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二 (9)
卷之四十二 (9)
1. 易簡諸方
一方:,治腸風下血。用茄科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一方:,用桑耳一兩,炒黑,水盞半,煎六分,空心分三服。
一方:,苦楝子炒黃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
一方:,烏梅燒存性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七十丸。
一方:,百葉煎半炒半生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梅師方:,用山梔子三十枚,以手擘破,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
白話文:
第一個方子可以用茄科植物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可以治療腸風下血。
第二個方子可以用桑耳一兩,炒黑,加水半盞,煎煮至六分,空腹分三次服用。
第三個方子可以用苦楝子炒黃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第四個方子可以用烏梅燒成灰,研磨成粉,用醋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空腹用米湯送服七十丸。
第五個方子可以用百葉,一半煎煮,一半生曬,研磨成粉,用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梅師的方子是用山梔子三十枚,用手掰開,加水兩盞,煎煮至一盞,飯前溫服。
一方:,百草霜米飲調下二錢。
一方:,五倍子炒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二錢。
一方:,椿根白皮銼,酒浸曬乾為末,棗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一方:,木槿煎服。
《斗門方》:,代赭石一兩,火煆紅,醋淬數次,以碎為度,研為細末極細,空心米飲調下一錢,一服即瘥。
一方:,山裡紅果(即山楂)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白話文:
用百草霜配米湯調服,每次服用二錢。
用五倍子炒成粉末,空腹用米湯調服,每次服用二錢。
將椿樹根的白皮切碎,用酒浸泡後曬乾磨成粉末,製成棗肉丸,每個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酒送服。
用木槿煎水服用。
斗門方記載:將代赭石一兩用火燒至紅色,用醋浸泡數次,直到碎成適當大小,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空腹用米湯調服,每次服用一錢,服用一次即可痊癒。
用山裡紅果(也就是山楂)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米湯調服。
2. 灸法
命門(穴在脊骨中與臍對,灸七壯即止。),脊中(第二十椎下,隨年壯灸之。),中脘(一穴),氣海(一穴。上二穴灸脫血而色白,脈濡,手足冷,飲食少思,強食即嘔,宜灸之,效如神。)
白話文:
命門這個穴位位於脊椎中,與肚臍相對的位置,灸治時灸七次就可以了。脊中穴在第二十節椎骨下方,灸治時根據年齡來決定灸的次數。中脘是一個穴位,氣海也是一個穴位。這兩個穴位如果出現脫血後皮膚變白、脈搏柔弱、手腳冰冷、飲食慾望減少,強迫進食會引起嘔吐的情況,適合進行灸治,效果非常好。
3. 醫案
《寶鑑》:一人,年四十二歲,形瘦。因強飲酸酒,少時腹痛,次傳下痢無度十餘日,便後見血,或紅或黑,腹鳴時痛。諸醫以為血熱,用芍藥柏皮丸未效。仍不欲飲,食則嘔酸,形愈瘦。面色青黃不澤,心下痞,惡冷物。口乾,有時煩躁不安,脈弦細而微遲,手足稍冷。經曰: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又邪在五臟,陰脈不和,則血留之。陰氣內結,不得外行,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其脈虛澀,非腸風臟毒也。外灸中脘、三里,氣海等穴,內服平胃地榆湯而愈。
白話文:
這是一位四十二歲的男子,身形消瘦。因為過度飲用酸酒,不久後腹痛,接著便持續腹瀉十多天,大便後見血,血色有時紅有時黑,肚子咕嚕咕嚕叫時就痛。許多醫生認為是血熱,用芍藥柏皮丸治療,但沒有效果。患者仍然不願意喝水,吃東西就嘔吐酸水,身形更加消瘦。面色青黃無光澤,心窩處脹滿,厭惡冰冷的食物。口乾,有時煩躁不安,脈象弦細而微遲,手腳稍微冰冷。
醫書記載:「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也就是說,陰氣凝聚,就會便血一升,再凝聚就會便血二升,再凝聚就會便血三升。
又說,邪氣侵犯五臟,陰脈失和,就會導致血液瘀滯。陰氣內結,無法外泄,沒有充足的氣血供給,就會滲入腸道,所以便血。他的脈象虛弱澀滯,不是腸風或臟腑有毒造成的。
治療方法是外灸中脘、足三里、氣海等穴位,內服平胃地榆湯,患者最終痊癒。
丹溪治一人,嗜酒,因逃難下血而痔痛。脈沉澀似數,此陽滯於陰者也。以鬱金、芎芷、蒼朮、香附、白芍、乾葛、炒麵、生薑半夏湯調服。
一人虛損,大便下血,每日三四碗,身黃瘦。以四物湯加藕節汁一臺,紅花、蒲黃一錢、白芷、升麻、槐花各五分,服之愈。
白話文:
一位病人嗜酒,因逃難而導致下血並痔瘡疼痛,脈象沉澀如數,這是陽氣停滯於陰分所致。醫師以鬱金、芎芷、蒼朮、香附、白芍、乾葛、炒麵及生薑半夏湯調和服用。另一位病人虛損,大便下血,每日三四碗,身體發黃消瘦,醫師以四物湯加入藕節汁,再加入紅花、蒲黃、白芷、升麻、槐花,服用後病症痊癒。
一老婦多怒,大便下血十餘年。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燻,早起面微浮。血或暫止則神思清,若忤意則復作,百法不治。脈左浮大虛甚,久取帶澀而不勻;右沉澀細弱,寸沉欲絕。此氣鬱生涎,涎郁胸中,清氣不升,經脈壅遏不降,心血絕少,不能自養故也。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歸隧道。
以壯脾之藥為君,佐之二陳加酒紅花、升麻、歸身、酒連、青皮、貝母、澤瀉、參耆、白朮、酒芍。每帖用附子一片,煎服四帖。血止後去附子加乾葛、牡丹皮、梔子,而煙燻除乃止。所加之藥再加神麯、砂仁、地黃、木香,倍參、耆、白朮,月半愈。
白話文:
一位老婦人經常生氣,導致大便帶血已經十多年了。她食慾不振,身體虛弱,心神恍惚,像是被煙燻過一樣,早上起床臉色微腫。血有時會暫時止住,精神就會清朗,但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再次發作,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
脈象左邊浮大虛弱,久按感覺粗澀而不均勻;右邊沉澀細弱,寸脈幾乎摸不到。這是因為氣鬱結生痰,痰阻滯在胸中,清氣無法上升,經脈阻塞不通,心血極度減少,無法滋養自身。所以必須要開通痰結才能疏通氣血,氣血上升才能使血液回到正常運行軌道。
因此以健脾藥物作為主藥,輔以二陳湯加上酒製紅花、升麻、歸身、酒製川連、青皮、貝母、澤瀉、人參、黃芪、白朮、酒製芍藥。每帖藥方中加入附子一片,煎服四帖。血止住後,去除附子,再加入乾葛、牡丹皮、梔子,煙燻的症狀也隨之消失。最後再加入神麴、砂仁、熟地黃、木香,並將人參、黃芪、白朮的劑量加倍,半個月後痊癒。
4. 牙宣血
(有三因:一因陽明胃熱,一因少陰腎虛,一因厥陰風壅。非此三者,牙不出血也。)
戴氏曰:風壅牙宣,消風散搽之。腎虛者,為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用黑錫丹,仍用姜鹽炒附米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陽明熱詳見齒門。
_消風散_治厥陰風勝,牙宣出血,(方見傷寒門。)
_安腎丸_治腎虛齒動有血,(方見水飲門。)
黑錫丹(方見痼冷門。)
白話文:
牙齒出血有三個原因:一是陽明胃熱,二是少陰腎虛,三是厥陰風壅。若非以上三種情況,牙齒是不會出血的。
戴氏說:風壅導致牙齒出血,可以用消風散擦拭。腎虛者,下虛上盛,宜用鹽湯送服安腎丸。也可以用黑錫丹,再用薑鹽炒附米至黑色研磨成粉,塗抹牙齒,其效果不可思議。
陽明熱引起的牙齒問題,詳見齒門。
消風散用於治療厥陰風盛導致的牙齒出血,方劑見傷寒門。
安腎丸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牙齒鬆動出血,方劑見水飲門。
黑錫丹的方劑見痼冷門。
5. 膕中血
呂滄州治一人偶搔膕中瘡出血,汨汨如湧泉,竟日不止,困甚。二尺脈如蛛絲,他部皆無。予曰:夫脈氣,血之先也。今血妄行,故榮氣暴衰,二尺尚可按。當益榮以瀉陰火。以四神湯加防風、荊芥連進,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湯遂愈。
白話文:
呂滄州曾治療一位病人,患有膝蓋內側的瘡瘍,不斷出血,血流如泉湧,一整天都止不住,令人十分困擾。這位病人的寸口脈象如同蜘蛛絲般細微,其他部位的脈象都消失不見。呂滄州說:「脈氣是血液的前導,現在血液無故外溢,導致營氣衰敗,所以只有寸口脈象可以摸到。應該補益營氣,同時瀉去陰火。」於是,他處方了四神湯,加入防風、荊芥,連續服用後,病人的脈象逐漸恢復。之後再服用十全大補湯,病人的病情終於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