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三 (2)

1. 脈候

經曰: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

又曰:太陰脈澀則病積,心腹時滿,厥陰澀則病小腹積氣,少陰澀則病積溲血,陽明澀則病積,時善驚。太陽澀則病積,時善顛疾,少陽澀則病積,筋急目痛。

又曰:推而內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

巢氏曰:脈細沉附骨者,積也。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部處之。

脈駃而緊,積聚也。脈浮而牢,積聚也。

脈弦緊而細,癥也,出寸口,癥在心;出關上,癥在胃脘;出足中,癥在臍。

脈橫者,脅下有積聚。脈來小沉實者,胃中有積聚,食不下,或食吐出。

白話文:

經書說:寸口脈沉而橫,表示脅下有積聚,腹中有橫向的積聚疼痛。

另外說:太陰脈澀則病積,心腹時常感到飽滿;厥陰脈澀則病小腹積氣;少陰脈澀則病積聚而排出血尿;陽明脈澀則病積聚,時常容易驚恐;太陽脈澀則病積聚,時常容易頭昏眼花;少陽脈澀則病積聚,筋脈緊繃、眼睛疼痛。

另外說:推按脈象往內沉,但沉而不浮,表示有心腹積聚。

巢氏說:脈象細小而沉沒貼近骨頭,是積聚的表現。脈象從左側出來,積聚在左側;脈象從右側出來,積聚在右側;脈象從左右兩側都出來,積聚在身體中央,依據部位判斷積聚的位置。

脈象弦緊而有力,是積聚的表現。脈象浮而牢固,也是積聚的表現。

脈象弦緊而細小,是癥結的表現,如果出現於寸口,癥結在心;如果出現於關上,癥結在胃脘;如果出現於足中,癥結在臍部。

脈象橫向,表示脅下有積聚。脈象細小而沉實,表示胃中有積聚,食不下,或吃東西會吐出來。

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心積,脈沉而芤,上下無常處;肝積,脈弦而細;腎積,脈沉而急;脾積;脈浮大而長。

脈沉而中散者,寒食癥也。

積聚脈牢強者生,虛弱沉者死。

白話文:

肺部有積瘤時,脈搏會浮動且輕微,但按下後就會消失。心臟有積瘤時,脈搏深沈而且軟弱,位置不固定。肝臟有積瘤時,脈搏彈性好且細小。腎臟有積瘤時,脈搏深沈且快速。脾臟有積瘤時,脈搏浮動、擴張且長久。如果脈搏深沈且分散,則可能是因為吃了冷的食物所引起的症狀。若脈搏堅實有力是活著的徵兆,若是虛弱且深沈就是死亡的預兆。

2. 內經正治

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已。

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搏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白話文:

在面對大積大聚的病症時,可以進行治療,但只需要消滅大約一半的病竈即可。對於堅硬的病塊,應採取削減的方法;對於還存留的病態,則需進行攻伐;對於纏繞的結塊,則需使其疏散;對於異位的病徵,應予以清除。上工使用下法,或者用按摩、沐浴、拍打、強迫、開刀、發汗等方法,皆應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和應用。

3. 養正則積自除

潔古云: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之,疾雖去而人已衰矣。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之類則暫快,藥過則依然,氣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積者當先養正,則疾自除。譬如滿座皆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

令其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實中有積,大毒之劑治之尚不可過,況虛而有積者乎?此治積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詳審。(甫謂養正積除,此積之微者也。如脾胃失於健運而氣積食積之不疏導者,惟養脾胃之正氣,而滯積自疏矣。若夫大積大聚,如五積之久而成癥病堅固不移者,若非攻擊悍利之劑,豈能推逐之乎?惟虛弱之人必用攻補兼施之法也。)

白話文:

潔古說:身體強壯的人不會有積聚,虛弱的人就會有。脾胃虛弱,氣血衰敗,四季的感應都會形成積聚。如果急於用磨堅破結的藥物治療,雖然疾病消除了,但人已經虛弱了。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這類藥物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但藥效一過,積聚又會出現,氣血更虛弱,疾病更嚴重,最終毫無益處。所以治療積聚,應該先養護正氣,疾病就會自然消除。就像滿座都是君子,即使有一個小人,也無處容身。

讓患者的真氣充足,胃氣強盛,積聚就會自然消散。身體強壯的人有積聚,使用毒性較大的藥物治療都要謹慎,何況是虛弱的人有積聚呢?這是治療積聚的一個重要原則。邪氣和正氣的盛衰,應該仔細審慎地觀察。(甫說養護正氣就能消除積聚,這是針對輕微的積聚而言。比如脾胃失於健運,導致氣積食積不能疏導,只要養護脾胃的正氣,積滯就會自然疏通。但是對於長期積聚形成的頑固積聚,如五積久而成癥病,堅固不移,如果不使用攻伐悍利的藥物,怎麼可能推逐它們呢?對於虛弱的人,就必須使用攻補兼施的方法。)

4. 攻邪補正有先後之序

經曰:留者攻之。此積之所以當攻者也。然留積既久,蒂固根深,若不攻奪之,豈能自去?則傳所謂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其亦理勢之不容已也。凡正氣實而積固不能為殃,正如小人潛以伺其君子之隙,而遂乘以侮之,惟積亦然。但正氣稍虛,積必為害,所以不可不攻也。

既攻之後,尤當扶養正氣,而不致擾亂之虞。正氣不足,必先養正以自固,正既固,然後由漸而攻邪,積自漸削而不能留也,故曰攻補有序。

白話文:

經書上說:留著的病邪就要攻之。這是積聚的病邪應該要攻治的原因。

然而,積聚的病邪已經存在很久,根深蒂固,如果不積極攻破它,它怎麼可能自行消失呢?就像古人所說:「藥不瞑眩,厥疾不瘳」,這也是治療的必然道理。

一般來說,正氣充足,積聚的病邪就無法作祟,就像小人偷偷地等待君子露出破綻,然後趁機欺負他一樣,積聚的病邪也是如此。但如果正氣稍微虛弱,積聚的病邪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必須要攻治它。

攻治之後,更應該扶養正氣,避免擾亂身體。如果正氣不足,必須先調養正氣,使它堅固,正氣堅固之後,再逐漸攻打邪氣,積聚的病邪就會逐漸消退,無法停留,所以說攻補要順序進行。

5. 積非下之不可

人之有積,則皆為身中之邪氣。若君子座中之有小人也。惟其正氣盛而真氣運行,不失其常,則積略攻之而散潰,亦或自然消退矣。正氣稍虛,則積日著而恣其欺罔之勢,正氣日漸為之弱矣。凡積成而形漸悴,速補真氣,待榮衛充實,方可下之。或且攻且補,或先補後攻,或先攻後補,必至於邪去正復而後已。

然除之不以漸,則必致於顛覆之害矣。若昔之武氏斫喪唐宗,幾於改物,尚賴狄張諸君子匡扶之力,漸除黨惡,興復丕祚。惜乎中宗不鑑前轍,而留三思,馴致韋氏之禍。其猶積余之尚在者,若不亟下之,必將復起,恣害亡身者有矣。

白話文:

人體積聚之物,皆為邪氣

人體若有積聚之物,皆為體內之邪氣,如同君子身旁有小人一般。若正氣旺盛,真氣運行正常,則積聚之物可被攻破而散去,或自然消退。

但若正氣稍虛,則積聚之物便會逐漸增長,肆意欺瞞,使正氣日漸衰弱。若積聚已成,身體漸漸虛弱,則應先補益真氣,待氣血充盈,才能去除積聚之物。

去除積聚的方法,可分為攻補兼施、先補後攻、先攻後補,務必將邪氣驅除,恢復正氣才算完成。

然而,去除積聚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必將帶來災禍。如同武氏篡唐,幾近改朝換代,幸賴狄仁傑、張柬之等君子力挽狂瀾,逐漸消除黨羽,復興唐朝基業。可惜中宗不吸取前車之鑑,重蹈覆轍,最終招致韋氏之禍。

積聚猶存,若不趕緊去除,必將捲土重來,造成禍患,甚至危及生命。

6. 攻積必分新久

子和云:積之在臟,如陳莝之在江河。積在臟中,多留於脂膜曲折之處、區臼之中,如陳莝在河亦不中流,而在汀灣回迫之地,遇江流之隘,一漂而去。積之在臟,理亦如之。故予先用丸藥驅逐新受之食,使無梗塞。其積已離而未下,次以末藥滿胃而下橫江之筏,一壅而盡。

設未盡者,以藥調之。堅積既久,不可遽以此法,宜以漸而攻之。或三五日一攻,或一月數攻,後漸以磨積之藥調之,無傷正氣,此萬全也。

白話文:

子華說:「積聚在臟腑,就像陳腐的雜物堆積在江河裡一樣。積聚在臟腑裡,多半停留在脂膜曲折處、血管交叉的地方,就像陳腐的雜物堆積在河裡,也不會在主流中,而是在河岸邊的曲折處、水流狹窄的地方,遇到江流的阻礙,就會被衝走。積聚在臟腑裡的道理也一樣。

因此,我一開始用丸藥驅逐新進食的食物,讓它們不要梗塞在裡面。如果積聚已經離開但還沒有排出來,就用散劑藥物裝滿胃,像橫渡江河的竹筏一樣,將積聚一舉沖走。

如果還沒有排乾淨,就用藥物調理一下。如果積聚已經很堅固且時間很長,就不能馬上用這種方法,應該慢慢地攻破它。可以三五天攻一次,或者一個月攻幾次,之後再用磨碎積聚的藥物調理,這樣就不會損傷正氣,這是萬全之策。」

7. 治積有法

許學士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硇砂、水銀治肉積,神麯、麥芽治酒積,水蛭、虻蟲治血積,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黃、膩粉治涎積,礞石、海石治痰積,巴豆、大黃治堅積,蓋各從其類也。須要認臟腑經絡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後增減輕重,使之如兵法云: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白話文:

許學士說:總的來說,治療積聚,可以採取「以其所惡者攻之」或「以其所喜者誘之」的方式,這樣更容易治癒。例如,硇砂、水銀用來治療肉積;神麴、麥芽用來治療酒積;水蛭、虻蟲用來治療血積;木香、檳榔用來治療氣積;牽牛、甘遂用來治療水積;雄黃、膩粉用來治療涎積;礞石、海石用來治療痰積;巴豆、大黃用來治療堅積。這些都是根據積聚的性質,採取相應的藥物來治療。

需要先辨別積聚的部位是臟腑還是經絡,以及伴隨出現的症狀,然後根據情況增減藥物的劑量和輕重,使之如同兵法所言:「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8. 倒倉法(丹溪)

治腸胃中一切痰積膠固,及生諸般奇形之蟲食積,痰飲痞癖,腹痛痞滿,噁心嗌氣,嘈雜吞酸,食瘧黃胖等證,行之無不應手取效。

丹溪此方得於西域之至人。凡人於中年行之一二次,可以卻疾,潤澤枯槁,補益虛損,亦為養壽之一助也。雖然,此法惟宜用於元氣實者,其餘虛損癆瘵鼓脹反胃大風,真病已成,六脈無力者,皆不可用。予見往往不善用者,殺人多矣。

其法用嫩黃牡牛肉二十斤,切成小塊去筋膜,長流水煮糜爛,以布濾去滓取淨汁,再入鍋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則成劑矣。令病人預先斷欲食淡,前一日不食晚飲,設密室一間,明亮而不通風處行之,置穢桶及木瓦盆貯吐下之物,置一瓷瓶盛所出之溺。令病人入室,以汁飲一杯,少時又飲一杯,積數十杯,寒月積重湯溫而飲之,任其吐利。

白話文:

治療腸胃內各種痰積膠固、寄生蟲積食,以及痰飲、痞癖、腹痛、腹脹、噁心、呃逆、嘈雜吞酸、食積黃胖等症狀,使用此法都能藥到病除。

此方是丹溪先生從西域高人處學得。一般人到了中年,服用一兩次,可以預防疾病,滋潤身體,補益虛損,也是養生的好方法。但此法只適合元氣充足的人,其他虛損、癆瘵、鼓脹、反胃、大風等疾病,以及病情已成、脈象虛弱的人,都不宜使用。我見過許多人不善使用此法,導致患者死亡。

此法是用嫩黃的牛黃二十斤,切成小塊,去除筋膜,用長流水煮至糜爛,用布濾去渣滓,取淨汁,再放入鍋中,小火熬製至琥珀色就成了。病人要事先戒除房事,並飲食清淡,前一天晚上不吃饭,只喝粥。準備一間密閉的房間,明亮但不通風,放置穢桶和木瓦盆用来盛放呕吐和排泄物,再準備一個瓷瓶裝盛排出的尿液。让病人进入房间,先喝一杯药汁,过一会儿再喝一杯,累積喝几十杯,天氣寒冷時,要将藥汁温热后再喝,任其呕吐和腹泻。

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下多;病在中者,及在上覆在下者,欲其吐利俱多。全在活法而為之緩急多少也,視所出之物必盡病根乃止。吐利後必渴甚,不得與湯,以所出之溺飲之,名輪迴酒,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滌盪余垢。行後倦睡覺飢,先與稠米飲,次與淡稀粥,三日後方可與小菜羹,次與略厚粥軟飯調養半月或一月,自覺精神煥發,形體輕健,沉疴悉能痊矣。其後須忌牛肉數年。

夫牛,坤土也。黃,土之色也。以順為性而效法乎坤以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樂也。熟而液,無形之物也,橫散入肉絡,由腸胃而滲透肌膚毛竅爪甲無不入也。積聚久則形質成,依附胃腸回薄曲折處,以為棲泊之窠臼,阻礙氣血津液,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割腸剖骨之神妙,可以銖兩丸散窺犯其藩牆戶牖乎?肉液之還溢,腸胃受之,其厚皆倍於前,有似乎腫。其回薄曲折處,肉液充滿流行,有如洪水泛漲。

白話文:

生病在頭部的,就希望它多吐;生病在身體下部的,就希望它多拉;生病在身體中部的,以及上部連累下部,就希望它又吐又拉。這些治療方法的快慢和多少,全憑醫生經驗來決定。觀察排出的東西,一定要將病根清除乾淨才停止。吐瀉之後一定會非常口渴,不能給病人喝湯,要給他喝自己排出的尿液,叫做輪迴酒,不僅可以止渴,還可以清除身體裡殘留的污垢。

排泄完畢後,病人會感到疲倦想睡覺、肚子餓,先給他喝稠米湯,然後再喝清淡的稀粥,三天后才能給他吃一些小菜羹,之後再吃稍微濃稠一點的粥和軟飯,調理半個月或一個月,就會感覺精神煥發,身體輕盈健壯,久病也能痊癒。之後要忌食牛肉幾年。

牛,屬於坤土,黃色是土的顏色。牛的特性是順應自然,效法坤土的特性來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是雄牛的特性。肉是胃的美味,熟了以後變成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會橫向散佈進入肉的經絡,從腸胃滲透到皮膚、毛孔、指甲,無處不到。積聚久了就會形成固體,依附在胃腸的彎曲處,作為棲息的巢穴,阻礙氣血津液流通,熱氣薰蒸燒灼就會生病。除非有割開腸子剖開骨頭的神奇手段,才能像用秤砣和丸散一樣窺探它的邊緣和門戶嗎?肉液回流溢出,腸胃受到影響,就會比以前厚上好幾倍,就像腫脹一樣。在腸胃的彎曲處,肉液充盈流動,就像洪水泛濫一樣。

其浮槎陳朽者皆推遂盪滌,順流而不可停留。在表者,因吐而汗;其清道者,自吐而湧;濁道者,自泄而去。凡屬滯礙,一洗而盡。

白話文:

那些漂浮著的老舊木頭都要被清理掉,跟隨水流而不會停留在原地。如果它們出現在皮膚表面,就會因為嘔吐而出現汗水;如果是乾淨的道路出現問題,則是通過嘔吐來解決;若是混濁的道路有問題,就透過排洩的方式去除。所有阻礙物都經過清洗後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