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4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49)

1. 藥方

枳殼利肺氣,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

青皮瀉肝氣,多服損真氣。

木香調鬱氣,行中下焦氣。其味辛,氣能上升。若陰火衝上而用之,則反助火邪矣。故必用黃柏、知母,而少用木香佐之。

香附子能耗鬱氣快滯氣,虛者不可多服。

陳皮能消痰氣,泄逆氣。厚朴瀉胃氣,消脹滿。

紫蘇專散表氣,開滯氣。檳榔瀉至高之氣。

藿香快胃氣。沉香升降真氣。

腦麝能散邪氣。三稜、莪朮能攻積塊氣。

白話文:

枳殼這味藥可以疏通肺氣,但如果吃太多會損傷胸腔中重要的氣。

青皮這味藥可以疏泄肝氣,但如果吃太多會損傷身體的元氣。

木香這味藥可以調暢鬱結的氣,主要運行於身體的中下部位。它的味道辛辣,藥性能往上升。如果體內有虛火往上衝,使用木香反而會助長火邪。因此,必須搭配黃柏、知母等藥,並少量使用木香來輔助。

香附子這味藥能耗散鬱結之氣,使氣機運行順暢,但體虛的人不宜多服。

陳皮這味藥能消除痰氣,使上逆的氣下降。厚朴這味藥可以疏泄胃氣,消除腹脹。

紫蘇這味藥專門疏散體表的氣,能打開滯塞之氣。檳榔這味藥可以疏泄身體上方重要的氣。

藿香這味藥能使胃氣暢快。沉香這味藥能升降身體的元氣。

腦麝(麝香)這味藥能驅散邪氣。三稜、莪朮這兩味藥能攻破體內的積塊。

2. 通治氣劑

(《和劑》)七氣湯,治七氣所傷,痰涎結聚,心腹刺痛,不能飲食。

人參(一錢),半夏曲(三錢),甘草(炙、一錢半),肉桂(五分),

上水二盞,姜五片,煎一盞,食遠服。

(《三因》)七氣湯(一名四七湯)治七情九氣,結滯成痰,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飲嘔逆,噁心,並皆治之。

半夏,茯苓(各二錢),紫蘇葉,厚朴(姜炒。各二錢),

上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指迷七氣湯,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作痛宜服。

香附子(制,二錢),藿香,桔梗,蓬朮,青皮,陳皮,肉桂,甘草(各五分),益智仁,半夏(制。各一錢),

上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和劑》)分心氣飲,治一切諸留滯氣,胸膈痞悶噎不通。

紫蘇,半夏(制),枳殼(炒。各一錢),青皮,陳皮,大腹皮,桑白皮,赤茯苓,麥門冬,南木香(磨汁),厚朴(制。各八分),

檳榔,桔梗,香附子,藿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分氣紫蘇飲,治氣促喘急,腹脅疼痛。

陳皮,桑白皮,桔梗,茯苓,大腹皮,五味子,草果仁,甘草(炙。各等分),紫蘇葉(二錢),水煎加薑棗,入鹽少許同服。

藿香正氣散(方見寒門)治諸氣鬱嘔吐,頭疼發熱,惡食不快。

(《和劑》)蘇子降氣湯,治心腹脹滿,喘促短急。

蘇子(淨炒),半夏曲,前胡,當歸,陳皮,厚朴(制。各八分),桂(去皮),甘草(各三分),

上咀,水二盞,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服。常服消痰飲,散滯,進食。

(《和劑》)木香流氣飲,治諸氣痞塞,胸膈膨脹,面目浮腫,四肢腫滿,口苦咽乾,大小便閉。

半夏,厚朴,白芷,人參,陳皮,香附子(各七分),紫蘇,青皮,丁香,木香(磨汁),莪朮,白朮,木瓜,木通,檳榔,藿香,麥門冬,大腹皮,草果仁(各五分),赤茯苓,石菖蒲(各六分),肉桂(三分),

上水二盞,薑棗同煎,稍熱服。

(《集成》)正氣天香湯,治諸氣。

香附子(二錢),陳皮(去白),烏藥,紫蘇(各一錢),乾薑,甘草(各三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服。

流氣飲子,治三焦氣壅,五臟不和,胸膈痞滿,肩背攻痛,嘔吐氣喘,痰盛浮腫,並皆治之。

木香(磨汁),檳榔,青皮,陳皮(去白),紫蘇,枳殼(去穰,麩炒),芍藥,茯苓,川芎,當歸(酒洗),半夏(制),防風,黃耆,枳實(麩炒),大腹皮(墨豆水洗),烏藥,甘草,桔梗(等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五嗝寬中散,治七氣留滯,飲食不下,胸膈氣脹,通用。(方見嗝證門。)

(《醫林》)小降氣湯,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家紫蘇,天台烏藥,白芍藥,陳皮(各二錢),甘草(炙,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心統》),治氣湯

枳殼(一錢),青皮,紫蘇,半夏(制),茯苓(各八分),甘草(四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服。氣鬱作痛加川芎、香附、厚朴。食積氣痛加木香、砂仁、神麯。胸膈飽悶加蘿蔔子、香附。犯寒痛加吳茱萸、良薑、附子。氣鬱成大加黃連、梔子。

白話文:

通用氣劑

(《和劑局方》)七氣湯: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導致痰液積聚,心腹像針刺般疼痛,無法進食的症狀。

藥材:人參(3.8克)、半夏曲(11.3克)、炙甘草(5.6克)、肉桂(1.9克)。 用法:加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碗,飯後空腹服用。

(《三因方》)七氣湯(又名四七湯):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各種情緒波動引起的氣滯,導致痰液結成塊狀,像破棉絮或梅核一樣,卡在喉嚨,吞不下也吐不出,胸口和胃部脹滿不舒服,氣不順暢,或因痰飲導致嘔吐、噁心的症狀。

藥材:半夏(7.5克)、茯苓(7.5克)、紫蘇葉(7.5克)、薑炒厚朴(7.5克)。 用法:加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至八分,飯後空腹服用。

指迷七氣湯:治療因七情互相影響,導致體內陰陽不協調,氣血運行受阻而引起的疼痛。

藥材:制香附子(7.5克)、藿香(1.9克)、桔梗(1.9克)、蓬朮(1.9克)、青皮(1.9克)、陳皮(1.9克)、肉桂(1.9克)、甘草(1.9克)、益智仁(3.8克)、制半夏(3.8克)。 用法:加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至八分,飯後空腹服用。

(《和劑局方》)分心氣飲:治療各種氣滯不通,胸口和膈膜悶脹,難以進食的症狀。

藥材:紫蘇(3.8克)、制半夏(3.8克)、炒枳殼(3.8克)、青皮(3.0克)、陳皮(3.0克)、大腹皮(3.0克)、桑白皮(3.0克)、赤茯苓(3.0克)、麥門冬(3.0克)、南木香(磨汁,3.0克)、制厚朴(3.0克)、檳榔(1.9克)、桔梗(1.9克)、香附子(1.9克)、藿香(1.9克)、甘草(1.9克)。 用法:加水兩碗,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煎煮至八分,飯後空腹服用。

分氣紫蘇飲:治療氣喘急促,腹部和脅肋疼痛的症狀。

藥材:陳皮、桑白皮、桔梗、茯苓、大腹皮、五味子、草果仁、炙甘草(各等量),紫蘇葉(7.5克)。 用法:加水煎煮,加入少許生薑、大棗和鹽一起服用。

藿香正氣散(方劑見寒門):治療各種氣鬱導致的嘔吐,頭痛發熱,食慾不振等症狀。

(《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治療心腹脹滿,呼吸急促的症狀。

藥材:淨炒蘇子(3.0克)、半夏曲(3.0克)、前胡(3.0克)、當歸(3.0克)、陳皮(3.0克)、制厚朴(3.0克)、去皮桂(1.1克)、甘草(1.1克)。 用法:將藥材搗碎,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服用。經常服用可以化痰、消積滯、增進食慾。

(《和劑局方》)木香流氣飲:治療各種氣滯,胸膈脹滿,面部和眼睛浮腫,四肢腫脹,口苦咽乾,大小便不通暢的症狀。

藥材:半夏(2.6克)、厚朴(2.6克)、白芷(2.6克)、人參(2.6克)、陳皮(2.6克)、香附子(2.6克)、紫蘇(1.9克)、青皮(1.9克)、丁香(1.9克)、木香(磨汁,1.9克)、莪朮(1.9克)、白朮(1.9克)、木瓜(1.9克)、木通(1.9克)、檳榔(1.9克)、藿香(1.9克)、麥門冬(1.9克)、大腹皮(1.9克)、草果仁(1.9克)、赤茯苓(2.3克)、石菖蒲(2.3克)、肉桂(1.1克)。 用法:加水兩碗,與生薑、大棗一同煎煮,稍微溫熱時服用。

(《集成方》)正氣天香湯:治療各種氣滯的症狀。

藥材:香附子(7.5克)、去白陳皮(3.8克)、烏藥(3.8克)、紫蘇(3.8克)、乾薑(1.1克)、甘草(1.1克)。 用法:加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流氣飲子:治療三焦氣滯,五臟不和,胸膈脹滿,肩背疼痛,嘔吐氣喘,痰多水腫等症狀。

藥材:木香(磨汁)、檳榔、青皮、去白陳皮、紫蘇、去瓤麩炒枳殼、芍藥、茯苓、川芎、酒洗當歸、制半夏、防風、黃耆、麩炒枳實、墨豆水洗大腹皮、烏藥、甘草、桔梗(各等量)。 用法: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後服用。

五嗝寬中散:治療七情氣滯,導致食物難以下嚥,胸膈脹氣,可通用。(方劑見嗝證門)

(《醫林改錯》)小降氣湯:治療氣機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的症狀。

藥材:家紫蘇(7.5克)、天台烏藥(7.5克)、白芍藥(7.5克)、陳皮(7.5克)、炙甘草(1.9克)。 用法: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七分,飯後空腹服用。

(《心統》)治氣湯

藥材:枳殼(3.8克)、青皮(3.0克)、紫蘇(3.0克)、制半夏(3.0克)、茯苓(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煎煮後服用。氣鬱作痛加川芎、香附、厚朴。食積氣痛加木香、砂仁、神麯。胸膈飽悶加蘿蔔子、香附。受寒疼痛加吳茱萸、良薑、附子。氣鬱嚴重加黃連、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