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七 (9)

1. 鬼瘧劑

(《良方》)神效手把丸,治鬼瘧。

猢孫頭骨,虎頭骨,貓頭骨,砒霜,常山硃砂(細研),乳香(另研),麝香,白芥子,阿魏(各一分),蜈蚣(一枚)

上為細末,碾令勻,取五月五日午時,煉蜜和搗五百杵,丸如皂角子大。以緋絹裹一丸,男左女右,臂上系之。發時於淨室內焚香恭誠解下,男左女右手把之,時時就鼻嗅之,五度效。

白話文:

《良方》記載的神效手把丸,主治瘧疾。方劑包含猢孫頭骨、虎頭骨、貓頭骨、砒霜、常山、硃砂(細研)、乳香(另研)、麝香、白芥子、阿魏(各一分)、蜈蚣(一枚)。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於五月五日午時,用煉蜜調和,搗五百下,製成皂角子大小的丸劑。用紅色絹布包好一粒,男性繫於左臂,女性繫於右臂。發病時,在乾淨的房間內焚香,誠心解開藥丸,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把持藥丸,並時時聞其氣味,五次即見效。

鬼瘧神效丸

砒霜,硃砂,乳香(各半兩),麝香,阿魏,安息香,綠豆粉,猢孫頭骨

上各為末,和研勻,蒸餅丸,梧桐子大。發前男左女右手把一丸便臥,一伏時便瘥。

萬安丸,治鬼瘧。

虎頭骨(酒炙,三兩),藜蘆(六兩),雄黃,鬼臼,天雄(制),蕪荑(炒),皂角(酥炙去皮絲。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別研雄黃末勻,煉蜜和丸,彈子大。令患人頭上戴一丸立止,或於房內燒之避邪。

白話文:

鬼瘧神效丸

藥方:

  • 砒霜、硃砂、乳香 各半兩
  • 麝香、阿魏、安息香、綠豆粉、猢孫頭骨 各適量

製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2. 將粉末與蒸餅混合均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 男性於發病前左手持一丸,女性右手持一丸,服下後臥床休息。
  • 服藥後一伏(大約一天)即可痊癒。

萬安丸

功效: 治鬼瘧

藥方:

  • 虎頭骨(酒炙,三兩)
  • 藜蘆(六兩)
  • 雄黃
  • 鬼臼
  • 天雄(制)
  • 蕪荑(炒)
  • 皂角(酥炙去皮絲,各一兩)

注釋:

  • 鬼瘧:指瘧疾,一種由瘧原虫引起的傳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出汗等。
  • 伏:指一天的時間。
  • 制:指將藥材經過特殊處理,去除毒性或改善藥性。
  • 炒:指將藥材用文火炒至微黃,以去除藥性或增強藥效。
  • 酥炙:指將藥材用油脂炒至酥脆,以去除藥性或改善藥效。

2. 截瘧諸劑

(《宣明》)瘧神丹,治諸般瘧疾。

白砒(一兩),雄黃(一錢),

上以五月五日用粽子尖左右研三千下,日未出不令雞犬見婦人知。丸如梧桐子大,發前一日面東冷水下一丸。

(《發明》),斬鬼丹

人信(五錢,用明礬五錢蓋罐內火煅,微有黑煙出,取起放土地上冷),雄黃(三錢,明亮者)

上共研勻極細,五月五日五家粽角為丸,如小豆大,未發前面東涼水下三丸,嚼破吞之妙。小兒一丸,以吐為效。

白話文:

【宣明】中的「瘧神丹」,適用於治療各種瘧疾。

  • 白砒(一兩),
  • 雄黃(一錢),

上述材料需在五月初五日,利用糉子尖左右研磨三千次,且需在日出前、雞犬不見、婦人不知的情況下進行。研磨後的藥物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並在發病前一天的早晨,面向東方,用冷水服用一丸。

【發明】中的「斬鬼丹」,

  • 人信(五錢,用明礬五錢覆蓋罐內,以火煅燒,待有微弱黑煙出現時取出,放置在土地上使其冷卻),
  • 雄黃(三錢,選用光亮者)。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至極細,再在五月初五日使用五個家庭的糉子尖角製成丸狀,大小類似小豆。在發病前一天的早晨,面向東方,使用涼水服用三丸,咀嚼後吞下,效果更佳。對於兒童,則只需服用一丸,以達到吐出的效果。

(秘方)鬼哭丹,治諸瘧疾。

綠豆(一兩),信石(明者,三錢),

上碾極細,以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發日早五更以新汲水朝東吞下。忌濕面生冷葷腥。

(《玉機》)一剪金,治瘧聖藥。

信石,黑豆,雄黃(各等分),

上以石臼搗為末,用細絹子捻藥一捻於中裹如豆大,用絲扎定剪下。每服一丸,星宿全時用汲水吞下,勿令人知。

(《宣明》)辟邪丹,治瘴瘧鬼瘧食瘧。

白話文:

「鬼哭丹」可以治療各種瘧疾,取綠豆一兩,信石(透明的,三錢)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蒸餅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丸,在發病日清晨五更用新汲取的井水朝向東方吞服。忌食濕面、生冷食物、葷腥。

「一剪金」是治療瘧疾的聖藥。取信石、黑豆、雄黃等量,用石臼搗碎成粉末,用細絹包裹成豆子大小,用絲線扎緊剪下。每次服一丸,在星宿全時用井水吞服,不可讓人知道。

「辟邪丹」可以治療瘴瘧、鬼瘧、食瘧。

綠豆(四十九粒),雄黑豆(四十九粒),硃砂(二錢,另研),白砒(另研,二錢)

上為末同研勻,滴水丸,黃丹為衣。每服一粒,取桃枝研汁調井花水向日吞下。

(《集成》)常山飲,截諸瘧。

常山,檳榔,烏梅,草果,知母,甘草(炙),穿山甲(炮)

白話文:

配方1:

  • 綠豆(49個)
  • 雄黑豆(49個)
  • 紅色硫磺(2錢,需單獨研磨)
  • 白砒(需單獨研磨,2錢)

以上所有成分混合研磨至均勻,然後滴加清水製成藥丸,用黃丹作為包衣。每次服用1個藥丸,使用桃樹枝研磨後的汁液調和井水,在陽光下吞下。

配方2:

  • 常山
  • 檳榔
  • 黑梅(烏梅)
  • 草果
  • 知母
  • 甘草(炙烤後)
  • 穿山甲(炮製後)

以上配方用於治療各種瘧疾。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一盞,露一宿,臨發日前二時溫服。

(秘方),四神飲

常山(二錢),檳榔,柴胡,貝母(各一錢),

上咀,水二盞煎,加黑豆二七粒。臨發前二時空腹服之。

(《選要》)驅瘧丹,治久瘧諸瘧如神。

常山末,草果末,菖蒲末,綠豆粉(各一兩),信石(醋煮,二錢半),

上用稀麵糊搜和,分作一百二十餅,每以一餅用茶清浸露一宿,臨發日五更冷服。痰飲在上即吐,痰飲在下即瀉。小兒用一角,依前法服。忌豬羊魚雞面。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煎成一盞,放在露水裡一整夜,發病前兩小時溫熱服用。

常山兩錢,檳榔、柴胡、貝母各一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兩盞水煎煮,加入二十七粒黑豆,發病前兩小時空腹服用。

常山末、草果末、菖蒲末、綠豆粉各一兩,信石用醋煮過,取二錢半,以上藥材用稀麵糊調和,分成一百二十個餅,每次取一個餅用茶水浸泡在露水中一夜,發病當天凌晨五點冷服。痰飲在上面就吐出來,痰飲在下面就拉出來。小孩服用一小部分,依同樣方法服用。忌食豬肉、羊肉、魚肉、雞肉和麵食。

(《和劑》)克效餅子,治一切瘧疾,發作有時,先覺有時,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吐,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相半,或但熱而不寒,或但寒而不熱,或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或發後五六日再發,皆治。

甘草(炙),綠豆末,荷葉(炮。各五錢),定粉(研),龍腦(研),麝香(研。各半錢),金箔(二十五片,為衣),信石(醋煮,兩半),硃砂(飛,一兩),

白話文:

克效餅子,治一切瘧疾

(出自《和劑》)

這方藥叫做克效餅子,專治各種瘧疾,無論發作時間固定還是不固定,先有徵兆還是突然發作,都能治療。

症狀包括:

  • 發病時先感到寒冷,身體顫抖,牙齒打顫,臉頰發僵,全身内外都冰冷,腰部和脊柱疼痛。
  • 寒戰过后,全身内外又变得炎热,头痛得像要裂开一样,口渴想喝冷饮。
  • 有時胸中痰多,感到胸悶想吐。
  • 有些人先寒后热,有些先热后寒,有些寒多热少,有些热多寒少,有些寒热交替,有些只熱不寒,有些只寒不热。
  • 瘧疾發作頻率也不一定,有的每天發作一次,有的隔天發作一次,有的发作后五六天才再发,都能用此方治疗。

藥方:

  • 甘草(炙) 五錢
  • 綠豆末 五錢
  • 荷葉(炮) 五錢
  • 定粉(研) 半錢
  • 龍腦(研) 半錢
  • 麝香(研) 半錢
  • 金箔(二十五片,做成藥衣)
  • 信石(醋煮,兩半)
  • 硃砂(飛,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兩作二十餅捻扁,以金箔為衣。每服一餅,新汲水磨化。日發者,未發前服之;間日發者,不發夜服;隔數日發者,前一日夜服;連日發者,侵晨服。

(《百選》)碧霞丹,治久瘧不愈。

東方甲乙木巴豆(取肉去油),南方丙丁火官桂(去粗皮),中央戊己土硫黃(去土石),西方庚辛金白礬(另研),北方壬癸水青黛(另研。各等分)

上於五月初一日修治了,用紙各包,以盤盛依前方位排定,勿令貓犬婦人見之,安頓神前,至端日午時用五家粽角尖和前藥令勻,丸如梧桐子大,令患人以綿裹一丸塞在鼻中,男左女右,於未發前一日安之,約度尋常發過少許方除。

白話文:

以上是古文中描述的一種治療長期瘧疾的方法:

將藥材細碎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並製成餅狀,每個餅重約5克左右,表面覆蓋一層金箔作爲藥衣。服用時每次吃一片,用水沖泡使其溶解。如果每天都會發作,則應在發病之前服用;如果是每隔一天就會發作,則應該在沒有症狀出現的時候晚上服用;若是間隔多天才會發作的話,在前一天晚上的時候服用即可;連續幾天都發作了則可以在早晨服用。

配方中的藥物包括:東方屬木的巴豆、南方屬火的官桂、中部屬土的硫磺、西方屬金的白礬以及北方屬水的青黛。這些草藥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則進行搭配使用。

具體的製作方法是在每年五月的第一天開始準備材料並將其分別包裝好,然後放在盤子裏排列整齊,避免貓狗或婦女看到它們。最後把所有的藥品混合在一起搓成像梧桐籽大小的小球形狀,讓患者用棉布包裹一顆小球放入鼻子內,男性放左邊女性放右邊,於病發前一天放置進去,大約等到平常病症稍微緩解一些再取出。

(《發明》)煮藥豆法,治久瘧瘧母痞塊者,不宜用消痞丸散等破氣並熱藥,只宜制豆法,食盡二升,自然消愈。

大黑豆(二升),常山(半斤),枳實(四兩),血竭(五錢,另研)

上用水一斗先銼常山枳實,煮十餘沸,入豆,候熟去二味,再入血竭末,用武火熬盡汁,取出曬乾,每日食之一二合後,可灸章門二穴,其痞自消。

白話文:

《發明》煮藥豆法,治久瘧瘧母痞塊者

這篇文章介紹一種用藥豆治療久瘧(長期瘧疾)引起的瘧母(一種腹部的腫塊)的方法。

治療方法:

針對久瘧引起的瘧母,不適合使用消痞丸等破氣發熱的藥物,應該用以下的煮藥豆方法:

藥材:

  • 大黑豆:兩升
  • 常山:半斤
  • 枳實:四兩
  • 血竭:五錢(另研磨成粉末)

煮法:

  1. 將常山和枳實切碎,用一斗水煮沸十幾次。
  2. 加入大黑豆,煮至豆子熟透,去除常山和枳實。
  3. 加入研磨好的血竭粉末,用猛火熬煮至水分蒸發,取出豆子曬乾。

服用方法:

  • 每日服用一到兩合藥豆。
  • 服用藥豆後,可灸灼章門穴(位於腹部,左右各一個)。

療效:

持續服用藥豆,配合灸灼章門穴,就能夠消除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