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1. 卷之四十
2. 痿證門
3. 病機
4. 痿證敘論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又曰: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五臟的功能失常會導致人體痿軟無力,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說:肺主管身體的皮膚毛髮,心主管身體的血液循環,肝主管身體的筋膜,脾主管身體的肌肉,腎主管身體的骨髓。因此,如果肺熱導致肺葉焦枯,就會使皮膚毛髮虛弱、乾枯、緊繃,進而產生痿軟無力的病症。
另外,又說:濕熱之邪如果長期不消除,就會導致大的筋脈攣縮變短,小的筋脈鬆弛變長。攣縮變短的就會導致拘攣,鬆弛變長的就會導致痿軟。
5. 痿因肺熱相傳
經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五臟因肺熱發為痿躄,此之謂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肺,是五臟之首,是心臟的保護屏障。五臟因為肺的熱邪而引發痿軟無力、肢體癱瘓的病症,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6. 五臟受熱各為痿證
經曰:肺熱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心氣熱,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脈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腎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故足不任身。治痿之法,獨取陽明。
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云云。故陽明熱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白話文:
經文說:肺部積熱導致肺葉焦枯,五臟六腑都會因此受到影響,進而引發肢體痿軟無力的病症。心氣有熱,就會產生脈絡痿軟,關節樞紐不利,小腿肌肉鬆弛無法支撐身體站立的現象。肝氣有熱,就會導致膽汁外洩、口中發苦;筋脈乾枯,則會造成筋脈拘急痙攣,進而引發筋脈痿軟。脾氣有熱,就會導致胃部乾枯而口渴,肌肉變得麻木不仁,進而引發肌肉痿軟。腎氣有熱,就會導致腰部和腎臟虛弱無力,骨骼枯槁、骨髓減少,進而引發骨骼痿軟,所以腳無法支撐身體。治療痿症的方法,特別要從陽明經著手。
陽明經是五臟六腑氣血匯集之處,主要負責滋潤宗筋,而宗筋則負責約束骨骼並使關節活動靈活。因此說,陽明經有熱,宗筋就會鬆弛,帶脈無法發揮牽引作用,所以腿腳會痿軟無力,不能使用。
7. 痿為內臟不足所致
陳無擇云:人身以皮毛、血脈、筋脈、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內有五臟以主之。若外隨情妄用喜怒勞佚,以致內臟精血耗散,使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因風寒,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作腫而苦痛,為邪實。痿則內臟不足所致,但不為任用,更無痛楚,此血氣之虛。
白話文:
陳無擇說:人的身體是由皮膚毛髮、血管、筋脈、肌肉、骨髓構成的。內部則有五臟來主管。如果外在放縱情感,胡亂地發怒、高興、過勞、安逸,導致內臟的精血耗損散失,使得血管、筋骨、肌肉變得虛弱無力,無法活動,因此造成痿軟無力的症狀,外觀上類似於柔風(中風)和腳氣。柔風和腳氣都是因為外感風寒,正氣和邪氣互相搏鬥,所以會出現腫脹和疼痛,屬於邪氣過盛的實證。而痿軟無力則是內臟不足所引起的,只是身體無法正常使用,而且沒有痛楚的感覺,這是屬於氣血虛弱的表現。
8. 痿為血少
《原病式》曰:病痿,皆屬肺金。大抵肺主氣,病則氣膹郁,至於手足痿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則血液衰少,不能榮養百骸故也。
白話文:
《原病式》說:痿病,都屬於肺這個臟腑的問題。大致上來說,肺主要掌管全身的氣,如果肺生病了,氣就會鬱積不順暢,導致手腳痿軟無力,無法正常活動。這是因為肺本身屬金,性質乾燥,乾燥就會導致血液衰少,無法滋養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所以才會產生痿病。
9. 脈候
《脈經》曰;肺痿脈必浮而弱,其人慾咳不得咳,咳則出干沫,久久則小便不利。
寸口脈不出,則反為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躕,入而不出;陰脈不澀,身體反冷,其內反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此為痿。傷於津液,便如爛瓜,亦如豚膏,但因誤發汗故也。
脈浮而大為痿。脈微而細者為虛。
陽明、太陽脈盛為熱甚。
白話文:
《脈經》說:肺痿的脈象一定是浮在表面而且虛弱無力,這種人想咳嗽卻咳不出來,咳出來的都是乾沫,時間久了就會小便不順暢。
寸口脈摸起來沒有脈搏跳動,反而會讓人發汗,陽脈很快就消失,陰脈不阻塞,三焦之氣停滯不前,進入體內卻出不來;陰脈不阻塞,身體反而會發冷,體內卻覺得煩躁,口水很多、嘴唇乾燥,小便反而困難,這就是痿證。這是因為津液受損,大便像腐爛的瓜一樣,也像豬油一樣,都是因為錯誤地發汗所造成的。
脈象浮在表面而且脈搏很大是痿證。脈象微弱而且脈搏很細是虛證。
陽明經和太陽經的脈象都很強盛是熱邪很嚴重的現象。
10. 治法
11. 治痿當補脾清肺為要
經曰:痿因肺熱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又曰:諸痿皆屬於土。又曰:四肢不舉,舌本強,足痿不收,痰涎有聲,皆屬於土。又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肺金畏火,脾土畏木,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肺受火邪則金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
肺熱則不能營攝一身,脾虛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脾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
白話文:
經典說:痿病是因為肺部有熱,導致肺葉枯焦,其他五臟也因此受到影響,進而引發痿躄(肢體軟弱無力)。又說:各種痿病都與脾胃有關。還說:四肢無力、舌根僵硬、腳軟無力無法收回、痰多且有聲音,這些都與脾胃虛弱有關。又說:肝屬東方,功能過盛;肺屬西方,功能虛弱;要瀉心火(南方),補腎水(北方)。肺屬金,害怕火;脾屬土,害怕木。如果慾望沒有節制,腎水就無法得到滋養,心火就失去了制約,反而會欺負它所能剋制的肺金,肺因此受火邪而發熱。肺受火邪,肺金就得不到滋養;肝木失去了制約,反而會欺負它所能剋制的脾土,脾因此受木邪而損傷。
肺有熱就無法滋養全身,脾虛則四肢無法正常活動,各種痿病就因此產生。瀉心火,則能清肺熱,肝木就不會過於強盛,脾怎麼會受損呢?補腎水,則能使心火下降,肺就不會虛弱,脾怎麼會有熱呢?所以,陽明經(胃經)強盛,則宗筋(與生殖功能有關的筋)就會滋潤,就能夠束縛骨骼,使關節活動靈活。治療痿病的方法,沒有超出這個原則。
12. 治痿與治風痹不同
張子和云:痿因肺熱相傳四臟。今人見其所患,略與風痹、腳氣相似,便作風寒濕痹、腳氣治之,驟用燥熱之藥,針灸燔灼,不思痿為燥熱而成,若作寒治,是殺之也。
白話文:
張子和說:痿證是因為肺熱傳到其他四個臟腑所導致的。現在的人看到痿證的症狀,稍微和風痹、腳氣相似,就當作風寒濕痹或腳氣來治療,隨即使用燥熱的藥物,或用針灸、艾灸等方式,卻沒有想到痿證是因燥熱而形成的。如果當作寒證來治療,這等同於加速它的死亡。
13. 痿證當養血補氣則脾實而肺清
丹溪曰:痿證切不可用發散之劑。痿為氣血虛,主於補養。補其氣以實脾土,則四肢運用,而筋有所滋則肺清;養其血以潤燥,則宗筋束骨而利機關,何痿病之有?
有濕熱,有痰,有氣虛,有血虛,有死血者,有食積妨礙者。
東垣取黃柏為君,黃耆等補藥為輔佐,以治諸痿,無一定之方。有兼痰積者,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挾氣者,臨病制方,其善於治痿者乎。
因濕熱者,用東垣健步丸加燥濕藥,降火之劑,黃柏、黃芩、蒼朮之類,或用二陳湯加蒼、白朮、黃柏、黃芩,入竹瀝、薑汁。
血虛用四物湯加蒼朮、黃柏,吞補陰丸。
氣虛用四君子湯加參、朮、黃芩、黃柏。
虎潛丸,補腎丸,黃柏、蒼朮,皆治痿之要藥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痿證絕對不能使用發散的藥物。痿證是因為氣血虛弱,主要應該用補養的方式治療。補益氣來使脾土強健,四肢就能活動,筋得到滋養就能使肺氣清肅;滋養血來潤澤乾燥,使宗筋能束縛骨骼,關節活動順利,哪裡還會有痿證呢?
痿證有因為濕熱引起的,有因為痰引起的,有因為氣虛引起的,有因為血虛引起的,有因為瘀血引起的,也有因為飲食積滯阻礙引起的。
李東垣用黃柏作為主要藥物,搭配黃耆等補藥作為輔助,來治療各種痿證,並沒有固定的方子。有的兼有痰積,有的濕邪偏盛,有的熱邪偏盛,有的濕熱兼有,有的夾帶氣虛,應該根據病情來擬定方子,真是善於治療痿證的人啊。
如果是因為濕熱引起的,就用李東垣的健步丸,再加入燥濕的藥物和降火的藥物,像是黃柏、黃芩、蒼朮等,或者用二陳湯,再加入蒼朮、白朮、黃柏、黃芩,以及竹瀝、薑汁。
如果是血虛引起的,就用四物湯,再加入蒼朮、黃柏,搭配補陰丸一起服用。
如果是氣虛引起的,就用四君子湯,再加入人參、白朮、黃芩、黃柏。
虎潛丸、補腎丸,以及黃柏、蒼朮,都是治療痿證的重要藥物。
14. 藥方
15. 通治痿證劑
(東垣)清燥湯,治溫熱成痿。以燥金受溫熱之邪,是絕寒水化生之源,則腎虧,痿厥之病作。身腰以下痿弱癱瘓,不能動履。
黃耆,人參(各一錢),蒼朮,白朮(各八分),升麻,柴胡(各三分),陳皮,白茯苓,豬苓,曲末(各五分),五味子(九粒),麥門冬(去心),澤瀉,黃柏末,黃連,甘草(各三分),當歸身,生地黃(一錢),
上水盞半煎,空心熱服。
藿香養胃湯,治脾胃虛弱,四肢痿躄,行立不能,由陽明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人參,白朮,白茯苓,陳皮(各一錢),半夏曲(一錢),白芍藥,縮砂仁,神麯,甘草(各五分),薏苡仁(炒,一錢),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八珍湯(方見虛損門)治痿證氣血兩虛。
(東垣)健步丸,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酒防己(一兩),防風,澤瀉(各三錢),川烏(炮,去皮),酒苦參(各一錢),肉桂,滑石(炒),栝蔞根(酒洗),柴胡,羌活,甘草(炙。各半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正傳》)加味四物湯,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一錢),熟地黃(三錢),白芍藥,川芎(各七分),五味子(九粒),麥門冬(一錢),人參(五分),黃柏(一錢),黃連(五分),知母(三分),
杜仲(七分半),牛膝(三分,足不軟者不用),蒼朮(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溫服。酒糊為丸服,亦可。
虎脛骨丸,治兩足痿弱,軟痛,或如火焙,從足踝下上衝腿胯等證,因濕熱而成者。
蒼朮(制),黃柏(制。各四兩),牛膝(制,二兩),龜板(酥炙),虎骨(酥炙),防己(各一兩),當歸尾(二兩),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或一百丸,空心鹽湯送下,神效。
鹿角膠丸,治血氣弱,兩足痿弱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鹿角膠(一斤),鹿角霜,熟地黃(各半斤),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參(各二兩),當歸身(四兩),白朮,杜仲(各二兩),虎脛骨(酥炙),龜板(酥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另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二盞溶化,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薑湯下。
加味四斤丸,治腎虛肺熱,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能勝持。
肉蓯蓉(酒洗),牛膝(酒洗),天麻,乾木瓜,鹿茸(去毛,酥炙),熟地黃,五味子(酒浸),菟絲子(制)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白話文:
通治痿證的藥方
清燥湯:(出自李東垣的醫書)這個藥方治療因溫熱病邪導致的痿證。因為燥金(指肺)受到溫熱邪氣的侵襲,會阻斷寒水(指腎陰)的生成來源,導致腎虧,進而引發痿厥的病症。主要症狀是身體腰部以下痿弱癱瘓,無法自由活動行走。
藥方組成:黃耆、人參(各用一錢),蒼朮、白朮(各用八分),升麻、柴胡(各用三分),陳皮、白茯苓、豬苓、神麯(各用五分),五味子(九粒),麥門冬(去心)、澤瀉、黃柏末、黃連、甘草(各用三分),當歸身、生地黃(各用一錢)。
服用方法:用水一碗半煎煮,空腹時溫熱服用。
藿香養胃湯: 這個藥方治療脾胃虛弱,導致四肢痿軟,無法站立行走的情況。這是由於陽明經虛弱,宗筋得不到濡養,最終形成痿軟癱瘓。
藥方組成:藿香、人參、白朮、白茯苓、陳皮(各用一錢),半夏曲(一錢),白芍藥、縮砂仁、神麯、甘草(各用五分),薏苡仁(炒,一錢)。
服用方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八珍湯: (藥方在《虛損門》中有記載)治療因氣血兩虛引起的痿證。
健步丸:(出自李東垣的醫書)這個藥方治療膝蓋無力,屈伸困難,腰背腿腳沉重,行走困難。
藥方組成:酒製防己(一兩),防風、澤瀉(各用三錢),炮製過的川烏(去皮)、酒製苦參(各用一錢),肉桂、炒滑石、酒洗過的栝蔞根、柴胡、羌活、炙甘草(各用半錢)。
製成藥丸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米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溫酒送服。
加味四物湯: (出自《正傳》) 這個藥方治療各種痿證,主要症狀是四肢軟弱無力,難以活動。
藥方組成:當歸身(一錢),熟地黃(三錢),白芍藥、川芎(各用七分),五味子(九粒),麥門冬(一錢),人參(五分),黃柏(一錢),黃連(五分),知母(三分),杜仲(七分半),牛膝(三分,如果足部不軟弱則不用),蒼朮(一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當作一劑,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空腹時溫服。也可以用酒糊製成藥丸服用。
虎脛骨丸: 這個藥方治療雙足痿軟無力,疼痛,或者感覺如同火烤一般,從腳踝向上蔓延至腿部和髖部等部位,這通常是因濕熱引起的。
藥方組成:製蒼朮、製黃柏(各用四兩),製牛膝(二兩),酥炙龜板、酥炙虎骨、防己(各用一兩),當歸尾(二兩)。
製成藥丸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或一百丸,空腹用淡鹽水送服,效果顯著。
鹿角膠丸: 這個藥方治療因血氣虛弱,導致雙足痿軟無力,無法行動,長期臥床不起的情況。
藥方組成:鹿角膠(一斤),鹿角霜、熟地黃(各半斤),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參(各二兩),當歸身(四兩),白朮、杜仲(各二兩),酥炙虎脛骨、酥炙龜板(各一兩)。
製成藥丸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另外將鹿角膠用無灰酒兩碗溶化,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淡鹽薑湯送服。
加味四斤丸: 這個藥方治療因腎虛肺熱,熱邪內侵,導致筋骨痿弱無力,無法支撐身體。
藥方組成:酒洗肉蓯蓉、酒洗牛膝、天麻、乾木瓜、酥炙鹿茸(去毛)、熟地黃、酒浸五味子、製菟絲子。
製成藥丸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溫酒或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