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戴人汗吐下三法治風
子和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掉搖眩運,目喎筋急,手搐瘛瘲,皆厥陰肝木之用也。經云: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世何以熱藥治風邪?予治驚風癇病痿,用汗吐下三法隨治愈。木鬱達之者,吐之令其條達也。汗者,風隨汗出也。下者,推陳致新也。失音、悶亂、口眼喎斜,可用三聖散吐之。
如牙關緊急,鼻內灌之,吐出痰,口自開也。次用通聖散、涼膈散、大人參半夏丸、甘露飲,除熱養液之寒藥推而用之。
白話文:
李東垣說:各種因為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都屬於肝氣的問題。頭暈搖晃、眼睛歪斜、筋脈拘急、手腳抽搐等,都是肝經出了問題。醫書說:「風邪太過,要用辛涼的藥物來平息。」世人為什麼用熱藥來治療風邪呢?我治療小兒驚風、癲癇、以及肢體痿軟無力的病症,運用發汗、催吐、瀉下這三種方法,都能治好。肝氣鬱結要疏通,用催吐的方法能讓它條暢舒達。發汗,是讓風邪隨著汗液排出體外。瀉下,是為了去除舊有的病邪,促進新的氣血運行。失聲、胸悶煩躁、口眼歪斜,可以用三聖散來催吐。
如果牙關緊閉,可以從鼻孔灌入藥液,吐出痰液後,嘴巴自然就能打開。接著使用通聖散、涼膈散、大人參半夏丸、甘露飲等清熱養陰的寒涼藥物來調理。
2. 中風先調其氣
嚴用和云:人之元氣強壯,榮衛和平,腠理致密,外邪焉能為害?或因七情飲食勞役,致真氣先虛,榮衛失度,邪氣乘虛而入,致此疾,若內因七情而得者,法當調氣,不當治風;外因六淫而得之者,亦先當調氣,然後依所感六氣治之,此良法也。宜八味順氣散。
白話文:
嚴用和說:人如果元氣強盛、身體內的營氣和衛氣平和順暢、皮膚的紋理緊密,外來的邪氣怎麼能傷害到身體呢?有些人是因為情緒波動、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導致體內的真氣先虛弱,營氣和衛氣失去平衡,邪氣就趁虛侵入,引發這種疾病。如果是因為內在的情緒因素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以調理氣機為主,而不是直接治療風邪;如果是因為外在的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侵襲而得病的,也應該先調理氣機,然後再根據所感受到的不同邪氣來對症治療,這才是好的治療方法。可以服用八味順氣散來調理。
3. 治中風宜先逐痰
痰壅盛者,口眼喎斜,不能言者,皆當用吐法。一吐不已,再吐。輕者用瓜蒂散一服,或稀涎散,或蝦汁,以蝦半斤,入醬蔥姜等物,水煮,先吃蝦,次飲汁,後以鵝翎探引吐痰。用蝦者,蓋引其風出耳。重者,用藜蘆半錢或三分加麝香少許,齏汁調服,吐。若口噤昏迷者,灌入鼻內,吐之。虛者,不可吐。及不能吐痰者,不可治。
白話文:
中風治療應先排除痰液:
痰液過多阻塞嚴重的人,會出現口眼歪斜、無法言語的狀況,都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如果一次催吐沒有效果,就再次催吐。症狀輕微的,可以使用瓜蒂散服用一次,或是稀涎散,或是蝦汁。蝦汁的做法是,用半斤蝦,加入醬、蔥、薑等調味料,用水煮,先吃蝦,再喝湯汁,之後用鵝毛探入喉嚨引發嘔吐,將痰吐出。使用蝦的目的,是為了引導風邪排出。症狀嚴重的,可以用藜蘆半錢或三分,加入少許麝香,用酸菜汁調服,催吐。如果出現牙關緊閉、昏迷不醒的狀況,就將藥汁灌入鼻孔,使其嘔吐。身體虛弱的人,不可以使用催吐的方法。以及無法吐出痰液的人,也不可進行這種治療。
4. 治中風不可下
《發明》云:治風當通因通用,惟宜宣發以散之,不可便以苦寒之藥妄下,龍、麝、硃砂、牛黃諸鎮墜之藥瀉之。若風本外邪,惟宜宣散,此風在表之時也。如傷寒中風,傳入於胃,亦未嘗不可下。論中便字、妄字,可見其意。便者,有早與急之義;妄者,謂有不當下之義。
白話文:
《醫學發明》這本書說:治療中風應該依照病因來疏通氣血,用宣散的方式來處理,不可以用苦寒的藥物隨便攻下,更不可以龍骨、麝香、硃砂、牛黃這類鎮靜、重墜的藥物來瀉下。如果中風是外感風邪引起的,就應該用宣散的方法來治療,這時中風還在體表。如果像是傷寒兼中風,病邪傳到胃裡,也不是不可以攻下。這裡說的「便」和「妄」,可見作者的用意。「便」字有提早和急切的意思,「妄」字是指不應該隨便攻下。
5. 治風不可利小便
如小便少,不可以藥利之。既以自汗,則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榮衛枯竭,無以制火,煩熱愈甚。當俟熱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證乃陽明經。大忌利小便。
白話文:
如果小便量少,不可以用藥物來利尿。因為已經有自汗的情況,表示體內的津液往外流失,小便自然會減少。如果這時候還用利尿的藥物,會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更加枯竭,沒有辦法抑制體內的火氣,反而會讓煩躁發熱的情況更加嚴重。應該等到發熱退去、汗也停止了,小便自然就會恢復正常。而且這個症狀屬於陽明經的問題,非常忌諱使用利尿的藥物。
6. 丹溪治法
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或屬虛,挾火(一作痰)與濕,又須分氣虛、血虛。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屬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屬痰與熱,並氣虛。左以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右以二陳湯、四君子湯等加竹瀝、薑汁。氣虛卒倒者,用參者補之。
有痰,濃煎參湯,加竹瀝、薑汁。血虛用四物湯,俱用薑汁炒,恐泥痰故也。有痰,再加竹瀝、薑汁入內服。能食者,去竹瀝加荊瀝。肥白人多濕,少用烏頭、附子行經。凡用烏、附,必用童便煮過,以殺其毒。初昏倒,急捏人中至醒,然後用痰藥,以二陳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加減用。
瘦人陰虛火熱,用四物湯加竹瀝、黃芩、黃柏。有痰者,加痰藥。治痰氣實而能食,用荊瀝。氣虛少食,用竹瀝。此二味開經絡行血氣故也。入四物湯,必用薑汁助之。遺尿屬氣虛,以參、耆補之。筋枯者,舉動則痛,是無血不能滋養其筋,不治也。《脈訣》內言諸不治證: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如鼾睡、肉脫筋痛、髮直、搖頭上竄、面亦如妝、或頭面青黑,汗綴如珠,皆不治。
白話文:
中風這種病,大多是因為身體血虛並且有痰,治療時要先處理痰的問題,然後再補血和活血。有時也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同時夾雜著火氣(或痰)和濕氣,這時又需要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半身不遂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痰引起的,如果病在左邊,多半是瘀血的關係,如果病在右邊,多半是痰和熱的關係,同時也有氣虛的問題。
治療左邊的病症,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竹瀝和薑汁;治療右邊的病症,可以用二陳湯、四君子湯等,加上竹瀝和薑汁。如果因為氣虛而突然昏倒,可以用人參來補氣。
如果體內有痰,可以用濃煎的人參湯,加上竹瀝和薑汁。如果血虛,則用四物湯,這些藥都要用薑汁炒過,避免藥性被痰阻礙。如果體內有痰,可以再加入竹瀝和薑汁來服用。如果病人能吃東西,就可以把竹瀝換成荊瀝。肥胖體型的人多半體內有濕氣,要少用烏頭、附子這類藥物來疏通經絡。凡是使用烏頭、附子,一定要先用童便煮過,來降低它們的毒性。剛昏倒時,要趕快捏病人的的人中直到醒來,然後再用化痰的藥,比如二陳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等,根據情況加減使用。
瘦的人多半是陰虛火旺,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竹瀝、黃芩、黃柏來治療。如果有痰,就加上化痰的藥物。如果體內痰多,而且能夠進食,可以用荊瀝;如果是氣虛而且食慾不振,則用竹瀝。這兩種藥物可以疏通經絡,活絡氣血。在四物湯中,一定要加入薑汁來幫助藥效發揮。如果出現小便失禁的情況,多半是氣虛,可以用人參、黃耆來補氣。如果筋脈枯竭,活動時會疼痛,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血來滋養筋脈,這種情況難以治療。《脈訣》裡面提到一些無法治療的症狀:口開手放鬆、眼睛閉著卻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眼睛直視、打鼾聲很大、肌肉消瘦筋脈疼痛、頭髮直立、頭不停搖晃往上竄動、臉色像化過妝一樣、或是頭臉青黑色、汗珠像珍珠一樣,這些都屬於無法治療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