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一 (6)

1. 湧劑

治氣鬱痰鬱,氣喘膈悶,非吐不達,則木鬱達之之意。凡諸鬱氣,最宜宣導。

稀涎散瓜蒂散(並見中風門。)

白話文:

治療氣鬱和痰鬱,以及因這些症狀引起的氣喘、胸悶等症狀,如果不使用催吐的方法就無法達到效果,因此要通過催吐來疏解肝臟的情志鬱結。所有與氣鬱相關的病症,都應該用宣導的方式進行治療。 稀涎散和瓜蒂散都可以在中風門找到配方。

2. 易簡諸方

四磨飲,治諸氣。

沉香,烏藥,枳實,檳榔(等分),

上四味,白湯磨服。

橘皮一物湯,治諸氣攻刺,及感受風寒、酒食所傷,胸膈煩悶。

陳皮(淨洗一味,煎服屢效。)

四制枳殼丸,治諸氣逆上。

陳枳殼(去穰),一分茴香(炒),一分蒼朮(炒),一分乾漆(炒),一分蘿蔔子(炒)

白話文:

四磨飲,可以治療各種氣病。

沉香、烏藥、枳實、檳榔各取等量,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白湯研磨後服用。

橘皮一物湯,可以治療各種氣病引起的刺痛,以及感受風寒、飲食所傷引起的胸膈煩悶。

陳皮洗淨後煎服,效果顯著。

四制枳殼丸,可以治療各種氣逆上逆。

陳枳殼去除果核,茴香、蒼朮、乾漆、蘿蔔子各取一份,分別炒熟後研磨成丸服用。

上將枳殼一味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湯下,

柱靈散,治心氣大痛,危急甚者。

良薑(炒),厚朴,五靈脂(淨者)

上為末,每服一錢,醋湯調下,痛立止。備急濟人世,蓋不可缺也。

又方:,治氣不升降,脈微欲絕。用大附子一枚,炮,作二服,水一盞,煎水磨沉香汁,臨熟時入藥內,熱服。

一方:,治氣上壅。赤小豆、通草煮爛服,當下氣無限。

白話文:

取枳殼一味,研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此方名為柱靈散,用於治療心氣劇痛、危急重症。

取良薑(炒)、厚朴、五靈脂(淨者),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醋湯調服,疼痛立即止住。此方可備急救人,不可缺少。

另一方:用於治療氣機不升降,脈搏微弱將要斷絕。取大附子一枚,炮制後分成兩份,用一碗水煎煮,加入沉香汁,快熟時放入藥材,趁熱服用。

再一方:用於治療氣機上逆。取赤小豆、通草煮爛服用,可立即通氣順氣。

一方:,治胸脅虛氣滿。蘇子為末,陳皮湯調下。

一方:,治走氣疼痛。粟殼(一兩,蜜炒),虎骨(酥炙),陳皮(各五錢),乳香,沒藥,

甘草(各二錢半),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上疼者,食後服。下疼者,食前服。

白話文:

一方用蘇子研磨成粉,用陳皮湯送服,治胸脅虛氣滿。另一方用粟殼蜜炒,虎骨酥炙,陳皮、乳香、沒藥和甘草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熱酒送服。上疼者飯後服用,下疼者飯前服用,用於治療走氣疼痛。

3. 針灸法

人中(穴在鼻下,針入三分,治氣卒倒。手足微溫,胸微熱者可治。出針捫穴。),合谷(二穴,在手大指、食指之歧間。治憂死無氣,手足冷,心腹溫,目中神彩不轉,口中無涎,舌囊不縮,用針刺入三分,活。),兌骨(二穴,為少陽之源。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是穴。用長針,口內溫,方剌入三分,徐徐出針,捫其穴,復甦。

),下膿(二穴,在三里下二寸。針入五分,治暴驚欲下者,其效速如神。),百會(一穴,在頂心。治悲笑欲死,四肢冷,氣欲絕,身口溫。可針入中三分,灸百會三壯,即蘇。),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治卒厥,逆氣上攻,兩脅心下痛,奄奄欲絕,此為奔豚。先以熱湯洗兩足,浸良久,灸百壯。

),關元(一穴,在臍下三寸。灸百壯。治小腹冷氣痛甚,漸入陰中。)

白話文:

人中穴位於鼻下,針刺入三分,可治療氣急昏厥。手足微溫,胸部微熱的患者也可以用此穴。針刺完後要按壓穴位。合谷穴位於手拇指食指交界處,左右各一個,可治療憂慮恐懼、氣息微弱、手足冰冷、心腹溫熱、眼神呆滯、口乾無唾液、舌頭無法縮回等症狀,針刺入三分,即可見效。兌骨穴位於手掌背面,兌骨末端的凹陷處,左右各一個,為少陽經的起始穴位。用長針,若患者口內溫熱,可針刺入三分,慢慢出針後按壓穴位,可使其恢復。下膿穴位於足三里穴下兩寸處,左右各一個,針刺入五分,可治療突然驚恐欲昏厥的症狀,效果非常快。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可治療悲傷欲絕、四肢冰冷、氣息微弱、身體和口部溫熱等症狀。可針刺入三分,或灸百會穴三壯,即可恢復。氣海穴位於肚臍下約一寸五分處,可治療突然昏厥、逆氣上衝、兩側肋骨及心窩處疼痛,奄奄欲死等症狀,這種症狀稱為奔豚。先用熱水泡腳,浸泡一段時間後,灸百壯。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處,灸百壯,可治療小腹冷痛、寒氣深入陰部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