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28)
卷之九 (28)
1. 易簡方
金剛丸,治腎損骨痿,不能起床,宜服此益精。
萆薢,杜仲(薑汁炒),肉蓯蓉(酒浸),菟絲子(制)
上為細末,酒煮豬腰子,搗爛,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補肝丸,治前證。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弱無力。
黃耆(一錢,炙),人參,葛根,白茯苓,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澤瀉,陳皮,神麯,知母,防風,蒼朮,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空心熱服,忌酒濕面。
溫腎湯,治面色萎黃,腳軟弱無力,陰汗出。
蒼朮,白朮(各一錢),柴胡,升麻,麻黃,豬苓,澤瀉(各五分),酒黃柏,防風,白茯苓(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一時久,方可飲食。
白話文:
金剛丸,治療腎損傷導致骨骼痿軟無力,無法起床的情況,服用此藥可以補益精氣。
藥材:萆薢、杜仲(用薑汁炒過)、肉蓯蓉(用酒浸泡過)、菟絲子(炮製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豬腰子,將豬腰子搗爛,和藥末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
補肝丸,治療與上述金剛丸相同的症狀。若出現陰部像冰一樣寒冷,伴隨陰部出汗,以及兩腳痿軟無力的情況,可服用此藥。
藥材:黃耆(一錢,炙過)、人參、葛根、白茯苓、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澤瀉、陳皮、神麯、知母、防風、蒼朮、甘草(炙過,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空腹趁熱服用,忌飲酒及食用濕麵。
溫腎湯,治療面色萎黃、腳軟弱無力,以及陰部出汗的情況。
藥材:蒼朮、白朮(各一錢)、柴胡、升麻、麻黃、豬苓、澤瀉(各五分)、酒黃柏、防風、白茯苓(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飯前溫服。服藥一段時間後,才可進食。
2. 麻木證
(兼風痹門,治世俗謂之麻痹是也。麻木者,即痹證中之不仁者也。)
白話文:
(麻木,也歸類在風痹的範圍內,就是一般人說的麻痹。所謂的麻木,是指痹證裡面,失去知覺的狀況。)
3. 病機
4. 麻木敘論
《內經》以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其不痛不仁者為麻痹是也。今夫麻木之證,正經謂其不痛不仁,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榮,故不仁,如繩扎縛,初解之狀。
河間云:留著不去,即四肢麻木拘攣也。
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或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有虛感濕,麻木兼作者,有因虛風寒濕三氣乘之,故周身掣痛,兼麻木並作者,若此其甚,宜先汗而後補;有痰滯四肢,或一指麻木,逾年而中風之病作,此皆氣血先虛之兆也。若此者,須預調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認為風、寒、濕這三種邪氣混合在一起侵入人體,就形成了痹症。其中風邪比較強盛的,會導致肢體遊走性疼痛(行痹);寒邪比較強盛的,會導致劇烈疼痛(痛痹);濕邪比較強盛的,會導致肢體沉重、固定疼痛(著痹)。而麻痹,就是指不痛且感覺喪失的狀態。現在說的麻木這種症狀,正如經書上所說,是屬於不痛不仁,病久了就會深入體內,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時而阻塞,所以才不會感到疼痛;皮膚得不到氣血的滋養,所以會失去知覺,就像被繩子捆綁很久後,剛鬆開的感覺一樣。
金代醫家劉完素說:這些邪氣如果長期停留在體內不去,就會導致四肢麻木、拘攣。
元代醫家朱丹溪說:麻是氣虛的表現,木是濕痰和瘀血造成的。有些人是氣血兩虛,只是麻而沒有木的感覺;有些人是因為虛弱又感受濕邪,所以同時出現麻和木的感覺;有些人是因為虛弱,又受到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所以全身會出現抽痛,同時伴隨麻木,如果情況嚴重,應該先發汗祛邪,再補益氣血;有些人是因為痰濕阻滯在四肢,或者只是手指麻木,過了很久才發生中風,這些都是氣血先虛的徵兆。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必須要及早調養。
5. 脈候
寸口脈浮濡,屬氣虛,麻在上體。尺浮而濡,麻在下體。
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浮而緊,屬寒為痛痹。
脈澀而芤,屬死血,為麻木不知痛癢。
白話文:
寸口脈摸起來浮而且軟弱無力,表示是氣虛,麻的感覺會在身體上半部。尺脈摸起來浮而且軟弱無力,表示麻的感覺會在身體下半部。
脈象浮而且緩慢,表示是濕氣引起的麻痹。脈象浮而且繃緊,表示是寒氣引起的疼痛性麻痹。
脈象摸起來阻塞不流暢且中間空虛,表示有瘀血,會導致麻木而不知痛癢。
6. 治法
7. 治麻木以疏導鬱滯為先
凡坐臥及倚靠之久,而致經絡氣血不通,即麻而木,可見其鬱滯也。凡麻木多屬四肢及手足之指者,此則四末氣血充榮不到,故多麻木也。丹溪謂:此當用附子行經,則此意也。十指麻木者,胃中多有濕痰死血,宜二陳湯加蒼白朮、桃仁、紅花之類。
白話文:
凡是因為坐、躺或倚靠太久,導致經絡氣血不順暢,就會產生麻木的感覺,這表示有鬱積阻塞的情形。一般來說,麻木大多發生在四肢和手腳的指頭,這是因為四肢末端的氣血無法充分供應,所以容易麻木。朱丹溪說過,應該用附子來疏通經絡,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是手指麻木,通常是因為胃裡有濕痰或瘀血,適合用二陳湯加上蒼朮、白朮、桃仁、紅花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8. 藥方
桂枝五物湯,薏苡仁湯(並見痹證門)治氣血鬱滯,四肢麻木不仁。
(東垣)麻黃桂枝升麻湯,治飲食減少,身體沉重,渾身麻木,腹中氣悶,不能轉運。
麻黃,桂枝,升麻(各三分),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半夏(薑製),茯苓,炙甘草(各五分),木香,草豆蔻,黑附子(炮,去皮臍),厚朴,生薑(各三分),黃柏,澤瀉(各四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益氣湯,治兩千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熱傷元氣。
人參,生甘草(各一錢二分),黃耆(二錢),炙甘草,升麻(各五分),五味子(三十粒),柴胡,白芍藥(各七分),
上水二盞,姜一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天麻黃耆湯,治表有風證,因連日醉飲,其證復來,右口角並眼牽引側視,及左手足腳腿麻木疼痛。
天麻,芍藥,神麯,羌活(肢節疼加,不疼減去),茯苓(各三分),人參,黃連(各四分),當歸(各五分),黃耆,甘草,升麻,葛根,黃柏,蒼朮(各六分),澤瀉,柴胡(各七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沖和補氣湯,治閤眼則麻木,開則不麻,四肢無力,痿厥醋心,目昏頭眩,服此神效。
羌活,獨活,川歸,黃柏(各三分),柴胡,神麯,木香,草豆蔻(各一分),人參,白朮,澤瀉,豬苓(各一錢),甘草,升麻(各五分),芍藥,黃耆(二錢),蒼朮,陳皮(各一錢),黃連,麻黃(二分),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神效黃耆湯,治遍身麻木不仁,或頭面、手足、胕背、腿腳麻木並治,及兩目怕日羞明,隱澀難開,視物昏花,睛痛亦治。
黃耆(一錢),陳皮(五分),人參(八分),炙甘草(四分),白芍藥(一錢),蔓荊子(二分),
上作一服,水盞半,煎八分,臨臥稍熱服。如麻木不仁,雖有熱,宜加黃柏。只加黃耆一錢,通作三錢。如麻木甚者,加芍藥一錢。小便淋澀,加澤瀉五分。如有大熱,加酒黃柏三分。
補氣湯,治皮膚麻木。
黃耆,陳皮,甘草(各一錢二分),澤瀉(六分),芍藥(八分),
上一服,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導氣湯,治腿麻木沉重。
黃耆(二錢),甘草(錢半),青皮(一錢),升麻,柴胡,當歸梢,澤瀉(各五分),陳皮,紅花(少許),五味子(三十粒)
上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虞氏)三妙丸,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如火烙之熱。
黃柏(酒炒四兩),蒼朮(制,四兩),川牛膝(酒洗二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薑湯下。忌魚腥、蕎麥、熱面、煎炒等物。
白話文:
藥方
-
桂枝五物湯、薏苡仁湯(這兩個方子在痹證篇也提過)能治療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四肢麻木。
-
麻黃桂枝升麻湯(東垣所創):適用於食慾不振、身體沉重、全身麻木、腹部悶脹、消化不良的症狀。
藥方組成:麻黃、桂枝、升麻(各3分),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半夏(用薑製過)、茯苓、炙甘草(各5分),木香、草豆蔻、黑附子(炮製,去皮臍)、厚朴、生薑(各3分),黃柏、澤瀉(各4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取一份,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稍遠的時間服用。
- 人參益氣湯:適用於兩手指麻木、四肢疲倦、精神不振、喜歡躺著、因熱而損傷元氣的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生甘草(各1錢2分),黃耆(2錢),炙甘草、升麻(各5分),五味子(30粒),柴胡、白芍藥(各7分)。
用法:加入兩碗水,一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趁熱服用。
- 天麻黃耆湯:適用於本身有風邪,又因連續多日醉酒,導致舊病復發,出現嘴角和眼睛向一側牽引、斜視,以及左手、足、腿麻木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天麻、芍藥、神麯、羌活(肢體關節疼痛時加,不痛則減去)、茯苓(各3分),人參、黃連(各4分),當歸(各5分),黃耆、甘草、升麻、葛根、黃柏、蒼朮(各6分),澤瀉、柴胡(各7分)。
用法: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 沖和補氣湯:適用於閉上眼睛就感到麻木,睜開眼睛就不麻木,四肢無力、痿弱無力、心中酸楚、眼睛昏花、頭暈目眩,服用此藥效果顯著。
藥方組成:羌活、獨活、川當歸、黃柏(各3分),柴胡、神麯、木香、草豆蔻(各1分),人參、白朮、澤瀉、豬苓(各1錢),甘草、升麻(各5分),芍藥、黃耆(各2錢),蒼朮、陳皮(各1錢),黃連、麻黃(各2分)。
用法:將藥材分為兩份,每份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溫服。
- 神效黃耆湯:適用於全身麻木,或頭面、手足、背部、腿腳麻木,以及兩眼怕光、睜眼困難、視物模糊、眼睛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黃耆(1錢),陳皮(5分),人參(8分),炙甘草(4分),白芍藥(1錢),蔓荊子(2分)。
用法: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八分,臨睡前稍微加熱服用。如果麻木嚴重,即使有熱象,也宜加黃柏。原本方中黃耆加1錢,合計3錢。若麻木嚴重,加芍藥1錢。小便不暢時,加澤瀉5分。如有明顯熱象,加酒製黃柏3分。
- 補氣湯:適用於皮膚麻木。
藥方組成:黃耆、陳皮、甘草(各1錢2分),澤瀉(6分),芍藥(8分)。
用法: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 導氣湯:適用於腿部麻木沉重。
藥方組成:黃耆(2錢),甘草(1錢半),青皮(1錢),升麻、柴胡、當歸梢、澤瀉(各5分),陳皮、紅花(少許),五味子(30粒)。
用法: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 三妙丸(虞氏所創):適用於濕熱下注,導致兩腳麻木,感覺像被火燙一樣。
藥方組成:黃柏(用酒炒過,4兩),蒼朮(炮製過,4兩),川牛膝(用酒洗過,2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70丸,空腹時用淡鹽薑湯送服。忌食魚腥、蕎麥、熱麵、煎炸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