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三 (5)

1. 吐劑

(子和)瓜蒂散(方見痰門。)

攻積削堅諸劑

(《聖惠》)積氣丹,治一切新久氣塊,面黃肌瘦,癥瘕積聚,口吐酸水。

檳榔(二枚),芫花,京三稜,牛膝,蓬朮,柳樟根(各一兩),肉豆蔻(二枚),巴豆(二錢半),陳皮,石菖蒲(各三錢),木香(二錢半),青皮(三錢),大戟,大黃,甘遂,白牽牛,青礞石,乾漆,乾薑(各半兩),硇砂(一錢),黃連(薑汁炒,一兩),

白話文:

「子和」瓜蒂散(方見痰門),攻積削堅諸劑。 《聖惠》積氣丹,治一切新久氣塊,面黃肌瘦,癥瘕積聚,口吐酸水。 檳榔(二枚),芫花,京三稜,牛膝,蓬朮,柳樟根(各一兩),肉豆蔻(二枚),巴豆(二錢半),陳皮,石菖蒲(各三錢),木香(二錢半),青皮(三錢),大戟,大黃,甘遂,白牽牛,青礞石,乾漆,乾薑(各半兩),硇砂(一錢),黃連(薑汁炒,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棗湯下。

(《聖惠》)木香通氣丸,治痃癖氣滯,心腹痞滿,嘔吐咳嗽,順氣清痰。

人參,木香(各兩半),玄胡索(一兩),黑牽牛,陳皮(六兩),榔檳(一兩),丁香(五錢),三稜(炮),莪朮(炮。各三兩),半夏(制),茴香(炒),木通,神麯,麥芽(各二兩),青皮(三兩),

白話文:

上藥製成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睡前服用一丸,用紅棗湯送服。此方名為木香通氣丸,用於治療痃癖氣滯,心腹脹滿,嘔吐咳嗽,具有順氣清痰的功效。方中包含人參、木香、玄胡索、黑牽牛、陳皮、榔檳、丁香、三稜(炮製)、莪朮(炮製)、半夏(制)、茴香(炒)、木通、神麯、麥芽、青皮等藥材。

上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後生薑湯下,日二服。

(《聖惠》),取積丹

馬蹄大黃

不拘多少,為末,用好釅醋熬膏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量人虛實大小,不食晚飯,用好墨研濃好酒送下,次日當下膿血積聚。

(海藏)萬病紫菀丸,治臍腸久患痃癖如碗大,及諸黃病,每氣起時上衝心,繞臍絞痛,一切蟲咬,十種水病蠱病,反胃吐食,嘔逆噁心,飲食不消,天行時病,婦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懷妊多血,天陰即發。又治十二種風頑痹,不知年歲,晝夜不安,夢與鬼交,頭白多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著,腸癰腸痛,服之皆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滴水丸的藥方,加大量的綠豆。每次服用四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用積丹和馬蹄大黃,不限量,研磨成粉末,用濃醋熬成膏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根據患者虛實狀況調整劑量,不要吃晚飯,用研磨好的墨汁和濃酒送服,第二天就會排出膿血積聚。

萬病紫菀丸可以治療臍腸長期患有痃癖,如同碗口大小的病症,以及各種黃疸病。每當氣血上衝心臟,繞著肚臍絞痛時,以及各種蟲咬,十種水病蠱病,反胃吐食,嘔吐噁心,飲食不消化,天行時病,婦女多年月經不通,或腹部如懷孕般有大量積血,陰天就發病。還可以治療十二種頑固的风湿痹症,不知患病年歲,晝夜不安,夢中與鬼交,頭髮變白且有許多头屑,時而哭時而笑,如同鬼魅附身,腸癰腸痛,服用此药都可奏效。

紫菀(去苗土),防風,菖蒲,柴胡,厚朴(薑製。各一兩),吳茱萸(湯泡七次焙乾),茯苓(各八錢),人參(七錢),皂角(炙去皮弦),桂枝,桔梗,黃連(各八錢),川椒(去子微炒出汗),乾薑(炮),川烏(去皮),巴豆(去油炒。各三錢),羌活,獨活(各七錢),

白話文:

紫菀(去苗土)、防風、菖蒲、柴胡、厚朴(薑製,各一兩)、吳茱萸(湯泡七次焙乾)、茯苓(各八錢)、人參(七錢)、皂角(炙去皮弦)、桂枝、桔梗、黃連(各八錢)、川椒(去子微炒出汗)、乾薑(炮)、川烏(去皮)、巴豆(去油炒,各三錢)、羌活、獨活(各七錢)。

上為細末,入巴豆和勻,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漸加至五七丸,薑湯送下,食後臨臥服。初有妊者勿服。

飲食氣塊,麵湯下。吐逆,薑湯下。痔漏腸風,酒下。赤白痢疾,訶子湯下。膿血利,米湯下。墮傷血悶四肢不收,酒下。蛔蟲心痛,檳榔湯下。氣噎憂噎,荷葉湯下。打撲傷損,酒下。中毒,帚灰湯下。一切風證,升麻湯下。寸白蟲,檳榔湯下。霍亂,乾薑湯下。咳嗽,杏仁湯下。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細粉,與巴豆混合均勻,煉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粒,逐漸增加到五到七粒,用薑湯送服,在飯後睡前服用。懷孕初期的人不要服用。

胃裡有氣塊,可以用麵湯下服。如果感到嘔吐反胃,可用薑湯送服。如果出現痔瘡、腸風等症狀,可以使用酒來下服。對於赤白痢疾,可以使用訶子湯來下服。如果出現膿血便,可以用米湯來下服。如果因墮傷導致血流不止,四肢無力,可以使用酒來下服。如果受到蛔蟲心痛的困擾,可以使用檳榔湯來下服。如果出現氣噎、憂噎等症狀,可以使用荷葉湯來下服。如果因為跌打摔傷而受損,可以使用酒來下服。如果中毒,可以使用掃帚灰湯來下服。所有風寒症狀,可以使用升麻湯來下服。如果受到寸白蟲的困擾,可以使用檳榔湯來下服。如果患有霍亂,可以使用乾薑湯來下服。如果咳嗽,可以使用杏仁湯來下服。

腰腎痛,豆淋湯下。陰毒傷寒,溫酒下。時氣病,井花水下。脾風,陳皮湯下。頭痛,水下。心痛,溫酒下。大便不通,燈心湯下。因物所傷,以本物湯下。吐水,梨湯下。氣痛,木香磨湯下。小兒天風吊搐,防風湯下,防己湯亦可。小兒疳痢,蔥白湯下。小兒乳食所傷,白湯下。

女人月信不通,紅花酒下。女人腸痛,川芎湯下。懷胎半身後漏胎,艾湯下。子氣衝心,酒下。產暈頭眩,溫酒下。血氣痛,當歸酒下。產後心腹滿,豆淋湯下。難產,益智仁湯下。

白話文:

腰腎疼痛,喝豆淋湯。陰毒傷寒,喝溫酒。時氣病,喝井花水。脾風,喝陳皮湯。頭痛,喝水。心痛,喝溫酒。大便不通,喝燈心湯。因物所傷,喝以本物做的湯。吐水,喝梨湯。氣痛,喝木香磨成的湯。小兒天風吊搐,喝防風湯或防己湯。小兒疳痢,喝蔥白湯。小兒乳食所傷,喝白湯。

女人月信不通,喝紅花酒。女人腸痛,喝川芎湯。懷胎半身後漏胎,喝艾湯。子氣衝心,喝酒。產暈頭眩,喝溫酒。血氣痛,喝當歸酒。產後心腹滿,喝豆淋湯。難產,喝益智仁湯。

產後血痢,當歸湯下。赤白帶下,酒煎艾湯下。室女氣血不通,酒下。解內外傷寒,粥飲下。

(《本事》)治癥丸,治丈夫婦人小兒年深日近沉積癥塊,面色青黃,時心搶痛,吐水吞酸,舌生白胎。婦人積年月經不調,漸成痞塊血蠱,中焦間大如杯腕,日久年深瘦瘠,寒熱往來,一切脾胃不和滯悶之疾,並皆治之。

蓬朮(三兩),京三稜(二兩,俱用醋煮透為度),丁香皮(二兩),木香(兩半),丁香(兩半),厚朴(炒,三兩),石菖蒲(二兩),良薑(兩半),川牛膝(一兩),薏苡仁(一兩),使君子(三兩,取肉),石蓮子(三兩),巴豆(五兩,去油膜),香附子(四兩,制),虻蟲(兩半),

白話文:

產後出現血痢,就服用當歸湯。出現赤白帶下,就用酒煎艾湯服用。處女氣血不通,就用酒送服藥物。治療內外傷寒,就用粥飲送服藥物。

《本事》記載的治癥丸,可以治療成年男女和小兒長期積累的沉積癥塊,症狀包括面色青黃,時常心痛,嘔吐清水,吞酸,舌苔白。對於婦女長期經期不調,逐漸形成痞塊血蠱,中焦部位腫大如杯碗,日久年深導致身體瘦弱,寒熱交替,以及各種脾胃不和、滯悶的疾病,都可以用此丸治療。

藥方包括:蓬朮(三兩)、京三稜(二兩,用醋煮至透)、丁香皮(二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厚朴(炒,三兩)、石菖蒲(二兩)、良薑(半兩)、川牛膝(一兩)、薏苡仁(一兩)、使君子(三兩,取肉)、石蓮子(三兩)、巴豆(五兩,去油膜)、香附子(四兩,制)、虻蟲(半兩)。

上為細末,稀糊丸,如小豆大。積年癥瘕成塊,第一服用熱水下三十丸,自後每日三丸五丸,量虛實加減與之,五日去盡積塊。日近脾胃有積者,每服五丸,米飲吞下,一服取效。婦人血氣成塊及血瘕,每服二十丸,用蘇木酒、童便各半,煎五七沸令溫,空心吞下。自後每日用溫酒下三丸,其血塊遂消,從大小便出盡自知。

小兒腹痛蛻蟲不能忍,日夜叫哭,百藥不效,橘皮湯下五七丸立效,諸蟲皆可下。常服用薑湯或白湯下三五丸。中酒酒積,大便鮓臭者及噎塞,皆可用之,神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稀糊做成丸藥,大小如小豆般。對於多年積累的癥瘕成塊,第一次服用時用熱水送服三十粒,之後每天服用三到五粒,根據身體虛實調整用量,五天后積塊即可消失。對於近期脾胃積滯的人,每次服用五粒,用米湯送服,一服即可見效。婦女因血氣凝結而形成血塊或血瘕,每次服用二十粒,用蘇木酒和童便各半煎煮五到七沸,待溫涼後空腹服用。之後每天用溫酒送服三粒,血塊就會逐漸消散,從大小便排出,自行就能感知。

小兒腹痛並伴有蟲體蠕動,難以忍受,日夜啼哭,各種藥物都無效,用橘皮湯送服五到七粒,立即見效,各種蟲體都能排出。平時可以服用薑湯或白湯送服三到五粒。飲酒過度導致酒積,大便有腐臭味,以及食道阻塞等情況,都可以用此藥物治療,效果顯著。

(《和劑》)溫白丸,治心腹積聚,癥瘕痞塊,大如杯碗,胸脅脹滿,如有所礙,十種水病痞塞心痛並治。

川烏(制,二兩),皂角(炙去皮弦),吳茱萸,石菖蒲,柴胡,桔梗,厚朴,紫菀,人參,茯苓,黃連,乾薑,肉桂,川椒(去目炒),巴豆(去油。各五錢),

上為末,入巴豆另研勻,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薑湯下。

潔古治法:心積伏粱,溫白丸加柴胡、川芎。肝積肥氣,溫白丸加菖蒲、黃連、桃仁。脾積痞氣,溫白丸加吳茱萸、乾薑。肺積息賁,溫白丸加人參、紫菀。腎積奔豚,溫白丸加丁香、茯苓、遠志。

白話文:

溫白丸用於治療心腹積聚、癥瘕痞塊,這些病症表現為腹部有像杯碗般大的腫塊,胸脅脹滿,感覺有東西阻礙,同時也能治療十種水病引發的痞塞心痛。配方包括川烏、皂角、吳茱萸、石菖蒲、柴胡、桔梗、厚朴、紫菀、人參、茯苓、黃連、乾薑、肉桂、川椒和巴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巴豆研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丸,用薑湯送服。 潔古治法則針對不同臟腑積聚的病症,在溫白丸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藥材,例如心積伏粱加柴胡、川芎;肝積肥氣加菖蒲、黃連、桃仁;脾積痞氣加吳茱萸、乾薑;肺積息賁加人參、紫菀;腎積奔豚加丁香、茯苓、遠志。

舟車丸(方見水腫門)治水積水腫,上氣喘急。

感應丸(方見痢疾門),治諸積聚。

丁香脾積丸(方見脾胃門)治飲食諸積結聚。

(《本事》)硇砂丸,治一切積聚痰飲。

硇砂,三稜,乾薑,白芷,巴豆(去油。各半兩),大黃,乾漆(各一兩),木香,青皮,胡椒(各一錢),檳榔,肉豆蔻(各一枚)

白話文:

舟車丸治水腫和呼吸急促,感應丸治各種積聚,丁香脾積丸治飲食積聚。《本事》中記載硇砂丸治一切積聚痰飲。此丸方以硇砂、三稜、乾薑、白芷、巴豆(去油)、大黃、乾漆、木香、青皮、胡椒、檳榔、肉豆蔻各為一味。

上為末,釅醋一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復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煎成膏,卻入別藥和勻,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或五丸,薑湯下。

破積導引丸,治積塊堅硬,飲食不消,心下痞滿。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炒),廣朮(煨),三稜(炮),半夏(泡),神麯(炒),麥芽,乾薑(炮),茯苓,澤瀉,甘草(炙。各半兩),牽牛(頭末,六錢),巴豆(三十粒,去油殼淨)

白話文:

先將巴豆研磨成粉末,用濃醋兩升煮沸,再加入三稜、大黃粉末一同煮沸,加入硇砂煎成膏狀,再加入其他藥材混合均勻,搗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七丸或五丸,用薑湯送服。此方名為破積導引丸,用於治療積塊堅硬、飲食不消化、心下痞滿等症狀。藥材包括: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炒)、廣朮(煨)、三稜(炮)、半夏(泡)、神麯(炒)、麥芽、乾薑(炮)、茯苓、澤瀉、甘草(炙,各半兩)、牽牛(頭末,六錢)、巴豆(三十粒,去油殼淨)。

上為末,入巴霜令勻,薑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醫林》)香稜丸,治五積,破痰癖,消癥瘕、冷熱積塊。

木香,丁香(各五錢),三稜(銼酒浸一宿),枳殼(炒),莪朮(一兩,入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黃色去豆不用),青皮,川楝肉,茴香(炒。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遠鹽酒下。

(《醫林》)保安丸,治症積,心腹內結如拳,漸上搶心,腹及臍腹痛不可忍。

大黃(三兩,新水浸一宿蒸過焙乾用),乾薑(一兩炮),大附子(制,五錢),鱉甲(一兩半,好醋煮一時久酥油炙黃方可用)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霜混合均匀,再用薑汁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薑湯送服。此方名为香稜丸,主治五積,破痰癖,消癥瘕、冷熱積塊。

另外,將木香、丁香、三稜(用酒浸泡一晚)、枳殼(炒)、莪朮(加入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至黃色,去豆不用)、青皮、川楝肉、茴香(炒)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再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三十粒,飯後用鹽酒送服。此方名为保安丸,主治症積,心腹內結如拳,漸上搶心,腹及臍腹痛不可忍。

最後,將大黃(用新水浸泡一晚,蒸過後焙乾)、乾薑(炮製)、附子(制)、鱉甲(用好醋煮至酥軟,油炙至黃色)等藥材一起使用。

上為細末,用三年米醋一升先熬去四五合後,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醋湯或米湯任下,取積如魚腸敗血爛肉青泥而下。

(《醫林》)開結妙功丸,治怫熱內盛,痃癖癥瘕,積聚疼痛,濕熱腫脹,肢體麻痹走注痛。

三稜,茴香(炒),神麯(炒),麥芽(炒。各一兩),大黃(一兩,為末,醋半升熬成膏聽用),乾薑(炮二錢),川烏(炮,四錢),半夏(五錢),官桂(二錢),巴豆(二錢,去油),牽牛(取頭末,三兩),

上為末,用大黃膏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薑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三年米醋一升先熬煮去除四五合後,將藥粉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醋湯或米湯送服,可以將體內的積聚物排出,如同魚腸、敗血、爛肉、青泥一樣。

這個方子名叫「開結妙功丸」,主治熱氣內盛、癥瘕痃癖、積聚疼痛、濕熱腫脹、肢體麻痺、疼痛。

藥材包括:三稜、茴香(炒)、神麴(炒)、麥芽(炒,各一兩)、大黃(一兩,研末,用半升醋熬成膏備用)、乾薑(炮製二錢)、川烏(炮製四錢)、半夏(五錢)、官桂(二錢)、巴豆(二錢,去油)、牽牛(取頭部研末,三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大黃膏丸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時用薑湯送服。

(鄧山)感應丸,治食積,化宿滯。

沉香,木香,檀香,丁香,青皮,陳皮,黃連,砂仁,香附子,半夏,三稜(炮),莪朮(炮。各一兩,為細末,肥烏梅(一百個),巴豆(三百粒,白者去衣膜)

上用瓷器一隻盛巴豆,上以烏梅肉蓋之,卻用米醋浸過,與梅肉平坐於甑中,蒸至極熟,以巴豆紅色為度,卻擂二件為泥,用糯米飯和勻搗千百下,丸如蘿蔔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感應丸

功效: 治療飲食積滯、化解宿食停滯。

配方:

  • 沉香、木香、檀香、丁香、青皮、陳皮、黃連、砂仁、香附子、半夏、三稜(炮製)、莪朮(炮製):各一兩,研成細末。
  • 肥烏梅:一百個
  • 巴豆:三百粒,取白色巴豆,去除外皮和膜。

製法:

  1. 用瓷器盛放巴豆,以烏梅肉蓋住巴豆,並用米醋浸泡至與梅肉齊平。
  2. 將瓷器置於蒸籠中,蒸至極熟,以巴豆呈現紅色為度。
  3. 將巴豆與烏梅一同研磨成泥狀。
  4. 加入糯米飯,充分攪拌,並反覆搗碎至如同蘿蔔子大小。

用法:

每次服用十丸,用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