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八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八 (23)

1. 文房

【收書不蠢】芸草藏書,即芸香也。古人窗前必栽此草,以備收書,故芸窗。今北方香菜是也。莖葉並似醒頭香,南方亦多有之。《本草》名芸臺,置書帙中不生蠹魚,置席下則除蚤蝨。葉類豌豆,作小叢,南方謂之十里香。此草在數十步外便聞香氣。今不得芸香,用朝腦置書箱中,亦免蠹魚。

【糊屏相畫】打糊入白芨、明礬,則不蛀。入蘿蔔汁少許則不瓦。

【絹書】絹布上寫字,用薑汁磨墨及粉,則不滲開。

【油紙書】用肥皂浸水磨墨,洗油紙不麻,肥皂湯調顏料,可畫燭上。

【法寫銷金字】牛膠一兩,水溶化如漆稀,用藤黃為末,不拘多少調入,以色黃為度。夏月膠易乾,入蜜一錢半,冬月一錢,春秋約用蜜少許,取真難乾而易上金也。

【制銅代泥金法】黃銅細末半斤,搗。荸薺半斤同拌,水調。盦三日成如泥,取出,淘去荸薺,將銅和膠水,研如金,任用。

【礬紙法】大字紙,用水膠一兩,明礬八錢,水五碗煎化,羊毛刷刷上。中字紙,水膠一兩,礬四錢,水三碗。小字紙,膠一兩,礬三錢,水三碗。凡煎水時,用水一碗泡化明礬,水二碗以膠溶化停當,二水俱要冷熱相勻,方合用。

【冬月寫字不凍】硯凍,用燒酒磨墨寫字則不凍。

【去錯字】蔓荊子二錢,龍骨一錢,葙子霜半錢,同為末。先點白水在字上,以藥末摻之,候乾即拂去。

【寶鑑起字方】硇砂、瓦粉、木賊、白龍骨、密陀僧、白石脂、桑柴灰各等分,信石少許,為細末,先用清水濕字後,上藥,以熨斗熨之,乾即落。

【造印色法】真香油一兩,天麻子一兩,同入銅銚內熬熟。入好黃蠟一錢和勻,乘熱拌熟艾如泥,然後入朱,隨意多少,色紅為度。不須用絹襯隔,自然不塞印文,則又不生白醭,久而不熾。

一法:用真蜜少許,久而愈鮮。如無蓖麻子油,只用香油二兩。蓖麻子肥者四十粒,去殼入油內,煎焦去之,用油則一也。

【讀書燈】燈油,用大麻子油,無煙不損目,但易乾。每斤入桐油二兩和之,則難乾,又避鼠耗其餘香油、豆油皆同上。以炒鹽少許,置燈盞中,亦省油以生薑擦盞邊,不生滓暈。

【桐油盞不垢法】點桐油,燈盞以姜擦之令乾,入桐油點燈不垢。

【書窗明紙】須用油紙糊窗,則明亮又堅《雨灑訣》云:桐三麻四不須煎,十五蓖麻去殼研,定粉一分和合了,太陽一照便光鮮。

【調朱點書】用白芨水勝如膠,膠多有氣臭。

【貯筆法】川椒一錢,黃柏五分,煎湯一杯,蘸筆頭,曬乾收,年久不蛀。

【洗硯法】凡硯磨墨,日久不免有塵灰積駐,寫字必不光,且又壞筆,須常洗之。用枯蓮房蘸水洗之,則垢易去,不傷硯。凡硯池邊斑駁墨跡,切不可磨去,此名古硯文。

白話文:

【書籍防蟲】 古人會種植名為「芸香」的植物在窗前,用來保護書籍,因此有「芸窗」的說法。現在北方的香菜就是這種植物。芸香的莖葉像醒頭香,南方也很多。《本草綱目》稱它為「芸臺」,放在書中可以防止蛀蟲,放在蓆子下則能驅除跳蚤。它的葉子像豌豆,成小叢生長,南方稱之為「十里香」,在數十步外就能聞到香氣。如果找不到芸香,可以用冰片放在書箱中,也能達到防蟲的效果。

【漿糊防蛀】 調製漿糊時加入白芨和明礬,可以防止蛀蟲。加入少許蘿蔔汁,則可以防止漿糊乾裂。

【絹布寫字】 在絹布上寫字,用薑汁磨墨或用粉調墨,可以防止墨汁暈開。

【油紙寫字】 用肥皂水磨墨,洗過的油紙不會粗糙。用肥皂水調顏料,可以在蠟燭上作畫。

【金色文字製作】 用一兩牛膠用水融化,像漆一樣稀,加入藤黃粉,用量以顏色黃為準。夏天膠容易乾,加入一錢半蜂蜜;冬天加一錢;春秋季則加入少許。這樣可以讓金色字容易上色且不易脫落。

【銅粉仿泥金】 將半斤黃銅磨成細粉,與半斤荸薺混合,加水調勻,密封三天,取出,洗去荸薺,將銅粉與膠水混合研磨,像金粉一樣,即可使用。

【礬紙製作】 製作礬紙的方法:

  • 大字紙:用一兩水膠、八錢明礬,加五碗水煮化,用羊毛刷刷在紙上。
  • 中字紙:用一兩水膠、四錢明礬,加三碗水。
  • 小字紙:用一兩水膠、三錢明礬,加三碗水。 煮水時,先用一碗水泡化明礬,另用兩碗水溶解膠,兩種水溫度要一致,再混合使用。

【冬天寫字防凍】 砚台結冰時,用燒酒磨墨寫字就不會凍住。

【去除錯字】 將蔓荊子二錢、龍骨一錢、葙子霜半錢,一起磨成粉。先在錯字上滴一點水,再撒上藥粉,等乾了再拂去。

【寶鑑起字法】 將硇砂、瓦粉、木賊、白龍骨、密陀僧、白石脂、桑柴灰各等份,再加入少量信石,磨成細粉。先用清水將字沾濕,再塗上藥粉,用熨斗熨乾,字就會脫落。

【印泥製作】 用一兩純正香油、一兩天麻子,一同放入銅鍋內熬熟。加入一錢好黃蠟攪拌均勻,趁熱加入艾草泥拌勻,最後加入朱砂,用量以顏色紅為準。這樣製成的印泥,不需要用絹布隔開,自然不會堵塞印文,也不會產生白黴,且久用也不會變色。

另一種方法:加入少許蜂蜜,印泥會更加鮮豔。如果沒有蓖麻子油,可以用兩兩香油代替,並加入四十粒去殼的蓖麻子,煎焦後取出,再用油即可。

【讀書燈】 燈油最好用大麻子油,無煙不傷眼睛,但容易乾。每斤大麻子油加入二兩桐油,就可以避免燈油太快乾。其他香油、豆油也可以用同樣方法。在燈盞中加入少許炒鹽可以省油,用生薑擦燈盞邊緣可以防止產生油垢。

【桐油燈盞防垢】 點桐油燈時,用薑擦拭燈盞並使其乾燥,再加入桐油點燈就不會產生油垢。

【明亮的書窗紙】 書窗應該用油紙糊,這樣既明亮又堅固。《雨灑訣》中說:「桐油三份,麻油四份,不需要煮,蓖麻子油十五份,去殼研磨,加上一分定粉攪拌,太陽一照就光亮。」

【調朱點書】 用白芨水比用膠水好,膠水有氣味。

【保存毛筆】 用川椒一錢、黃柏五分煎湯一杯,將筆頭浸泡後曬乾收藏,可以長期防蛀。

【清洗硯台】 硯台用久了,難免會有灰塵積聚,寫字會不順暢,也傷筆,所以要經常清洗。用乾枯的蓮蓬沾水清洗,污垢容易去除,也不傷硯台。硯台邊緣的墨跡不要磨掉,那是古硯的印記。

【調朱寫碑石】 在石頭上寫字,要用皂角煎湯調和銀硃,才能寫得上去。

【紙匣裱糊】 將糯米浸泡軟後搗碎,濾出米漿,去掉米渣。先用純米漿,再加入豆粉、石灰少許,做成漿糊,用來裱糊紙骨做的器匣外層,然後在乾燥的地方塗抹麵糊,防止產生蒸汽。這樣做出來的紙匣一年後就會堅硬如石,效果極佳。