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七 (5)

1. 治案

一男子痎瘧,脅下有肥氣,腹中作痛,形如覆杯,病已三載,兩手脈沉伏而有力。以三花神佑丸五六十丸下之五六行,以涼水止之,蓋冷主收斂故也。一二日服白虎湯,五七日後以常山散吐出冷痰涎水,又以柴胡湯和之,間服妙功丸磨積愈。

《正傳》有二男子皆年四五十,各得痎瘧三年,俱發於寅申巳亥日。一人晝發,發於巳而退於申;一人夜發,發於亥而退於寅。晝發者,乃陰中之陽病,宜補氣解表,與小柴胡倍柴胡、人參,加白朮川芎葛根陳皮青皮蒼朮。夜發者為陰中之陰病,宜補血疏肝,用小柴胡湯四物湯加青皮。

白話文:

有一位男子患有瘧疾,腋下有積聚的氣,腹部疼痛,形狀像覆蓋的杯子,病症已持續三年,兩手脈搏沉伏有力。服用三花神佑丸五六十粒,大便排出五到六次,用涼水止瀉,因為寒性收斂的緣故。一兩天後服用白虎湯,五七日後服用常山散,吐出冷痰涎水,再用柴胡湯調理,間隔服用妙功丸,長期累積後痊癒。

《正傳》記載有兩位男子,年齡皆為四五十歲,都患有瘧疾三年,發病時間都固定在寅申巳亥日。其中一位白天發病,在巳時發作,申時退燒;另一位晚上發病,在亥時發作,寅時退燒。白天發病的人,屬於陰中之陽病,應該補氣解表,用小柴胡湯,將柴胡藥量加倍,並加入人參、白朮、川芎、葛根、陳皮、青皮、蒼朮。晚上發病的人,屬於陰中之陰病,應該補血疏肝,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並加入青皮。

各與干帖,加薑棗煎,於未發前二時每日一帖,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

丹溪治一人,因勞役發嗽得痎瘧,又服發散藥,變為發熱,舌短語言不正,痰吼有聲,脈洪實似滑。先用獨參湯竹瀝蛤殼一,服後吐膠痰,舌本正,後用黃耆人參湯服半月愈。

一人性急好酒色,味厚,適多憂怒,患久瘧,忽大熱下臭積,大孔痛陷下,此大虛,脈弦大而浮。以瓦磨如錢圓燒紅,童便淬,急取以紙裹於痛處,恐外寒乘而入也,以參、歸、陳皮煎服,淡味半月安。

一婦病瘧,三日一發,食少,經不行已三月,脈無。時冬寒,議作虛寒治。疑誤,再診,見其梳洗言動如常,知果誤也。經不行,非無血,為痰所凝。脈無,非血氣衰,則積痰生熱,結伏其脈而不見耳,當作實熱治。與三花丸,旬日後食進,脈出帶微弦。謂胃氣既全,雖不藥,瘧當自愈而經行也。令淡滋味,果應。

一婦身材小,味厚,痎疲瘧月餘,間日發於申酉。頭與身痛,寒多喜極熱辣,脈伏面慘晦,作實熱治之,以十棗湯為末,粥丸黍米大,服十粒津咽,日三次,令淡飯半月,大汗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患瘧疾,每三天發作一次,食慾不佳,月經停經已三個月,脈象全無。當時正值冬寒,醫生打算用虛寒的治療方法。但醫生懷疑自己判斷有誤,再次診斷,發現婦人梳洗言行如常,證實了自己的猜測。經期不來,並非沒有血,而是因痰凝結所致。脈象全無,也不是血氣虛衰,而是積痰生熱,阻塞脈絡,所以才摸不到脈象,應該用實熱的治療方法。醫生開了三花丸,十天後病人食慾恢復,脈象出現,帶有輕微的弦脈。醫生認為胃氣已恢復,即使不用藥,瘧疾也會自然痊癒,月經也會恢復。因此建議病人吃清淡的食物,果然奏效。

另一位身材嬌小的婦女,體質偏燥熱,患痎瘧已一個多月,每隔一天在申酉時發作。頭痛身痛,怕冷,喜食辛辣,脈象沉伏,面色蒼白晦暗,醫生判定為實熱症,用十棗湯研末,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十粒,每日三次,並讓她吃清淡的米飯半個月,大量出汗後病癒。

一婦人久痢,因哭子變瘧,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止,脈微數,疲甚,無邪可治,陰虛陽散,死在旦夕。且服四獸等熱劑,遂用參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耆半兩、炙甘草二錢,作四大劑服之而愈。

白話文:

一位婦人長期患有痢疾,因為哭泣喪子而導致瘧疾發作,一天發作五、六次,汗如雨下不停,脈象微弱而數,體力極度虛弱,沒有邪氣可治療,屬於陰虛陽散的狀態,眼看就要在旦夕之間死去。之前服用過四獸湯等溫熱性的藥物,後來改用人參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芪半兩、炙甘草二錢,製成四劑藥服用後病症痊癒。

2. 治瘧通用諸劑

(《濟生》)清脾飲,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青皮厚朴(薑製),白朮黃芩草果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炙。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仲景)柴胡二陳湯,治熱痰作瘧,用此和解。(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濟生》中的清脾飲,專治癉瘧,症狀為脈象弦數,但發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方劑由青皮、厚朴(薑製)、白朮、黃芩、草果、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炙)等分組成,每服五錢,用水半盞,加入薑五片,煎煮七分,溫服,不拘時服用。仲景的小柴胡二陳湯,用於治療熱痰作瘧,與此方有相通之處,其方見於《傷寒論》。

(《活人》)白虎加桂枝湯,治瘧但熱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桂枝,甘草(炙),粳米(各一錢),石膏(五錢),

上咀,水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

(《局方》)參蘇飲,治瘧初作,用此散解。(方見風寒門。)

(《局方》)二陳湯,治食痰作瘧。(方見痰門。)

(《局方》)五苓散,治瘧疾小水不利,用此分理陰陽。(方見濕門。)

白話文:

《活人》記載,白虎加桂枝湯適用於治療瘧疾,但患者發病時只有發熱沒有發冷,且伴有汗出。方劑組成:知母、桂枝、甘草(炙)、粳米(各一錢),石膏(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半盞水煎煮至一盞,去渣溫服。

《局方》記載,參蘇飲適用於治療瘧疾初期,用此方散解病邪。(方劑詳見風寒門。)

《局方》記載,二陳湯適用於治療因食積痰飲導致的瘧疾。(方劑詳見痰門。)

《局方》記載,五苓散適用於治療瘧疾伴隨小便不利者,用此方調和陰陽。(方劑詳見濕門。)

草果飲,治諸瘧通用。

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加姜煎,亦治寒瘧。

(《拔萃》)桂枝黃芩湯,治瘧,服藥寒熱轉甚者,此三陽合病也。

桂枝,黃芩(一錢),人參,柴胡(錢半),石膏,知母(各一錢),半夏,甘草(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七分服。

白話文:

草果飲可以治療各種瘧疾。

將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甘草(炙,各等份)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加入生薑煎煮服用,也可以治療寒瘧。

桂枝黃芩湯用於治療瘧疾,如果服用後寒熱症狀加重,這是三陽合病。

將桂枝、黃芩(一錢)、人參、柴胡(錢半)、石膏、知母(各一錢)、半夏、甘草(各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做成一劑,用半盞水煎煮七分服用。

(《御藥》)柴胡栝姜根湯,治一切瘧疾,往來寒熱,煩渴引飲。

柴胡(二錢),天花粉,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一錢),

上姜五片、棗二枚、水盞半煎八分,通口服。

(《簡易》)七寶飲,治一切瘧疾,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不問鬼瘧食瘧。

常山,厚朴(薑製),青皮,陳皮,甘草(炙),檳榔,草果(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於未發隔夜,水一盞、酒一盞共煎一盞,去渣露一宿,再將渣煎另放,亦露一宿,來日當發之晨,蕩溫,面東先服,頭服少頃,再服藥渣,大有神效。

(《和劑》)人參養胃湯,治瘧疾寒多熱少者,必須先服此藥。

人參,厚朴(制),陳皮(各一錢半),蒼朮(二錢),茯苓,半夏(制),草果,藿香,甘草(炙。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棗二枚煎,不拘時服。

(《濟生》)萬安散,治一切瘧病之初,以其氣壯,進此藥以取效。氣虛胃弱及妊婦不宜服之。

蒼朮,厚朴(姜炒),陳皮,檳榔,常山(酒浸),甘草(炙。各錢半),

白話文:

《和劑》的人參養胃湯,適用於瘧疾寒多熱少的人,必須先服用此藥。藥方包括人參、厚朴(制)、陳皮(各一錢半)、蒼朮(二錢)、茯苓、半夏(制)、草果、藿香、甘草(炙。各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服,加入薑三片、棗二枚煎煮,不限時間服用。

《濟生》的萬安散,適用於一切瘧疾初期,以其氣壯,服用此藥以求效。氣虛胃弱及孕婦不宜服用。藥方包括蒼朮、厚朴(姜炒)、陳皮、檳榔、常山(酒浸)、甘草(炙。各錢半)。

上咀,水二盞煎一盞,去渣露一宿,臨發早溫服,忌熱物。

驅瘧飲,治諸瘧久瘧不愈者。

草果,青皮,陳皮,人參,茯苓,半夏(制),厚朴,蒼朮(炒),檳榔,白朮,甘草(各一兩),良薑(五錢),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棗二枚、烏梅一個,煎八分,食遠服。

白朮散,治邪氣留於經絡,與衛氣相併,日發瘧疾,寒熱交作者,初受風寒者尤宜。

麻黃,白朮,茯苓,桂心(各七分),陳皮,青皮,桔梗,白芷,甘草(炙),半夏(制),紫蘇,烏梅肉(各六分),

白話文:

取藥材,用兩盞水煎成一盞,去渣後靜置一夜,早晨溫熱服下,忌食熱物。 這方劑用來治療各種瘧疾,特別是久治不愈的瘧疾。 取草果、青皮、陳皮、人參、茯苓、半夏(制)、厚朴、蒼朮(炒)、檳榔、白朮、甘草(各一兩)、良薑(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七錢藥末,用兩盞水、兩個紅棗、一個烏梅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後,飯後服用。 這方劑用來治療邪氣留於經絡,與衛氣相併,導致每天發作瘧疾,寒熱交替的病症,尤其適合初期因風寒而患病者。 取麻黃、白朮、茯苓、桂心(各七分)、陳皮、青皮、桔梗、白芷、甘草(炙)、半夏(制)、紫蘇、烏梅肉(各六分),混合使用。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老瘧飲,治久瘧結成癥瘕,癖在胸脅,諸藥不愈者。

蒼朮(制),草果,桔梗,青皮,陳皮,良薑(各七分),白芷,茯苓,半夏(制),枳殼(炒),甘草(炙),桂心,乾薑(炮),紫蘇,川芎(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入鹽少許煎八分,食前服。

(徐氏)正氣散,退寒瘧,正胃氣,進飲食,脾胃虛怯者用之尤宜。

藿香,草果(各二兩),半夏(制),陳皮,厚朴,砂仁,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取藥材適量,加水兩杯、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八分,飯前服用。此方名為「老瘧飲」,用於治療久瘧導致的癥瘕、癖積於胸脅,久治不愈的患者。

另取蒼朮(制)、草果、桔梗、青皮、陳皮、良薑(各七分)、白芷、茯苓、半夏(制)、枳殼(炒)、甘草(炙)、桂心、乾薑(炮)、紫蘇、川芎(各五分),研磨成粉末,加水兩杯、少許鹽,煎煮八分,飯前服用。此方名為「正氣散」,由徐氏所傳,用於退寒瘧、健胃氣、增進食慾,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者。

另取藿香、草果(各二兩)、半夏(制)、陳皮、厚朴、砂仁、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生薑棗子煎,俟瘧未發前和渣服。

(《辨疑》)柴葛二陳湯,治一切瘧,傷暑濕勞食等證。

柴胡,乾葛,白朮,陳皮,半夏(制),黃芩(寒陰瘧即除之),蒼朮(制),川芎,甘草(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三片,煎服。乾葛、川芎、蒼朮乃發散外邪之藥,久瘧者及發散過者除之。不思飲食,加山楂麥芽枳實各五分。痰盛加貝母、知母。寒痰停飲加草果仁。陽分汗多,加人參、黃耆葛根。陰分,加酒芍藥、川當歸、川芎、生地黃各八分,或用升麻以提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匕,用生薑和棗子煎煮,等到瘧疾發作之前,連同藥渣一起服用。

柴葛二陳湯,用於治療各種瘧疾,包括暑濕、勞食等引起的瘧疾。

藥材包括柴胡、乾葛、白朮、陳皮、半夏(製)、黃芩(寒陰瘧即除之)、蒼朮(製)、川芎、甘草(各五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一劑,用水兩盞,生薑三片,煎煮服用。乾葛、川芎、蒼朮是發散外邪的藥物,久瘧者和發散過度者可以去除這些藥材。不思飲食,可以加入山楂、麥芽、枳實各五分。痰盛可以加入貝母、知母。寒痰停飲可以加入草果仁。陽分汗多,可以加入人參、黃耆去除葛根。陰分,可以加入酒芍藥、川當歸、川芎、生地黃各八分,或者用升麻來提升藥效。

久瘧微邪潮熱,加四君子湯去祛邪之藥。欲截,加常山、檳榔、青皮、貝母各一錢。

(《雜著》)二術柴葛湯,治諸瘧必用之劑。

白朮,蒼朮,柴胡,葛根,陳皮(各七分),甘草(五分),

若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加枯芩、茯苓、半夏(各一錢)。熱甚頭痛,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口渴,加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

若間日或三日發,午後或夜發者,邪在陰分,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酒炒知母(各一錢)、酒黃耆、酒紅花(各四分)提。在陽分可截之。

白話文:

長期瘧疾,若有輕微的邪氣導致發熱,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去除邪氣。如果想要立刻止住瘧疾,可以在四君子湯中加入常山、檳榔、青皮、貝母各一錢。

《雜著》中記載的二術柴葛湯,是治療各種瘧疾的常用藥方。

方劑包括白朮、蒼朮、柴胡、葛根、陳皮(各七分)、甘草(五分)。

如果瘧疾一天發作一次,而且在上午發作,說明邪氣在陽分,可以加入枯芩、茯苓、半夏(各一錢)。如果發熱很嚴重,伴隨頭痛,可以加入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如果口渴,可以加入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

如果瘧疾隔日或三天發作一次,而且在下午或晚上發作,說明邪氣在陰分,可以加入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酒炒知母(各一錢)、酒黃耆、酒紅花(各四分)。如果邪氣在陽分,可以立刻止住瘧疾。

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人參、黃耆、白茯苓(各一錢)以補氣,川芎、地黃、歸、芍以補血。

若陽瘧多汗,用黃耆、人參、白朮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白朮、黃芩、葛根以發之。

若陰瘧多汗,用當歸、白芍熟地、黃耆、黃柏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

胃氣弱,飲食少,或服截藥傷脾胃而食少者,加人參、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

傷食痞悶或有食積者,加神麯、麥芽、枳實(各一錢)、黃連(五分)。

白話文:

如果瘧疾發作間隔一天,或是一天發作兩次,甚至白天晚上都發作,就表示氣血都有問題,要加入人參、黃耆、白茯苓來補氣,用川芎、地黃、當歸、芍藥來補血。

如果陽瘧發作時出汗很多,就用黃耆、人參、白朮來收斂汗液。如果沒有汗就用柴胡、蒼朮、白朮、黃芩、葛根來幫助出汗。

如果陰瘧發作時出汗很多,就用當歸、白芍、熟地、黃耆、黃柏來收斂汗液。如果沒有汗就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來幫助出汗。

如果胃氣虛弱,吃得少,或服用過度寒涼的藥物導致脾胃受損而食慾不振,就加入人參、酒芍藥、大麥芽來調理。

如果傷食導致胸悶,或有食物積滯,就加入神麴、麥芽、枳實,以及少量的黃連來幫助消化。

痰盛,加薑、半夏、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黃連、黃芩(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檳榔、常山、青皮、黃芩(各一錢)、烏梅肉(三個)。

日久虛瘧,寒熱不多,或無寒而但微熱者,邪氣已無,只用四君子湯四物湯,加柴胡、黃芩、黃耆、陳皮以滋補氣血。

(《活人》)柴苓湯,治瘧熱多寒少,口燥心煩少睡。(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痰多的时候,加入生姜、半夏、南星、枳实(炒过,各一钱),黄连、黄芩(各六分)。

如果想要止咳,加入槟榔、常山、青皮、黄芩(各一钱)、乌梅肉(三个)。

久病虚弱,寒热不明显,或者没有寒症只有微热,说明邪气已经消失,只需要用四君子汤配合四物汤,再加入柴胡、黄芩、黄芪、陈皮来滋补气血。

柴苓汤,用来治疗疟疾,发热多寒少,口干心烦睡不着。(方剂见伤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