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九 (1)
卷之九十九 (1)
1. 雜忌
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制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謂備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云小節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語云: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飽食。謂之一日,蓋日日慎之也。
酒毒酷悍,飲之大醉,則毒氣必壞正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外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措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也,況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之氣,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獲真氣矣。
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
睡不厭踧,覺不厭舒。踧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則膝冷成痹,忍大便則成氣痔。小便勿努,努則令人兩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則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勞則力乏絕,大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大飽則腠理氣溢,大渴則經脈蹶亂,大醉則精神散亂,大熱則陰氣解脫,大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過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口開則失真氣,且邪從口入,使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且不可久著,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體。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項亦如之。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澹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舉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後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聞道者,放逸其心,迷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
白話文:
養生之道,要依照四季早晚調整作息,飲食要保持平和。活動關節有導引的方法,運行體內氣血有吐納的技巧。要控制喜怒情緒,來滋養陰陽之氣;節制慾望,來鞏固真元之精。如果能這樣保養身體,延長壽命,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
然而禁忌的道理,可能還有不夠周全的地方,雖然有些看似是生活小細節,但其實也蘊含著重要的道理。所以食物有其屬性,不可不謹慎。古人說:「一天的禁忌,就是晚上不要吃太飽;一個月的禁忌,就是晚上不要喝醉;一年的禁忌,就是晚上不要遠行;終身的禁忌,就是晚上要好好保護體內的氣。」所謂晚上,是指人要休息的時候,如果吃太飽,肚子裡空虛的地方就少了,能讓氣留在體內滋養身體的也少了,這樣就會產生腹部腫塊、阻塞等問題,所以晚上要避免吃太飽。說是一天的禁忌,其實是每天都要謹慎。
酒的毒性很強烈,如果喝到大醉,毒氣一定會損害正氣。況且晚上喝醉就睡,氣血運行不暢,腸胃會因此腐爛,經絡也會鬆懈。一時之間可能沒感覺,久了就會生病。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人,一個月內也不可以喝醉一次,何況是中年以後的人呢?晚上遠行,不僅有遭受外來傷害的危險,山間水邊的霧氣也會損害人的真氣,所以這些都要避免。以上這三項如果能做到,就能長保真氣不失,這樣就能終身獲得真氣的滋養。
另外,長時間看東西會損傷血,長時間躺臥會損傷氣,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頭,長時間走路會損傷筋,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大體來說,人的形體和氣血,時動時靜,這樣運行才不會停滯。如果長時間保持不動或一直動,難免會受損。
睡覺的時候,喜歡蜷曲身體,睡醒的時候,喜歡伸展身體。蜷曲身體,是指彎曲膝蓋,將腿蜷縮起來,側臥在左右兩側,就像修煉之人所說的「獅子睡」一樣。這樣做可以使氣海充滿,丹田溫暖,腎水容易產生,對人有很大的益處。伸展身體睡覺,氣會直接散開,無法蓄積,精神也會渙散而無法集中,所以只有在睡醒的時候才可以伸展身體。
人一旦有大小便的感覺,就要立刻去處理,不要忍著。忍著小便會使膝蓋發冷而形成麻痹,忍著大便則會形成痔瘡。小便的時候不要用力,用力會使兩膝發冷疼痛。大便的時候也不要用力,用力會使腰痛、眼睛昏花、氣逆急促,所以最好任其自然。
人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力氣耗盡,過度飢餓則臟腑經脈會衰竭,過飽則皮膚毛孔氣血溢出,過度口渴則經脈會錯亂,過度醉酒則精神會散亂,過度炎熱則陰氣會消散,過度寒冷則血脈會凝結,這些都會導致疾病。
凡事內心有所愛,不要過度愛戀;內心有所憎,不要過度憎恨。高興時心不會飄蕩,生氣時情緒不會停留,這樣可以養神益壽。修道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就是面對外在事物也能忘記情感的妙處,也是聖人修養心性、安定神志的學問,一般的修養方法還不足以完全表達。
晚上並不是調整氣息的時候,最好習慣閉著嘴睡覺。嘴巴張開會散失真氣,而且邪氣容易從嘴巴進入,使牙齒受到進出氣流的衝擊,之後一定會產生牙病。凡是睡覺張開嘴的人,牙齒沒有不早早脫落的,這可以驗證。
濕衣服或汗濕的衣服不可以長時間穿在身上,會損傷人的心肺功能,也容易引發瘡瘍。
在十步高的直牆下,不要順著牆睡,因為風強勁而銳利,會使人發瘋或身體沉重。
凡是大汗淋漓或是剛洗完澡出來,不要赤裸身體。也不要馬上脫掉衣服吹風。風如果侵入皮膚毛孔,就會造成半身不遂。晚上睡覺時,耳朵旁邊不要有空隙,以免風吹進耳朵導致耳聾。頭部和脖子也要注意。
晚上睡覺不要把頭蒙起來,這樣可以長壽,因為這樣可以讓天地清氣進入腹中。
古代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平時很少思慮,控制慾望,情緒平和,很少有憂愁和快樂,對事物淡泊。世間美麗貴重的東西,都不會放在心上。這樣,心志舒暢,身體安和,血氣順暢,可以活到百歲之後才去世。
寇氏說:那些沒有聽聞養生之道的人,放縱自己的心性,沉迷於享樂,用精神去追逐智巧,用憂慮去追求得失,用勞苦去遵守禮節,用身世去追逐財利。這四種追求不停,心就會生病。
過度勞累身體,情緒急躁暴怒,迎風縱酒,飲食偏好辛辣鹹味,肝臟就會生病。飲食生冷,冷熱失調,久坐久臥,過飽過飢,脾臟就會生病。大聲呼叫,爭辯不休,冒犯寒冷暑熱,恣意吃鹹苦的食物,肺臟就會生病。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強行行房事,縱慾勞形,使精氣外洩,腎臟就會生病。五臟一旦生病,就會未老先衰,未衰先病。疾病加重就會死亡。
唉!這些都是因為不思考,妄自行事而自取的啊。懂得養生的人如果能謹慎這五項,就可以終身無憂。經典說:「不醫治已經發生的疾病,而是預防未發生的疾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