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55)
卷之八 (55)
1. 脈候
經曰: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
又曰:太陰脈澀則病積,心腹時滿,厥陰澀則病小腹積氣,少陰澀則病積溲血,陽明澀則病積,時善驚。太陽澀則病積,時善顛疾,少陽澀則病積,筋急目痛。
又曰:推而內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
巢氏曰:脈細沉附骨者,積也。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部處之。
脈駃而緊,積聚也。脈浮而牢,積聚也。
脈弦緊而細,癥也,出寸口,癥在心;出關上,癥在胃脘;出足中,癥在臍。
脈橫者,脅下有積聚。脈來小沉實者,胃中有積聚,食不下,或食吐出。
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心積,脈沉而芤,上下無常處;肝積,脈弦而細;腎積,脈沉而急;脾積;脈浮大而長。
脈沉而中散者,寒食癥也。
積聚脈牢強者生,虛弱沉者死。
白話文:
翻譯內容:
醫書上說:寸口脈如果摸起來沉在底下而且橫向延伸,代表脅肋下方有積塊,肚子裡也有橫向的積聚疼痛。
醫書又說:太陰經的脈象如果摸起來澀滯不順,就會有積聚的疾病,並且感到心腹時常脹滿。厥陰經脈如果澀滯不順,就會有小腹積聚氣滯的疾病。少陰經脈如果澀滯不順,就會有積聚並且小便帶血的疾病。陽明經脈如果澀滯不順,就會有積聚的疾病,並且時常感到驚恐。太陽經脈如果澀滯不順,就會有積聚的疾病,並且時常容易癲癇發作。少陽經脈如果澀滯不順,就會有積聚的疾病,並且感到筋脈拘急、眼睛疼痛。
醫書又說:如果脈象按壓下去,脈氣往內而不往外散發,代表心腹有積聚。
巢元方說:脈象如果摸起來細小、沉在底下貼著骨頭,就是有積聚。脈象如果偏向左邊,積聚就在左邊;脈象如果偏向右邊,積聚就在右邊;脈象如果兩邊都有,積聚就在中間,依據脈象出現的部位來判斷積聚的位置。
脈象如果摸起來快而有力,代表有積聚。脈象如果摸起來浮在表面而且堅硬,也代表有積聚。
脈象如果摸起來像琴弦一樣繃緊而且細小,就是有癥瘕。如果脈象出現在寸口部位,癥瘕就在心臟;如果脈象出現在關上部位,癥瘕就在胃脘;如果脈象出現在足部,癥瘕就在肚臍。
脈象如果呈現橫向,代表脅肋下方有積聚。脈象如果摸起來小而沉實,代表胃中有積聚,導致無法進食,或者吃了會吐出來。
肺的積聚,脈象會浮在表面而且輕飄飄的,按下去會像彈簧一樣彈開;心臟的積聚,脈象會沉在底下而且中間空虛,脈搏跳動的位置不固定;肝臟的積聚,脈象會像琴弦一樣繃緊而且細小;腎臟的積聚,脈象會沉在底下而且急促;脾臟的積聚,脈象會浮在表面、脈體粗大而且長。
脈象如果摸起來沉在底下而且中間散開,代表是寒邪引起的食物積滯。
積聚的脈象如果摸起來堅牢有力,病情就好轉;如果摸起來虛弱無力而且沉在底下,病情就危險。
2. 治法
3. 內經正治
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已。
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搏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白話文:
大的腫塊、大的聚積,如果可以處理的話,讓它們消退一半就可以了。
堅硬的就削磨它,停留在某處的就攻破它,結塊的就疏散它,外來的就排除它,在上的就向下導引,用按摩或沐浴來處理,用拍打或劫奪的方式來對付,將閉塞的打開、將鬱結的發散,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採取適當的處理方法。
4. 養正則積自除
潔古云: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之,疾雖去而人已衰矣。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之類則暫快,藥過則依然,氣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積者當先養正,則疾自除。譬如滿座皆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
令其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實中有積,大毒之劑治之尚不可過,況虛而有積者乎?此治積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詳審。(甫謂養正積除,此積之微者也。如脾胃失於健運而氣積食積之不疏導者,惟養脾胃之正氣,而滯積自疏矣。若夫大積大聚,如五積之久而成癥病堅固不移者,若非攻擊悍利之劑,豈能推逐之乎?惟虛弱之人必用攻補兼施之法也。)
白話文:
古人說:身體強壯的人不會有積滯,體虛的人則容易有。脾胃虛弱,氣血兩虛,一年四季只要稍微感到不適,都可能形成積滯。如果立刻用磨堅、破結的藥物來治療,疾病雖然會暫時去除,但人也已經衰弱了。像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這類的藥物,雖然暫時有效,但藥效一過,積滯又會恢復原狀,而且氣會更加虛弱,疾病也會更加嚴重,這樣又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治療積滯應該先扶助正氣,疾病自然就會消除。就像滿座都是君子,縱使有一個小人,也會因為沒有容身之地而離開。只要讓身體的真氣充足,胃氣強健,積滯自然就會消散。即使是體質強壯的人有積滯,用藥力強的藥物治療都不能過度,更何況是體虛而有積滯的人呢?這是治療積滯的一個原則。邪氣和正氣的盛衰,本來就應該仔細審慎地判斷。(我說的扶助正氣來消除積滯,是指比較輕微的積滯。像是脾胃功能失常,導致氣滯、食滯,只要疏通就好,只要培養脾胃的正氣,積滯自然會疏散開來。至於比較嚴重的積聚,像是五積累積久了形成堅硬的腫塊,如果不用強力攻擊的藥物,怎麼可能把它推散呢?只有體質虛弱的人,才需要用攻補兼施的方法來治療。)
5. 攻邪補正有先後之序
經曰:留者攻之。此積之所以當攻者也。然留積既久,蒂固根深,若不攻奪之,豈能自去?則傳所謂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其亦理勢之不容已也。凡正氣實而積固不能為殃,正如小人潛以伺其君子之隙,而遂乘以侮之,惟積亦然。但正氣稍虛,積必為害,所以不可不攻也。
既攻之後,尤當扶養正氣,而不致擾亂之虞。正氣不足,必先養正以自固,正既固,然後由漸而攻邪,積自漸削而不能留也,故曰攻補有序。
白話文:
醫書上說:「有停滯的病邪就要攻伐它。」這就是為什麼有積聚的病症應該要攻的原因。然而,這些停滯積聚的病邪既然已經存在很久了,根基深固,如果不攻打清除它,難道它會自己消失嗎?這就如同俗話說的「如果吃藥後沒有產生瞑眩反應,疾病就不會痊癒」,這也是事理情勢所必然的。凡是正氣強盛的時候,積聚的病邪就不能作亂為害,就像小人會伺機等待君子出現破綻,然後才趁機侵犯侮辱,病邪也是這樣。只要正氣稍微虛弱,積聚的病邪就必定會產生危害,所以不能不攻伐它。
在攻伐病邪之後,更應該扶助培養正氣,才不會有擾亂身體的後顧之憂。如果正氣不足,一定要先調養正氣來鞏固自己,等到正氣穩固了,然後再循序漸進地攻伐病邪,積聚的病邪自然會逐漸被削弱而無法再停留,所以說攻伐和補養的先後順序很重要。
6. 積非下之不可
人之有積,則皆為身中之邪氣。若君子座中之有小人也。惟其正氣盛而真氣運行,不失其常,則積略攻之而散潰,亦或自然消退矣。正氣稍虛,則積日著而恣其欺罔之勢,正氣日漸為之弱矣。凡積成而形漸悴,速補真氣,待榮衛充實,方可下之。或且攻且補,或先補後攻,或先攻後補,必至於邪去正復而後已。
然除之不以漸,則必致於顛覆之害矣。若昔之武氏斫喪唐宗,幾於改物,尚賴狄張諸君子匡扶之力,漸除黨惡,興復丕祚。惜乎中宗不鑑前轍,而留三思,馴致韋氏之禍。其猶積余之尚在者,若不亟下之,必將復起,恣害亡身者有矣。
白話文:
人體內有積滯,都屬於身體裡的邪氣,就像君子群中存在小人一樣。如果身體的正氣旺盛,真氣正常運行,沒有失調,那麼積滯稍微攻擊它就會消散潰敗,或者自然消退。如果正氣稍微虛弱,積滯就會日漸明顯,並且助長它欺騙蒙蔽的勢力,使得正氣日益衰弱。凡是積滯形成而導致身體逐漸衰弱的,應該趕快補充真氣,等到榮衛之氣充實後,才可以攻下積滯。或者邊攻邊補,或者先補後攻,或者先攻後補,一定要達到邪氣去除、正氣恢復後才能停止。
然而,如果清除積滯不循序漸進,就會導致顛覆性的災禍。就像過去武則天削弱唐朝宗室,幾乎要改變朝代,幸虧有狄仁傑、張柬之等君子匡扶,逐漸清除黨惡,才得以恢復大業。可惜中宗不吸取教訓,留下武三思,最終導致韋后之禍。這就像積滯殘留一樣,如果不趕快清除,必然會再次興起,肆意危害自身。
7. 攻積必分新久
子和云:積之在臟,如陳莝之在江河。積在臟中,多留於脂膜曲折之處、區臼之中,如陳莝在河亦不中流,而在汀灣回迫之地,遇江流之隘,一漂而去。積之在臟,理亦如之。故予先用丸藥驅逐新受之食,使無梗塞。其積已離而未下,次以末藥滿胃而下橫江之筏,一壅而盡。
設未盡者,以藥調之。堅積既久,不可遽以此法,宜以漸而攻之。或三五日一攻,或一月數攻,後漸以磨積之藥調之,無傷正氣,此萬全也。
白話文:
張子和說:體內積聚的病邪,就像陳舊的草料堆積在江河裡一樣。這些積聚在內臟的病邪,大多停留在脂肪膜的彎曲處、凹陷的地方,就像陳草在河中不會在水流中央,而是停留在岸邊的灣道或回水處。一旦遇到河道狹窄、水流湍急的地方,就會被沖走。病邪積聚在內臟,道理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先用丸藥來驅逐剛吃進去的食物,讓它不會阻塞。如果病邪已經離開原本的位置但還沒排出體外,就用粉末狀的藥物填滿胃,讓它像橫渡江面的竹筏一樣,一次性把病邪清除乾淨。
如果還有沒清除乾淨的,就再用藥物來調理。但如果病邪積聚時間已經很久,就不能馬上用這種方法,應該慢慢地進行治療。可以每三五天攻一次,或一個月攻幾次,之後再慢慢用磨積的藥物來調理,這樣既能清除病邪,又不會損傷身體的元氣,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8. 治積有法
許學士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硇砂、水銀治肉積,神麯、麥芽治酒積,水蛭、虻蟲治血積,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黃、膩粉治涎積,礞石、海石治痰積,巴豆、大黃治堅積,蓋各從其類也。須要認臟腑經絡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後增減輕重,使之如兵法云: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白話文:
許學士說:大體上治療積聚,有時用它所厭惡的東西去攻打它,有時用它所喜歡的東西去引誘它,這樣就容易治好。例如用硇砂、水銀治療肉食積滯,用神麯、麥芽治療飲酒積滯,用水蛭、虻蟲治療血瘀積滯,用木香、檳榔治療氣滯積聚,用牽牛、甘遂治療水液積聚,用雄黃、膩粉治療痰涎積聚,用礞石、海石治療痰液積聚,用巴豆、大黃治療堅硬的積塊,這些都是根據它們的屬性來用藥。必須要辨明積聚是在哪個臟腑經絡,同時觀察伴隨出現的症狀,然後再加減藥物的劑量輕重,使治療達到像兵法所說的:善於進攻的人,讓敵人不知道要防守哪裡。
9. 倒倉法(丹溪)
治腸胃中一切痰積膠固,及生諸般奇形之蟲食積,痰飲痞癖,腹痛痞滿,噁心嗌氣,嘈雜吞酸,食瘧黃胖等證,行之無不應手取效。
丹溪此方得於西域之至人。凡人於中年行之一二次,可以卻疾,潤澤枯槁,補益虛損,亦為養壽之一助也。雖然,此法惟宜用於元氣實者,其餘虛損癆瘵鼓脹反胃大風,真病已成,六脈無力者,皆不可用。予見往往不善用者,殺人多矣。
其法用嫩黃牡牛肉二十斤,切成小塊去筋膜,長流水煮糜爛,以布濾去滓取淨汁,再入鍋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則成劑矣。令病人預先斷欲食淡,前一日不食晚飲,設密室一間,明亮而不通風處行之,置穢桶及木瓦盆貯吐下之物,置一瓷瓶盛所出之溺。令病人入室,以汁飲一杯,少時又飲一杯,積數十杯,寒月積重湯溫而飲之,任其吐利。
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下多;病在中者,及在上覆在下者,欲其吐利俱多。全在活法而為之緩急多少也,視所出之物必盡病根乃止。吐利後必渴甚,不得與湯,以所出之溺飲之,名輪迴酒,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滌盪余垢。行後倦睡覺飢,先與稠米飲,次與淡稀粥,三日後方可與小菜羹,次與略厚粥軟飯調養半月或一月,自覺精神煥發,形體輕健,沉疴悉能痊矣。其後須忌牛肉數年。
夫牛,坤土也。黃,土之色也。以順為性而效法乎坤以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樂也。熟而液,無形之物也,橫散入肉絡,由腸胃而滲透肌膚毛竅爪甲無不入也。積聚久則形質成,依附胃腸回薄曲折處,以為棲泊之窠臼,阻礙氣血津液,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割腸剖骨之神妙,可以銖兩丸散窺犯其藩牆戶牖乎?肉液之還溢,腸胃受之,其厚皆倍於前,有似乎腫。其回薄曲折處,肉液充滿流行,有如洪水泛漲。
其浮槎陳朽者皆推遂盪滌,順流而不可停留。在表者,因吐而汗;其清道者,自吐而湧;濁道者,自泄而去。凡屬滯礙,一洗而盡。
白話文:
這個方法用來治療腸胃中各種凝結的痰積,以及因為食物積滯而產生的各種奇怪蟲子、痰飲造成的痞塊、腹痛脹滿、噁心、打嗝、胃嘈雜、吞酸、瘧疾、黃胖等症狀,使用後幾乎都能立即見效。
這個方子是丹溪從西域高人那裡得到的。一般人中年時使用一兩次,可以去除疾病,使乾枯的身體變得滋潤,補益虛損,也是一種養生的方法。但是,這個方法只適合元氣充足的人,其他像虛弱、勞損、肺癆、腹脹、反胃、麻風等疾病,或是病程已久,脈象虛弱無力的人,都不可以使用。我看過很多不善用這個方法的人,因此害死了不少人。
這個方法是用嫩黃色的小牛肉二十斤,切成小塊,去除筋膜,用大量的水煮到爛熟,用布濾去肉渣,取出清澈的肉汁,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煮到呈現琥珀色,就製成藥劑了。要病人提前節制慾望,飲食清淡,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飯喝酒。準備一個密閉的房間,要明亮但不通風,用來進行這個治療。準備好污物桶和木盆,用來盛裝吐出和排出的東西,再準備一個瓷瓶盛裝排出的尿液。讓病人進入房間,先喝一杯肉汁,過一會兒再喝一杯,慢慢喝到幾十杯,在寒冷的天氣裡,可以把湯加熱後再喝。讓病人盡情地吐和拉肚子。
病情在上焦的,要讓他多吐;病情在下焦的,要讓他多拉肚子;病情在中焦的,以及病位在上又在下的,要讓他吐和拉肚子都多。關鍵在於靈活運用,控制吐瀉的速度和量。觀察病人排出的東西,一定要把病根徹底清除才停止。吐瀉之後,病人會非常口渴,不能給他喝水,要喝自己排出的尿液,稱為「輪迴酒」,不僅可以止渴,還可以清除體內剩餘的污垢。治療後會感到疲倦想睡覺,也會感到飢餓,先給他喝濃稠的米湯,接著喝清淡的稀粥,三天後才能吃點小菜和肉湯,接著吃稍微濃稠的粥和軟飯,調養半個月或一個月,自然會感覺精神煥發,身體輕快,長久以來的疾病都能痊癒。之後幾年都要忌吃牛肉。
牛,屬於坤土,黃色是土的顏色。牛的特性是順從,並效法坤土的作用,這就是牡牛的功用。牛肉,是胃喜歡的食物。煮熟後變成液體,屬於無形之物,可以分散進入肌肉經絡,從腸胃滲透到肌膚、毛孔、指甲等各處。如果長期積聚,就會形成有形的物質,依附在腸胃的彎曲皺摺處,成為藏身之所,阻礙氣血津液的運行,薰蒸灼燒而產生疾病。如果不是像割開腸子、剖開骨頭那樣神奇的方法,又怎麼能用少量的藥丸藥散去觸碰它呢?肉液回流,腸胃承受它,會比之前更加厚實,看起來像是腫脹。在彎曲皺摺處,肉液充滿流動,就像洪水氾濫一樣。
那些陳舊腐敗的東西,都會被沖刷滌蕩,順著水流而無法停留。在體表的,會因為嘔吐而發汗;清理體內的,會因為嘔吐而湧出;清理下部的,會因為腹瀉而排出。凡是屬於阻礙的,都會被徹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