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九 (3)

1. 總論養生篇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神能爽志以資血氣。攝生者氣正則味順,味順則神氣清,神氣清則含真之靈全,靈全則五邪百病不能幹也。故曰:水濁魚瘦,氣昏人病。夫神者生之本,本者生之具。大用則神勞,大勞則神疲也。

食谷者智慧聰明,食石者肥澤不老,謂煉五色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氣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是故食藥者與天地相配,日月並例。

少不勤行,壯不競時,反而安貧,老而寡欲。閒心緩形,養生之方也。或疑者云:始同起於無外,終受氣於陰陽,載形魄於天地,資生長於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強有弱,有壽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反而滋味不過,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年未可量。

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神形早衰,欲與天地常久,非所聞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託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乃聖人重之。

夫養之道有都領大歸。未能具其會者,但思悔,與俗反則暗,踐勝輒獲過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歟?(太史公司馬論)

世人不終耆壽,咸多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乏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壅。內里空疏,惟招眾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易,舉滄波以熄炷火,頹華岳以斷涓流,語其易也,甚於茲矣。名醫敘病論盡無事者,夜不張道人年幾十旬,甚翹壯也。

云: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聽,莫強飲食,莫大醉飽,莫大憂愁,莫大悲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天下莫我知也,無謂幽冥;天知人情,無謂闇昧;神見人心,微言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千,地收人形。人為陽善,正人報知;人為陰善,鬼神報知。人為陽惡,正人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殛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向。(《養生延命壽》)

氣者,身之根也。魚離水必死,人失道豈存。是以保生者務修於氣,受氣者務保於精。精氣兩存,是名保真。(《延陵君修養大略》)

修身之法,保身之道,因氣養精,因精養神。神不離身乃常健。(《太上老君說內丹經》)

眼多視則貪資,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多飾則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然至道之精,窅窅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莊子》)

白話文:

總論養生篇

飲食可以排除體內的邪氣,使臟腑安和;精神可以使意志舒暢,增養血氣。注重養生的人,氣順則飲食味道也順,味道順則精神清明,精神清明則能保持真元的靈性完整,靈性完整則五種邪氣和各種疾病都不能侵擾。所以說:水質混濁,魚就會瘦弱;氣息混亂,人就會生病。精神是生命的根本,身體是生命的工具。過度使用精神會使精神疲勞,過度勞累身體會使身體疲憊。

吃穀物的人會聰明,吃礦石的人會身體肥潤不顯老(指的是煉丹術),吃靈芝的人可以延年益壽不死,能攝取元氣的人,死後連土地都無法埋葬、天也無法殺害。因此,服用藥物養生的人,可以和天地相配,與日月並列。

年輕時不勤奮努力,壯年時不積極進取,反而安於貧困,年老時慾望很少,保持心情閒適,身體放鬆,這是養生的方法。有人疑惑地說:人最初都來自虛無,最後承受陰陽二氣,承載形體在天地之間,靠飲食和呼吸來維持生命,為什麼會有愚笨和聰明、強壯和虛弱、長壽和夭折的不同呢?是天命還是人為?解答的人說:形體生來是愚笨還是聰明,是天生的;強壯或虛弱,長壽或夭折,是人為的。天道是自然而然的,人道則由自己決定。如果胎氣充足,出生後有足夠的母乳餵養,長大後飲食不過度追求美味,壯年時節制聲色娛樂,這樣的人就會強壯而長壽;如果胎氣虛弱,出生後母乳不足,長大後過度追求美味,壯年時放縱聲色娛樂,這樣的人就會虛弱而早夭。如果生長發育完全,加上適當的養護,壽命是無法估量的。

精神是生命的根本,形體是生命的工具。過度使用精神就會耗竭,過度勞累形體就會損壞。如果精神和形體過早衰敗,還想與天地一樣長久,這是沒聽說過的。所以,人之所以能活著靠的是精神,精神所依託的是形體。精神和形體分離就會死亡,死亡之後不能復活,分離之後不能返回,所以聖人非常重視它們。

養生之道有個總綱,未能完全領會的人,只要懂得反省悔悟,和世俗的做法相反,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有心學習養生的人,能不仔細研究嗎?(太史公司馬遷的觀點)

世人不能享盡天年,大多夭折,都是因為不愛惜自己,為了爭鬥而耗盡心力,追求名利。積累毒害來傷害精神,內傷骨髓,外乏肌肉,血氣即將耗盡,經脈也因此堵塞。體內空虛,招致各種疾病,正氣一天比一天衰弱,邪氣一天比一天旺盛。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像用一杯水去熄滅火把,用華山去阻擋涓涓細流,說它容易,還不如這個例子容易。名醫說病時都沒什麼事,而有一個叫夜不張的道人,年紀好幾十歲,卻非常健康強壯。

他說:養生之道,不要久站、久坐、久臥、久聽,不要勉強飲食,不要過量飲酒或吃太飽,不要過度憂愁,不要過度悲傷。這就是所謂的能夠保持中和。能夠保持中和的人,必定能長壽。

天下沒有人了解我,不要以為在黑暗中就沒人知曉;天了解人情,不要以為在暗地裡就沒人知道;神明看得到人心,細微的言語、輕小的聲音,鬼神都能聽見。如果違犯禁忌滿一千次,地府就會收回人的形體。人做了陽善,正直的人會知道並給予回報;人做了陰德,鬼神也會知道並給予回報。人做了陽惡,正直的人會懲罰他;人做了陰惡,鬼神也會懲罰他。所以天道不會欺騙人,一切都是依照所為而走向結果。(《養生延命壽》)

氣,是身體的根本。魚離開水必定會死,人失去養生之道怎麼能存活?因此,想要保養生命的人,務必要修養氣;攝取氣的人,務必要保養精。精氣都存在,這就叫做保持真元。(《延陵君修養大略》)

修身的方法,保養身體的道理,是利用氣來滋養精,利用精來滋養神。神不離開身體就能保持健康。(《太上老君說內丹經》)

眼睛看太多會貪求財物,嘴巴說太多會惹禍上身,身體活動太多會放蕩不檢點,心裡裝飾太多會奢侈浪費。沒有人用這四個過多而能治理好天下的。

五色讓人眼睛昏花,五音讓人耳朵失聰,五味讓人味覺麻木,縱情打獵會讓人心發狂,難得的財物會讓人行為不檢。因此,聖人只為了滿足肚子,而不為滿足眼睛,所以捨棄那些而選擇這個。真正的道精微玄妙,深遠幽暗;真正的道達到極致時,混混沌沌、默默無聲。不看、不聽,抱著精神歸於寧靜,形體自然端正。必須寧靜、必須清靜,不要勞累你的形體,不要動搖你的精氣,這樣才能長生。眼睛沒有所見,耳朵沒有所聞,心沒有所知,你的精神就會守護形體,形體就能長生。(《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