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4)

1. 內經補瀉

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九針之名,各不同形者,針窮其所當補瀉也。刺實須其虛者,留針,陰氣隆至,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

淺深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近遠如一者,淺深其候等也。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膽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瀉也。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

刺之微在數遲者,徐疾之意也。粗守關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上守機者,知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者,知氣之虛實,用針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靜以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其來不可逢者,氣盛不可補也。其往不可追者,氣虛不可瀉也。不可掛以發者,言氣易失也。

扣之不發者,言不知補瀉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虛也。要與之期者,知氣之可取之時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氣之微密也。妙哉工獨有之者,盡知針意也。往者為逆者,言氣之虛而小。小者,逆也。來者為順者,言氣之平。平者,順也。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者,言知所取之處也。

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滿則瀉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也。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邪勝則虛之者,言諸經有盛,皆瀉其邪也。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

察後與先,若亡若存者,言氣之虛實,補瀉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必然若有得也,瀉則恍然若有失也。是故工之用針也,知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明於調氣,補瀉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處。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逆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

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神氣乃存。用針之要無忘其神。瀉必用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納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

白話文:

如果針刺效果時好時壞,就表示沒有掌握正確的針刺方法。要了解虛實的關鍵,九針是最精妙的,因為它們各自有適合的用法。補瀉的時機,要與人體氣機的開合相配合。九針形狀各不相同,是因為要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補瀉作用。針刺實證,要等到虛象出現時,才能留針,當陰氣充盛時,才能拔針。針刺虛證,要等到實象出現時,當針下有熱感時,才能拔針。當經氣已經到達,要謹慎守護,不要讓它流失,也不要隨意改變。

針刺的深淺要根據醫者的意念來決定,要了解疾病在體內的哪個層次。淺刺或深刺,如果效果一樣,就表示針刺的深淺程度已經掌握。要像在深淵邊一樣小心謹慎,不敢大意。握針的手要像握住老虎一樣有力,才能發揮針刺的力量。心神不要被外物干擾,要靜下心來觀察病人,不要左顧右盼。行醫的理念要端正,不走歪路。一定要端正心神,才能安撫病人,眼神專注,才能使氣更容易運行。

所謂容易解說的道理,就是容易表達的。難以讓人接受的道理,就是難以讓人理解的。只注重表面形式的人,只會拘泥於針刺的方法。注重內在精神的人,才能掌握人體血氣的盛衰,從而進行補瀉。所謂神客,是指正氣和邪氣同時存在。神指的是正氣,客指的是邪氣。在門戶,指的是邪氣循著正氣出入的地方。在還沒看到疾病症狀時,就要先知道邪正病變是在哪條經絡。想要了解病因,就要先知道疾病在哪條經絡,以及應該選取的穴位。

針刺的速度快慢要根據疾病的虛實來調整。只知道關注四肢,而不知道血氣正邪的運行,就是只知其表。能夠掌握機竅的人,才能掌握氣的運行。機竅的變化離不開空間,要了解氣的虛實,進而決定針刺的快慢。空間中的機竅,需要用清靜的心態去細微地觀察,針刺得氣後,要用心守護,不要讓氣流失。當氣盛的時候,不能補,當氣虛的時候,不能瀉。氣容易消散,要小心謹慎。

不知道補瀉的意義,就好像敲打不響的鼓,說明血氣已經耗盡,而氣無法順暢下降。了解氣的運行規律,就能掌握氣的逆順盛衰。與氣相約,就能知道可以取氣的時機。粗淺的人,昏昧不明,不能了解氣的細微變化。精通針灸的人,才能完全了解針刺的奧妙。往,指的是氣虛而微弱,是逆。來,指的是氣平穩順暢,是順。如果能明確了解氣的逆順,就能正確地選擇穴位進行針刺,不會迷惘。

迎著氣運行方向奪取,就是瀉法。順著氣運行方向幫助它,就是補法。所謂虛則實之,是指氣口虛弱的時候應該補益。滿則瀉之,是指氣口旺盛的時候應該瀉掉。鬱積陳腐的要去除,指的是要疏導血脈。邪氣過盛時要補虛,指的是各經有邪氣時,都要瀉掉邪氣。緩慢進針,快速出針,是實證的刺法。快速進針,緩慢出針,是虛證的刺法。所謂實與虛,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是指實證有氣,虛證無氣。

觀察先後變化,感覺好像消失又好像存在,指的是氣的虛實,以及補瀉的先後順序。觀察氣是否已下降且正常存在。判斷是虛還是實,好像得到又好像失去,是指補的時候會感覺到好像有所得到,瀉的時候會感覺到好像有所失去。所以,高明的醫者使用針刺,知道氣所在的位置,並守護其門戶,明白調氣的道理,了解補瀉的部位,懂得針刺的快慢,以及取穴的部位。瀉法必須使用圓針,快速切入並轉動,氣才能運行。快速進針,緩慢出針,才能將邪氣排出。伸展並逆向搖動針柄,擴大針孔,讓氣快速排出。

補法必須使用方針,用手外引皮膚,讓針刺對準穴位,左手引導樞紐,右手推按皮膚,輕微旋轉並緩慢推進,必須端正平穩,安靜專注。堅定信念,不要動搖,緩慢留針,讓氣下降,然後快速出針。推開皮膚,關閉針孔,這樣才能守住神氣。使用針刺的要訣,不要忘記守護神氣。瀉法必須使用方針,是因為氣正盛,月亮正圓,陽光溫暖,身體安定。在吸氣時進針,然後等待下一次吸氣時轉動針,接著等待下一次呼氣時緩慢出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