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34)
卷之七 (34)
1. 秦承祖灸鬼法
鬼哭穴,以兩手大指相併縛定,用艾柱騎縫灸之,令兩甲角後肉四處著火,一處無火則不效。
白話文:
鬼哭穴這個穴位,要將兩手的大拇指併攏綁好固定,然後用艾柱放在兩指甲縫處的皮膚上施灸,讓兩邊指甲角後方的肉四個地方都燒到起火,如果有一個地方沒燒到起火,就沒有效果。
2. 崔氏四花六穴並辨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氣血虛弱,骨蒸潮熱,咳嗽痰喘,五心煩熱,四肢困倦,形容憔悴,並宜治之。
先二穴,令患人平分,正直立定,取一線繩蠟之,勿令展縮,於男左女右,腳底貼肉堅踏之。其繩前與大拇指端齊,後頭循當腳根中心向後引繩,從腳端肚貼肉直上,至膂曲中大橫紋(即委中穴)截斷,次令患人解發分兩邊,令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腳,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繩一頭,令與鼻端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循脊內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脊骨中,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
)又取一繩子,令患人合口,將繩子按於口上,上兩頭至吻,卻鈞起繩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厶三角樣,下二角齊兩吻截斷,將此繩令盡處是穴,以白圈記之。(若婦人纏腳短小,非自然也。若以量腳,索子加之於首,必不及也。今移下於肩髃穴點定,引繩向下,至中指盡處截斷,以代量足之用。
)以上是第一次點二穴。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繃繞項向前,雙垂頭與鳩尾齊。(胸前及骨間之盡處是也。雙頭齊截斷,卻翻雙繩頭向後,以繩子中心按於喉嚨結骨上,其繩兩頭相垂,循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穴。)又取一繩,令患人合口,橫量,齊兩吻截斷,遠於脊骨上墨點,橫量如法,繩子兩頭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以上是第二次點二穴。
前四穴同時灸之,各三七壯,累灸至百壯,候灸瘡將瘥,又依後法灸二穴。
又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繩,於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當脊骨直下起點,其繩子中心放在墨點上,於上下繩頭盡處以白圈記之,此是灸處。以上是第三次點二穴。
通前共六穴,擇取離日、火日灸之,百日內宜忌房室勞思,將息調養,飲食應時,寒熱得中。未愈者,如前再灸一翻,無有不愈。
按:《資生經》灸骨蒸勞瘵,取上二穴,合五椎兩旁開三寸,乃心俞二穴是也。心主血,勞為血病,故灸之。崔知悌取四花穴灸勞,按其量法《節要》中備載之,先比口吻闊狹樣式,度裁紙四方,中煎一孔,取脊中墨點以紙中孔按上,其紙四角平取四花,是其膈俞、膽俞之四穴也。經曰:血會膈俞。
疏曰:血病,治此。蓋骨蒸勞熱,血虛火盛,故取此以補之。膽為肝之腑臟血,故亦取之。崔氏止言四花,不言膈、膽俞四穴,為粗工告也。今世以四花科取其誤也,故多不效。依平取之,然要合三俞穴,方准有效。今以傳訛,春甫一旦釐正,恐人不信,故載斜穴於前,而辨其誤於後。
知者審而用之,幸毋踵其誤焉可也。
白話文:
此方法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因過度勞累、內傷、氣血虛弱導致的骨蒸潮熱、咳嗽痰喘、五心煩熱、四肢困倦、形體消瘦等症狀。
首先要找出第一對穴位。讓病人站直,雙腳平分站立。拿一根繩子,不要讓繩子伸縮,分別在男性的左腳或女性的右腳上,緊貼腳底,讓繩子一端與大拇指前端對齊,另一端沿著腳跟中心向後延伸,然後順著小腿貼著皮膚向上拉到膝蓋後面的橫紋處(也就是委中穴)截斷繩子。接著讓病人解開頭髮,將頭髮往兩邊分開,露出頭頂的縫,讓病人正坐。拿剛才量好的繩子,一端對著鼻尖,沿著頭頂的縫往後拉,貼著頭皮向下延伸到後腦勺,然後沿著脊椎向下延伸到盡頭,在脊椎骨中點用墨水標記。(這個墨點不是艾灸的穴位)
再拿一條繩子,讓病人閉上嘴巴,把繩子橫放在嘴上,讓兩端對齊嘴角,然後把繩子中間向上提起,對準鼻柱根部,形成一個三角形。截斷繩子兩端對齊嘴角的部分。繩子末端就是穴位,用白色圓圈標記。(如果女性裹小腳,腳比較短,這種量法不自然。如果用來量腳,再把繩子放到頭上,一定會不夠長。所以現在把繩子下移到肩髃穴來標記,從這裡向下延伸到中指尖截斷,以此代替量腳的用法。)以上是第一次標記的兩個穴位。
接著找第二對穴位。讓病人正坐,手臂稍微彎曲。拿一條布條繞在脖子上,兩頭垂下來,對齊胸前的鳩尾穴(胸前和肋骨交界處的盡頭)。剪斷兩端對齊的部分,然後將兩繩頭反轉向後,以繩子中心對著喉結,讓兩繩頭垂向脊椎,沿著脊椎用墨點標記。(這個墨點不是艾灸的穴位)再拿一條繩子,讓病人閉上嘴巴,橫量嘴的寬度,在脊椎墨點上方,橫量相同寬度,在繩子兩頭用白色圓圈標記,這是要艾灸的穴位。以上是第二次標記的兩個穴位。
以上四個穴位同時艾灸,每個穴位灸二十一次,累積灸到一百次。等艾灸的傷口快要癒合的時候,再按後面的方法灸另外兩個穴位。
再找出最後的兩個穴位。用第二次測量口寬的繩子,在第二次測量出的脊椎墨點的正下方開始,把繩子中心放在墨點上,上下繩子末端用白色圓圈標記,這是要艾灸的穴位。以上是第三次標記的兩個穴位。
總共是六個穴位,選擇天氣晴朗且有陽光的日子施灸。在艾灸的一百天內,要禁止性生活,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休息和調養,飲食要按時,注意保暖。如果沒有痊癒,按照先前的方法再次艾灸,沒有治不好的。
根據《資生經》記載,艾灸治療骨蒸勞熱,應選擇上方的兩個穴位,再加上第五椎骨兩旁開三寸的心俞穴。心臟主導血液,勞累會引起血病,因此要艾灸這些穴位。崔知悌用四花穴治療勞病,根據他的測量方法,在《節要》中詳細記載。先比較嘴巴的寬窄,剪裁出一張方形的紙,在中間剪一個孔,把紙中間的孔對準脊椎上的墨點,讓紙的四個角對應四花穴,也就是膈俞和膽俞這四個穴位。經書上說:血會於膈俞。疏解說:血病要治療這裡。因為骨蒸勞熱是血虛火旺,所以要用這些穴位來補益。膽是肝臟的腑,主導血液,所以也要選用。崔氏只說四花穴,沒有指出是膈俞、膽俞這四個穴位,這是粗略的說法。現在世人以四花穴來命名是誤解,所以效果不好。要按正規的方法取穴,並配合三俞穴,才能達到效果。現在因為傳說有誤,我將正確和錯誤的方法都寫出來,讓大家明白。
希望明白的人能夠仔細審查,正確使用此方法,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