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31)
卷之六 (31)
1. 足少陽膽經經穴歌
少陽足經瞳子髎,四十三穴行迢迢。聽會客主含厭集,懸顱懸釐曲鬢翹。率谷天衝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企。陽白臨泣開目窗,正營承靈及腦空。風池肩井淵液長,輒筋日月京門當。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下中瀆。陽關陽道復陽交,外丘光明陽輔高。懸釧丘墟足臨泣,地五夾溪竅陰畢。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的穴道,從瞳子髎穴開始,總共有四十三個穴位,分佈得很遠。 它們依序是:聽會、客主人、頷厭、集注、懸顱、懸釐、曲鬢。 接下來是:率谷、天衝、浮白、竅陰、完骨、本神。 再接著是:陽白、臨泣、開目窗、正營、承靈、腦空。 然後是:風池、肩井、淵液、輒筋、日月、京門。 再下來是: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下中瀆。 還有: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陽輔。 最後是: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會、俠谿,最後回到竅陰穴結束。
2. 足少陽膽經步穴歌
少陽膽起瞳子髎,耳前陷中尋聽會。上關耳前開口空,懸釐腦空下廉揣。懸顱正在曲角端,頷厭腦空上廉看。曲鬢偃正尖上邊,率谷曲鬢尖上安。本神耳上入髮際,四分平橫向前是。曲鬢之旁各一寸,陽白眉上一寸記。臨泣有穴當兩目,直入髮際五分屬。目窗正營各一寸,承靈營後寸五錄。
天衝耳上二寸居,浮白髮際一寸符。竅陰枕下動有穴,完骨耳後四分通。腦空正夾玉枕骨,風池後髮際陷中。肩井大骨前寸半,淵液腋下三寸按。輒筋平前卻一寸,期門在肋第二端。日月期下五分斷,京門監骨腰間看。帶脈季脅寸八分,五樞帶下三寸間。維道五寸二分得,居髎八寸三分尋。
環跳髀樞宛宛論,膝下五寸中瀆搜。陽關陽陵上三寸,陽陵膝下一寸求。陽交外踝針七分,踝上七寸尋外丘。光明除踝上五寸,陽輔踝下四寸收。懸鐘三寸即絕骨,丘墟踝前陷中出。臨泣寸半後夾溪,地五會穴一寸接。夾溪小次歧骨間,竅陰足小次指端。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的穴道,從瞳子髎穴開始,在眼角外側。接著是耳前的聽會穴,位於耳屏前凹陷處。上關穴在耳前,張口時會出現空隙。懸釐穴和腦空穴位於頭部,在下廉穴的位置附近。懸顱穴在頭角正上方,而頷厭穴則在腦空穴的上方。曲鬢穴在耳朵向上彎曲的尖端,率谷穴在曲鬢穴的尖端上方。本神穴在耳上,進入髮際線四分的位置,水平向前。曲鬢穴旁邊各一寸處是陽白穴,它在眉毛上方一寸的位置。臨泣穴位於兩眼之間,直入髮際線五分的位置。目窗穴和正營穴各在臨泣穴一寸的位置,承靈穴在正營穴後方一寸五分。
天衝穴在耳上二寸的位置,浮白穴在髮際線一寸的位置。竅陰穴在枕骨下方,按壓時會感到脈搏跳動,完骨穴在耳後四分的位置。腦空穴在玉枕骨兩側,風池穴在後髮際線凹陷處。肩井穴在大骨前一寸半的位置,淵液穴在腋下三寸處。輒筋穴在胸前線一寸處,期門穴在第二根肋骨末端。日月穴在期門穴下方五分,京門穴在腰部,靠近監骨。帶脈穴在季脅下方一寸八分,五樞穴在帶脈下方三寸的位置。維道穴在五樞穴下方五寸二分,居髎穴在維道穴下方八寸三分。
環跳穴位於大腿樞紐處,呈凹陷狀。中瀆穴在膝蓋下方五寸的位置。陽關穴在陽陵泉穴上方三寸,陽陵泉穴在膝蓋下方一寸。陽交穴在外踝骨上方七分的位置,外丘穴在外踝骨上方七寸。光明穴在外踝骨上方五寸,陽輔穴在外踝骨下方四寸。懸鐘穴即絕骨,位於外踝骨上方三寸。丘墟穴在外踝骨前方凹陷處。臨泣穴在溪穴後方一寸半的位置,地五會穴在一寸處。夾溪穴位於腳小指和第四趾骨間,竅陰穴在足小指末端。
3. 肝臟圖
經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又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岐伯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其聲呼,其液泣,其色青。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發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知,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足厥陰肝經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足大指甲後為三毛,三毛後橫紋為聚毛,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一云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足厥陰肝經脈所出為井水。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五淋七疝,小便數不禁,陰痛引小腹,陰挺出血崩,屍厥如死。病左取右,病右取左。
行間,足大指縫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肝脈所溜為滎火。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肝臟圖]
經典說:肝臟是像將軍一樣的器官,負責出謀劃策。又說:肝臟是身體疲憊的根本原因,也是魂魄居住的地方。肝臟的精華表現在指甲上,其能量充養在筋腱中,能夠產生氣血,屬於陽氣中的少陽之氣,與春天的氣息相通。
岐伯說:東方對應青色,與肝臟相通,在眼睛開竅,肝臟儲藏精華,其病症表現為驚嚇。肝臟喜歡酸味,對應植物草木,在動物中對應雞,在五穀中對應麥,在四季中對應春天,在天上對應歲星,所以知道春天的氣息在頭部。肝臟的聲音對應角音,其數字對應八,所以知道疾病會影響到筋腱。肝臟的氣味是臊味,發出的聲音是呼,分泌的液體是眼淚,對應的顏色是青色。東方產生風,風產生木,木產生酸味,酸味產生肝臟,肝臟產生筋腱,筋腱產生心臟。
肝臟主管眼睛,在天上對應玄,在人對應道,在地對應化,化產生五味。道產生智慧,玄產生精神,精神在天上對應風,在地對應木,在身體對應筋腱,在臟腑對應肝臟,在顏色對應青色,在聲音對應角音,發出的聲音是呼,在動作上對應握,開竅於眼睛,在味道對應酸,在情緒對應怒。怒傷肝,悲傷可以克制怒氣,風傷筋,燥熱可以克制風,酸味傷筋,辛辣可以克制酸味。
足厥陰肝經的脈絡,從腳大拇趾的毛髮叢生處開始,向上沿著腳背的內側,距離內踝一寸的地方經過,腳大拇趾指甲後面的毛髮叢生處叫做三毛,三毛後面的橫紋叫做聚毛,向上經過內踝八寸,與足太陰脾經交叉,再往上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部,環繞陰莖,到達小腹,夾著胃,歸屬於肝臟,聯絡膽腑,向上穿過橫膈膜,分佈在兩側脅肋部,沿著喉嚨後面向上進入咽喉,連接著眼睛的脈絡,再向上通過額頭,與督脈會合於頭頂。其中一條分支從眼睛的脈絡下行到面頰,環繞嘴唇內部。另一條分支,從肝臟分出,再次穿過橫膈膜,向上注入肺臟。
大敦穴,在腳大拇趾的末端,距離指甲像韭菜葉一樣的寬度,以及毛髮叢生處的中間。有一種說法是內側叫做隱白穴,外側叫做大敦穴。足厥陰肝經的脈氣由此發出,屬於井穴,屬性為水。針刺二分深,艾灸三壯。
【主治】五淋、七疝(多種疝氣)、小便頻繁且無法控制、陰部疼痛牽引到小腹、陰部脫出、出血崩漏、類似假死的屍厥症狀。病在左邊取右邊的穴位治療,病在右邊取左邊的穴位治療。
行間穴,在腳大拇趾縫隙之間,摸到動脈跳動的地方,凹陷處。足厥陰肝經的脈氣由此流經,屬於滎穴,屬性為火。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