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九 (2)

1. 養血疏風劑

(《難知》)防風當歸散,治發汗過多,發熱,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防風,當歸,川芎,生地黃(等分),

上咀,水盞半,煎七分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防風當歸散」,是治療因為發汗過多,導致發熱、頭面搖晃、突然口噤、背部反張等症狀的。

藥方組成:防風、當歸、川芎、生地黃,這四種藥材等量。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一碗半的水煎煮,煮到剩下七分的時候服用。

2. 攻下劑

(《金匱》)大承氣湯(方見傷寒門。)治痓病,內實熱壅,胸滿咬牙,用此下之。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的)大承氣湯(這個方子在《傷寒論》的章節中有說明)。可以用於治療痓病,這種病是體內有實在的熱邪阻塞,導致胸悶、牙關緊咬,這時候就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下熱邪。

3. 厥證門

(玉太僕曰:厥者,氣上逆也。手足寒,則為寒厥;手足熱,則為熱厥。又曰:厥逆者,則寒厥、熱厥、氣厥、風厥等,氣逆上,或嘔吐,或滿悶,或脹,或氣急,或暴不知人,世謂腳氣衝心者是也。)

白話文:

太僕說:「厥這種病症,是因為氣往上逆亂造成的。如果手腳冰冷,那就是寒厥;如果手腳發熱,那就是熱厥。還有一種說法,厥逆就是指寒厥、熱厥、氣厥、風厥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氣往上逆行,可能會出現嘔吐、胸悶、腹脹、呼吸急促,甚至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一般人說的腳氣衝心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4. 病機

5. 內經厥論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寒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人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氣因於中,由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又曰:熱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滿而經脈虛。陰氣虛則氣入,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此人必數醉入房,腎氣獨衰,陽氣獨盛,故手足為之熱也。

帝曰:厥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則不知人也,名曰屍厥。厥則暴死,氣復至則生,不復則死是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手腳冰冷或發熱的厥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陽氣衰弱向下沉,就會形成寒厥;陰氣衰弱向下沉,就會形成熱厥。

黃帝問:寒厥是怎麼發生的呢?

岐伯說:如果一個人體質強壯,但因為秋冬季節過度消耗,導致下方的氣往上衝,無法恢復正常,精氣外洩向下,邪氣就趁勢往上侵襲。體內的氣因為陽氣衰弱,無法滋養經絡,陽氣一天天減少,陰氣獨自存在,所以手腳就會冰冷。

又問:熱厥是怎麼發生的呢?

岐伯說:酒喝進胃裡會使經絡脹滿,但經脈卻空虛。陰氣虛弱,邪氣就會侵入,精氣耗竭,就無法滋養四肢。這種人一定是常常喝醉酒又過度性生活,導致腎氣衰弱,陽氣獨自旺盛,所以手腳就會發熱。

黃帝問道:厥症會讓人肚子脹滿,有時候會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可能半天、甚至一天才能恢復意識,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陰氣在上方旺盛,下方就會虛弱,下方虛弱就會導致腹脹;陽氣在上方旺盛,下方的氣就會往上衝,邪氣跟著往上逆行,逆行就會導致陽氣紊亂,就會昏迷不省人事,這叫做屍厥。厥症發作會突然死亡,氣息如果恢復就會活過來,如果沒有恢復就會死亡。

6. 厥證寒熱二因

《內經》雖有寒熱六經之分,見證不過寒熱二者而已。寒厥則因多欲而奪其精,故致陽衰陰盛。邪在三陰,則手足為之厥冷,謂之寒厥。熱厥則因醉飽入房,精虛則熱入,故致陰虛陽盛。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謂之熱厥。熱極而成厥逆者,陽極而似陰也;寒極而成厥逆者,獨陰無陽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雖然有寒熱六經的劃分,但觀察到的病症不外乎寒和熱兩種情況而已。寒厥的產生多半是因為慾望過多而耗損精氣,導致陽氣衰弱、陰氣旺盛。邪氣侵犯三陰經時,手腳就會冰冷,這就稱為寒厥。熱厥的產生多半是因為酒醉飯飽後行房事,精氣虛耗後熱邪侵入,導致陰氣虧虛、陽氣旺盛。邪氣侵犯三陽經時,手腳一定會發熱,這就稱為熱厥。熱到極點而出現厥逆的,是陽氣過盛而呈現陰虛的假象;寒到極點而出現厥逆的,是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的表現。

7. 厥證要分陰陽

仲景云:熱深厥深。故傷寒、濕病、瘟病皆是熱厥。此謂熱極而成厥,陽極而似陰也。脈雖沉伏,按之必數,病因積熱,為之陽厥。陰厥初得之,四肢冷,脈微沉而不數,多惡寒,引衣自覆。下利清穀,四肢逆,蜷臥,唇青,自利不渴,小便色白。病因沉寒,為之陰厥。

白話文:

張仲景說:「熱邪越深入,厥逆的狀況就越嚴重。」所以,像是傷寒、濕病、瘟疫這些疾病引起的厥證,通常都是屬於熱厥。這種情況是因為熱邪累積到極點才造成的厥逆,是陽氣極盛反而表現出類似陰虛的現象。雖然脈象看起來是沉伏的,但仔細按壓會發現脈搏是快速的。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積聚熱邪所導致,因此稱為陽厥。

至於陰厥,剛發病的時候,四肢會冰冷,脈象微弱而且沉伏,但不會快速跳動,大多會很怕冷,會想拉被子蓋住自己。通常會有腹瀉,拉出來的是像米湯一樣的清稀糞便,四肢冰冷到反常的程度,會蜷縮著身體躺臥,嘴唇發青,拉肚子卻不會感到口渴,小便顏色是清白的。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積聚寒邪所導致,因此稱為陰厥。

8. 厥證有因氣血痰

丹溪云:厥者,逆也,手足逆冷也,因氣血逆而冷也。有氣虛、血虛、痰鬱三者而成也。故手足麻者,氣虛也;手足木者,濕痰、死血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厥」這個病症,是指氣血逆亂導致手腳冰冷的現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種:氣虛、血虛以及痰濕鬱結。所以,如果手腳發麻,通常是氣虛;如果手腳感覺像木頭一樣麻木,多半是體內有濕痰或瘀血。

9. 厥有外邪所忤即為飛屍卒厥

厥有卒中惡候,為外邪所忤。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厥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妄言,牙緊口噤;或惛惚不知人事,頭旋暈倒,此為客忤,鬼擊弔喪,入廟登塚所致也,名飛屍卒厥。

白話文:

這種突然昏厥的狀況,是因為外來的邪氣侵犯身體所導致。當人觸犯了不正的氣時,會突然手腳冰冷,皮膚起雞皮疙瘩,臉色發青發黑,精神恍惚不定。有些人可能會胡言亂語,牙關緊閉,嘴巴也張不開;有些人則是昏昏沉沉,不省人事,頭暈目眩,然後昏倒。這種情況是因為被外來的邪氣所干擾,像是遇到鬼魅、被喪事沖煞、或是進入廟宇、墳墓等不潔之地所引起的,所以稱之為「飛屍卒厥」。

10. 脈候

脈沉微不數者,寒厥也。脈沉伏而數者,熱厥也。

脈至如喘,名曰氣厥者,不知人。

《金匱》論脈沉細而滑者,沉則為寒,滑則為氣實。寒氣相搏,入臟,唇青身冷,即死。其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則生。

白話文:

脈象如果是沉、微弱、不快的,這是寒氣造成的厥症。脈象如果是沉伏、而且跳動快速的,這是熱邪造成的厥症。

脈搏跳動得像喘氣一樣,這種叫做氣厥,會使人失去知覺。

《金匱要略》說脈象如果沉細而滑,沉代表體內有寒,滑代表體內氣盛。寒氣與體內之氣搏鬥,侵入到內臟,就會出現嘴唇發青、身體冰冷的現象,這樣就會死亡。如果身體狀況平和,汗自然流出,表示病邪進入腑,這樣就能活下來。

11. 治法

12. 辨寒熱陰陽補瀉分治為至要

凡厥逆卒暴,即與蘇合丸,薑湯濃調灌之。通其關竅,甦醒後,卻辨寒熱陰陽厥證,補瀉治之,是為至要。若陰陽稍差,則促死甚易。熱深陽厥,不可作陰厥,用熱藥治之,則精絕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氣湯,隨其輕重治之。

沉寒陰厥,急以四逆湯、理中湯之屬治之。甚者,仍灸關元、神闕百壯,方得回陽。

白話文:

所有突然昏厥、四肢冰冷的狀況,立刻給予蘇合丸,用濃稠的薑湯調開後灌下去。打通他的關竅,甦醒之後,再仔細辨別是屬於寒、熱、陰、陽哪一種昏厥的症狀,然後用補或瀉的方法來治療,這是最重要的。如果陰陽辨別稍微有差錯,就很容易加速死亡。如果是熱症很深的陽厥,不可以當作陰厥,用熱藥來治療,會導致精氣耗盡而死亡。這種情況要趕快用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依照病情輕重來治療。

如果是屬於寒冷的陰厥,要趕快用四逆湯、理中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嚴重的話,還要用艾灸灸關元穴、神闕穴各一百壯,才能夠使陽氣恢復。

13. 丹溪分氣血痰蛔處治

氣虛者,四君子湯為主。身冷,從八味順氣散、調元散。兼有痰者,四七導痰湯。

血虛以四物湯為主。血因氣滯,以白薇湯。產後瘀血,加桂附主之。

痰厥以二陳湯為主。甚者,加薑汁、竹瀝。寒痰、濕痰、卒悶壅急者,星香姜附湯斟酌用之。

蛔厥為胃寒所生。經曰:蛔者,長蟲。胃寒即吐蛔。理中湯加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效。蛔見椒則頭伏故也。

白話文:

氣虛的人,主要用四君子湯來治療。如果身體發冷,就用八味順氣散或調元散。如果兼有痰,就用四七導痰湯。

血虛的人,主要用四物湯來治療。如果血虛是因為氣滯造成的,就用白薇湯。如果是產後瘀血,就加上肉桂和附子來治療。

痰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二陳湯。如果情況嚴重,就加上薑汁和竹瀝。如果是寒痰、濕痰,而且突然感到胸悶氣急,就考慮使用星香姜附湯。

蛔厥是因為胃寒引起的。《黃帝內經》說:「蛔蟲是長蟲。」胃寒就會吐蛔蟲。用理中湯加上五粒川椒、五分檳榔,再吞服烏梅丸,就會有效。因為蛔蟲見到花椒會把頭縮起來。

14. 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