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5)
1. 吳廷紹
為太醫令,烈祖好食飴,喉中噎,國醫莫能治。廷紹獨謂當進楮實湯,服之果愈。或叩之,答曰:咽因甘起,故以楮實湯。
白話文:
吳廷紹擔任太醫令時,烈祖皇帝喜歡吃麥芽糖,結果喉嚨被噎住,全國的醫生都治不好。只有吳廷紹認為應該服用楮實湯,服藥後果然痊癒。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咽喉的病是因為甜食引起的,所以用楮實湯治療。」
2. 江嘉
字明遠,新安婺源人,以醫鳴世,十五代至嘉,以儒通醫,活人尤著。宋理宗不豫,召至,一進藥,遂安。
白話文:
江嘉,字明遠,是新安婺源人,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於世。到了第十五代傳到江嘉時,他運用儒學的道理來貫通醫學,救活了許多人,名聲特別顯著。宋理宗身體不適,召見江嘉入宮,他只用一副藥,理宗的病就好了。
3. 初虞世
為宋朝醫,有超見,論病源皆深究《素》、《難》之理,所著有《養生必用》。
白話文:
虞世是宋朝的醫生,他有超越常人的見解,探討疾病的根源時,都能深入研究《黃帝內經素問》和《難經》的道理。他所寫的著作有《養生必用》。
4. 蘇澄
宋良醫,人病應聲者求療。澄云:古無此方,惟以本草藥名盡呼之,每呼一聲,腹中輒應,唯一藥即不應,再三呼之,無聲,即此藥為主,治之痊愈。
白話文:
有個宋朝的好醫生,有人肚子裡有怪聲,只要一講話肚子裡就會跟著發出聲音,就來找他醫治。這位醫生說:「古時候沒有這種病症的治療方法,我只能用藥草的名字,一一呼喊出來試試看。」每喊一個藥草的名字,那人的肚子裡就會跟著應聲,唯獨喊到一種藥草時,肚子裡沒有聲音回應。醫生再三呼喊這個藥草的名字,肚子裡依然沒聲音,於是就判斷這個藥草是治療這個怪病的關鍵,結果用這個藥草治療,病人就痊癒了。
5. 朱肱
號無求子,吳興人,善醫,尤邃於《傷寒》,潛心數十年,窮經義之要,而成《活人書》,奏進。道君朝授奉議郎、醫學博士。
白話文:
朱肱,字號無求子,是吳興人。他很擅長醫術,尤其精通《傷寒論》。他潛心研究數十年,深入探究經書的要義,最終完成了《活人書》這本書,並進獻給朝廷。宋徽宗時期,他被授予奉議郎、醫學博士的官職。
6. 張擴
字子充,新安古歙人,精研醫學,聞有長於己者,雖千里求之不憚。時聞蘄水龐安常醫名,遂往從之。又聞蜀中王樸太素脈,亦往師之,得其秘而歸。術益高而名益著,江右縉紳士夫咸往就診。
白話文:
張擴,字子充,是新安古歙縣人。他精通醫學,聽說有醫術比自己高明的人,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會不辭辛勞地前往求教。當時聽說蘄水的龐安常醫術高明,就前往拜他為師。後來又聽說蜀地的王樸太素擅長脈診,也前往向他學習,學到了他的獨門秘訣後才回來。因此,他的醫術更加高超,名聲也更加顯赫,江西一帶的官宦士紳都前來找他看病。
7. 裴宗元
以醫名越,專用成方。及丹溪出,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故其方書,遂不盛行也。
白話文:
裴宗元以醫術聞名於世,他特別喜歡使用現成的藥方。等到朱丹溪出現後,他才領悟到:「拿古代的藥方來治療現代的疾病,在效果上不能完全契合,所以他所編寫的醫方書籍,就沒有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