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九 (8)

1. 總論養生篇

夫道者藏精於內,棲神於心,靜漠恬惔,悅穆胸中,廓然無形,寂然無聲。靜漠恬惔,所以養生也;和愉虛無,所以據德也。外不亂內,即性得其宜;靜不動和,則德安其位。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年,可謂能體道矣。

能尊生,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神善於氣,氣會於神。神氣不散,是謂修真。

喜怒損性,哀樂傷神,性損則害生。故養精以全氣,保神以安心。氣全體平,心安神逸,此全生之訣也。

晉道成自號祟真子。其論長生養性之旨曰:其要在於存三、抱元、守一。三者,精氣神,其名曰三寶。抱元者,抱守元陽真氣也。守一,神靈也。神在心,心有性,屬陽,是為南方丙丁之火也。腎者能生元陽,為真氣,其泄為精,是為北方壬癸之水。水為命,命繫於陰也。此之謂性命。

為三一之道,在於存想,入下丹田,抱守元陽,逾三五年,自然神定氣和。神既定,則釋其四大而無執焉。坦然修頤其真,功滿行畢,其道成矣。

玄牝既立,猶瓜有蒂。暗注母氣,呼即呼,吸即吸,綿綿十月,氣足形圓。心是氣之主,氣是形之根;形是氣之宅,神是氣之真。神用氣養,氣因神住。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此經要妙之義也。

陽精魂主,陰精魄成。二精相搏,而成神明。神以形用,形以神生。神去則形斃,神全形可延。神以道全,形以術延耳。

骨肉以精血為根,靈識以元氣為木,神氣乃性命之本也。神為氣之子,氣為神之母,子母不可以斯須離也。元氣湛然止於丹田,則變化成矣。神能御氣,氣能留形。出息微微,入息綿綿,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也。故曰:天門常開,地戶密閉,呼至於根,吸徹於蒂,謂之丹田,謂之氣海,如抱雞卵,如魚生水,法就聖胎,自然蟬蛻。

煉精者,煉元精,非淫泆所感之精;煉氣者,煉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煉神者,煉元神,非心意會慮之神。故此神氣精者,與天地同其根,與萬物同其體;得之則生,失之則死;以陽火煉之則化成陽氣,以陰符養之則結成陰精;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也。

發宜多梳,齒宜多叩,液宜常咽,氣宜精煉,手宜在面,五者所謂子欲不死修崑崙耳。

養耳力者常塞,養目力者常瞑,養臂指者常屈信,養股趾者常步履。精者神之本,氣者神之主,形者氣之宅。故形大用則羸,精大用則竭,氣大勞則絕。是以人之生者神也,形之託者氣也。若氣衰則神托而得長生者,未之聞也。夫有者,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館也;形者,神之宅也。

倘不全宅以安生,修身以養神,則不免氣散歸空,遊魂為變。仿之於燭,燭虛則火不居焉;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存焉。身勞則形散,氣勞則命終,形疲則神斃,神斃則精靈遊矣。已遊者無返期,既朽者無生理。故神者魂也,魄者陰也。神能復氣,形能食味。氣清則神爽,形勞則氣濁。

白話文:

總論養生篇

所謂的「道」,就是將精華藏在體內,讓精神安住在心中,保持平靜淡泊,心中喜悅平和。內心空曠無形,寂靜無聲。保持平靜淡泊,這是養生的方法;保持和諧愉悅,虛心無慾,這是修養德行的基礎。外在不擾亂內心,就能順應天性;保持平靜不動,身心和諧,德行就能安穩。用養生的方法來經營世事,抱持德行直到晚年,這可以說是真正體悟了「道」。

能夠珍視生命的人,即使富貴也不會用享樂來傷害身體;即使貧賤也不會為了利益而勞累身形。

精神善於運用氣,氣能匯聚於精神。精神和氣不散失,這就叫做修煉真道。

喜怒會損害性情,悲傷快樂會傷害精神,性情受損就會危害生命。所以要養護精華來保全氣,保養精神來安定心神。氣充足身體就會平和,心安寧精神就會安逸,這是保全生命的要訣。

晉代的道成自號祟真子。他論述長生養性的宗旨說:關鍵在於存三、抱元、守一。「三」指的是精、氣、神,它們被稱為三寶。抱元,是抱守元陽真氣。守一,指的是精神靈性。精神在心中,心有本性,屬於陽,如同南方的丙丁之火。腎臟能夠產生元陽,也就是真氣,真氣外泄就成了精,如同北方的壬癸之水。水代表生命,生命依附於陰。這就叫做性命。

修煉「三一之道」,在於意念觀想,將意念集中在下丹田,抱守元陽,經過三五年,自然就能達到精神安定,氣息平和。精神安定之後,就能放下對四大(地、水、火、風)的執著。坦然修養真性,功成圓滿,就能得道。

玄牝(指人體中的生命之源)一旦建立,就如同瓜果有蒂一樣。它暗中接受母氣(指先天之氣),一呼一吸之間,氣息綿延不斷,經過十個月,氣足而形體圓滿。心是氣的主宰,氣是形的根本;形是氣的居所,神是氣的真諦。神依靠氣來滋養,氣因為神而存在。神動則氣動,神靜則氣靜。這就是經文中最精要的道理。

陽精主導魂魄,陰精形成魄力。兩種精華相互搏擊,就能產生神明。神通過形體來運用,形體依靠神來產生。神一旦離去,形體就會死亡;神若健全,形體就能延年益壽。精神通過道來保全,形體通過方法來延續壽命。

骨肉以精血為根基,靈識以元氣為樹木,神氣是性命的根本。神是氣的兒子,氣是神的母親,母子之間不可以片刻分離。元氣安靜地停留在丹田之中,就能產生變化。精神能夠駕馭氣,氣能夠留住形體。呼氣要微微,吸氣要綿長,扎根穩固,這才是長生久視之道。所以說:「天門常開,地戶緊閉,呼氣到根源,吸氣到蒂部」,這裡說的根源和蒂部,就是丹田,也叫做氣海,就像抱著雞蛋一樣,就像魚在水中一樣。修煉到這個程度,就像懷了聖胎,自然就能像蟬一樣脫殼重生。

煉精,是煉元精,而不是因為淫慾所產生的精;煉氣,是煉元氣,而不是口鼻呼吸的氣;煉神,是煉元神,而不是心意思慮的神。所以說,神、氣、精這三者,與天地同根,與萬物同體;得到它就能生存,失去它就會死亡;用陽火來煉它,就能化成陽氣,用陰符來滋養它,就能結成陰精;它看似不可用,用起來卻看不到它的存在。

頭髮應該多梳,牙齒應該多叩,唾液應該經常吞咽,氣應該精煉,手應該經常按摩臉部,這五者就是所謂的「想要長生不死就要修煉崑崙山」的方法。

要培養聽力就要經常塞住耳朵,要培養視力就要經常閉上眼睛,要培養手臂和手指的力量就要經常屈伸,要培養腿和腳的力量就要經常走路。精是神的根本,氣是神的主宰,形是氣的住所。所以形體過度使用就會虛弱,精華過度使用就會枯竭,氣過度勞累就會斷絕。所以人的生命是由精神來維持的,形體的寄託是氣。如果氣衰弱了,精神還能依託而長生,這是從來沒聽說過的。存在的事物,是因為「無」而產生的,形體必須依賴精神才能存在。「有」是「無」的住所,形體是精神的居所。

如果不能保全住所來安定生命,修養身心來滋養精神,那麼就免不了氣散歸於空無,遊魂也會變成異類。這就像蠟燭一樣,蠟燭空了火就無法停留在上面;又像堤壩一樣,堤壩壞了水就無法儲存。身體勞累形體就會散失,氣勞累生命就會終結,形體疲憊精神就會死亡,精神一旦死亡,精靈就會遊離。已經遊離的精靈就沒有返回的日期,已經朽敗的形體就沒有復生的道理。所以,神就是魂,魄就是陰。神能恢復氣,形能攝取味道。氣清爽精神就振奮,形體勞累氣就會渾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