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九 (6)
卷之九十九 (6)
1. 憂愁
《靈樞》曰:內傷於憂怒,則氣上逆,上逆則六腑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積遂成矣。
書云:憂傷肺,氣閉塞而不行。又云:遇事而憂不止,遂成肺勞,胸膈逆滿,氣從胸達背,隱痛不己。憂愁不解則傷意,恍惚不寧,四肢不耐。當食而憂,神為之驚,寐不安。
女人憂思哭泣,令陰陽氣結,月水少,時多內熱,若渴不已,肌體枯黑。
深憂重恚,寢息失時,傷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靈樞》說:如果因為憂愁憤怒導致內在損傷,就會使氣向上逆行,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六腑功能不暢通,溫暖的氣血無法運行,導致血液凝結積聚在體內而無法消散,體內的津液也會滯澀滲漏,附著在體內無法去除,長期累積就會形成病症。
書上說:憂愁會傷害肺,使氣閉塞而不運行。又說:如果遇到事情一直憂愁不停,就會造成肺部的勞損,胸膈氣逆滿悶,氣從胸部跑到背部,隱隱作痛且不會停止。憂愁如果無法排解就會傷害心意,導致精神恍惚不安寧,四肢也會感到無力。當吃飯時感到憂愁,精神就會感到驚慌,睡覺也無法安穩。
女人如果憂愁思慮而哭泣,會使體內的陰陽之氣鬱結,導致月經量變少,時常感到體內發熱,如果口渴持續不止,皮膚肌肉會變得枯槁發黑。
過度憂愁、過度憤怒,以及作息不規律,都是對身體的傷害。
2. 驚恐
書云:因事而有大驚恐,不能自遣,膽氣不壯,神魂不安,心虛煩悶,自汗體浮,飲食無味。
恐懼不解則精傷,骨酸瘛瘲,精時自下,五臟失守,氣虛不固。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氣乃亂矣。
大恐傷腎,恐不除則志傷,恍惚不樂,非長生之道。
驚恐憂思,內傷臟腑,氣逆於上,則吐血也。
恐則精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氣乃不行。
有婦人累月不產,以坐草太早,恐懼氣結而然。遂與紫蘇藥破氣,方得下。
臨危冒險則魂飛。戲狂禽異獸則神恐。
《淮南子》云:大怖生狂。
有朝貴坐寺中,須臾雷擊坐後柱且碎,而神色不動。又有使高麗者,遇風檣折,舟人大恐,其人恬然讀書,如在齋閣。苟非所守如此,則其為戒當何耶?
白話文:
書上說:因為事情受到巨大的驚嚇恐懼,無法自我排解,導致膽氣虛弱,精神魂魄不安穩,心中虛弱煩悶,容易流汗、身體浮腫,吃東西也沒味道。
如果恐懼沒有解除,就會傷害到精氣,造成骨頭痠痛、抽搐,精液會不自主地流出,五臟功能失常,氣虛不能固守。
受到驚嚇,心就會沒有依靠,精神魂魄沒有歸宿,思緒無法安定,氣也會跟著紊亂。
巨大的恐懼會傷害腎,如果恐懼不消除,就會傷害意志,使人精神恍惚、不快樂,這不是養生的方法。
驚恐、憂愁、思慮過度,會造成內在臟腑損傷,氣往上逆行,就會導致吐血。
恐懼會使精氣怯弱,精氣怯弱會使上焦閉塞,閉塞就會導致氣逆行,氣逆行就會造成下焦脹滿,氣就無法順暢運行。
有婦人懷孕多月卻無法生產,是因為過早坐草(指剛要生產時就用力),因為恐懼導致氣結住而造成。後來給她服用紫蘇等藥物來破氣,才得以順利生產。
在危險時冒險就會使魂魄飛散。戲弄兇猛的禽獸就會使精神恐懼。
《淮南子》說:極度的恐懼會使人發狂。
有位朝廷大臣坐在寺廟中,突然雷擊打碎他座位後面的柱子,但他神色卻沒有任何變化。又有位出使高麗的人,遇到大風把船桅杆折斷,船上的人都非常恐懼,他卻安然地讀書,就像在書房一樣。如果不是能堅守本心到這種程度,那麼應該如何警戒自己呢?
3. 憎愛
老子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甚愛色,費精神,甚愛則遇禍患。所愛者少,所費者多。惟知足知止,則身可不辱不危也,故可長久。
憎愛損性傷神。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常運心於物,平等。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如覺頗偏,尋即改正。不然,損性傷神。
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惟,戕生之斧也。
《淮南子》曰:好憎者,使人心勞。弗疾去則志氣日耗,故不能終其壽。
白話文:
老子說:過度的喜愛必定會造成很大的耗費,過多的積蓄必定會導致嚴重的喪失。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陷入危險,這樣才能長久。過度喜愛美色,會耗費精神,過度喜愛某事物就會招來災禍。所喜愛的東西很少,但耗費卻很多。只有懂得滿足和適可而止,才能使自身不遭受屈辱和危險,因此才能長久。
憎恨和喜愛都會損害人的本性,傷害精神。心中有所憎恨,不必過度憎恨,應當常常讓心念保持平和,對待事物要平等。心中有所喜愛,也不要過度喜愛,如果感覺有所偏頗,就應當立即改正。不然,就會損害人的本性,傷害精神。
過多的喜好,就會讓人過於執著而失去理智;過多的厭惡,就會讓人憔悴而毫無主見,這都是傷害生命的利斧。
《淮南子》說:喜好和憎恨,會使人心力疲憊。如果不迅速去除這些情緒,就會使志氣日益耗損,因此不能活到天年。
4. 視聽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彭祖曰: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禍。如此何以長生?
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
孫真人曰:生食五辛,節熟食飲,極目遠視,夜讀註疏,久居煙火,博弈不休,飲酒不已,熱餐麵食,抄寫多年,雕鏤細巧,房室不節,泣淚過多,月下觀書,夜視星月,刺頭出血多,日沒後讀書,數向日月輪看,極目遠視山川草木,馳騁田獵,冒涉風霜,迎風追獸,日夜不息,皆喪明之由,慎之,慎之。
書云:心之神發乎目,久視則傷心;腎之精發乎耳,久聽則傷腎。
耳聽淫聲,目好色美,口嗜滋味,則五臟擂動而不定,血氣流蕩而不安,精神飛越而不守。正氣既散,淫邪之氣乘此生疾。
敘書曰:久視日月星辰損目,路井莫顧,損壽。故井汲水沸勿塞,令人目盲耳聾,翫殺看鬥則氣結。五色皆損目,惟皂湖屏風可助目力。
《淮南子》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訛耳,使耳不聰。又曰:耳目曷能久動勞而不息乎?
有年八十餘,眸子瞭然,夜讀蠅頭字。云:別不服藥,但小不食畜獸肝。人以《本草》羊肝明目而疑之。余曰:羊肝明目,性也,他肝不然。畜獸臨宰之時,忿氣聚於肝。肝主血,不宜於目明矣。
白話文:
老子說:繽紛的色彩會使人眼花撩亂,過多悅耳的音樂會使人聽力下降。
彭祖說:靡靡之音和哀傷的音樂,雖然能使人心情愉悅,卻會導致沉迷享樂的災禍。這樣又怎麼能夠長生呢?
孔子說:不合禮儀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禮儀的聲音不要聽。
孟子說:伯夷的眼睛不看邪惡的色彩,耳朵不聽淫蕩的音樂。
孫思邈說:生吃辛辣食物,少吃熟食和飲料,過度用眼睛遠望,夜晚看書寫注釋,長時間待在煙火熏烤的環境中,沉迷於下棋玩樂,不停地喝酒,熱食麵食,抄寫多年,雕刻細微精巧的東西,房事不節制,哭泣流淚過多,在月光下看書,夜晚觀看星月,刺破頭部出血過多,太陽下山後還讀書,多次向著日月看,過度遠望山川草木,奔馳打獵,冒著風霜雨雪,迎風追逐野獸,日夜不停歇,這些都是導致失明的原因,要謹慎,務必謹慎。
古書上說:心的神氣表現在眼睛,過度使用眼睛會傷害心;腎的精氣表現在耳朵,過度使用耳朵會傷害腎。
耳朵聽淫穢的音樂,眼睛貪戀美色,嘴巴貪圖美味,這樣會使五臟震動不安,血氣運行不穩,精神飄忽不定。正氣一旦散失,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導致疾病產生。
醫書上說:長時間觀看日月星辰會損傷眼睛,不要注視路邊的水井,會減損壽命。所以,井水燒開了不要馬上蓋上,這會讓人眼瞎耳聾,玩弄爭鬥的事情會使氣血凝結。各種顏色都會損傷眼睛,只有用皂色的湖面或屏風可以幫助保護眼睛。
《淮南子》說:各種色彩會擾亂眼睛,使眼睛看不清楚;各種聲音會迷惑耳朵,使耳朵聽不清楚。又說,人的耳朵和眼睛怎麼可能長時間不停地勞動而不休息呢?
有一個人八十多歲了,眼睛還很明亮,晚上能看清很小的字。他說自己不吃藥,只是從小不吃家畜的肝臟。有人根據《本草綱目》中羊肝能明目的記載而懷疑他的說法。他說:羊肝明目是它的特性,其他動物的肝臟並不是這樣。家畜在被宰殺的時候,憤怒之氣會聚集在肝臟裡。肝臟主血,這樣就不利於眼睛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