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九 (5)

1. 顫振候

(顫振與瘛瘲相類,但瘛瘲則手足牽引而或屈或伸;顫振則但戰慄瞤動而不屈伸是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提到的是「顫振」和「瘛瘲」兩種症狀。「顫振」是指身體不自主地發抖、震顫,而「瘛瘲」則是指四肢抽搐、痙攣。

簡單來說,就是顫振和瘛瘲看起來有些相似,但是有區別。其中,瘛瘲會導致人的手腳被拉扯著,並且可能會出現彎曲或者伸直的情況。然而,顫振只是讓人感到冷得發抖,並不會出現彎曲或者伸直的情況。

2. 病機

《靈樞》帝曰:人之嚲(音躲,垂下掉動之貌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嚲。因其所在,補分肉之間。又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慄補諸陽。

白話文:

《靈樞》中,皇帝問道:「人為何會出現頭昏眼花、身體無力、精神萎靡(即『嚲』)的情況呢?」

岐伯回答道:「胃氣不足,導致全身脈絡虛弱。脈絡虛弱,就會使筋脈鬆弛無力,筋脈鬆弛無力,就會導致行走時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無法恢復元氣,所以出現頭昏眼花、身體無力、精神萎靡的症狀。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從補益脾胃、強健筋骨入手,以恢復陽氣,改善體質。」

皇帝又問:「人為何會感到寒冷發抖(即『振寒』)呢?」

岐伯回答道:「寒氣侵襲皮膚,陰氣旺盛,陽氣不足,所以才會出現寒冷發抖的症狀。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溫補陽氣,驅散寒氣。」

3. 運氣嚲曳有二

經曰:木氣太過,曰發生。發生之紀,其動掉眩顛疾是也。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紀,其病動搖注恐。

又曰:陽明司天,燥氣不臨,肝氣上為瘲病。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經書上說,如果木氣的力量過強,就叫做‘生發’。在生發年份,會出現頭暈、眼花、癱瘓等症狀。而如果木氣不足,則被稱作“委和”。在委和年份,可能會有身體晃動、抽搐、流汗或害怕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句話:“當陽明主掌天地之間時,乾燥的氣息不會來到人間,因此肝臟就會產生痙攣疾病。”

簡化後的意思:

"古人認為,如果肝氣力量過大,會導致頭暈、眼花、癱瘓等問題;若肝氣不足,可能引起身體晃動、抽搐、流汗或害怕。另外,在某些情況下,肝臟可能會因為環境因素而出現痙攣病症。"

4. 治法

治顫振以參、術補虛,茯苓、半夏行痰飲。腎虛者,青鹽丸;如實熱積滯而顫振者,子和之法治之,及仲景藜蘆甘草之類。

仲景云:病人常以手指臂動身體瞤瞤者,藜蘆甘草湯主之。

《綱目》:人常抽掣而戰掉,至於盞物不舉,以治痰茯苓丸服之立愈。又治臂痛如神。

白話文:

治療顫抖,可用人參、術補虛,茯苓、半夏化痰飲。腎虛者,服用青鹽丸;若是實熱積滯導致的顫抖,則用子和之法治療,如同仲景所用的藜蘆、甘草之類。仲景說,病人常常手指手臂顫抖,身體抽搐,可用藜蘆甘草湯治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人經常抽搐顫抖,甚至拿不起杯子,服用治痰茯苓丸,可以立即痊癒,還能治療手臂疼痛。

5. 藥方

(《本事》)星附散,治中風能言,口不喎斜,而手足嚲曳,脈虛浮而數,宜汗而解之。

天南星,半夏(二味切薄片,薑汁浸透用),黑附子(炮),白附子,川烏,白殭蠶,沒藥,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酒水各一盞,煎八分,熱服。二三服,汗出瘥。

青鹽丸,治腎虛,腰膝無力,而戰掉。

白話文:

《本事》記載,星附散可以治療中風後能說話,口不歪斜,但手腳麻痺無力,脈搏虛浮而快的情況。這種情況適合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藥方組成:天南星、半夏(切成薄片,用薑汁浸泡透)、黑附子(炮製)、白附子、川烏、白殭蠶、沒藥、人參、白茯苓(各等份)。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水各一盞煎煮,煮至八分,趁熱服用。服用二到三次,出汗後病症就會減輕。

另外,青鹽丸可以治療腎虛導致腰膝無力,行走時身體顫抖的情況。

小茴香(三兩),菟絲子(末,四兩),青鹽(一兩),乾山藥(二兩),

上先將菟絲子洗淨,無灰酒浸,日中曬七日,冬天近火煨之,爆干,另為末。將諸藥為末和勻,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或鹽湯下。

(《三因》)獨活散,治氣虛感風,或驚恐相乘,肝膽受邪,使上氣不受正位,致手招搖,手足顫掉,漸成目昏。

獨活,地骨皮,細辛,芎藭,菊花,防風,炙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將茴香(三兩)、菟絲子(研成末,四兩)、青鹽(一兩)、乾山藥(二兩)這些藥材準備好。

首先將菟絲子洗淨,浸泡在沒有灰塵的酒中,在太陽下曬七天,冬天靠近火烤,烤乾,再研磨成粉。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用酒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酒或鹽湯送服。

這個藥方叫做獨活散,用來治療氣虛感風,或驚恐交加,肝膽受邪,導致上氣失常,出現手腳發抖,漸漸變成眼睛昏花等症狀。

藥材包括獨活、地骨皮、細辛、芎藭、菊花、防風、炙甘草(各等份)。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八分,取青汁入少竹瀝,溫服。

愈風湯,治顫振。(方見中風門。)

治手戰用浮萍搗自然汁,和酒空心服,立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盞水煎煮,熬至八分,取其青汁,加入少許竹瀝,溫熱服用。

愈風湯可以治療顫抖,方劑見中風門。

治療手顫抖可以用浮萍搗碎取汁,和酒空腹服用,效果迅速。

6. 針灸法

內關,合谷(灸上穴。並密語手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