁,大寒之時則盡去衣衾,裸體一凍,則稍止片時。或春和乍涼之時,則多加衣衾亦暫少緩。或頓飲冰水而勢定,或痛飲一醉而頗寧。或時失志甚欲癲狂,或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或嘔吐冷涎綠水黑汁。婦人則月經不通,忽成癆瘵荏苒之疾。內外為病,非止百端,其狀不同,難以盡述。
嘗用一藥愈止痰疾,不計萬數,即滾痰丸是也。今用詩括以傳於世,共為饒益之事云。
白話文:
患者全身感到煩躁不安,在寒冬時分會脫光衣服,赤裸身體挨凍,才能稍稍止住一陣子。春天回暖時節突然轉涼,多加衣服也能暫時減緩症狀。有時會猛喝冰水,症狀暫時穩定,或痛飲一醉,病情也稍微緩和。時常失去理智,想要發狂,或是心慌意亂,像是有人在追捕似的,還可能嘔吐出冷涎、綠水或黑汁。女性患者則可能月經不通,突然患上痨瘵,病情逐漸惡化。內外疾病,不勝枚舉,症狀各不相同,實在難以一一描述。
我曾經用一種藥物治癒了無數痰疾患者,那就是滚痰丸。現在我用詩歌將此藥方記錄下來,流傳於世,希望能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