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3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34)

1. 奇經任脈穴圖

【主治】積冷虛乏,臍下絞痛,冷氣入腹,臍下結塊,遺精白濁,七疝五淋,婦人帶下,經水不通,不妊或妊娠下血。

石門(一名命門,一名丹田),在臍下二寸。三焦募也。婦人禁針禁灸,犯之終身絕孕。男子針八分,灸二七壯。

【主治】小便不利,腹痛瀉泄不止,卒疝血淋。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氣之海。針八分,灸七壯。

【主治】下焦冷痛,陽虛真氣不足,賁豚七疝,小腸膀胱癥瘕結塊狀為覆杯,臍下冷氣,陽脫欲死,陰證卵縮,四肢厥冷,婦人赤白帶下,月事不調,小兒遺尿。

陰交(一名橫戶),在臍下一寸,當膀胱上口。三焦之募,任脈少陰衝脈之會。針八分,灸百壯。

【主治】小腹氣痛引陰中,不得小便,疝痛陰汗濕癢,賁豚,腰膝拘攣,婦人崩中帶下陰癢。

神闕(一名氣舍),當臍中。禁針,灸三壯。

【主治】中風不省人事,腹中虛冷,腸鳴瀉泄不止,水腫鼓脹,小兒風癇角弓反張,脫肛。

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穴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滓渣入大腸,故曰水分。禁針,灸七壯。

【主治】水病腹堅腫如鼓,繞臍痛,腸鳴泄瀉,小兒陷囟。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穴當胃之下口,小腸上口,水穀於是入焉。足太陰任脈之會。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

【主治】臍下厥氣,腸堅痛,寒穀不化,癖塊連臍,瘦弱少食,翻胃。

建里,在中脘下一寸,臍上三寸。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腹脹身腫,心痛上氣,腸鳴嘔逆不食。

中脘(一名太倉),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胃之募,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

【主治】五隔五噎,翻胃不食,腹脹脾疼,心積伏梁,面黃溫瘧,霍亂吐瀉,寒熱不已。

上脘(一名胃脘),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臍上五寸。上脘中脘屬胃絡脾,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

【主治】腹中雷鳴,飲食不化,霍亂吐利,翻胃嘔吐食不下,伏梁積聚,黃疸驚悸,吐涎沫嘔血。

巨闕,在鳩尾下一寸。心之募。針六分,灸七壯。

【主治】上氣咳逆,胸滿氣短,九種心痛,蛔痛,痰飲咳嗽,霍亂腹脹,恍惚發狂,黃疸中膈不利,煩悶卒心痛,屍厥。

鳩尾,蔽骨之端,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人無蔽骨者,從歧骨際下行一寸曰鳩尾。禁灸,禁針。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胸脅支滿,噎塞嘔吐食不下。

膻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兩乳間陷中,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

【主治】上氣短氣,咳逆噎氣隔食,喉鳴氣喘,肺癰吐沫膿血,婦人乳汁少。

白話文:

石門穴(又名命門、丹田),位於肚臍下方兩寸。是三焦的募穴。女性禁止針刺或艾灸,犯忌會導致終身不孕。男性可針刺八分深,艾灸十四壯。 主治:小便不順暢、腹痛腹瀉不止、突然發生的疝氣和血淋。

氣海穴(又名脖胦、下肓),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凹陷處。是男性元氣匯聚之處。針刺八分深,艾灸七壯。 主治:下腹部寒冷疼痛、陽氣虛弱、元氣不足、奔豚疝氣、小腸膀胱的腫塊像倒扣的杯子、肚臍下方有寒氣、陽氣虛脫快要死亡、陰證導致陰囊萎縮、四肢冰冷、女性赤白帶下、月經不調、小兒遺尿。

陰交穴(又名橫戶),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在膀胱的上方開口處。是三焦的募穴,也是任脈、少陰經、衝脈交會之處。針刺八分深,艾灸百壯。 主治:小腹部氣痛牽引到陰部、小便困難、疝痛、陰部潮濕搔癢、奔豚、腰膝僵硬、女性月經不調、白帶、陰部搔癢。

神闕穴(又名氣舍),位於肚臍正中心。禁止針刺,可艾灸三壯。 主治:中風昏迷不醒、腹中虛冷、腸鳴腹瀉不止、水腫腹脹、小兒風癇抽搐、脫肛。

水分穴,位於下脘穴下一寸,肚臍上方一寸。此穴位於小腸的下方出口處。此處能分辨清濁,水液進入膀胱,廢渣進入大腸,因此稱作水分。禁止針刺,可艾灸七壯。 主治:水腫病導致腹部堅硬腫脹如鼓、繞著肚臍疼痛、腸鳴腹瀉、小兒囟門凹陷。

下脘穴,位於建里穴下一寸,肚臍上方兩寸。此穴位於胃的下方出口處,小腸的上方入口處,水穀由此進入。是足太陰經與任脈交會之處。針刺八分深,艾灸十四壯至一百壯。 主治:肚臍下方氣逆、腸胃堅硬疼痛、寒冷導致食物不消化、腹部有硬塊連著肚臍、身體瘦弱食慾不振、反胃。

建里穴,位於中脘穴下一寸,肚臍上方三寸。針刺五分深,艾灸五壯。 主治:腹脹全身腫脹、心痛氣逆、腸鳴嘔吐不想吃東西。

中脘穴(又名太倉),位於上脘穴下一寸,肚臍上方四寸,在心窩和肚臍的中間。是胃的募穴,也是手太陽經、少陽經、足陽明經與任脈交會之處。針刺八分深,艾灸十四壯至一百壯。 主治:五種膈噎病、反胃不想吃東西、腹脹脾痛、心積伏梁、面色發黃的瘧疾、霍亂吐瀉、寒熱不退。

上脘穴(又名胃脘),位於巨闕穴下一寸五分,距離心窩三寸,肚臍上方五寸。上脘穴與中脘穴都屬於胃,聯繫脾,是足陽明經、手太陽經與任脈交會之處。針刺八分深,艾灸十四壯至一百壯。 主治:腹中雷鳴、食物不消化、霍亂吐瀉、反胃嘔吐不想吃東西、伏梁積聚、黃疸、驚悸、吐涎沫嘔血。

巨闕穴,位於鳩尾穴下一寸。是心臟的募穴。針刺六分深,艾灸七壯。 主治:氣逆咳嗽、胸悶氣短、九種心痛、蛔蟲引起的腹痛、痰飲咳嗽、霍亂腹脹、精神恍惚發狂、黃疸、膈膜不通暢、煩悶、突然心痛、昏厥。

鳩尾穴,位於胸骨劍突的末端,在胸骨下緣五分處,如果沒有胸骨劍突,則從兩側肋骨交會處下方一寸即為鳩尾穴。禁止艾灸,禁止針刺。

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針刺三分深,艾灸五壯。 主治:胸脅脹滿、噎塞嘔吐不想吃東西。

膻中穴,位於玉堂穴下方一寸六分,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凹陷處,仰臥時取穴。禁止針刺,可艾灸七壯。 主治:氣逆、短氣、咳嗽、噎氣、膈食、喉中有痰鳴、氣喘、肺癰吐膿血、婦女乳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