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6)

1. 房中節度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此造化之源,性命之根本也。故人之大欲,亦莫切於此。嗜而不知禁,則侵克年齡,蠶食精魄,喑然弗覺,而元神真氣去矣,豈不可哀?

惟知道之士,禁其嗜縱,不至杜絕。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決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或問抱朴子曰:傷生者豈非色欲之間乎?抱朴子曰: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卻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縱欲損壽而。是以古人於此,恆恆有節度。二十以前二日復,二十以後三日復,三十以後十日復,四十以後月復,五十以後三月復,六十以後七月復,又六十閉戶。故時加撙節,保惜真元,以為一身之主命。

不然,雖勤於吐納導引服餌之術,而根本不固,亦終無益。

《內經》曰:能知七損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則血氣精氣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故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智者有餘,(自性而先行,故有餘。

)愚者不足,(察行而後學,故不足。)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益壯,壯者益治。蓋謂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餘,則形氣不衰,而壽命可保矣。不然,竅漏無度,中乾以死,非精離人,人自離精也,可不戒哉?

養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大,或唇薄鼻大,或齒疏發黃,或痼疾,或情性不和,或有苗強硬,或聲雄,或肉澀肢體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損人,並不宜犯之。忌其時者十有一:醉酒、飽食、遠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沖冒寒暑、疾患未平、大小便訖、新沐浴後、犯畢出行、無情強為,皆能使人神氣昏憒,心力不足,四體虛羸,腎臟怯弱,六情不均,萬病乃作,特宜慎之。

至於天地晦冥,日月薄蝕,疾風甚雨,雷電震怒,此陰陽大變,六氣失時之常,犯之不惟致疾,且褻汙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雖生而不育矣。

嗟乎!幃箔之情,易綰而難斷,不可不以智慧決也。佛書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欲不滅,苦亦不滅。苦不滅則生滅矣。養生者惡可不以智慧決哉?

白話文:

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孕育萬物。男女結合,精氣交合,萬物因此而生。這是大自然的奧秘,也是生命延續的根本。所以,人最大的慾望,莫過於男女之事。如果沉迷其中而不知節制,就會損耗精力,侵蝕元氣,在不知不覺中,導致精神和真氣衰退,這不是很可悲嗎?

只有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才能克制過度的慾望,但並非完全禁絕。即使面對美色,也只是欣賞而已,絕不會放縱情慾來傷害自己的生命。有人問抱朴子:「傷害身體的,難道不是因為男女情慾嗎?」抱朴子回答說:「是的,長壽的關鍵,就在於房事。上等的人懂得節制,可以延年益壽;其次的人不會因此而損害自己;下等愚昧的人則會放縱慾望而減損壽命。因此古人對房事都有節制,二十歲之前,兩天一次;二十歲之後,三天一次;三十歲之後,十天一次;四十歲之後,一個月一次;五十歲之後,三個月一次;六十歲之後,七個月一次,到了六十歲更要減少房事。所以,要時常節制,保護好真氣,作為身體的主宰。

不然的話,即使勤於吐納、導引、服藥等養生方法,但如果根本不牢固,也終究沒有益處。《黃帝內經》說:「能夠明白七損八益的道理(七指的是女子的血,八指的是男子的精),那麼血氣和精氣就可以調和。如果不懂得運用這個道理,就會提早衰老。」所以,人到四十歲,陰氣就會減少一半,起居生活開始衰退;到了五十歲,身體就會變得沉重,聽力和視力也會變得遲鈍;到了六十歲,陰莖會萎縮,氣力大衰,身體各處的功能都會受阻,下虛上實,眼淚和鼻涕都會流出。所以說:「懂得這個道理,身體就會強壯;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會衰老。」聰明的人會有餘力(因為先從自身本性出發,所以有餘力),愚笨的人則不足(因為觀察到效果才學習,所以不足)。有餘力的人,聽力和視力就會敏銳,身體也會輕盈強健,老年人會變得更加強壯,壯年人會變得更加健康。這就是說,如果能夠讓男精女血充足,那麼形體和元氣就不會衰退,壽命也能得到保障。如果不然,沒有節制地洩漏精氣,身體就會衰竭而死。這並不是精氣離開了人,而是人自己洩盡了精氣,所以怎能不引以為戒呢?

養生的人,要避免和九種人發生性行為:年紀大的、嘴唇薄鼻子大的、牙齒稀疏頭髮發黃的、有慢性疾病的、性情不好的、陽具過於強硬的、聲音雄渾的、皮膚粗糙身體不潤滑的、性格暴躁嫉妒心強的人。這些人都會損耗人的精氣,不適合發生性行為。還要避免十一個時辰:醉酒、飽食、遠行疲憊、情緒不穩定、女人月經期間、冒著寒冷或酷暑、疾病未癒、大小便剛結束、剛洗完澡後、剛犯忌後要外出、沒有慾望卻勉強為之。這些情況都會使人精神昏沉,心力不足,身體虛弱,腎臟衰弱,六情不協調,各種疾病都會產生,所以要特別謹慎。

至於天地昏暗、日月蝕、刮大風下暴雨、雷電交加的時候,這些都是陰陽大變,六氣失常的時候,在這種時候行房事,不僅會導致疾病,而且會褻瀆神明。如果在此時懷孕生子,孩子一定會身體不健全,即使能生下來也難以養育成人。

唉!男女之間的感情,容易糾纏在一起卻難以斷絕,所以必須用智慧來判斷。《佛經》說: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因為貪慾。如果貪慾不滅,痛苦也不會消失。痛苦不消失,就會有生有滅。養生的人,怎麼可以不用智慧來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