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五 (4)

1. 治風勝泄瀉諸劑

(《良方》)神朮散,治春傷於風,夏必飧瀉。

蒼朮(半斤),藁本,川芎(各三兩),羌活(二兩),細辛,粉草(各八錢),

上為粗未,每服三錢,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出汗。

(《良方》)高良薑湯,治腸胃受風,久為飧泄,下痢嘔逆,腹內㽲痛。

高良薑,木香,檳榔,赤茯苓,人參(各三分),肉豆蔻,吳茱萸(泡炒),陳皮(去白),縮砂仁(五分),乾薑(一分,炮)

白話文:

《良方》記載的神朮散,可以治療春天受風寒,夏天容易腹瀉的病症。藥方由蒼朮半斤、藁本、川芎各三兩、羌活二兩、細辛、粉草各八錢组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直到出汗。

《良方》記載的高良薑湯,可以治療腸胃受風,長期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藥方由高良薑、木香、檳榔、赤茯苓、人參各三分、肉豆蔻、吳茱萸(泡炒)、陳皮(去白)、縮砂仁五分、乾薑(一分,炮制)组成。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日三服。

(《良方》)乾薑丸,治腸胃風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乾薑(炮),厚朴(去皮製),當歸,阿膠(炮成珠),龍骨(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棗湯下。

(《機要》)防風芍藥湯,治飧泄身熱脈弦,腰痛微汗。

白話文:

上咀,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煎煮七分,不分時辰,每天服用三次。乾薑丸用於治療腸胃風寒、食積洩瀉、腹痛不止。將炮製的乾薑、去皮製的厚朴、當歸、炮製成珠的阿膠、龍骨各一兩,研磨成細末,用煉蜜做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棗湯送服。防風芍藥湯用於治療食積洩瀉、發熱、脈象弦緊、腰痛、微汗。

防風,芍藥,黃芩(各二錢),

水煎空心服。

(《機要》)蒼朮防風湯,治泄瀉脈弦頭痛。

蒼朮,防風,麻黃(各一錢),白朮(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生薑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局方》)胃風湯,治前證,及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久瀉下後如豆汁,或下瘀血如魚腦,日夜無度,久不得愈者,三服必愈如神。(方見胃風門。)

白話文:

防風、芍藥、黃芩各二錢,水煎空腹服用。這是蒼朮防風湯,用於治療泄瀉伴隨脈弦頭痛。

蒼朮、防風、麻黃各一錢,白朮二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水煎半盞,加入生薑五片,煎煮八分,飯前服用。這是胃風湯,用於治療上述症狀,以及大人小孩因風寒乘虛入侵腸胃,導致水谷不化,腹瀉不止,甚至久瀉不止,瀉下物如豆汁或瘀血如魚腦,日夜不停,久治不愈。服用三劑即可藥到病除。

2. 傷暑熱瀉諸劑

(《宣明》)桂苓甘露飲,治水不消,暑熱泄瀉,嘔吐或下痢。(方見暑門。)

(《和劑》)六和湯,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傷暑霍亂吐瀉,寒熱交作,小便赤澀。(方見暑門。)

(《局方》)香薷飲,治脾泄,暑瀉尤宜,水酒各一盞煎,水中沉冷服。

(仲景)五苓散,治泄瀉,暑熱嘔吐瀉泄,煎薑湯調。(方見傷寒門。)

(《局方》)來復丹,治正氣不足,暑熱霍亂泄瀉。

白話文:

《宣明》中記載的桂苓甘露飲,用於治療水腫不消、暑熱導致的腹瀉、嘔吐或腹瀉。

《和劑》中記載的六和湯,用於治療心脾失調、氣機升降失常,因暑熱引起的霍亂、嘔吐腹瀉、寒熱交替、小便赤澀等症狀。

《局方》中記載的香薷飲,用於治療脾虛泄瀉,尤其適合暑熱引起的腹瀉,煎藥時水酒各一盞,服藥時將藥汁冷卻後飲用。

仲景《傷寒論》中記載的五苓散,用於治療腹瀉,暑熱引起的嘔吐腹瀉,用薑湯調服。

《局方》中記載的來復丹,用於治療正氣不足、暑熱引起的霍亂腹瀉。

硝石,硫黃(各五錢,瓦器內用柳枝攪勻,慢火炒如法用),五靈脂,陳皮,青皮(各五錢),玄精石(三錢),

上各研為細末和勻,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清米飲下,或淡薑湯下。《易簡》云:硝石性寒,佐以陳皮,其性疏快。硫黃且能利人,苦作暖藥以止瀉,誤矣。蓋由啖食生冷,或胃暑熱之氣,中脘閉結,揮霍變亂。此藥通利三焦,分理陰陽,服之甚驗。

(丹溪)酒蒸黃連丸,治一切熱瀉。

白話文:

將硝石、硫黃各五錢,用柳枝在瓦器中攪拌均勻,以慢火炒製後備用。另外,五靈脂、陳皮、青皮各五錢,玄精石三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醋糊製成豆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可以用清米飲或淡薑湯送服。《易簡》中記載,硝石性寒,與陳皮搭配,可以疏利通暢。硫黃雖然可以利人,但認為它苦寒可作為暖藥止瀉,這是錯誤的。因為腹瀉可能是由於食用生冷食物或胃暑熱氣導致中脘閉結,氣機紊亂所致。此藥可以通利三焦,分清陰陽,服用效果顯著。

(丹溪)酒蒸黃連丸,可以治療各種熱性腹瀉。

黃連(半斤淨,酒二斤,浸以瓦器,置甑上蒸至爛,取出曬乾)

上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白話文:

將黃連半斤(去除雜質後的重量),用酒兩斤浸泡在瓦器中,放在蒸籠上蒸至爛熟,取出曬乾。

將曬乾的黃連磨成粉末,做成滴水丸,每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溫水送服。

3. 虛寒瀉劑

(《局方》)理中湯、治中丸,治臟腑停寒泄瀉不已。(方見傷寒門。)

(《機要》)漿水散,治暴瀉如水,周身汗出,一身盡冷,脈微而弱,氣少不能語,甚者加吐,此為急病。

半夏(一兩,薑製),附子(半兩,制),乾薑(炮),肉桂,良薑(各二錢半),炙甘草(五錢),

白話文:

《局方》記載的理中湯和治中丸,用於治療臟腑寒氣停滯,導致腹瀉不止的病症。這兩種方劑的具体内容可以在傷寒門中找到。《機要》记载的漿水散,則是用於治療暴發性腹瀉,患者如水样泻下,全身出汗,四肢冰冷,脈搏微弱,氣息微弱,無法說話,嚴重者還會嘔吐。此病症屬於急症,藥方需加入半夏(一兩,薑製)、附子(半兩,制)、乾薑(炮)、肉桂、良薑(各二錢半)、炙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漿水盞半煎至半盞,和渣熱服。

(《機要》)白朮散,治泄瀉。

白朮(炒),芍藥(炒),甘草(炙。各三錢),乾薑(炮半兩),

上如前法煎服,甚者加附子(三錢)。

(《百選》)大藿香散,治一切脾胃虛寒,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泄瀉不已。

藿香葉(二兩),陳皮(去白),厚朴(制),青皮,木香,人參,肉豆蔻(麵煨),良薑(炒),大麥芽(炒研),神麯,訶子(煨去核),白茯苓,甘草(炙。各一兩),白乾薑(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米湯煎煮至半碗,連渣熱服。

白朮散,用於治療腹瀉。

將白朮(炒)、芍藥(炒)、甘草(炙,各三錢)、乾薑(炮半兩)按照上述方法煎服,症狀嚴重者可加附子(三錢)。

大藿香散,用於治療一切脾胃虛寒、嘔吐霍亂、心腹絞痛、腹瀉不止。

藿香葉(二兩)、陳皮(去白)、厚朴(制)、青皮、木香、人參、肉豆蔻(麵煨)、良薑(炒)、大麥芽(炒研)、神麴、訶子(煨去核)、白茯苓、甘草(炙,各一兩)、白乾薑(半兩),

上為粗未,每服六錢,水盞半、煨生薑一塊、鹽一捻煎服。水瀉滑瀉腸風臟毒,陳米飲入鹽熱調下。赤白痢,甘草黑豆湯下。脾胃虛冷,宿滯酒食,痰氣作暈,入鹽少許,嚼薑棗湯熱服,胃氣呃噫,生薑自然汁一呷入鹽點服。此藥大能消食,順氣利膈。

(《濟生》)大輪丸,治腸胃虛寒,心腹冷痛,泄瀉不止。

乾薑(炮),附子(制),肉豆蔻(煨)

上為末,每服五十丸,米糊丸,空心米飲下。

(《和劑》)肉豆蔻丸,治脾胃虛弱脹滿,水穀不消,臟腑滑泄。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六錢,用水半盞,加入生薑一塊、鹽少許,煎煮服用。水瀉、滑瀉、腸風、臟毒,可用陳米加入鹽和熱水調和服用。赤白痢疾,可用甘草黑豆湯服用。脾胃虛寒、宿食積滯、痰氣作暈,可加入少許鹽,嚼食薑棗湯熱服。胃氣呃逆,可服用生薑汁加入少許鹽。此藥能消食、順氣、利膈。

《濟生》大輪丸,用於治療腸胃虛寒、心腹冷痛、泄瀉不止。

藥方:乾薑(炮製)、附子(制)、肉豆蔻(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糊做成丸藥,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和劑》肉豆蔻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脹滿、水穀不消、臟腑滑泄。

蒼朮(制),乾薑(炮),肉豆蔻(麵煨),厚朴(制),陳皮(各四兩),甘草(炙),茴香(炒),肉桂,川烏(炮去皮臍),訶子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金鎖正元丹,治腎虛泄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一切虛證。(方見虛冷門。)

豆附丸,治腸胃虛弱,內受風冷,水穀不化,瀉泄注下。

肉豆蔻(麵煨,四兩),木香(二兩,不見火),白茯苓(四兩),乾薑(炮),肉桂,附子(制),丁香(不見火。各一兩),

白話文:

蒼朮(經過炮製)、乾薑(用炮製法處理)、肉豆蔻(用麵粉煨)、厚朴(經過炮製)、陳皮(各四兩)、甘草(用炙法處理)、茴香(炒)、肉桂、川烏(用炮製法處理,去除皮和臍)、訶子肉(各二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盞水、三片薑、一枚棗,煎煮八分,溫熱服下。

金鎖正元丹,用於治療腎虛泄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一切虛證。(詳細方劑見虛冷門。)

豆附丸,用於治療腸胃虛弱、內受風冷、水穀不化、瀉泄注下。

肉豆蔻(用麵粉煨,四兩)、木香(二兩,不用火)、白茯苓(四兩)、乾薑(用炮製法處理)、肉桂、附子(經過炮製)、丁香(不用火。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良方》)茱萸斷下丸,治臟腑虛寒,腹痛不止泄瀉,甚效。

吳茱萸(二兩,炒),赤石脂,川薑(各兩半),艾葉(炒),縮砂仁,肉豆蔻,附子(制。各一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送下。昔趙從簡通判丁母憂,食素日久,苦瀉不止,日七八行,歲余。每服健中不過一二日復作。得此方而愈。後數年間遇泄瀉,服之即效。

白話文:

《良方》茱萸斷下丸,治療臟腑虛寒,腹痛不止泄瀉,甚效。

藥方:

  • 吳茱萸(二兩,炒)
  • 赤石脂(兩半)
  • 川薑(兩半)
  • 艾葉(炒,兩半)
  • 縮砂仁(一分)
  • 肉豆蔻(一分)
  • 附子(制,一分)

製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2. 用薑汁煮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功效:

  • 治理臟腑虛寒、腹痛不止、泄瀉,療效顯著。

案例:

  • 昔日趙從簡通判丁母憂,茹素日久,苦於腹瀉不止,每日排泄七八次,持續一年餘。服用其他健脾胃藥物,僅能維持一兩日,隨即復發。後得此方而痊癒。之後數年間,若遇腹瀉,服用此方皆能奏效。

(《百選》)縮脾丸,治滑瀉不禁。

白朮(炒),赤石脂,肉豆蔻(麵煨),厚朴(薑製),白姜(炮。各一兩),附子(制),蓽茇,神麯(炒),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和劑》)大已寒丸,治沉寒痼冷,臟腑虛憊,心腹㽲痛,脅肋脹滿,瀉泄腸鳴,自利自汗。

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高良薑(各六兩),

上為末,水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百選》中記載的縮脾丸,主要用於治療滑瀉不止的症狀。配方包括炒白朮、赤石脂、麵煨肉豆蔻、薑製厚朴、炮白姜(各一兩)、制附子、蓽茇、炒神麯,將其研磨成細末,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心用米湯送服。

《和劑》中記載的大已寒丸,則用於治療因沉寒痼冷、臟腑虛憊而引起的症狀,如心腹隱痛、脅肋脹滿、瀉泄腸鳴、自利自汗等。配方包括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高良薑(各六兩),將其研磨成末,用水煮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心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